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污水毒死大闸蟹最新相关消息

2018-8-31 17:17|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80917| 评论: 0|来自: 荔枝新闻、新京报、安徽网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污水毒死江苏安徽几万亩鱼蟹对今年螃蟹的产量将有很大的影响,污染源来自哪里?目前苏皖两省联手追查“污水”真凶。细细思考,这不仅是洪泽湖之痛,也是许多河湖共同的困境。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 ...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污水毒死江苏安徽几万亩鱼蟹对今年螃蟹的产量将有很大的影响,污染源来自哪里?目前苏皖两省联手追查“污水”真凶。细细思考,这不仅是洪泽湖之痛,也是许多河湖共同的困境。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根本方法是尽快推动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普及,这才是避免上游排污、下游遭殃。

  “黑水”流入沱湖 鱼蟹大量死亡 产量将受很大影响

  据安徽网消息 ,蚌埠市五河县的沱湖盛产螃蟹,眼下正值螃蟹上市之际,但由于上游污水下泄,导致湖水不同程度污染,湖中大量螃蟹、鱼类死亡。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昨天从当地了解到,因此次污染,今年五河的螃蟹产量将受很大影响。

  面对打捞上来的死鱼死蟹,养殖户很无奈。眼看螃蟹就要上市了,却不得不承受顺水漂来的损失。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李勇/摄

  现场探访——河水散发异味,鱼蟹大量死亡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五河县沱湖风景区内的度假村码头,刚走到湖边,就能闻到水面飘来的淡淡异味。

  据当地一家水产养殖公司的负责人介绍,“整个沱湖有6 万亩水面,目前由六家养殖公司共同管理养殖螃蟹。一般螃蟹的年产量都在70 万斤左右,由于今年的这次水污染,螃蟹出现了大量死亡,产量受到很大影响。另外,我们与北京的一家电商合作,从事线上销售,之前已经预定了300 盒螃蟹,但这次水污染事件发生后,订单已经全部取消。”

  昨天中午,记者从沱湖度假村码头乘快艇逆流而上时看到,越往上游去水质越差,船开到沱湖中上游时,湖水颜色已经变为浅黑色,并且能够闻到明显的腐臭味,湖面漂浮的污染带中,可见已经腐烂的死鱼,还有大量的死螃蟹和死鱼被水浪冲到芦苇荡边。

  刘孟巧是沱湖村的一名水产养殖户,祖辈都是以沱湖水产养殖为生。据他介绍,8月26日,他发现沱湖水质严重变黑,成长中的螃蟹出现异样,有螃蟹向网上爬并出现死亡。接下来的情况更是让刘孟巧欲哭无泪,自从鱼蟹开始死亡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截至8月29日,他家养殖的螃蟹几乎死亡殆尽。

  采访时,刘孟巧的工人驾船返回,船舱内的死螃蟹和死鱼让人看着心疼。“我们夫妻二人一门心思都在螃蟹养殖上,这样的打击会让我们搭进去一大笔钱。我们也向有关部门反映过情况,但暂时还没有得到解决。”刘孟巧说。

  部门回应——上游水质超标,紧急发函关闸

  五河县环保局张棉超副局长向记者介绍,沱湖水质在7 月份前为正常的三类水,适宜水产养殖。进入8 月份以来,受淮北地区两次暴雨影响,上游来水,导致该县境内沱湖水质下降。

  8 月26 日上午,该局接到沱湖上游开闸放水的消息,大量黑水顺流而下,水产养殖出现死亡报告,该局随即安排对上游泗县草沟闸水质进行监测。监测取样发现,泗县草沟闸、沱湖上游关咀断面水质均为Ⅴ类。8 月28 日,草沟闸、关咀大桥断面水质下降为劣Ⅴ类。

  8 月29 日,五河县环保局已经向泗县环保局紧急发函,要求根据两市联防联控协议排查污水来源,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关闭草沟闸,水质达标后提闸放水。

  张棉超副局长表示,针对目前沱湖水质为劣Ⅴ类的现状,五河县已经开始将怀洪新河闸口关闭,通过抬高水位的方法,用怀洪新河的优质水源来补充沱湖。针对目前出现的鱼蟹死亡现象,县里正在组织逐户排查统计、确定损失,下一步将对养殖户进行救助。

  记者昨日从泗县相关部门获悉,29 日下午5 点20 分,当地已经暂时关闭了草沟闸的10 孔闸门,但受上游继续来水影响,30 日,该处闸门又开启了5 孔30 公分高度。今日,五河、泗县两地将联合组织人员在交界处进行采样,对污染源头进行彻底分析。(王先诚 记者 李勇 摄影报道)

  安徽放闸泄洪未通知 下游大闸蟹死了几万亩 苏皖两省联手追查“污水”真凶


  据荔枝网消息,江苏省环保厅发布通报声称,截至28号17点,洪泽湖鱼蟹养殖受污染面积约3.1万亩,上游来量变小,区域扩大蔓延势头减弱,但水质未见明显改善,溶解氧极低。江苏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副主任唐征告诉记者,截至8月30号,受污染面积约为32600亩,而由于上游仍有一定水量下排,目前污染仍在向下游蔓延。


  唐征说:“据我们分析,可能是长期面源污染和部分工业废水混合的情况。现在污染范围从今天来看已经到达了二河村那个区域,从胜利村往下,往下有三公里左右,能看到污水团已经到了那边。”


  洪泽湖片区由于地势较低,上游承接支流岔河较多,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洪水走廊”,唐主任说,此次安徽方面开闸泄洪,理应向地处下游的泗洪县提前通知。


  唐征告诉记者,如果按照淮海地区关于环保方面的战略协议,开闸放水要提前20小时通知的,在汛期的话要提前6个小时,需要提前通知下游,如果要检测水质有问题污水的话,是不允许向下放的,这次却没有通知。

  唐征表示,昨天下午由江苏省环保厅牵头,与安徽省环保厅、宿州市环保局、泗县环保局紧急召开协调会,双方基本一致认为,这次事件的原因是由于上游泄洪,夹带污水造成的,苏皖双方决定联合启动《长三角地区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驰援互助程序》,多方共同在会议纪要上签字确认。

  唐征表示, 第一,泗县和泗洪人民政府做好污染水体的污染排查,做好排查工作,污染水体的水质改善;第二,启动双方联合调查机制,联合监测联合采样,深入排查事故原因。

  唐征介绍,就今天(8月30号)水质监测来看,目前受污染片区水质略有好转,水中含氧量略有提升。由于上游支流岔河极多,面源污染点过于分散,溯源追查存在很大困难,但他们一定会联合安徽环保部门全力追查污染“真凶”。

  唐征告诉记者:“如果找到污染源,肯定启动追责程序,追责和民事赔偿。如果涉及到违法,肯定追究刑事责任,赔偿的话泗洪政府在做这个事情,对群众的安抚包括赔偿,会有考虑,请受灾渔民放心,政府肯定会考虑这方面问题。”

  上游污水“毒死”江苏安徽几万亩大闸蟹,谁担其责?

  据新京报消息:污水过境万亩鱼蟹死光,养殖户损失难以得到赔偿,这不仅是洪泽湖之痛,也是许多河湖共同的困境。

  日前,由于上游泄洪污水过境,导致江苏省泗洪县洪泽湖数万亩水产养殖区受损严重,其中临淮镇胜利村的万亩大闸蟹产区近乎绝收。

  30日,宿迁市环保局发布了污水来源的初步调查:两条污水河均来自安徽方向。污染的来源找到了,这有利于及时控制污染,避免更大范围内洪泽湖环境生态以及更多养殖户利益受损。

  但这次向洪泽湖排污的两条河流均为劣Ⅴ类,在整条河都严重污染的情况下,要想精确锁定此次排污的元凶,并非易事。找不出元凶,意味着养殖户损失没人赔偿,他们一年的投入将血本无归。

  流域上下游之间环保责任的不对等,导致出现上游排污,下游“买单”的现象,这是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对此,现在许多地方都在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当上游来水水质稳定达标或改善时,由下游拨付资金补偿上游;反之,若上游水质恶化,则由上游赔偿下游。这样的机制,有利于倒逼上游加大治污力度,破解了上下游治污投入和收益不对等的难题。

  但是,类似的生态补偿制度,多是各个省份在自己区域内推行,一旦跨省,就难以行得通。就像洪泽湖一样,长期以来,安徽有两条劣类污水河,源源不断将污水派向洪泽湖,但两个省份至今未能坐下来协商,通过生态补偿改变这个现状。

  即便有省份之间能够达成共识,推动生态补偿的实现。但执行起来,也并非易事。例如2016年,广东省分别与福建、江西两省签订了汀江-韩江和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但由于跨省水质保护和污染监管的尺度不一致,水质交接目标难协调等问题,生态补偿的执行不尽如人意。

  显然,推动省与省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仅仅靠相关省份的自发行动是不够的。在国家层面,需要进行强有力的协调。明确跨省界交界断面的责任主体,明确补偿方法和补偿标准,建立流域环境协议,由国家、地方共同出资,提高生态补偿吸引力,推动整个流域的污染治理。

  污水过境万亩鱼蟹死光,养殖户损失难以得到赔偿,生态环境很受伤,这不仅是洪泽湖之痛,也是许多河湖共同的困境。尽快推动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普及,这才是避免上游排污、下游遭殃的根本之法。(于平 媒体人)

  本来转转在荔枝新闻、新京报、安徽网

相关报道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