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干货丨鳜鱼养殖过程全面解读

2019-1-9 09:41| 发布者: P晓君| 查看: 39498| 评论: 0|来自: 北京渔美康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鳜鱼,俗称桂花鱼、石花鱼、季花鱼、淡水石斑等。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亚科,有三个属,即长体鳜属、少鳞鳜属、鳜属。其中鳜属种类最多,有七种,分别是鳜、大眼鳜、高体鳜、斑鳜、 ...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鳜鱼,俗称桂花鱼、石花鱼、季花鱼、淡水石斑等。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亚科,有三个属,即长体鳜属、少鳞鳜属、鳜属。其中鳜属种类最多,有七种,分别是鳜、大眼鳜、高体鳜、斑鳜、波纹鳜、柳州鳜、暗鳜;少鳞鳜有三种:中国少鳞鳜、朝鲜少鳞鳜、日本少鳞鳜。
  
  1、生物学简介
  
  一、鳜亚科鱼类的地理分布
  
  世界上鳜鱼有三属11种,是东南亚特有的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中国。分布于中国的鳜鱼共有三属九种。鳜亚科鱼类分布的北界是黑龙江中游瑗珲附近,南界是海南省的北侧的南渡江,东界是日本本洲岛西侧南部的福知州附近,西界为四川盆地西侧金沙江下游的屏山附近。
  
  在鳜亚科鱼类中,以鳜和斑鳜分布最广。鳜类三属11种中,我国有三属九种,占81.8%。分布在我国的九种鳜鱼都集中分布在长江以南,淮河以北仅有两种,由此可见,长江以南的华南区是鳜亚科鱼类的分布中心,台湾无鳜类分布。
  
  二、鳜亚科鱼类简评
  
  在鳜亚科鱼类的11个品种中,只有鳜和大眼鳜,不仅分布广,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而且形体好、肉质好、经济价值高,适合人工养殖。在这两种鳜鱼中,尤以鳜的生长速度较快。因为鳜的幽门盲囊多,对食物消化快,生长也快;而大眼鳜盲囊少些,生长慢些。在天然水体中,鳜只需2-3年即可达到商品规格,而大眼鳜要3-4年。在人工条件下,他们的生长速度差异更大。
  
  1976-1977年湖北省天门市水产研究所进行了翘嘴鳜和大眼鳜的养殖试验。在同一种饲养环境下,一年之后翘嘴鳜比大眼鳜平均超重535-625克;饲养两年之后,翘嘴鳜比大眼鳜超重700克。1986年佛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水产研究所进行了珠江鳜和大眼鳜的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鳜的生长速度比大眼鳜快4倍。从以上分析可知,鳜亚科的种类繁多,但最具经济价值的是鳜(翘嘴鳜)。

  
  三、鳜的形状特征
  
  鳜鱼体呈纺锤形,略侧扁,背部隆起腹缘浅弧形。体色为褐黄色和棕黄色,分布着许多不规则的斑块或斑点,通常自吻端穿过眼部至背鳍及下方有一条棕褐色或红褐色条纹,腹部灰白,第六至七背鳍基下方通常有一条暗棕色的纵带,背鳍、臀鳍和尾鳍上有棕色斑点连成带状。头端侧视呈锥形,吻尖。鼻孔位于眼前缘,前鼻孔后缘有一鼻瓣,后鼻孔细狭。眼侧上位,较大,大于眼间距。口上位,略倾斜,下颌显著突出,口裂大,具辅上颌骨,上颌骨后端超过眼中点垂直线,有的几乎达到眼后缘垂直下方。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尖齿,其中上下颌的齿扩大成犬齿状。舌狭长,前端游离。前鳃盖骨后缘锯齿状,下缘有4-5个大棘,鳃盖骨后有两个大棘。背鳍较长,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的鳍条为硬刺状12根,后半部为软鳍条13-15根。

  
  四、鳜鱼的生态习性
  
  1、生活习性
  
  鳜鱼是淡水定居性鱼类,尤其喜欢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湖泊、河川溪涧。它们不做长距离的洄游。冬季水位低于7度时,鳜鱼几乎停止摄食。鳜鱼喜欢水质清新,在肥水池塘很难生存。
  
  2、食性
  
  鳜鱼为典型的肉食性猛鱼类。孵出后就要以其它鱼类的鱼苗为食,饥饿时自相残食。鱼苗阶段能吞食相当于自身体长70-80%其他养殖鱼类的鱼苗。在天然水体中的鳜,全长为10-16厘米时,食物中虾的出现率为83.3%,远远超过了其他鱼类的出现率。20厘米时以小型鱼类和虾类为食。全长达25厘米以上时则以大型鱼类为主。在养殖条件下,饵料丰富的情况下,常选择体形细长鳍条柔软个体小的鱼类为食。成鳜易吞食的最大饵料鱼的长度为本身长度的60%,而以26-36%者适口性较好。
  
  3、生长速度
  
  在饲养条件下,饵料适口、充足,生长较快。网箱养殖的一冬龄的鳜,平均体长为32厘米左右,相当于天然水体中的三龄鱼的体长。二龄前的鳜鱼比高龄鱼生长快,一龄鱼又比二龄鱼快。在相同条件下,前者体长与体重比为1.33和2.39倍;后者仅为1.16和1.47倍。这是因为鳜鱼在冬季并不完全停食,仍继续生长,只不过摄食强度和生长速度有所减慢。
  
  4、繁殖习性
  
  成熟年龄:我国东北地区一般需要3-4龄才能达到性成熟。有资料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雄鳜鱼一龄既有性成熟。
  
  繁殖季节:人工培育的鳜鱼亲鱼,五月上旬就可进行催产孵化。利用早繁鳜鱼在网箱养殖,当年可达到商品规格。
  
  繁殖行为:鳜鱼在生殖季节雌雄比例为1:1.2左右,雄性略高于雌性。雌鳜产卵延续时间较长,分2-3次才能产完。
  
  繁殖力:鳜怀卵量随个体大小、环境、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少则几千粒,多则几十万粒。鳜鱼首次产卵量约为怀卵量的60%左右。

  
  受精卵的孵化:鳜鱼的卵粒较小,成圆球状,橙黄色或青黄色,卵膜较厚,透明,富有弹性,比重比水大,为半漂浮性卵;成熟的卵径为1.1-1.37毫米,遇水后卵膜膨胀到1.9-2.15毫米,出现卵简隙,卵黄直径1.3毫米左右,其中卵黄内有1个0.5毫米的油球或者3-5个油球。鳜与苗孵出时间与水温有关;水温21-24℃时,孵化期为73个小时左右;水温23-27℃时,需53小时;水温在25-30℃时,只需29小时;鳜鱼受精卵的适宜孵化温度是25-30℃。刚孵出的鳜幼苗全长只有3.8-4.5毫米,体前腹下有一个1.5毫米的卵黄囊,此时仔鱼只能作垂直上下间歇运动,停歇时卧在水底。鳜苗孵出后48-60小时可进行水平运动,并开始摄食,此时鳜苗只有5毫米左右。
  
  2、鳜鱼苗的养殖技术
  
  一、鳜鱼苗种的生物学
  
  1、仔鱼的营养特点及消化器官的发育
  
  依据仔鱼的营养来源,可分为三个发育阶段,即内源性营养阶段、混合性营养阶段、外援性营养阶段。
  
  内源性营养阶段:完全以鱼苗自身的卵黄油球等内源性的营养发育阶段,成为内源性营养阶段。从仔鱼出膜至开口摄食以前,刚出膜的鳜鱼苗称为仔鱼前期,鱼体嫩小,全长只有3.8-4.2毫米。卵黄囊大,鱼苗犹如躺在大山上发育。卵黄囊卵圆形,开始是直径0.4毫米,约占鱼体重的50%,前端有油球。

  
  混合性营养阶段:部分依靠内源性卵黄、油球等营养物质,部分依靠摄食外界食物为营养的阶段,称为混合性营养阶段,是鱼苗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过渡的阶段。从仔鱼开口摄食至幽门垂的出现,随着卵黄、油球等内源性营养物质的消耗和转化,仔鱼的摄食和消化器官迅速发育。在水文21-29℃的情况下,出膜后经过64-120小时开始摄食,即进入混合营养阶段。
  
  外援性营养阶段:内源性营养耗尽而完全依靠捕食活鱼苗的阶段,称为外援性营养阶段,进入稚鱼期。此时鱼苗已经出膜8-10天,鱼体全长12.5毫米左右。鳍条鳍棘已经分化,消化器官已经发育完善,胃膨大,成T形。胃壁厚胃腺发达,上有粗大的血管分支。
  
  2、鳜鱼苗的食性
  
  鳜鱼从开口摄食起,就始终以活鱼为食。鱼苗阶段专吃活鱼苗,不主动摄食浮游动物等非鱼苗饵料,也不吃死去的鱼苗,甚至不吃病弱而活动力差的鱼苗。
  
  开口摄食的鱼苗,游泳活泼,感觉敏锐,在距离5-10厘米,水平视角310°内准确的捕食游动的饵料鱼苗。开口摄食初期的摄食成功率对鳜鱼苗的生存意义重大,在摄食初期只要摄食到一尾饵料鱼苗,其生存的可能性就大的多。如开始捕食2-3天后,仍未成功的捕食到一尾鱼苗,则会因能量的的大量消耗而死亡。生态学上将这个阶段鱼苗与生具来的高死亡率危险期称临界期。因此提供适口而充足的饵料鱼,在鱼苗养殖阶段非常重要。
  
  3、鳜鱼苗种的日粮与饵料鱼的规格
  
  鳜鱼鱼种的日粮

  
  鳜鱼鱼苗的饵料鱼的规格

  
  随着鳜鱼苗的不断生长,口裂不断增大,所用的饵料鱼规格也不断的增大。
  
  4、鳜鱼苗的生长
  
  鳜鱼苗因摄食活鱼苗,营养丰富,生长非常迅速。同时因鳜鱼苗必须摄食活鱼苗,在自然界不得不迅速生长,否则就捕不到适口的饵料。因此这是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鳜鱼的一种适应性。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经20-25天,全长从摄食时的5-10毫米长至30-35毫米,体重从2毫克长至500-1500毫克,体重增加大几百倍之多。
  
  二、鳜鱼鱼种饵料鱼的需求来源与生产
  
  及时供应数量充足而适口的饵料鱼,是鳜鱼鱼苗生产的关键因素。在鳜鱼鱼苗生产之前,应对所需的饵料鱼的时间、数量及不同时期所需的饵料鱼规格做出合理的估计,以便做到饵料鱼的供应及时、规格适口和数量充足。
  
  1、开口饵料所需的时间
  
  鱼苗孵出之后,随着内源性营养的不断消耗,混合性营养阶段的到来,就要开口摄食了。鳜鱼开口摄食的时间与水温关系密切,水温越高,鱼苗生长发育越快,因而开口捕食的时间越早,反之则较晚。
  
  不同水温条件下鱼苗开口时间表(小时)

  
  在当时水温条件下的开口摄食时,可用容器盛少许的鳜鱼苗,投入少量的预先准备的饵料鱼,看鳜鱼苗是否开口摄食,以便及时投喂。
  
  2、饵料鱼的种类和数量
  
  鳜鱼苗以其他活鱼苗作为开口饵料最好是孵出不久的、个体较小的鲴类苗,也可用四大家鱼的鱼苗。下面总结如何配套生产鳜鱼饵料鱼。
  
  (1)开口摄食阶段3-10日龄饵料鱼的配备
  
  鳜鱼鱼苗孵出3天后,卵黄囊消失,体长达4-4.5毫米,为促进鳜鱼苗的采食,在孵化环道内以5-6万/m3的放养密度微流水培养。可以3日龄团头鲂苗为开口饵料,但团头鲂绝对怀卵量少,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用刚脱膜的草鱼苗代替效果好。
  


  为了使草鱼苗刚孵出时正好与鳜鱼苗开口吃食相同,必须精确掌握草鱼催产孵出的时间数量。一般是在鳜鱼孵出一天后开始催产草鱼,要求生产的草鱼水花数量约为鳜鱼苗的50倍。由于同一批生产的鳜鱼苗一般要经过6-7小时,孵出时间相差12-14小时,所以草鱼的催产应根据草鱼亲鱼的体重、平均产卵量约为5万粒/公斤、出苗率来估算出草鱼催产组数。公式为:催产组数=(鳜鱼苗数*50)/(草鱼平均体重*50000*出苗率)
  
  三天内分2-3批连续进行生产,以保证每尾鳜鱼苗都有充足的开口饵料。第一批的饵料鱼苗约为鳜鱼苗的3倍左右,第二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为后期饵料鱼的供应做准备。如遇天气突变,饵料鱼孵出迟缓,可采用静水脱膜法,将鱼卵高密度集中在鱼桶内,利用高密度低溶氧状态下,胚胎内孵化腺分泌孵化酶加速脱膜,以及时供应鳜鱼苗。
  
  一般以刚孵出的草鱼苗供应3-5日龄的鳜鱼苗,日投喂量为鳜鱼苗的1-3倍,分3-4次投喂;以二日龄草鱼苗供5-7日龄鳜鱼苗,日投喂量为鳜鱼苗的3-5倍,分2-3次投喂;以开试点腰的草鱼苗供8-10日龄鳜鱼苗,日投喂量为鳜鱼苗的8-10倍,分2-3次投喂。
  
  (2)苗种培育阶段--10日龄-10厘米的大规格的鱼种饵料鱼的培育
  
  鳜鱼苗开口2-3天以后,催产草鲢鳙鱼2-3批,培育在孵化环道内,作为10日龄后的鳜鱼苗饵料鱼,要求生产的饵料鱼数量为鳜鱼苗数量的200-250倍,同样应先计算催产组数再进行生产,以保证供应不同的鳜鱼苗,有效地避免个体大小悬殊,提高成活率。
  
  10日龄的鳜鱼苗体长已经达到1厘米,将其转入面积稍大的水泥方池,放养密度1万尾/米3。体长达1.5厘米时,分疏一次,密度减半。投喂7日龄规格为10-12厘米的各种鱼苗,日投喂量为鳜鱼苗的10-15倍。培育10-15天以后。鳜鱼苗体长达到2厘米,选择4-5亩、水深1米左右的池塘,彻底清塘以后,先亩放规格为10-12毫米的饵料鱼100-150万尾,再将水泥池的鳜鱼苗转入池塘继续培育至10厘米,放养密度为8000-10000尾/亩。
  


  (3)成鱼养殖阶段10厘米-500克的饵料鱼的配备
  
  纯养鳜鱼,一般每亩鳜鱼池要求配备3-4亩饵料池,饵料鱼的培育采用一次高密度放养,逐步降低密度,分期投饲的方法控制其规格与鳜鱼苗同步配套。饵料鱼以低价值的鲢鳙或鲮为主,体长为鳜鱼苗的45-55%,体重为鳜鱼苗的12-15%。
  
  成鱼养殖一般选择面积2-4亩,水深为2-3米的土池。先亩放规格2-4厘米的饵料鱼10-20万尾,再放规格为10厘米鳜鱼种500-800尾/亩。以后根据饵料鱼存池情况,每隔3-4天补充一次饵料鱼,每次投喂量为鳜鱼存池量估重的8%-10%,保持池塘饵料鱼与鳜鱼数量比在15-20:1,在不超过水体容载量的情况下,可尽量多投饵料鱼。
  
  三、鳜鱼苗种培育
  
  近十年来,鳜鱼苗培育技术不断改进提高,培育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公认的比较理想的培育方式有:孵化环道育苗、网箱育苗、下水泥池育苗、小型土池鱼苗。生产上,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相结合进行。具体方法因地而异。
  
  1、孵化环道育苗
  
  环道是一个特殊的水体,它是模拟天然生态环境,使鱼卵不断翻滚。直接采用环道培育育苗,提供了鳜鱼苗所需的生活环境,更为重要的是鳜鱼苗开口摄食之际,投喂适口的饵料鱼(脱膜不久的其他活鱼苗),既能保持鳜鱼苗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又能保持清新的水质。
  
  在鳜鱼苗的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环道不易排污的特点,防止环道内沉积更多的淤泥和腐殖质。培育5-7天以后应选择晴天,在上午10点左右适时转环。鳜鱼苗贪食,最好在转环前12小时停止喂食,以保证转环时鳜鱼苗空腹,以减少死亡率。
  


  2、网箱育苗
  
  网箱是鳜鱼苗培育的理想场所。既可以保障充足的饵料鱼,又有较清新的水进行不断地交换。不足之处在于不能投喂刚刚脱膜不久的饵料鱼,需要经常洗箱,定期更换网箱,育苗管理比较繁琐,操作难度较大。网箱一般采取三级育苗法:
  
  一级箱:用40-28目/3厘米的乙纶网片缝成的敞口箱,长4-6米,宽1米,深1米。
  
  二级箱:用目大0.3厘米的经编乙纶网片缝成的敞口箱,长2米,宽1米,深1米。
  
  三级箱:用目大0.5厘米经编乙纶网片缝成的敞口箱,长2米,宽1米,深1米。三级网箱面积配套比例为1:10:20。
  
  3、水泥池育苗
  
  水泥池一般是4米*6米*0.8米。也可销大或小。但底部必须有一个倾斜,底部排水处设集苗池,有进排水设施。排水设施有橡皮管和过滤网及支撑网及支撑铁丝组成,橡皮管口固定铁丝架中心,要求无论怎样放置,应保持一定水位。排水量由排水管的数量和出水口高低决定。
  
  4、小型土池育种
  
  鳜鱼苗长到3.0厘米左右时,可以投放到小型池塘培育,投放量为1万尾/亩左右。池塘中必须预先培育饵料鱼。一般在放鳜鱼前10-15天放饵料鱼苗,投放量为100-150万尾/亩。每天定时加入少量新水,谨防水质恶化。
  
  3、鳜成鱼的养殖
  
  鳜的成鱼养殖方式分成池塘单养、池塘混养和网箱养殖三种。
  
  一、网箱养殖
  
  网箱养鳜密度每平方米10-30尾,经一年的养殖多数个体体重达到0.4千克。小于鳜长度的60%的各种活鱼小虾均可作为饵料。投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每天投喂,谓之经常性投饵。二是阶段性投饵,按日粮5%-10%以及预计饲养时间,计算阶段需饵量。一次投足。一般30-40天作为一个阶段较为适宜,每平方米可产鱼5-10千克。
  
  二、池塘单养
  
  单养鳜鱼池塘面积一般1-5亩,小塘养鳜效果较好,一般每亩放5-6厘米的鳜鱼苗800-1200尾。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养殖,池塘进排水系统要良好,能定期更换池水,最好每天傍晚或清晨注入部分新水。溶氧量不得低于4毫克每升。鳜进塘前要先投足饵料鱼,其数量应是鳜总体重的2-3倍,以维持一定饵料密度。以后按鳜重量的5%-10%每隔2-3天投一次饵料鱼。年末60%左右的个体可达到商品鱼规格。
  
  三、池塘混养
  
  混养鳜鱼时,必须控制其规格,以不危害主养鱼类为原则,一公顷放3-4厘米的鳜鱼苗600-750尾,或13-16厘米的鳜鱼苗150-300尾。不需要特别管理,一公顷池塘可净获鳜鱼75-100千克。
  
  4、鳜鱼常见鱼病的防治
  
  一、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
  
  近几年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养殖的鳜鱼发生并流行一种“白鳃”、“白肝”为特征的严重疾病,称为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此病流行快,发病率高,属危害最大的病毒性疾病,在夏秋季流行最广,苗种期少发,中成鱼多发。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在90%以上。目前无特效药治疗。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清塘消毒,对旧池池底淤泥彻底清理,阳光暴晒,选用有效药物进行消毒。
  
  2、监测水质,通过使用生石灰,少量换水或开增氧机,保持微碱性和较高的溶氧,防止水质过肥,定期选用温和性的消毒产品对水体进行消毒和使用水体净化剂;避免大换水,对鱼产生应激,有条件的放些有益的菌群、光合细菌等,以改善养殖环境。
  
  3、在多发病季节,通过给饵料鱼投喂抗病毒药和增强体质来控制病菌交叉感染。
  
  4、投喂优质饵料,平时适量添加中草药,增强抗病能力。不能投喂生病的饵料鱼。
  
  5、发病时不能用孔雀石绿、敌百虫、福尔马林等,否则会加速鱼的死亡。
  
  6、应选用品质较好的鱼苗,注意更新鱼种,避免近亲繁殖,使苗种老化,抗病力下降。
  
  7、有条件的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二、水霉病
  
  鱼苗鱼种和成鱼阶段均可发生。病鱼的体表和背棘硬刺的尖端有白色絮状物。发病后及时用20%-30%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或用1%食盐水加食醋数滴浸洗5分钟,或使用硫醚沙星,一瓶2亩,均有较好疗效。
  
  三、烂鳃和鱼虱
  
  病鱼鱼体上有鱼虱寄生,鳃丝上有白色斑点,并有黏液和污物附着。用10毫克/升敌百虫溶液浸洗5-10分钟,鱼虱当即脱落,然后消毒,烂鳃病也会逐渐好转。
  
  四、锚头虱
  
  用10毫克/升的敌百虫溶液药浴15分钟,同时将池水更新,锚头虱可得到控制。
  
  五、粘孢子虫病
  
  发病时体表和鳃部肉眼可见白色斑点,用95%的敌百虫晶体,按着每立方米水体0.1克的药量,全池泼洒,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注意:使用杀虫药后鱼体质会下降很多,要及时增强鱼体体质;此外,水体会遭到破坏,应适当解毒肥水。


 
  【关键字】:鳜鱼   鳜鱼养殖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