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2019-2-11 16:15|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82377| 评论: 0|原作者: 临沧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薛飞|来自: 畜牧与养殖业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市场需求,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实现渔业提质增效的主要措施和方法,是国家政策导向,是渔业快速发展必然产物,势在必行。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近年来,随着渔业高速发展,高投入、高产出(主要为产量)。一方面,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残饵等经长年累积,底质产生了如硫化物、氨氮、甲烷等有毒有害因子,严重污染了养殖水体,水中溶氧、PH 值波动大,破坏了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失去正常自然调节功能,致使大规模暴发传染性疫病,藻类和水生动物死亡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导致鱼虾蟹类缺氧甚至中毒翻塘,给养殖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水产品品质下降明显、渔业产值增加难。另一方面,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面积、无序的在江河、水库等水域超负荷地开展网箱养鱼、围网养殖等行为,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天然水域,造成水质污染,破坏自然水域生态系统;再者,在污染环境下养殖出来的水产品部分指标超标,制约了出口创汇,同时,严重危害消费者利益,市场前景堪忧。因此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市场需求,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实现渔业提质增效的主要措施和方法,是国家政策导向,是渔业快速发展必然产物,势在必行。
  
  一、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概述
  
  以绿色、低碳为发展理念,以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为发展目标,用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发展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遵循水产养殖对象生物学习性,通过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深入了解和掌握其自然规律,生活习性,以更为科学的方法、技术模式开展养殖生产。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为主导,减少或避免用高毒、具有残留的药物,以生物制剂或中草药,比如EM 菌,光合细菌,生石灰,大蒜素等进行水产疾病防治,提高成活率,获取优质高效水产品。
  
  二、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是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
  
  2.1 国家渔业战略导向
  
  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了全局工作重要位置,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此后,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正式被踢出来。在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工作中指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提出希望云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表明国家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更是为农业产业、渔业产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指明了绿色渔业、生态渔业、有机渔业、无公害渔业是今后渔业的发展方向。
  
  2.2 市场需求
  
  一方面随着常规水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出现供大于求,产值和品质降低的局面;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高端,高质量,特别是对生态健康的水产品需求日趋增加。渔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因素在供给侧,这就需要积极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水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2.3 渔业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
  
  传统渔业增效小、市场萎缩、渔民增收少、对农业环境污染日显突出,这就提出了渔业走向与出路问题。渔业的出路在于增加自身发展驱动,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发展动力。进行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结构,是提升渔业发展生命力的需求,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三、几种新型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技术与模式概述
  
  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是渔业的必然趋势,现将国内及临沧市开展相关绿色养殖的情况简要阐述如下。
  
  3.1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该技术是通过稻鱼、虾、蟹共生原理,一方面鱼虾蟹利用稻田里的杂草、底栖动物、蚊虫等天然饵料获取饲料,另一方面鱼虾蟹清除了稻田里的杂草,以及螺等一些稻谷病害的中间宿主,减少或避免稻谷病害的发生,发挥鱼沟鱼溜周边水稻的边行优势,提高稻谷产量,节省人工、农药等生产成本。同时保证稻谷与水产品的生态健康。四是抓好稻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示范项目。为探索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挖掘稻田生产潜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2016 年-2017 年临沧市在凤庆、耿马、沧源、双江等县区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采取以“公司+农户(贫困户)+旅游”经营管理模式,采取“稻+鱼(虾、蟹)+鸭”技术模式,实施稻鱼鸭综合种养示范推广。经测产,实施稻鱼鸭综合种养的农田每亩产值5000 元,每亩可增收3300 元,辐射带动发展稻田养鱼3000 亩,每亩实现增收1000 元以上,为产业扶贫摸索出了一条生态健康可持续之路。
  
  3.2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俗称“跑道养鱼模式”)
  
  该模式是采取在池塘中建设流水槽等设施(约占池塘总面积2%),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塘的98%左右的面积进行净化水质,使养殖用水得以长期循环利用,达到环境友好、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在养殖流水槽中采用气推、气提等形式,保证了池水昼夜的高溶氧、长流水环境,从根本上保障了养殖产品的优质高产,其总产量达到或超过原来整个池塘的养殖总产量。该养殖模式的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管理操作实现智能化,机械化,便于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水产品质量监管,减少了人力的投入。营造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优良养殖水域环境,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外界对其影响小,减少用药量,方便捕捞。在净化区域投放滤食性鱼类,种植水稻、莲藕等,一方面净化水质,保障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产品,增加产值,提高效益,是环境友好型渔业。
  
  3.3 鱼菜共生生态立体养殖模式
  
  通过在鱼虾蟹池中种植空心菜和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草等水生植物,一方面为虾蟹脱壳提供隐藏的地方,躲避敌害,避免自相残杀,提高成活率;另一方面为虾蟹生长提供优质天然饵料,减少人工饵料成本;再者水草可以吸收氮、磷肥等无机物,净化水质,减少病害发生,节约用药成本;其次水草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可少开增氧机,节约电力增氧成本;同时,采取虾、鳙鱼、菜、草立体种养殖模式,每千克鱼虾的售价可以比同类产品高出40%左右;除鱼、虾的收入外,空心菜的收入增加了总的经济收入,部分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草可以作为观赏水草和鱼虾蟹的饲草销售,增加收入,提高单位水体的产品产量,生产出优质、生态、营养丰富的绿色水产品,增加池塘综合效益。近年来临沧市在临翔区、双江县、耿马县示范推广该养殖模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2016 年,该技术成果还获得了临沧市科技局的科技成果鉴定和云南省农业厅农技推广奖。
  
  3.4 集装箱养殖模式
  
  该技术模式是在池塘边上安装一排集装箱,把池塘中的鱼养到集装箱中,箱跟池塘连成一体化的循环系统,把池水抽起,经过臭氧杀菌,在集装箱体内进行流水养鱼,养殖尾水经过固液分离后返回池塘净化,不再向池塘投喂饲料、渔药,池塘成为湿地生态池、净化池。该模式养殖高密度,占地面积少,移动性强,安装简单,单产高,污染少,利用大面积池塘作为缓冲和水处理系统,生态修复能力强大,低耗能,在产量相同的情况下,推水养殖的耗能仅为池塘养殖的1/3。减少饲料浪费,捕捞简单,用工量少,成活率高,便于运输且保持质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病害可控。
  
  3.5 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
  
  工厂化水产养殖是一种将传统渔业工业化的养殖模式,它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包括机械工程学、生物学、水处理化学、机电工程学、现代电子信息学、现代建筑学等)对水产品进行高密度、集约化生产。经过科学的论证、精心的设计、具有可行性强的运行,最终实现水产养殖行业低污染、代风险、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有流水式工厂化水产养殖、全封闭循环水养殖、循环水水产育苗、水族及海洋馆工程四种具体形式。目前临沧市主要有鲟鱼、鲑鳟鱼养殖和鱼苗培育采用流水养殖。该模式低碳环保、高密度、高效益,不受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可以一年之中多轮下苗,做到不间断销售、反季节上市、节假日集中销售等,最终达到利润最大化。大大降低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爆发风险,可以大大减少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3.6 海洋牧场
  
  根据养殖水域(电站库区、水库等)的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渔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通过投放安全健康苗种,补充天然水域种群数量,保证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平衡。经有计划回捕,获取生态健康、高品质、高价值水产品。目前,在临沧市小湾电站库区开展12 万亩大水面生态放养,通过该健康养殖模式,有效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并且获取高效的经济效益。
  
  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优势
  
  4.1 生态优势
  
  开展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是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习性,维护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保障养殖品种的健康生长,减少或不用药,节约投入成本,保障水产品的健康生态。另一方面采取生态养殖模式,保证了养殖水质的良好,减少了养殖污染废水的排放量,有效维护了养殖区域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4.2 产品市场竞争优势
  
  作为生态养殖模式的稻田养鱼、稻田养蟹、养虾,立体种养等养殖类型方兴未艾,所生产的水产品和稻米深受消费者欢迎,供不应求,价格好,产值高,竞争优势明显。上海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稻蟹养殖,所产的稻米通过有机产品认证,销售单价为50 元/kg,是市场上优质大米(平均8元/kg,)单价的6.3 倍,所养殖的生态大闸蟹最低为600 元10 只(雄蟹3.4 两,雌蟹2.3 两),最高的达2500 元10 只(雄蟹5.3 两,雌蟹4 两),是普通大闸蟹的2-10 倍。贵州余庆某养殖合作社,开展稻田养殖,所生产的稻鱼米,5kg 装,售价66 元,合13.2 元/kg,是市场优质大米售价的1.7 倍。全国各地开展稻田养鱼、荷田养鱼所产的稻香鱼、荷花鱼等售价大都在20-40 元/kg,是市场价(平均14 元/kg)的2.2 倍到5.7 倍。云南临沧市开展的罗氏沼虾生态立体种养殖技术示范,虾的售价平均150 元/kg,是普通养殖模式产品价格的1.1 倍。以上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大大提高了渔业企业竞争优势,激活了企业发展动力,提质增效明显,解决了渔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为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的路子。
  
  五、思考与展望
  
  5.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渔民绿色发展的意识,不断夯实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群众思想根基。
  
  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渔业部门要加强国家省市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的宣传,将绿色健康发展理念深入到渔民群众中去,让他们树立起健康绿色养殖思想和理念。加强培训和示范推广工作,指导他们如何开展健康绿色养殖生产,推广健康养殖新模式,将新的健康生态养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不断的推广和扩大健康养殖的规模,积极推进绿色渔业、健康渔业、生态渔业的进程。
  
  5.2 结合2017 年农业部开展水域滩涂规划工作,科学规划,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设定发展底线,划分出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保证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5.3 积极推广健康养殖生产方式
  
  以每年开展的农业部和省级渔业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为抓手,通过对渔业企业和养殖户在生产条件、投入品定理、制度建设、环保要求、示范辐射等方面的考核,引导渔业企业和养殖户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项目扶持中,向采取健康养殖模式的倾斜,以辐射带动周边水产养殖健康发展。
  
  5.4 建立和完善监管的政策措施及技术规范
  
  建议下一步工作中,渔业部门研究出台:一是在水域滩涂规划区属于限制养殖区、或条件允许的天然江河湖泊开展投饵网箱、不投饵网箱和增殖放养的,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报经相关渔业主管部门审批,并采取相应的环境影响补偿措施;二是以水域滩涂养殖证为抓手,要求池塘养殖面积大于20 亩,采取集约化养殖的,必须建设有沉淀池和养殖废水处理池。
  
  5.5 加大鱼用中草药和生物制剂的研发推广
  
  一是各级政府要引导和培育研发渔用中草药和生物制剂的渔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政策上予以优惠,在项目上予以支持,以丰富渔用中草药和生物制剂的品种,为水产养殖生产中鱼病防治提供健康生态的保障。同时,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推广中草药和生物制剂在生产中的应用;二是渔业部门或渔业科研机构通过征集民间传统防治鱼病方法和土方,对一些切实可行、效果显著的,联合科研院校研究开发,加以整理成册,进行宣传推广。
  
  5.6 树立生态品牌
  
  渔业企业要树立生态品牌意识,将生态产品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投入品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等制度,建立产品可追塑制度,提升水产品品质。条件符合的渔业企业要鼓励申请水产品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积极推进渔业企业生态品牌创建,创生态名牌,创地方水产品生态名片。加大生态水产品的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对健康生态产品的消费习惯,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带动周边水产养殖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转自【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四:畜牧与养殖业】。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渔业 绿色养殖 发展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