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禁野是武断的,野味是人类刚需?这个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被撤销

2020-2-20 23:54|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29187| 评论: 0|来自: 中国新闻网、一财网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这个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被撤销的主要原因,是没经其上级单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同意,自行发布与当前国家禁令与主流民意相左的论调。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这个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被撤销的主要原因,是没经其上级单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同意,自行发布与当前国家禁令与主流民意相左的论调。综合而言,其是因不当言论,引火上身,并非养蛙产业已被国家定性。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18日发布声明,对《野生动物养殖是人类祖先的伟大创举》一文致歉。据此前媒体报道,该文称,"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将是武断的,不科学、不理性""对于人类而言,对野生动物产品的需求从未停止,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刚性需求’"。声明表示,该文章出自协会保护繁育与利用委员会下属的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自办的微信公众号。协会已决定撤销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并将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将“野味产业”推上前台,禁食野生动物的观点渐成社会主流。此时,一个专业委员会在16日发文称,“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将是武断的,不科学、不理性”,此番言论引来不少争议。

  据悉,《野生动物养殖是人类祖先的伟大创举》是蛙类养殖委微信公号在2月16日发布的一篇原创文章,引发了人们对这一专业委员会的关注。这个专业委员会的全称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保护繁育与利用委员会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简称“蛙类养殖委”),于去年3月29日在东北林业大学成立。

  上述文章称,“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将是武断的,不科学、不理性”“对于人类而言,对野生动物产品的需求从未停止,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刚性需求’”。

  但对于这些说法,动物保护界人士反问道:难道非典、新寇肺炎所带来的教训还不够吗?还需要来几次?对野生动物的“刚性需求”,究竟是谁的需求?

  根据蛙类养殖委成立大会的公开消息,该专委会要坚持以“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为根本出发点,团结好、带领好、服务好广大蛙农,用实际行动为野生动物保护与繁育利用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成立大会上,黑龙江省四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凤春当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第一财经记者在启信宝上的查询结果显示,该公司于2000年3月23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林蛙养殖、山特产品、畜产品、化妆品制造与销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服务等。

  蛙类养殖委的《野生动物养殖是人类祖先的伟大创举》一文截图

  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资料图

  吉林市永发蟾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文强担任了蛙类养殖委副主任一职。成立大会上,赵文强在发言中曾建议各部门放宽蟾蜍养殖批证复杂手续和门槛,使用土地及相关补贴扶持政策等。

  林蛙(图片来自网络)

  林蛙是我国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林区重要的两栖类动物。上世纪80年代以前,林蛙一直以原始自然状态存在。之后,有些地方尝试人工养殖,但一直未成功。

  在养殖技术上,目前主要以半人工养殖技术为主,即结合自然条件,辅以人工设施,对卵、蝌蚪及幼蛙越冬期实行人工饲养管理,成蛙则是自然放养,即“人养蝌蚪、天养蛙”。有些地方尝试全人工养殖,但由于技术和条件限制,尚未完全获得成功。

  黑龙江合江林业科学研究所专家邓际华介绍,目前,国内没有科学、完善的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及相关产品的标准。个别养殖户少养多捕,甚至对野外林蛙资源进行掠夺性捕捉,造成了林蛙资源的严重破坏。

  辽宁省林业技术推广站专家黄明水介绍,林蛙养殖对野生资源破坏严重。一些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无视法律规定,对野生林蛙资源进行大肆盗捕,不择手段。有的使用手摇发电机,顺河而下,致使一些幼蛙被电击致死。有的在山脚围塑料膜堵截,造成幼蛙下山入水困难,导致死亡。

  吉林某地林区。摄影/章轲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别佳等研究人员所作的“林蛙养殖场地土壤菌群结构及潜在病原菌分析”(《中国畜牧兽医》2018年)显示,目前林蛙疾病的防治问题难以解决,林蛙易感染的疾病主要有红腿病、胃肠炎和烂皮病,这些疾病的病原菌多是条件致病菌,发病与宿主的健康和环境的清洁密切相关,养殖场土壤的菌群,尤其是土壤的潜在致病菌对林蛙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专家田秀华介绍,目前,关于全人工养殖林蛙的假技术、假信息、假蛙种炒作较为普遍。很多养殖场为了自己的私利宣称已人工驯化成功,炒作蛙种和技术。

  山东大学动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郭鹏17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滥食、滥用野生动物,并不是什么科学,而是披着科技外衣的野蛮行径的泛滥。这样的做法从根本上违背了中国传统的爱物节用的道德观念。

  郭鹏分析说,在古代,物以稀为贵。而在现代商业社会,很大程度上是反其道而行,常常是通过让商品成为稀有与难得而提高其价格,比如奢侈品行业。一个基本的道理就是,难得之物一定不是生活必需品,无论是营养品还是药品。(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一财网】。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蛙类  野生动物  新冠疫情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