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国际海洋牧场的发展现状

2020-8-13 14:06|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92356| 评论: 0|来自: 科学人文在线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过度捕捞和近岸海域环境不断恶化,全球大多数临海国家的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渔业资源受到了威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过度捕捞和近岸海域环境不断恶化,全球大多数临海国家的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渔业资源受到了威胁。从当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趋势来看,作为一种资源管理型渔业生产方式,海洋牧场因已取得大量的成功案例而备受推崇。从1971年“海洋牧场”一词首次被提出至今,海洋牧场的内涵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不同的时代赋予了海洋牧场不同的内涵,目前,海洋牧场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解释,其概念还在发展和完善中。

  “海洋牧场”概念的发展

  1971年,“海洋牧场”一词首次出现在日本水产厅海洋开发审议会的文件中,其概念为“海洋生物资源中,可持续生产食物的系统”。1973年,日本水产厅在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上将“海洋牧场”界定为“为了人类生存,通过人为管理,在追求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同时,应用科学理论与技术实践形成的海洋空间系统”。当时,海洋牧场概念相对抽象,属于未来渔业模式。

  之后,为区别于栽培渔业,日本称“海洋牧场”为资源栽培型渔业,并明确“海洋牧场”的概念为“为进一步增殖,通过人为干预,建立高效的渔业生产系统”。1980年,日本农林水产省提出“海洋牧场化”概念,即“为实现放流的鱼贝类增殖,通过掌握洄游性鱼类增殖等技术,实现沿岸和近海海域的综合利用”。1996年,FAO召开的题为“海洋牧场:全球视角”的国际研讨会将“海洋牧场”(marine ranching)的概念等同为“资源增殖放流”(marine stock enhancement),并赋予了其更多的技术内涵。此后,欧美国家的学者将“资源增殖放流”视为“海洋牧场”。2003年,Mustafa将“海洋牧场”(sea ranching)定义为“在可控条件下,放流自然或养殖的海洋生物,以提高海洋经济效益”。2003年,韩国提出,“海洋牧场”(oceanranching)是“一定海域内综合设置水产资源养护设施、人工繁殖和采捕水产资源的场所”。2004年,FAO发布题为Marine Ranching 的技术报告,其内容主要围绕资源增殖放流展开。2008年,Bell等提出,“海洋牧场”(sea ranching)为“放流养殖幼体到开阔海域和河口环境,通过放流—生长—捕获等过程收获较大个体”。至此,海洋牧场的概念已较为清晰、具体。

  “海洋牧场”的优势

  相比捕捞,海洋牧场注重对生物资源的养护和补充。海洋牧场是对“海洋农牧化”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是更加科学化与系统化的海洋渔业工程,更加注重环境与资源的和谐发展。“海洋牧场”既不同于海水养殖,也有别于单纯的人工放流,更不是二者的简单组合。海洋牧场集“放、养”的优势于一体,强化了放流生物的管理和诱集,可以实现在开放系统中进行渔业资源的主动增殖。海洋牧场比海水养殖更加注重环境与品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扩大了养殖生物的活动区域,提高了养殖生物的质量。海洋牧场比人工放流更加注重生境的修复与重建,更加注重放流后的资源管理与保护。

  相比传统的海洋增养殖,海洋牧场在目标、方法体系、关键技术和环境影响方面均有发展和完善(表9-1),既考虑了对渔业资源的增殖作用,又兼顾了对环境的生态修复效果。海洋牧场是海洋渔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因此,致力于海洋牧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成为主要海洋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世界发达国家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


  国际海洋牧场发展现状

  自1971年海洋牧场概念提出以后,在各国海洋牧场相关战略规划、项目、计划的扶持下,海洋牧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FAO 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包括中国、美国、日本等64个沿海国家发展海洋牧场,资源增殖种类逾180种,成效显著。

  1.四个发展阶段

  国际海洋牧场建设走过了约四个世纪的发展道路,大致历经了探索期、雏形期、幼年期和快速发展期4个阶段。目前,国际海洋牧场处于快速发展期,正在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1)探索期(1960年前):国际社会开展了小规模的鱼苗人工繁育放流研究,日本和美国初探人工鱼礁建设,但并未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

  2)雏形期(1960~1979年):人工鱼礁得到进一步发展,无论是全球鱼礁建设材料的材质、制造量,还是空间设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苗种放流量急剧增加,海洋牧场初具雏形。

  3)幼年期(1980~1999年):受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困扰,日本、韩国、美国等制定了海洋牧场的建设规划,在音响驯化技术、水产工程技术、水产养殖技术、饲养技术、遗传育种技术等科技的推动下,海洋牧场进入发展期。海洋牧场开始向集约化、多样化、体系化发展。

  4)快速发展期(2000年至今):海岸工程与人工鱼礁技术、鱼类选种与繁育技术、环境改善与生境修复技术、管理技术等各项海洋牧场建设技术已基本成熟,全球许多海洋牧场已竣工,海洋牧场正在快速向规范化、制度化的生态修复方向发展,海洋经济时代正在来临。

  2.五项建设内容

  基于国内外已有的建设实践,海洋牧场建设内容可归纳为以下5 个主要环节与过程。

  1)生境建设:具体包括对环境的调控与改造工程以及对生境的修复与改善工程,主要是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改造滩涂等措施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索饵和繁殖环境。

  2)目标生物的培育和驯化:筛选和驯化适宜放流的经济品种,通过人工育苗和天然育苗相结合,扩大种苗培育数量,从采卵、孵化直至育成幼体,实现规模繁殖、优化选择、习性驯化和计划放养。

  3)监测能力建设:包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和对生物资源的监测。

  4)管理能力建设:包括海洋牧场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等。

  5)配套技术建设:包括工程技术、鱼类选种培育技术、环境改善修复技术和渔业资源管理技术。

  3.六大技术支撑

  技术进步推动着海洋牧场的发展。2000年以来,海洋牧场建设技术已基本成熟,国际海洋牧场研究已经开始向深水区域拓展,海洋牧场建设技术也正在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快速发展。整体来看,以下六大技术支撑了海洋牧场的建设与发展。

  1)环境调控技术。海洋牧场技术研究的关键内容就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及时地监测周围环境,得知详细的水域数值,是研究的重点。对此,需要对海水的温度、pH 值、光照度、盐度等加以测算,了解水质状况,通过生物、物理和数学知识对局部环境加以测试。

  2)生境建造与改良技术。海洋牧场生境构建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首要环节,是生物赖以生存栖息的基础。根据海域的水流、地质环境因子以及生物构成等情况,建设与对象生物相适应的生息场。为了提高地质环境质量,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还可以对人工鱼礁和人工藻礁进行设置,最大限度地改

  3)增殖物种行为和驯化控制技术。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对象生物行为驯化系统,掌握其生理行为和生态特性,据此设计相应的控制设施,从声、光、电、磁等与鱼礁和饵料等物理、生物手法相结合驯化增殖物种,使其从发生到捕获始终受到有效的行为控制;开发和应用限制其活动范围的环境诱导技术,如气泡幕围栏、电栅围栏等;对某些有回归习性的鱼类,转移其生理功能基因技术,也是行为控制的有效方法。目前国内主要开展了音响驯化试验和研究。

  4)环境和生物资源监测评估技术。海洋牧场监测是了解和研究海洋牧场的基础,是用科学的方法监测代表海洋牧场环境和资源质量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通过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海洋牧场环境、生物和生态质量信息,对海域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一旦发现问题要提出详细可行的方案,为海洋牧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此,在技术研究中要凸显设备优势,利用探鱼仪探测技术、水中摄像等方式监测水下状况,控制和调整好生物资源的数量,提高经济效益。善周围环境,保证营养,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让资源数量不断增多。

  5)渔获及加工技术。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选择性采捕网具开发、生态型渔具开发、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风险评估、水产品深加工与贮藏研究等。

  6)海洋牧场发展和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海洋牧场规划设计、法律法规制定、标准体系建设及监管技术服务。(本文转自【科学人文在线】。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海洋牧场  发展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