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鱼类的九种食性和摄食特点是什么?

2017-11-17 21:30|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100178| 评论: 0|来自: 水花鱼

摘要: 鲢鱼生活在水体上层,性情急躁、活泼,行动敏捷。鳙鱼、鲂鱼和鳊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性情温顺,活动迟缓。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或有水草的池塘边,性情活泼,游泳能力强。青鱼、鲤鱼和鲫鱼则栖息在水体底层,它们 ...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一、淡水鱼类的栖居水层
  
  鱼的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就四大家鱼而言,它们的栖居水层就有不同:
  
  鲢鱼生活在水体上层,性情急躁、活泼,行动敏捷。鳙鱼、鲂鱼和鳊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性情温顺,活动迟缓。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或有水草的池塘边,性情活泼,游泳能力强。青鱼、鲤鱼和鲫鱼则栖息在水体底层,它们喜欢觅食污泥中的螺、蚌、昆虫和水蚯蚓等水生动物。

  


  鱼的种类不同,适宜生长的水域不同,摄取食物的水层也不同。水域可分为上、中、下三层。鲢鱼,鲌鱼,鳙鱼多在水的上层寻找食物,草鱼,鳊鱼,多在水的中层找食物,鲫鱼,鲤鱼,青鱼,鲶鱼在水的底层摄食。
  
  二、淡水鱼类的幼鱼食性
  
  大多数鱼类的幼鱼食性基本相同。从鱼卵中孵出的鱼苗都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幼鱼开食时,觅食小型的浮游生物以及豆浆、熟蛋黄水等。随着小鱼的生长,开始觅食大型的浮游生物、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水生生物以及人工投饵。
  
  三、淡水成年鱼类的食性
  
  随着鱼体的生长,鱼的食性开始分化。成年鱼类的食性,因鱼的种类不同而异。根据鱼类采食食物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
  
  1.浮游生物食性: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
  
  鲢鱼和鳙鱼即属于此类鱼,中上层鱼类和许多小杂鱼大多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鲢鳙是浮游生物食性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口大,鳃细长、密集。这种特点有助于鱼类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鲢鱼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以浮游动物为次;鳙鱼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以浮游植物为次。
  
  浮游生物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主,浮游生物就是漂浮在水体中的细小的物质,这些物质有动物性质的(浮游动物),也有植物性质的(浮游植物)。如藻类物质,植物的碎屑,小颗粒状的种子,以及小蚊虫,轮虫,桡足虫,枝角类虫等。
  
  其实,吃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很多,大多是以滤食方式摄取(如:鲢鱼,鳙鱼),小杂鱼是以咬食方式来吃食的。
  
  2.底栖(水底)生物食性: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
  
  青鱼和鲤鱼即属于此类鱼。青鱼以生活于水体底部的螺蛳、蚌壳、贝类、蚬等为食,鲤鱼主要以水生昆虫的幼虫和水蚯蚓为食。
  
  有些鱼长期生活在水的底层,它们食水底层的水生植物及幼小的软体类动物,如蚬类,蚌类,小鱼,小虾,以及水底层的草,沉入水底的植物籽实,碎屑,如鲶鱼,鲤鱼,青鱼,鳖等就是以水底层的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

  
  (草鱼)
  
  3.草食(素食)性:以水生和陆生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
  
  草食性:以摄食水草、水藻、蔬菜及陆生某些草木茎叶为主。草鱼、武昌鱼(鳊鱼、鲂鱼)即属于此类,鳊鱼和团头鲂也能采食部分水生植物。
  
  素食性:有些鱼类以水草或落入水中的植物碎屑或籽实,藻类为主要食物来源,如草鱼,鲢鱼,鳙鱼等。许多鱼类以谷物类的粉状物为主要食物,有的也食瓜果,蔬菜。
  
  4.肉食性:以鱼类为食的鱼类
  
  有些鱼以小昆虫,小虾,小鱼,螺狮肉,蚬肉,蚌肉为主要食物,这些肉食性鱼大多数是较为凶猛的鱼和无鳞鱼,这类食肉性鱼类的鱼口较大,齿利,鳃耙少。鳜鱼、鲶鱼、鲈鱼、鲈鱼、狗鱼等即属于此类鱼。
  
  (鳜鱼)
  
  以其他鱼类或栖生于水体中及水边的小动物为食伽就是食肉性鱼类,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多食肉性鱼类也可吃食人工饲料了,均可荤素兼食。
  
  5.杂食性:既以动物为食又以植物为食的鱼类
  
  杂食鱼类是指既以动物为食,又以植物为食的鱼类,如鲤鱼和鲫鱼等。鲤鱼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以昆虫幼虫、螺蛳、黄蚬和幼蚌等底栖动物和虾类为食,同时也采食少量的水生植物、丝状藻类、植物种子和有机腐屑。
  
  许多鱼绝非单一的食性,淡水中的大部分鱼是杂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食性广,荤饵素料皆宜。鲤鱼喜食的饵料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并不排斥其他的饵料。鲫鱼主要以硅藻、水绵、水草、植物种子和腐屑碎片为食,同时也采食一定数量的螺类、摇蚊虫和水蚯蚓等动物。鳊鱼、鲂鱼的食性也比较杂,鳊鱼爱吃水草、浮游生物、昆虫、小鱼小虾、蚯蚓等。鲂鱼(武昌鱼)以水草、植物碎屑为主,也吃小鱼小虾等水生小动物。

  

  6.人工饵料食性:经人工驯食吃食人工饲料的鱼类
  
  目前除了鳜鱼等少数鱼类不吃人工饲料之外,大多数食肉性鱼类经人工驯食也吃食人工饲料了,因此,绝大多数鱼类均喜吃人工饵料。就连鲢鱼和鳙鱼也吃人工饵料,但不是吞取咀嚼,而是吸吮其浆汁和碎屑。
  
  7.变异食性:一种食性变化为另一种食性的鱼类
  
  鱼的食性有时也会发生变化,即由一种食性变化为另一种食性。造成鱼的食性变异的原因有一下两种情况。
  
  1、生长期的不同:绝大多数淡水鱼在幼鱼阶段以植物的碎屑,浮游生物,藻类为食,有些鱼从幼鱼期到成长期食性才有所改变,由素食改为荤食,或由荤食改为素食。
  
  2、气温水温的影响:一些鱼儿在大热天或许象人一样热渴烦燥难耐而喜吃清淡的素食或许是为了解暑,冷天又可以食荤食或吃食提升蛋白质含量的饲料或许是为了御寒,这就是鱼的食性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8.癖食性:偏爱某一种或几种食物的鱼类
  
  经过实践或观察,鱼也有癖食性,会偏爱某一种或几种食物。如:鱼塘主经常用颗粒饲料喂鱼,鱼便会对颗粒饲料产生癖性,甚至达到非颗粒饲料不吃的程度。
  
  鱼类的食性,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也可能因所在水域自然饵料资源的变化、或人工长期投放饲料、或季候的变更、或环境的更换,以及鱼类自身年龄的变化而也许有食性的变异。比如:鱼池长期投放某种饵料,久而久之,这个塘中的鱼就可能会改变它天生的食性。为求生存而适应这种饵料,
  
  9.腐食性:以生物腐屑为食的鱼类
  
  这类鱼主要以水底和泥中的动物和植物尸体为食,同时也采食底栖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梭鱼和鲻鱼即属于此类。

  

  四、鱼的食性特点与鱼的摄食特点
  
  鱼的食性特点与鱼的摄食特点是两个概念。食性特点指的是鱼都吃些什么,是荤食还是素食,或是杂食。鱼的摄食特点指的是鱼怎样获取、吞食食物。了解鱼的食性特点对养鱼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了解了鱼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才能有的放矢的调配投喂饲料。
  
  鱼类是食性广但摄食量不大的低等变温动物,它们一方面消化功能不强,另一方面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需消耗能量以维持一定的体温,淡水鱼类肠道细短,有的甚至无胃,所以虽总需饵量不大但新陈代谢较快,应少吃勤食。
  
  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温度适宜就特别能摄食,当水温下降到8℃以下或升至32℃以上时,鱼类一般不爱吃食,因此摄食季节性强。北方冬季,鱼处于半休眠状态,到了春季,鱼体内脂肪消耗殆尽,因此一到春夏之交便食欲大振,随着气温的上升,食欲越来越强。在25℃~28℃左右的水中食量最大,入秋后,应抓紧时间投料摄食,以备鱼类过冬。
  
  五、鱼的吃食特征
  
  不同的鱼类有不同的摄食方式,有些鱼长有牙齿,如鳜鱼、白鲳、鳡鱼等;有的鱼没有牙齿,如鲢鱼、鳙鱼、翘嘴红鲌等;有的咽部有牙齿,如青鱼、鲶鱼、黄颡鱼等。因此,鱼的摄食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主要有滤食、捕食和咬嚼方式三种。
  
  1.滤食
  
  有些鱼类吞食饵料不是像兽类那样用牙齿咬碎食物再吞咽下去,也不是像鸟类那样用嘴啄食,而是张大口去吸取食物。当鱼儿发现了食物后,先是张开鳃盖,然后张嘴,靠肌肉的收缩,将食物吸进嘴里。
  
  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多属于滤食方式。吞饵时,让浮游生物和水一并进入口中,用它们特有的鳃挡住食物,送进食道,然后再把水从鳃孔排出,鲢鳙鱼即属于此类。
  
  2.捕食
  
  凶猛肉食性鱼类多属于捕食方式。他们游动能力强,牙齿锋利,常袭击或追杀其他鱼类和小动物。如鳡鱼、鳜鱼、狗鱼、乌鱼、白鲳等性格凶猛型鱼类,长有锋利的牙齿,它们的捕食方式是吞食。它们常常隐藏在暗处,发现眼前或周围有可食之物时,便猛冲过去,张开大口将食物吞进口中,用牙齿咬食物。
  
  3.咽部嚼食
  
  青鱼,鲶鱼,黄颡鱼等鱼咽部长有牙齿,但不锋利,但仍可咀嚼碎硬壳食物,吐壳吃肉。青鱼可吃螺狮,蚌,蚬等有硬壳的小动物,它们吃食方式是先张开大口,将食物和水喝进口中,让水从鳃过滤出,将食物留在口腔中。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