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成鱼池中套养鳜鱼成活率高低原因及解决办法 [打印本页]

作者: 372151    时间: 2011-11-29 21:47
标题: 成鱼池中套养鳜鱼成活率高低原因及解决办法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且只吃活鱼活虾,而单养鳜鱼需要有充足的饵料鱼相配套,技术要求高,如在成鱼池中套养鳜鱼,可充分利用水体,清除野杂鱼等养殖鱼类的竞争对手,挖掘池塘生产力,提高效益,但是近几年来,有些养殖示范户反映,他们套养的鳜鱼成活率很低,有的几乎没有,对其失去了信心,通过调查分析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放养规格小,大多在3cm以下,鱼种下塘后摄食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弱;二是放养量大,有的一亩放80—100尾,加之适口饵料不足,势必造成自相残杀;三是池塘水质环境不良,经常缺氧;四是鱼病防治不及时和不注意用药方式。

  针对上述情况在养殖生产中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来切实提高鳜鱼成活率。

  一、提高鳜鱼放养规格,保证下塘规格达到5cm以上;

  二是根据池塘饵料来源和数量合理放养,一般667M2 放20—30尾为宜,并在鳜鱼种下塘前适量放养抱籽青虾、鲫鱼或罗非鱼,让其自然繁殖,保证鳜鱼在5—10cm时有充足的小虾可食,10cm以上有充足的杂鱼摄食。

  三是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新水,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底改净改良水质,合理使用增氧机,做到“三开二不开”。(如发现鳜鱼有吐出饵料鱼现象要立即开动增氧机和加注新水),并移植少量水花生净化水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是加强防病,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首先要做好鱼池清整消毒工作;其次在其它鱼类用药时在使用量上,要考虑鳜鱼忍受程度,更不能使用对其较敏感的药物,如敌百虫、氯化铜等。

  总之,在成鱼池中套养鳜鱼,只有根据其生物学特性,科学饲养,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 372151    时间: 2011-11-29 21:48
标题: 在鳜鱼养殖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鳜鱼作为优质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水质良好的淡水水域中均可进行养殖。通过本人近年来养殖生产实践,得出在鳜鱼养殖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1、池塘条件:鳜鱼饲养池应选择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的地方,面积3亩左右,水深1.5—2.0米。池底淤泥应尽力排除,可以人工挖些穴潭,以满中鳜鱼白天卧穴的习性。

  2、苗种放养:鳜鱼成鱼养殖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优质、健康的苗种,在5月份放养早繁夏花或大规格鱼种,亩放养800-1100尾,经过5个月以上的养殖,在每年的10月份以后,其规格可达到0.5千克/尾,其养殖亩产量可达到400千克以上。

  3、饵料投放:鳜鱼养殖饵料系数一般在4左右,因此其配套饵料鱼培育池塘面积比应保证在1:3左右,前期可选择银鲫、白鲫、白鲢等作为饵料鱼,中后期则主要以鲮鱼作为饵料鱼。

  4、日常管理:主要为水质管理,池水应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30-40厘米,溶氧量3.5毫克/升以上,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不高于2.0毫克/升和0.4毫克/升。每周加注新水2次,每隔一段时间放一点生石灰,调节PH值为7-8。

  5、病虫害防治:由于养殖鳜鱼必须终身以活饵料投喂,不仅易引发鳜鱼暴发性流行病,且鱼病的危害日益严重。故在病虫害防治中注意从源头抓起,采取以防为主、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办法。鳜鱼常见病主要有细菌性烂鳃病、白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

(本文已被浏览 2151 次)
作者: 372151    时间: 2011-11-29 21:49
标题: 水产养殖贴士:池塘套养鳜鱼技术要点
1、池塘要求。干塘清除过多的淤泥,淤泥厚度应在20厘米以下,在鱼种投放前15天,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进行清塘消毒,5天后将池水加至最深水位。池塘在水源地附近,水质清新无污染。

  2、套养方式。鳜鱼苗可与主养鱼同时投放,因鳜鱼生长速度快于主养鱼,必须在鱼种规格上拉大差距,每亩放养尾重50克左右的鳜鱼20尾,主养鱼尾重100克以上。亩放鲢50尾,鳙20尾,以消耗水体中的营养,改善水质,再配一些鲤、鲫、罗非鱼等,让其自然产卵,孵出鱼苗供鳜鱼食用,同时鲤、鲫、罗非鱼又能摄食池底的残饵或腐烂鱼体,防止水质恶化。

  3、饵料投喂。饵料鱼的投喂量视池塘中的野杂鱼数量和鳜鱼套养尾数而定,通常情况下每亩套养20尾鳜鱼,一般不需要投喂饵料鱼,如池塘中野杂鱼较少,可向池中投放一批小野杂鱼,让其繁殖后代,以保证鳜鱼天天都有充足的饵料鱼,还可适当增加鲤、鲫、罗非鱼的放养比例。在野杂鱼少的情况下,每天投放一些来源广、价格低的鲢鱼种为饵料鱼每尾鳜鱼日投喂量为5尾左右。

  4、日常管理。鳜鱼喜欢清洁的流水环境,加强水质管理,合理开增氧机保证水体溶氧,定期注入新水,增加池中溶氧,有条件可保持微流水。高温季节,要注意鱼病防治,在6~9月间每15天亩施25公斤生石灰,以调节水质,杀死病菌。鱼池禁用敌百虫等鳜鱼敏感性药物。杀死寄生虫、细菌等可用0.8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及1ppm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作者: 372151    时间: 2011-11-29 21:50
标题: 斑鳜养殖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养殖效益较高
斑鳜(Sin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 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鱼属、斑鳜种,俗称肉鳜、褐鳜、岩鳜等.在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体圆桶形,修长,头部具暗黑色不规则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不规则的环形斑.体色黄褐色或灰褐色.腹部黄白色。斑鳜属肉食性鱼类.主要食物为小鱼,小虾,人工养殖经驯化可食死饵.具有适应性强.病害少,肉质细腻、滑嫩、紧实等特点,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养殖效益较高。

  1、养殖池准备:面积以2亩~3亩为宜,池深1.2-1.6米,池底平坦,不渗水,水质无污染,灌排水方便。放养前15天,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带水全池遍洒。放养前一周,过滤后注入新水,并培肥水质,培育好适量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水口靠池塘中上部设置,用40-50目的网袋系好进口,为了避免冲水时脱落,网袋长度不少于2米。排水口尽量设在池子靠底部,用20-30目的网片系住口,避免排水时鱼种逃逸。

  2、鱼种放养:5月下旬、6月上旬,斑鳜夏花达3厘米-5厘米时即可放养,一般每亩放1000尾~2000尾。放养时前,要用硫酸铜液消毒,主要杀灭鱼种身上的寄生虫。

  3、前期驯化:斑鳜较鳜鱼捕食能力差,开始投喂要将饵料鱼切碎再投喂,等到斑鳜能自动摄食后,可把饵料鱼全部杀死投喂,当斑鳜能习惯吃死鱼时,要有意识地在池边设几个点引食,到斑鳜能主动到设定的点上来觅食,整个驯化过程才算完成。

  4、饵料投喂:每天投喂三次,日投喂量为鱼种重的5%~8%,以新鲜的野杂鱼、小花白鲢等为宜,冰鲜鱼也可,饵料的充足供应是养殖成功的基本保障。

  5、水位调节:放养时,水位为0.6米,以后逐渐注水(每次注水不超过20厘米),高温季节水位保持1米以上。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30厘米,可定期泼洒光合细菌(0.3毫克/升),也可定期注水、排水、换水进行调节。

  6、日常管理定期清洗进排水口的网上污物,经常检查系口安全,每天观察鱼的吃食、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做好天气、水温、投饲、发病和鱼类生长的记录。

  7、病害预防:饵料鱼应用3-4%的食盐水浸泡,杀死饲料鱼上的寄生虫和致病菌,减少因饵料带来的疾病。每半月交替使用硫酸铜液和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一次。

  8、常见病害治疗:

  ⑴寄生虫病: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毫克/升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二次;

  ⑵细菌性疾病(如烂鳃病、腐皮病、白皮病等):用0.3%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用二次。
作者: LENGYUYE420    时间: 2015-6-18 08:30
学习了 赞一个
作者: LENGYUYE420    时间: 2015-6-18 08:34
鳜鱼吃多少斤鱼可以长到一斤鳜鱼啊
作者: 水产宝宝    时间: 2015-6-24 16:31
LENGYUYE420 发表于 2015-6-18 08:34
鳜鱼吃多少斤鱼可以长到一斤鳜鱼啊

这个跟饵料鱼的品种和养殖水平有关,一般水平高的养殖户喂鲮鱼仔可以达到4斤-4斤半长一斤鱼。
作者: LENGYUYE420    时间: 2015-6-24 16:51
水产宝宝 发表于 2015-6-24 16:31
这个跟饵料鱼的品种和养殖水平有关,一般水平高的养殖户喂鲮鱼仔可以达到4斤-4斤半长一斤鱼。

谢谢你的回复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