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讯,昨日上午9时多,地处西江下游的清兰码头一带河面浮现大量死鱼。上午10时多,江门市启动了应急措施,由附近村委会组织人从河里打捞近1000斤鱼,挖坑填埋,还通过电视广播等,提醒市民不要到该河段打捞和销售这些鱼,同时派人到河边、市场进行巡查。
据有关部门通报,江门河道长堤一带也曾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情况,死亡原因为缺氧,但3公里长河段出现死鱼的情况尚属首次。
昨日下午,记者到达码头渡口时,看着沿河岸边堆积着死鱼,还有一些泛白的死鱼漂浮在河中间。在靠岸边的两艘渔船上,有渔民在打捞,有的拿着刀削鱼鳞、起肉片。但是他们表示不会吃,不会出售,在等检测结果。“我在这里20多年,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情况。”有渔民怀疑因为上游污染造成这些鱼中毒。“早上9点多,白白一大片,全浮着鱼。我前几天买回来的、自己放在水里养的十几斤鱼也死了
记者从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上午10时左右得知情况后,他们立即通知相关部门人员一起赶赴现场了解情况。经初步分析,死鱼集中出现在清兰码头上游1公里、下游2公里范围区域,有鲤鱼、鲫鱼、黄鳍鲷、土鲮、鳊鱼等品种。结合初步的水质分析和鱼体检测,死亡原因可能为中毒。
该局负责人表示,为了防止死鱼流入市场,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部门对死鱼进行打捞,并追查回收流入市场的死鱼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出事点进行巡查,防止渔民、居民擅自打捞死鱼。同时,通过电视广播,告知群众不要购买、加工和食用死鱼。相关部门已开始关注事发地有关企业排污口范围的水质变化。目前,部分水样和死鱼样品已被带回检测,死因有待进一步检测确定。
“这一检测大概需要4天,大后天会出结果。而今天的现场检测发现,水温为15.7℃,排除水温过低致死;水溶解氧较高,排除缺氧致死。”该负责人表示,可能是水中某种物质过量,鱼类不适应而造成死亡。下午3时左右死鱼明显减少,证明有害物质减少或沉积,危害减弱。
消息来自:南方日报
1月13日讯,笔者昨日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已初步确定这些死鱼是因水中余氯中毒致死。经过排查,江门市环保局发现上游一家企业瞒报了当日早上发生的次氯酸钠泄漏事故,事故中有大约10吨(浓度10%)次氯酸钠泄漏到西江。
据介绍,经江门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江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对现场以及实验室的检验、分析,江海区外海清兰码头一带江面出现的大面积死鱼,已初步确定是由于水中余氯中毒所致。江门渔政支队已立案开展调查,追查源头。
江门市环保局也连日在死鱼河段沿岸排查。昨日上午扩大排查范围,在死鱼较多河段上游1.5公里左右的江门市广悦电化有限公司现场排查时,该企业交代,该公司存储产品次氯酸钠(俗称“漂水”)于1月9日发生泄漏事故,泄漏到西江的量大约10吨左右。泄露事故发生后,该企业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告。昨日经现场检查,发生泄漏的储罐管道已经完成修复,恢复正常。目前,江门市环保局已对该公司瞒报泄露事故并造成的后果进行立案调查,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至于市民关心的水质、水产品受污染的问题,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介绍说,余氯对鱼类的危害主要是损害鱼鳃,使鱼不能吸收水中溶解氧而窒息死亡。死鱼除体表(鱼鳃)有余氯味,鱼体基本无余氯残留,动物(包括人)即便误食此类新鲜的死鱼,危害比较小。而溶于水中的余氯,经阳光照射、风吹、水流动等,易从水中逸出,水体环境会较快自然恢复。根据跟踪监测,该段江面已无死鱼现象,水质已恢复正常。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