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正大养殖户看正大特宝模式 [打印本页]

作者: 水煮鱼片    时间: 2012-2-28 18:01
标题: 正大养殖户看正大特宝模式

参观正大“特宝模式”见闻


正大的“特宝模式”虽然也非万能,但至少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努力的方向。无论哪种模式,以现在的环境之下,养殖户不转型就是坐以待毙。

219-20日,我有幸被邀请参观了正大集团位于雷州的对虾养殖“特宝模式”示范基地。正大集团是东南亚养殖业的领先者,在对虾养殖业的深厚底蕴是业内公认的。因此,在对虾养殖业遭受困难时,许多人都把目光转向了正大,希望能复制国外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模式,成为对虾养殖行业的“救世主”。

出于寻找好的水源和地理环境的考虑,正大的“特宝”示范基地选择了较为偏僻的海边村庄,足以见其用心和谨慎。

在这个占地2000多亩的区域里,生活区和生产区是严格分开的,进出的人员和车辆都需要严格的消毒、更衣、换鞋的工序。生产用池铺地膜,有中央排污系统,从顶部到四周都有红色的防鸟网,立体地杜绝鸟、狗、蟹、鼠等外来生物可能造成的污染。

养殖用水经过充分的消毒、曝气、培水才允许进入塘里,排出的污水经过回收、沉淀和生物处理再循环使用。再配合好的种苗、饲料以及精细的管理。

很多朋友问我,正大的“特宝模式”是什么。一个已成体系的模式不是三言两语能介绍清楚的,只能说是细致的管理+万全的防御,杜绝一切外界可能产生的传染和干扰,让虾在适应的环境里成长。目前最大的问题还不在模式,正大可以重金移植,推广,甚至手把手帮养殖户改造,但养殖户观念的转变才是关键。

客观地说,正大的“特宝模式”很精致,很周全,这也是该模式能在东南亚得到推广和成功的原因。但在中国,却前途未卜。正大把养虾会碰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更像是一个标本,完美,但复制很难。且不说养殖者各自对模式理解的差异,标本的成本太高,我们是要标杆,还是要效益,角度不同。

首先该模式的整套投入成本偏高,中国的鱼塘是租赁制的,那么高的投入,能否在租期内收回成本是个问题,更别提产生效益了。在虾病肆虐的今天,养殖户首要关心的是别再继续亏,是成功率,大家已经输得没勇气了,没人敢对任何模式打包票。大投入自然会三思再三思,观望再观望。

第二,养殖户退路太多。绝大部分养殖户做养殖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不是做实验,做标杆,没有兴趣,没有勇气,也没有必要去做这样颠覆性的尝试。养不了虾不是世界末日,可以养鱼,混养,养鳖,养螃蟹。就如一个养殖户在现场说的,有那160万去改造20来亩塘,我去干什么不好?

第三,目前中国水产养殖基层从业者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直接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不明所以然就跟风投资,任何成熟的商人,养殖户都不会这么做。会议全程不停响的手机,来回大巴上强迫别人吸二手烟的烟民,现场打瞌睡的听众。是正大太高估了客户还是设计了太理想化的模式。

每当行业出现低潮的时候,也是变革的机会来临之时。可目前水产养殖行业产生根本性变革的客观条件具备了,主观条件还不成熟。正大的工作做在前面,短期内不会产生直接的效果,长远来看,走在前面可以占领制高点,但也要付出成本,只希望变革的那天别太远,我们转型的步子再快些。

太完美的东西往往会给人太高端,太昂贵的感觉。模式的推广不是一朝一夕的,要与改变养殖理念,提高素质相结合,可惜正大公司不是靠卖技术或专利的,否则真可以建议推出不同档次的简化版“Turbo Program”。科学容不得含糊和讨价还价,但商业市场是可以的。

中国的对虾养殖业积累了太多的问题,现在是还债的时候了。我们欠了环境太多债,我们欠了对虾太多的债。正大的“特宝模式”虽然也非万能,但至少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努力的方向。无论哪种模式,以现在的环境之下,不转型就是坐以待毙。

未来的对虾养殖,甚至农业生产拼的不仅仅是经验和技术,而是心态、眼光和勇气。真正的“救世主”是我们自己,在我们心中,永远应该保持着战斗的精神,和对养殖这份事业的热爱和谦逊。(/ 珠海市富之洋水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洋)


作者: 895439700    时间: 2012-2-28 21:21
我已经投简历去公司了,呵呵,我就喜欢正大这样的。
作者: diandian    时间: 2012-2-29 23:34
“有那160万去改造20来亩塘,我去干什么不好?”这话很实在,而且投资160万进去改造,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收进来~
作者: xiusheng90    时间: 2012-3-12 10:46
讲得很好,养虾业唯一的不变就是“时刻在变”,一套可复制、高成功率、可持续的养殖模式,需要创新的去总结、尝试。
作者: xiusheng90    时间: 2012-3-12 10:47
讲得很好,养虾业唯一的不变就是“时刻在变”,一套可复制、高成功率、可持续的养殖模式,需要创新的去总结、尝试。
作者: xiusheng90    时间: 2012-3-12 10:48
讲得很好,养虾业唯一的不变就是“时刻在变”,一套可复制、高成功率、可持续的养殖模式,需要创新的去总结、尝试。
作者: 我爱养大虾虾    时间: 2012-4-16 21:50
用钱砸出来的东西
作者: 风声水起    时间: 2012-4-22 16:03
本帖最后由 风声水起 于 2012-4-22 16:05 编辑

找到了文章作者的博客,另外一篇也写得不错!



对虾养殖的“矛与盾”之战——参观正大湛江“特宝模式”示范基地有感2

在对虾养殖这场战役中,2011年,养殖户惨败。是该继续进攻还是防守?如何防守?我们手中剩下的武器和弹药已经不多,正大集团雪中送炭般带来的“特宝模式”会是那面最强的“盾”吗?


正大集团湛江“特宝基地”位于雷州半岛的纪家镇,这里经济不发达,临近海边,没有过度的开发,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尽管如此,正大还是把取水管延伸到了海岸线外200米,淡水井也打到了地下190米的深度,并且采用了循环水处理的养殖系统。


占地2000亩的养殖场被严格地分成生活区和生产区,生产区进出都需要消毒。养殖池用防鸟网从顶部和四面围起来,防止一切可能带有病菌的生物进入。采用定点投喂,中央吸污,循环水处理,标配有消毒池和沉淀池,配备足量的增氧系统。由此可见,正大的“特宝模式”在“防”字上面做足了功夫。


对虾养殖行业的人都知道,重在预防。这两年病害严重,跟预防工作不充分有很大的关系。正大的“特宝模式”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本。空中地面相结合,软件硬件相结合,人员管理相结合,打造立体全方位的防护。目前看来,虽然称不上完美,但这是行业内最先进的一面“盾”,防御着任何可能对养殖不利的因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大为我们提供了好的模式,仅仅是客观条件,更何况百密一疏,任何一种模式目前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隔绝和保证成功,更何况“特宝模式”虽然在东南亚大获成功并迅速推广,但在中国,气候不同,环境不同,国情不同,从业者素质不同,正大会变成如IT业的谷歌,零售业的沃尔玛、家乐福一样,高高在上,却又水土不服吗?


中国大陆的气候确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不同。中国属季风气候,除海南岛外,南端的广东省沿海不搭冬棚也做不到四季养虾,北方地区甚至只能养一造,所以照搬照套不行,需要做相应的本土化改进。


众所周知,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之中,欠下了不少环境保护的债,现在江河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酸雨普遍、赤潮爆发、渔业资源枯竭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这些因素形成的原因都是深刻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也远非一个模式,一间公司,一个行业能解决。


土地国有,养殖池塘采取租赁制是我们的基本国情。“特宝模式”倡导的是高投入、高效率、高可控性,高产出,高成功率。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花费相当的成本进行硬件的改造。中国绝大部分的养殖户只是把养殖作为谋生的手段而非一份事业来做,他们看不到也不会去关心长远产生的效益和利益,能否在租期内回本,能否保证赚到钱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缺乏破釜沉舟的必要和勇气,拼不过就换品种、换行业,何必要做那个勇往直前的阿甘呢。


从中也折射出了中国的水产养殖从业者缺乏远见和魄力。目前养殖户年龄偏大、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是事实,反过来也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他们的内心缺乏进取的精神,就算赠予他们最强的盾也只有招架之力,更何况世界上本就没有万无一失的盾,没有真正完美的防御网。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我们不能寄望某一个模式、某一间公司、某一群人、某一款药品、某一批苗种、某一个牌子的饲料就能拯救这个已现败势的行业。真正最强的“进攻之矛”在我们心中,就是要摒弃旧有的思维,要么认输离开,要么涅槃转型。


心中观念的转变伴随着养殖模式的改进就好似同时拥有了进攻的矛和防御的盾。我们不但要学习正大先进的模式,也要学习他们的远见,也许短时间内并不能看到明显的成果,但市场永远都是先入为主。大浪淘沙,任何行业都无可避免,或许只有当危机出现,行业洗牌的时候才能体现出眼光和技术的力量。


作者: 饲料人    时间: 2012-4-22 19:11
回复 8# 风声水起


    中国太缺少正大这样的公司了,正大的价值是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真正为行业为客户创造了价值,这也是正大几十年屹立不倒、持续发展的根本。中国企业最缺的是价值观,最缺的是使命感。中国企业太年轻,太浮躁。这个行业真正缺乏的是技术和人才,真心愿意在技术和人才上投入的公司才有可能拉近和正大的距离。
作者: liaowang738    时间: 2012-4-22 20:49
请问正大的模式一般一茬虾亩产能达到多少?如果亩产3000斤,一年两茬,共6000斤,毛利润算5块,一亩地一年30000元,20亩地60万,这样算下来投入160万还是有搞头的,是吧,不要光看投入,前几年房地产的投入也不少啊,不还是那么多人蜂拥呢,产量和利润很重要,
作者: petelindsay    时间: 2012-4-24 21: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水调歌头    时间: 2012-4-25 16:21
正大“特宝模式”在泰国

  正大集团,在中国以外称作“Charoen Pokphand Group(卜蜂集团)”,使用的是“CP”商标和“莲花”图形标识。在中国使用的是“正大”商标和“方圆”图形标识。1921年,华裔实业家谢易初、谢少飞兄弟在泰国创建了一间小小的种子店,如今,正大集团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属400多家公司,同工人数近20万人。形成了以农牧、种子、电信、商业零售为核心,石化、机车、房地产、国际贸易、金融等共同发展的业务格局。

  通过正大综艺在中央电视台连续17年的播出,正大集团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正大饲料是中国农村养殖业最知名、最受欢迎的首选品牌饲料之一、正大集团在中国投资额近50亿美元,设立企业213家,遍及青海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员工人数超过80000人,年销售额超过300亿人民币。
 
  在中国,大多数的人都只知道正大,而对卜蜂不是很熟悉。其实集团在最早进入中国饲料行业的时候,是以合资的正大畜禽饲料企业为主,并没有专业的水产饲料公司。

  2002年由泰国直接投资经营的卜蜂(北海)水产饲料有限公司为集团在中国的第一个专业生产水产饲料的独资企业;2003年下半年卜蜂水产饲料(海南)有限公司从原海南正大畜禽有限公司独立出来,成为第二家专业生产水产饲料的公司;所以无论是正大或是卜蜂都是属于同一个集团。

  在中国,正大由专业生产水产饲料的正大水产(珠海)有限公司、卜蜂(北海)水产饲料有限公司及卜蜂水产饲料(海南)有限公司负责供应华南区的饲料,并且由以上三家公司所属的虾苗场及专业生产虾苗的卜蜂水产(东方)有限公司来负责供应市场所需的虾苗。正大饲料在中国一直以现金销售,不同于国内企业的赊销。

  从2002年开始进入中国之后,正大一直在推广对虾养殖的生态养殖模式,在预防上用“生物保全模式”阻击虾病。“最开始的成功在海南。” 正大资深副总裁黄耀才告诉笔者。尤其在2005-2006年,正大的虾苗尽管比国内其他虾苗高出数倍的价格,但是就当时对一些养殖户而言,买到正大的虾苗,养殖就成功了一半。

  但是从2009年至今,虾病的蔓延,使得养殖更为艰难,正大虾苗在这个时候的优势并未与其他国内虾苗拉开距离,于是虾苗和饲料销量开始萎缩。但是有业内人士认为,无论在企业实力还是技术水平,乃至于对养殖业的理解,正大都在同行业之首。而这几年,国内水产饲料企业也在发力,正大也开始改变。

  据了解,为了做到养殖各个环节的可控性,不依靠运气,靠天吃饭,正大在国外推广更为系统化养殖的“特宝模式”。“特宝模式”是系统性的,从养殖的各个环节考虑,让整个过程达到可控,更加降低养殖风险。黄耀才在接受本刊采访,谈到“特宝”二字时表示,本打算用保护的“保”,但是他认为应该将对虾当成宝贝,用宝贝的“宝”字更好。

  那么 “特宝模式”在泰国又是怎样操作?本刊特邀正大集团生态养殖技术与生物保全养殖模式主要创始人陈明典博介绍泰国的养殖情况,希望对业界有所启发。

陈明典谈正大“特宝模式”

  泰国的养虾事业从早期的粗放式瞎养,逐步摸索到目前的有规划的养殖,或称为较科学化的养殖, 正是绕着养鱼经所指出的基本要素,“水种饵密管防”各项不断地做修正改进。

  近代的对虾养殖历史并不长,然而随着南美白对虾引进中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世界对虾产量在近十年来由2002年的150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350万吨,中国也从2002年至今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养虾王国 。

  虽然全球对虾产量持续增长,但是近几年却有趋缓的形势,养殖的风险依旧很大。尤其这两三年来,虾病持续在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发生,造成许多养户血本无归。泰国虽有因病毒、细菌、原虫等病原造成损失,但是整体而论泰国养虾的风险相对较小。难以否认,东南亚各国的气候较中国好,几乎一年四季都可养虾,但还有其他因素直接影响养殖的成功。

  早在2500多年前吴越春秋时期,范蠡在养鱼经里已明确指出, 水产养殖最基本的要素不外是:“水种饵密混轮管防”。在现代的专业养殖下,混养,轮作已非主流,然而随着养殖的精专化, 对于“水种饵密管防”的要求却显得更加重要。但是最基本的要素却往往是养户最容易疏忽的地方。泰国的养虾事业从早期的粗放式瞎养,逐步摸索到目前的有规划的养殖,或称为较科学化的养殖, 正是绕着养鱼经所指出的基本要素,“水种饵密管防”各项不断地做修正改进。

  泰国的养虾模式在中国推广有许多年了,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上却有几点力不从心之处,如国内养殖池租用期每一到两年就要重新租,租期短,养户投资改造养殖池的意愿低,老旧的池子或大小不当的池子, 或有渗漏的池子,在一开始的池水的准备上就有许多先天的缺失了。

  泰国对虾养殖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大多数的池子都进行过或多或少的改造,一般除了养殖池外还有蓄水池、消毒池、沉淀池等循环养殖模式。 池水外排之前先进沉淀池处理后再排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疾病的传播。国内还有许多养殖户的进排水都是同一水源,往往其他池排出的水正是另一池抽进的水。水质指标差不提,最危险的是水源可能已有大量病毒了。

  池塘应整建好后才进水消毒,施肥做水,一般做水应在两周以上,培养大量动物性天然饵料后才放苗。有好的天然饵料,好的水色,除了供给幼苗早期的营养,提供隐蔽的生活场所,还可以维持放苗初期的稳定水质。

  种,指的是种苗,国内养殖户对苗种的选择认知已从便宜的土苗改为进口的优质苗种,这是很健康与正确的认知。泰国苗场几乎没有生产所谓的土苗或本地苗了,因为苗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效果。

  密,在泰国,虾的放养密度一般在80- 100 尾/平方米 (5–7万尾/亩),但国内的养殖户一般放养密度多超过7万尾/亩。密度过高导致后期养殖管理的困难度增大,如氨氮偏高, 水色浓,酸碱度与溶氧的变化大,造成紧迫, 成虾规格小,存活率低,饵料系数偏高等等。
池塘,水质,养殖配套设备与饲养管理等在泰国均事先经过规划,600 – 700 斤需配置1马力的增养机,水质的指标有一定的标准,如盐度,溶氧,酸碱度,总碱度等,若在标准之外就应该立即对水质进行处理, 或换水吸污,或多开增氧机,或使用生物制剂,或是加石灰,或调整喂料量等等。

  防,指的预防疾病的发生,预防病毒进入养殖池的设施,措施与规矩。知道病毒如何传播与扩散而设防。预防这个环节在国内许多养殖场就做不够到位,也往往因为这一小小的疏忽导致病发养殖失败。

  饵,指的是饵料,天然饵料与完全配合饲料,前面已提到天然饵料的重要性, 不再重复,对于饵料的选定与饲养对于对虾的长势有极大的关系。各个厂家各有各的饲养建议,养殖户也有个人的养殖方式,在此就不多讨论了。
还有一点就是养虾应以虾为中心,从虾的角度看虾的需要,虾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好池,好水,好料,好主人,好管理)。
作者: 海天一色    时间: 2012-5-6 13:39
期待正大带来的新模式~
作者: tramp412    时间: 2012-10-27 10:43
讲的非常好,绝对支持,养虾业的春天因为有楼主这样的人,相信很快就来了
作者: tramp412    时间: 2012-10-27 10:52
水调歌头 发表于 2012-4-25 16:21
正大“特宝模式”在泰国

  正大集团,在中国以外称作“Charoen Pokphand Group(卜蜂集团)”,使用的是 ...

学习了,能早点看到就好了。呵呵

作者: 水调歌头    时间: 2012-10-27 12:09
tramp412 发表于 2012-10-27 10:52
学习了,能早点看到就好了。呵呵

多上来和网友交流,分享你的经验,也看看别人是怎么养虾的!
作者: 向翀    时间: 2012-10-27 17:36
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的土地几乎都是终身拥有的,这点国内很难啊
人家地多人少,价钱也便宜

作者: 王如珍    时间: 2012-11-2 14:58
疯狂的福建虾农
作者: 百战老兵    时间: 2013-11-22 13:48
合适的才最优美
作者: pl35    时间: 2013-11-27 20:07
特宝的核心在于防。
所有一切威胁对虾养殖的,鸟鼠病毒细菌螃蟹野杂鱼等等。再配上用蜜糖菌,速宝贝等正大调水产品,效果有好也有差,个人感觉主要优点在于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一个人能管10多个4亩的塘
作者: 青山绿水    时间: 2013-11-30 15:53
正大的模式产量怎么样?
作者: my_chb    时间: 2013-12-23 22:13
福建小高位池是这个吗
作者: 夺诺    时间: 2014-3-5 17:20
不知道2013年养殖成功率先如何?
作者: 悠悠三十年    时间: 2014-3-6 15:15
如此优越的环境,很多老百姓做不到,那么这种模式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 /tp長風    时间: 2014-3-6 17:43
“特宝模式”在目前还是很多人不会接受的,成本高是一个,还有就是养殖户的素质参差不齐,但我觉得可以吸收理念,现在的从业人员会洗牌,期待“新农民”出现。
作者: QQ_083D9F    时间: 2014-3-7 09:10
如果我也想搞一个这种模式的虾场,请问需要些什么软硬件,有没可行性报告。士塘TMD不好搞。
作者: 大道至简    时间: 2014-3-7 10:20
中国有自己的特色,再说,特宝在湛江很成功吗?为什么泰国去年也养不好?
作者: linruirong    时间: 2014-3-15 13:01
问题是根本就没这个钱来搞
作者: 军临天下    时间: 2014-3-15 18:36
这就是领一个头,做个标杆,让我们明白我们欠环境太多,也在提醒养殖户,清醒清醒!
作者: 军临天下    时间: 2014-3-15 18:36
这就是领一个头,做个标杆,让我们明白我们欠环境太多,也在提醒养殖户,清醒清醒!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