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自己下蛋与借鸡下蛋 [打印本页]

作者: 海上积雨云    时间: 2012-3-12 16:32
标题: 自己下蛋与借鸡下蛋
    新年伊始,公司例会,一看今年任务,严峻啊!一看人员情况,不足啊!遂,领导让我们自己在市场上找人,尽量的挖竞争厂家的人才,尤其是技术员!
    挖人?又是挖人!又是所谓的借鸡下蛋!难道公司就不能自己下蛋么!?

作者: 徐先生    时间: 2012-3-12 16:37
自己下蛋需要时间,挖人的过程也是挖市场
作者: nothing    时间: 2012-3-12 17:12
挖的人不好用,他在A公司做得好,也很难被你挖,往往是挖的是歪瓜裂枣了。除非有很多理念相同。
作者: nothing    时间: 2012-3-12 17:12
回复 2# 徐先生


    现在不同以前了,行业变了。
作者: 刘阿逗    时间: 2012-3-12 20:57
自己下蛋说不定会连老母鸡都被人家端窝了。哈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作者: 龙在江湖    时间: 2012-3-12 21:10
人才,一直都在缺!
作者: 水族馆妖精    时间: 2012-3-12 21:30
听说有的公司挖到指定业务员,提成1万,比卖饲料还赚钱
作者: 水族馆妖精    时间: 2012-3-12 21:40
有的企业出于成本控制,不可能储备大量人才,只能从外面挖落。

但我觉得用挖也不合适,应该说用事业来吸引他,帮他完成心中理想,否则,你的企业也会被人挖空滴。
作者: kanhai    时间: 2012-3-12 22: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水族馆妖精    时间: 2012-3-12 23:01
回复 9# kanhai


    现在打扫卫生的大爷大妈都有2000多啦
作者: thinkpad    时间: 2012-3-13 12:27
回复 10# 水族馆妖精

西方国家,很多所谓的蓝领(劳力者)是比很多所谓的白领(劳心者)拿得多啊!

如果觉得扫大街的大妈大爷工资高,大家可以去竞争啊!
作者: iphone    时间: 2012-3-13 12:43
回复 1# 海上积雨云

要打仗了才去找兵,是不是太晚了点?这是上层的问题啊,现在层层加码到业务经理一线,情何以堪?!
作者: 海上积雨云    时间: 2012-3-14 13:40
对我而言,我更趋于公司自己培养,无论技术还是忠诚度都要比用别人培养的要好得多。当然这可能是因为我本人就是负责公司人员培训这块的。我一年要给恒兴公司培养不低于四个市场操作人员,还不包括淘汰掉的。这些都是公司宝贵的资源,而对公司的认可度都要比市场上招聘的经验人员要好的多。——可能就是通俗的洗脑过程吧!
作者: 热眼冷观    时间: 2012-3-15 09:42
楼主说的市场操作人员是指搞销售的还是搞技术为主的或者是复合型的?
作者: 鳝解人意    时间: 2012-5-6 23:49
可是公司往往觉得外来的就是比自家的好啊。
作者: qinghua357    时间: 2012-6-11 15:13
招新手培养,也是有风险的,前期培养的好好的,等差不多了,就跳槽到 工资多的企业(不一定公司规模大)。

挖人,可以减少很多成本,而且挖来的人,上手快,只要工资待遇能满足他,一般情况下还是 比较合算的。
作者: 海上积雨云    时间: 2012-8-9 18:06
     现在水产行业一线人员无非两种人:业务营销员与技术员。好的业务员在一个公司时间越长越能发展,越有晋升的可能,要到了五六年之后才会有部分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分化出来冲上管理者的层面。而技术员却刚刚相反,在一个公司时间越长作用越小,毕竟技术员给大部分公司带来的利润是有限的,不能像业务员那样管理经营一个较大的区域。这也就局限了技术员的收入空间晋升空间发展空间,只有微乎其微(百中无一)的技术员能提升到培训师的层面,才可能会有一个较好的发展。
    由此可见,其实市场上公司之间的挖人大多都在业务员层面管理者层面较多。而技术员虽然现在挖来挖去比前两者都要多得多,但却很少能稳定下来。就是说如果你是个技术员,想往技术方向发展,那跳槽一两次也就平心静气罢,因为家家公司都差不多的,不会把你看得多么的重要,不要老是想着这里不行就去那里,其实哪里都一样!


作者: sdlqw    时间: 2012-8-10 14:25
海上积雨云 发表于 2012-8-9 18:06
现在水产行业一线人员无非两种人:业务营销员与技术员。好的业务员在一个公司时间越长越能发展,越有晋 ...

海上积雨云,在本论坛我一直关注你的帖子,因为你的观点(管理、技术)对我来说都有借鉴。针对性的谈一下我的经历:我开始做的是技术服务(不好意思说出公司名见谅),因为对各个市场都熟悉,在原主管离职时升为销售主管,跳槽后在一公司作水产饲料销售管理。
个人认为服务性质的技术和销售是分不开的,关键是你是善于学习、表现自己,否能抓住机会
作者: 海上积雨云    时间: 2012-8-10 17:31
本帖最后由 海上积雨云 于 2012-8-10 17:33 编辑
sdlqw 发表于 2012-8-10 14:25
海上积雨云,在本论坛我一直关注你的帖子,因为你的观点(管理、技术)对我来说都有借鉴。针对性的谈一下我 ...


    愚见:现在各大水产企业都慢慢看是重视服务,但真正技术方面的服务都不能说得上正规或者说到位。我遇到的往事来看,无论是营销,管理,还是技术都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而这些都是一个公司,一个团队,很难保持,很难坚持的。
    学习确实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习惯。我培训新员时经常说一句话,我不会教如何学习,因为大学不一定能学到真正的本事,但无论如何你必须要学会一样本领:“如何学习”!一开始的两三年可能还能见到这些习惯在一个人的身上表现,但很多人,大多数的人三年之后这个习惯就不会再有了,这也是行业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干劲不再,习惯不常,激情不复,内心不切。
    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大量的新血!需要大量的生命力,不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某个团体,而不是在那些已经老化的人群里筛来选去!

作者: henrywangchao    时间: 2012-8-11 18:41
海上积雨云 发表于 2012-8-10 17:31
愚见:现在各大水产企业都慢慢看是重视服务,但真正技术方面的服务都不能说得上正规或者说到位。我 ...

      是啊,做基层的确有“三年之痒”。三年后激情难保,到一定职位也难再提升,要跳槽也会有种种顾忌,不如靠着市场基础和人脉慢慢积累,求个稳字。三年后还能保持激情和闯劲的不多了,但往往是这部分人带动着企业和行业在前进。
      为什么老人曾经的习惯、干劲不再?愚见:企业需要新血,老员工也需要新血。需要注入新的思想与能量。这个往往是靠公司周期性会议注入公司文化来完成。但是公司的周期性工作汇报与交流,早已流为程序,缺乏深入的沟通与实质性操作培训。更要命的是我们会发现我们在这个行业做的越久,我们不只是没有钻的越深,更没有看得更远更广,原本激情高昂的我们逐渐萎靡,我们的眼界和境界也逐渐狭隘了,除非我们坚持着学习与思考!这也要归结于我们行业各个公司的培训、沟通制度还不太完善。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8-13 21:10
henrywangchao 发表于 2012-8-11 18:41
是啊,做基层的确有“三年之痒”。三年后激情难保,到一定职位也难再提升,要跳槽也会有种种顾忌, ...

楼上的说得太对了。
个人感觉一个人的学习,除非自己有坚强的意志,真的难以坚持下去,外面的诱惑太多了。但如果是一个团队的学习就不一样了,有竞争,有比较,就有动力,就有争先恐后。但又如何做到团结而又活泼呢?
作者: liang6MVP    时间: 2012-11-5 14:17
鳝解人意 发表于 2012-5-6 23:49
可是公司往往觉得外来的就是比自家的好啊。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作者: 自在虾虾    时间: 2012-11-18 22:43
顶起。。。。。。。。。。。。。。。。。
作者: 夜雨    时间: 2013-2-14 07:42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啊
作者: 水产边缘    时间: 2013-3-14 01:11
小黄啊,近来可好?什么时间回中山看看呢?
作者: 悟道    时间: 2013-3-20 22:53
坚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被人挖的对象{:soso_e153:}
作者: 水产痴人    时间: 2013-3-21 17:07
楼主分析到位,企业一但做大人力资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作者: 鳜鱼和螃蟹    时间: 2013-3-21 18:40
博主在哪个公司啊?
作者: 张阿良    时间: 2013-3-23 07:41
我感觉技术服务有时候就像个笑话。我们这边有的鱼塘插的海大和利洋的旗,死起鱼来比谁都多,旁人讲起来就是笑
作者: 薛春兰    时间: 2013-3-28 13:49
呵呵,或许公司有公司的理由吧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