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武汉:鳜鱼种苗实现本地化 带动规模化养殖 [打印本页]

作者: 浪花一朵    时间: 2010-7-13 11:37
标题: 武汉:鳜鱼种苗实现本地化 带动规模化养殖
本帖最后由 浪花一朵 于 2010-7-13 11:39 编辑

鳜鱼又名桂花鱼,肉洁白、细嫩而鲜美、富含蛋白质。鳜鱼一直是价格偏高的淡水鱼,夏季更是身价猛涨,眼下批发价已突破50大关,而最受餐馆欢迎的一斤至一斤半重的鳜鱼最贵,批发价格达到了62元/公斤。
    随着武汉种苗规模化养殖获得成功,水产科技推广部门开始到武汉市郊各区鼓励渔民将鳜鱼的养殖模式由“少量套养”转变为“主养”。
    近些年,武汉鳜鱼消费量逐年增长。在艳阳天、小蓝鲸等餐馆酒店,鳜鱼每天的销售量在100至几百条,比武昌鱼还多。
    “武汉市场鳜鱼年需求量1万吨左右,而2009年本地产量仅3200吨。武汉产鳜鱼自给不足,我们每年需从广东等地外调上千吨。”武汉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高银爱表示。
    据武汉市农业局统计,武汉40万亩精养鱼池,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占65%,鳜鱼只是少量套养,产量仅2800吨。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前后,国内鳜鱼人工繁养技术取得突破,广东等地鳜鱼产业迅速发展。而多年来,我省本地渔民沿袭10多年的套养模式,比广东等地的规模养殖模式亩产相差上百倍。
    在国内鱼市打拼20多年的大东门水产集团董事长陈忠生介绍,广东渔民对鳜鱼实行主养模式,利用海洋饵料密集养殖,成本低,亩产量可达近1000公斤。加之民间资本充沛,大规模投资产生规模效应,鳜鱼产业迅速领跑全国。
    武汉鳜鱼养殖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缺乏大规格种苗,以及配套养殖的饵料鱼,渔民多实行小规模的“套养”,亩产量一般10多公斤。
    冬季,本地鳜鱼扎堆上市,价格每公斤约40元左右;而广东等地实施规模化的“主养”模式,鳜鱼能周年上市,夏季每公斤可卖上百元。每年元月之后,武汉市场的鳜鱼都是来自广东等外地。
    目前,随着广东地区土地资源、水资源日趋短缺,鳜鱼养殖产业呈现出向华中地区转移的趋势。“终于买到本地鳜鱼苗了!”日前,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渔民童小双来到武汉市农科院郑店种苗基地,购进鳜鱼苗5000多尾。
    武汉市农科院介绍,2年后,该基地可年产鳜鱼大规格种苗1千万尾,饵料鱼20亿尾,带动全市鳜鱼种苗产能达2千万尾,基本满足汉产鳜鱼养殖需求。
    武汉市农科院表示,将在江夏区、汉南区分别建设种苗、养殖示范基地,力争实现鳜鱼周年上市。到2012年,带动全市农民规模化养殖1.5万亩,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渔民增收超过2亿元。(转自农村新报)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0-7-13 22:42
鳜鱼产业也开始从广东转移到全国各地了,生鱼、加州鲈、鳜鱼,接下来还有什么鱼呢?
作者: lg83062    时间: 2012-4-14 21:50
做大做强之后就是死路一条,烂市
作者: LENGYUYE420    时间: 2015-6-18 16:11
希望鳜鱼不要像草鱼价格一样低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