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分享压箱资料】大陆地区虾病的发生与处理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4-20 14:30
标题: 【分享压箱资料】大陆地区虾病的发生与处理方法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4-20 14:32 编辑


分享一篇压箱底的资料,感觉有用的回帖支持下哦!





大陆地区虾病的发生与处理方法



2002年起中国大陆养殖白虾即受红体病的肆虐。近5年来,红体是大部分亚洲地区主要的虾病,最可被接受的印度白虾,今年在沙乌地阿拉伯也发生了白斑病,笔者针对现有的虾病状况,深切探究其可能原因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法。




■文/吴子纬

2002年始,中国的白虾养殖即受「红体病」的肆虐。近5年来,红体病仍是大陆地区,甚至大部分亚洲地区主要的虾病,或者也有人畅议,寻求其他新的养殖虾种,但不幸的是,最可被接受的印度白虾(P. indicus),今年在沙乌地阿拉伯也发生了白斑病,与其冀望不可掌控的未来,我们不妨针对现有的虾病状况,深切探究其可能原因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法。



  现在的红体病由病徵和其对应的水质状态,我们发现与十年前的红体病有著显著的不同,因而可推论,两个时间点发生虾病的病毒和病原菌种类是不同的。2003年时,我个人曾在广东湛江地区推展一项可成功处理当时红体病的技术,但相同的处理方法用於今日,却功效杳然。我个人也因应变较慢,未能即时体认新种病毒与病原菌需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导致这两、三年来有著较多的失败操作案例。

  针对一些养虾处理的原理,简单分析如下:

1.池底过多的烂土和天气变化剧烈是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经过多年的辨证后,池底维持相当量的烂土,是预防如白斑、桃拉等急性虾病的必要条件,以肥水式养虾,也為大部分虾农所接受。未施肥及未充分做水的池塘,养殖无法超过一个月即会发生严重虾病。

  20022003年时的养殖模式已是肥水式,但发生红体的病因是池水中蓝绿藻类量过多所致,以生物技术方法调整為复合藻相,透明度至30公分以上时,即可成功处理当时的红体病了。

  现在的红体病最大的不同是病虾不会上游,直接死在池底,只会在繒仔(料台)上才能看到活著的病虾;即使是肥水,藻类是复合藻相,透明度也合乎标準,仍无法避免此类型虾病的发生。收成后发现最大的问题只有一项,便是发病的池塘淤泥特多,由於与我多年来宣导的大量施肥与追肥大相逕庭,也导致我近年来的处理不符理想。

  最近几年天气变化剧烈,再加上淤泥过多时產生的的化学变化,就是虾病发生的「关键点」了。是什麼样的化学变化呢?以我个人的观察判断,会发生强烈「去氮作用」的机会并不多,一般的还原作用,產生硫化氢、沼气和将硝酸盐还原為亚硝盐的机会,几乎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只是作用范围的大与小的区别罢了。天气剧变时,「厌氧分解」的范围扩大,大量產生上述的有毒物质,造成虾体抵抗力降低,病虾的死亡於焉见之。

  為何在泰国和印尼的一些颇為成功的养虾模式,到了中国却不灵了呢?各地天气型态的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中国地区四季的气候型态变化明显,这是接近赤道诸国所没有的,想要防治虾病,就一定要考虑天气变化的因素,不同时节当有不同养殖模式。

2.最近一年内较成功的养虾模式

  以35池為一单位,选其中最小池為水处理池,大量施肥,作為此单位其他池的肥水供应池,此池不放养任何养殖物种,其他池塘则施放高含氮(蛋白质30%以上)有机肥,至7天内水色须呈黑褐色,水中有大量橈足类,建议每亩施放鱼粉30公斤加发酵黄豆粉20公斤。初进水时会有大量水生昆虫,但其存在不可超过3天,当有机肥的肥分释放至相当浓度时,水生昆虫会自动消失,超过3天仍存在,表示施肥不足。

  做水时间最少3週,水色也不可能保持黑褐色,当呈棕绿色时是较為稳定的生态水系了,是可放苖的时机。放苖后的追肥就不再使用任何固体物质,以避免池底的淤泥堆积。水处理池放置超过一个月后,可随时追肥至其他池,但须注意补充有机肥。

  养虾池水色呈棕绿色是最低水色要求,最好呈黑灰色,无论水色如何,透明度一定要在30公分以上。若透明度突然变至50公分以上,须迅速补肥,务必於3日内恢复至3040公分。

  若池塘只有两池,為成本考量,已不宜设置水处理池,追肥时只能用池边置桶方式进行。原料的选用最好用量少而高含氮物质,建议每亩每星期5公斤鱼粉,5公斤发酵黄豆粉加5公斤糖蜜。加活菌发酵一週后使用,只下发酵液,固体物质儘量避免下池。

3.使用活菌在於擷取其代谢物质?

  虾类养殖几乎无可避免会使用活菌,但為什麼要使用活菌?总不会还有人天真到要用一般活菌去抑制水中病原菌吧!某些菌群也包括水中原生菌,在利用我们所提供的有机物后,其代谢物是胺基酸、月太胜和核酸类等物质型态,这其实就是我们使用活菌的目的。虾类利用这类物质后,会增加免疫力,也会促进成长。所以,近来我已不再选用诸如米糠等低氮源的原料作為活菌发酵之用。

  当水中这类物质有相当浓度时是為高优氧化水质,其对应的生态藻相指标以绿色鞭毛藻和硅藻為主要藻种,这也是為何黑灰色水色养虾较易成功的主要原因。

  说到藻相,普遍是认定是绿色水色较稳定。但我个人是认為,绿色水大多以蓝绿藻相為主,稳定但不安全,随著天气的变化產生水质剧变时,虾病的发生更是凶猛,这应是令大部分养虾业者百思不解之处。单细胞绿藻是安全的藻相,以生态指标而言,所存在的水域对氮源的需求是较蓝绿藻為高的,所以我在对养虾业者解释时,一般绿色水皆以肥度不够视之。单细胞绿藻呈优势种时,增氧机打起的水花呈淡而清澈的绿色,与蓝绿藻的浓绿色水花,明显不同。

4.如何解决池底淤泥堆积问题?

  除了投饵外,儘量避免固体物质的投入,几乎已无其他的作法了吗?

  淤泥的问题不是量多的问题,而是堆积的问题。一般的池塘会在池中堆一座小山,会產生问题的就是小山内部堆著厚厚淤泥的厌氧层,在不易排出的困难下,若能将之打散打薄,堆积的问题就解决了。

  下过围棋的人就知道,金角银边比之铜肚皮的面积是大得多的。所以池中的淤泥若分布至池边,至少打薄是没问题的。怎麼办?

  多叶轮增氧机的使用应是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24叶轮的增氧机需做适当的排列,但所需的量将较现行的用量多,除增加成本外,效果也比多叶轮的差。若能配合在池中建一条陈献博士於十多年前设计的「导流墙」和「集污沟」,当可有效解决池中堆积淤泥的问题。雷州半岛和海南有许多深达3米的水泥池,则必须用到深水给氧机。

5.到底要不要测水质?需学习与池塘对话的功夫

  到底要不要测水质?我个人是以阿摩尼亚、亚硝酸和总硷度等各项水质数据与虾病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為由,倾向不测,当然这是见人见智的问题。勤於测定的人会说,测了才会知道水有没有变化。一般状况是测到变化时,又能怎样?而且大多数的状况是自已吓自已。

  测pH最常遇见的状况是,只要使用活菌的,常会在午后测到pH9以上,怎麼办?虾又没出什麼状况,该处理还是不处理?

  大陆地区常发生的事是,早上9点以后才测早上的pH,这时测的值,可有任何利用的价值?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屡次提到,午后的pH不高於清晨的pH,表示池底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还原作用,须立刻施放石灰以拮抗池底大量酸性物质的產生。这种状况的发生,越早处理效果越好,也较省成本。而测pH者无论如何必须得等到下午测完,知道数据后才能处理。细心的养殖者,在早上时由池塘出现的异於平日的徵候,即可知须处理与否,这便是与池塘对话的功夫了。

6.TCBS培养基

  若是想得与虾病发生与否的直接证据,就是直接测定弧菌总量,当然也有其他种培养基有相同的功能。

  个人当初就是无心插柳的情况下,发现肥水中的弧菌量每毫升竟然少於100株,大部分的时间是0株,从此确立与开发肥水养虾技术。

  池底淤泥量大时,即使是肥水,测出的弧菌量也不少。以一般的说法,当池底的底泥“活化”时,才是抑制弧菌族群量的生态系统。

7.后语

  海南去年的春天雨量稀少,养虾几乎全面失败,是气候的因素。影响至今年,两广地区似乎也不佳,养虾的困难度越来越高。但仍有一些养虾的朋友成功了,他们已渐渐地接受与学习以池塘生态的指标来判断池塘的安全与否。生态学所包含的学科太多,期待更多朋友的加入!

(本文谢绝转载!)


作者: 水调歌头    时间: 2012-4-20 14:33
文章是今年写的吗?里面谈到的年份似乎在2009年左右。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4-20 14:35
回复 2# 水调歌头


    2011年8月写的
作者: 海水骆驼    时间: 2012-4-20 22:21
毛毛的赞一句,OK!可以交流一下吗?QQ271010513
作者: 匪兵从良    时间: 2012-4-20 22:22
好东西都应该支持的,我抄下了,
作者: 天灏989    时间: 2012-4-21 00:30
此方法是对土塘用的?
作者: 虾兵鱼将    时间: 2012-4-21 01:03
没有人提出异议吗???
作者: 國家的蝦農    时间: 2012-4-21 01:13
好東西,確實要詳細點點評才行,不能一看而過。
等有時間一定好好點評下,現在先頂起來先,
作者: 力致小续    时间: 2012-4-21 08:33
好东西,确实要仔细琢磨琢磨,不能一看而过。
等有时间一定好好试验下,现在先顶起来先,
作者: chengdunykjxy    时间: 2012-4-21 09:05
感觉还是一般而已,希望更多人来点评。
作者: hjf78915    时间: 2012-4-21 21:10
耳目一新   别具一格
作者: 水厂白小生    时间: 2012-4-22 23:15
新人前来学习.
作者: 东面井    时间: 2012-4-24 22:42
来学习,学习的。。恩恩
作者: 蓝藻毒    时间: 2012-4-25 13:59
怎么出现 这篇文章的,  原来的核心细想有变化了。  看不懂了 ,
  还是变化是不变的永恒??   慢慢琢磨了 。
作者: 小小御医    时间: 2012-5-7 13:44
不曾想到,楼主竟然这么牛!感谢分享~{:soso_e189:}
作者: GAOCHAOSCR    时间: 2012-5-7 19:05
好东东,用心写的东东,必须顶起让更多的人受用。
作者: 我爱养大虾虾    时间: 2012-5-14 17:58
好东西 顶起来
作者: 黄河    时间: 2012-5-31 13:49
楼主如此慷慨,小生能拿来借鉴一二,实为有幸,多谢多谢
作者: 空运冰虾    时间: 2012-6-13 23:06
好东西,确实要仔细琢磨琢磨,不能一看而过。

作者: oscar    时间: 2012-6-13 23:43
感谢lz分享,真的很好的资料
作者: 阿水    时间: 2012-6-14 20:21
看完等出虾了再总结经验。先借鉴参考。
作者: 冰山    时间: 2012-6-14 22:56
淤泥须打散,我已经花两万大洋买下这个教训了!
作者: crazyfish    时间: 2012-7-9 16:57
很有深度,很有内涵,很有感觉
作者: 虫子的悲哀    时间: 2012-7-9 23:51
吴老先生的对虾疾病理念逐渐在发生变化吖!
作者: 闲人一个珠江所    时间: 2012-7-10 12:53
我也尝试过在低盐度养殖区把水调成茶褐色,但难度极大,基本保持不了。一分析茶色水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是铁和硅,就按照教科书上的配方比例进行肥水,有些塘行,但大多数塘不行,但我在大学毕业时用玻璃缸和水泥池做藻类定向培养时可以,百思不得其解,那位大大帮忙一下。后来我在无意中去高位池测水,终于知道茶色水本质上的好处,同等条件下茶色水比绿色水总碱度要高20-40PPM,难怪茶色水养殖相对稳定,文中提到的PH值和总碱度不用测,我认为除非你很有经验,否则很难凭肉眼看出来,且今年PH值的过大变化和总碱度不高的情况下基本养不成。提到塘底淤泥的问题,我不赞同把淤泥清洗掉,现在珠三角区域大部分的养殖户都是养一造洗一次塘,塘底干净得很,但这种洗塘养殖法成功率并不高,水体也极不稳定,一下雨就容易出问题,而且这种塘一造比一造难养,5造后基本别想养出虾。朋友有一个塘很深,作为公用塘,周围的虾塘洗的淤泥都是排进这个塘,3年前塘租升价,村委把这个塘也标价出租,朋友贪便宜就租下了,养了三年,这个塘每批都成功。去年开始我也不洗塘了,感觉养殖过程中水体相对稳定,总碱度从没低于100,看来塘底淤泥也是用的,就看你如何利用和改变养殖方法。
作者: 力致小续    时间: 2012-7-10 15:21
闲人一个珠江所 发表于 2012-7-10 12:53
我也尝试过在低盐度养殖区把水调成茶褐色,但难度极大,基本保持不了。一分析茶色水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是铁和 ...

按说很茅盾,其实不茅盾的。清淤也对,不清淤也对
作者: 闲人一个珠江所    时间: 2012-7-11 10:05
他这篇文章是讲09年和10年的养殖情况,可是从贯穿整个这10多年养殖情况来看,其实他前面的文章更有价值,针对土塘养殖而言,各位养虾大佬可以仔细考察一下珠三角的养殖情况。我个人认为养虾不仅仅是这个塘你能养出三两批虾就行了,而是要把这个塘底养好,让以后养殖难度逐渐降低,这才是长久之计,要不然开始养虾赚钱,以后照样赔光光,且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作者: 405小猪    时间: 2012-7-30 17:34
好文章,收藏了{:soso_e179:}
作者: pondplus    时间: 2012-8-10 16:22
感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小小御医    时间: 2012-9-5 13:26
尽管看不懂,但我相信是好东西,顶一个!虾塘,现在活菌用得最多~
作者: 静海群新    时间: 2012-9-28 08:54
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咿呀咿呀哟    时间: 2012-10-14 21:29
学习啦!!
作者: jzx0211    时间: 2012-11-8 13:11
看起来是针对土塘的
作者: 慢成速虾    时间: 2012-11-8 20:12
{:soso_e179:}
作者: Barrey123    时间: 2015-8-30 18:45
非常新颖的观点,只有养殖方面的大家才能提出来,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