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培育活菌水养虾的趋势 [打印本页]

作者: 浪迹天涯    时间: 2012-5-6 12:21
标题: 培育活菌水养虾的趋势
其实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一票人使用活菌水来培育大虾

这种方式就是用培养高单位的细菌做为水色根基,藻类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无法存活或是大量成长。

除非你的活菌量降低了,那藻类就会使用这样的营养源疯狂的成长, 到那时时候, 就必须放弃活菌的养殖方式。

以下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养殖场的照片。

水产前沿网

正常的水色 ( 放养了7 天的水色)


水产前沿网

近一点的观察水色。


水产前沿网

活菌活化方式


水产前沿网

活菌水正在做水的情形


水产前沿网

活菌水正在做水的情形


水产前沿网

活菌水正在做水的情形


水产前沿网

失败的池子(因为这位老板为了省钱换了别的活菌)
因为菌量不足反而变成藻类的疯狂成长(5 天就变成绿色水色)


水产前沿网


继续养, 没有办法了!


作者: fishfirst    时间: 2012-5-6 12:32
楼主介绍的是这是哪里呢?
作者: 浪迹天涯    时间: 2012-5-6 12:35
fishfirst 发表于 2012-5-6 12:32
楼主介绍的是这是哪里呢?

哦! 对了, 这是在越南,位置的话我也不清楚!
作者: 海天一色    时间: 2012-5-6 13:02
这用的活菌,都是些什么菌呢?
用活菌养虾有什么好处?成本有多高?
作者: kanhai    时间: 2012-5-6 13: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小御医    时间: 2012-5-6 14:37
楼主分享的是活菌用在虾塘对吧?楼主分享的活菌,应该就是现在普遍说的微生态制剂吧?我了解到的是好多养殖户,都是买活菌往虾塘里定期放!
长见识了,自己培养活菌,来搞虾的养殖。
作者: kanhai    时间: 2012-5-6 16: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AOCHAOSCR    时间: 2012-5-6 17:13
      用活菌并不是说没藻。以菌控藻,将藻的数量及种类控制在比较所谓理想范围内。活菌有分解有机物,氨氮,亚硝,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另外有促生长提搞成活率。提高抵抗力。等。水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活菌不仅需要它的活性高而且需多菌种科学配伍。使其协调工作。以达到以上所提及目的。
作者: jay    时间: 2012-5-6 20:06
楼主能不能讲下整个养虾过程的具体操作。不然很多人会误解的??
作者: 浪迹天涯    时间: 2012-5-6 21:11
kanhai 发表于 2012-5-6 13:05
什么活菌较好啊

其实现在使用的商业型活菌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 主要是你要看活菌的细菌量在水体中有多少!基本上你只要使用量杯就可以看到细菌的颗粒, 然后看他的量是否达到目标。
作者: 大大虾    时间: 2012-5-6 21:44
1,2张图的水太让人激动了
作者: GAOCHAOSCR    时间: 2012-5-7 10:06
jay 发表于 2012-5-6 20:06
楼主能不能讲下整个养虾过程的具体操作。不然很多人会误解的??

       你是指养虾的具体操作还是指菌的具体操作??虾的具体操作我就不说了。菌的用法及模式大至可以说说。现在各商业水产用菌厂家基本上会针对某一个目地或问题去做一个产品。如降亚硝的。肥水的。改底的。拌料的。它的菌也是针对其目的而配置。但菌的品质差异很大所以对于整体养虾虾来说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再说有几个水产用菌厂家是专业做菌出身的?另外养殖户为了省成本,自行购买所谓的菌种去培养。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里面究竟是什么菌是不是能够协调工作还是互相有抑制?纯度高不高(有害菌占多少)?是驯化提壮后的第几代菌?菌的活性如何?数量如何?安全性如何?都是不能控制或检测。所以说很多人用菌感觉效果在心里。所以说我们应找专业做菌厂家生产的菌。将厂家的使用方法作为参考。根据自身情况加以调整。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作者: 浪迹天涯    时间: 2012-5-7 13:46
GAOCHAOSCR 发表于 2012-5-7 10:06
你是指养虾的具体操作还是指菌的具体操作??虾的具体操作我就不说了。菌的用法及模式大至可以说说 ...

你是指养虾的具体操作还是指菌的具体操作?

应该说是如何使用活菌做水的方式,养虾的方式都是一样的!

菌的用法及模式大至可以说说。现在各商业水产用菌厂家基本上会针对某一个目地或问题去做一个产品。如降亚硝的。肥水的。改底的。拌料的。它的菌也是针对其目的而配置。但菌的品质差异很大所以对于整体养虾虾来说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再说有几个水产用菌厂家是专业做菌出身的?

其实现在海外很多厂家做的都是复合菌产品, 农民不必再去想那些菌应该如何配合,这比现在那些林林总总的菌而言, 这样的做法简单多了,就是一包细菌走到最后,所以厂家对细菌的质量要有很严密的控制,好比说:国内是不准进口活菌的产品,就是可以也要有很多严密的限制,这样造成我们有很多时候不知道外面是如何,国内的细菌我们也试过,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确,和他们标榜的量,成分多少都有一些出入,加上生物防控的理念不足,造成活菌的使用不明确!最后,你说到重点了,他们会培养细菌不代表他们懂的如何使用他们的细菌,加上没有实验室的控管,就是瞎养 (不是虾养)

另外养殖户为了省成本,自行购买所谓的菌种去培养。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里面究竟是什么菌是不是能够协调工作还是互相有抑制?纯度高不高(有害菌占多少)?是驯化提壮后的第几代菌?菌的活性如何?数量如何?安全性如何?都是不能控制或检测。

目前使用菌的方式还是以添加为主, 而不是我说的活菌水的方式,菌的质量和好坏是要有一个实验室支持的, 但是这也是目前养殖户没有做到的原因,一般来说,使用商业型的细菌就是打开使用,不必去自己维护繁殖几代,因为细菌的变异很快的,这也是做活菌最关键的地方,如何控制不变异。上述的养殖户也没有实验室, 但是单单从水色及细菌颗粒就可以判断好坏,这也是用商业型产品简单的地方,我不打广告, 就是想说很多问题已经是克服了,包括如何让养殖户轻易上手

所以说很多人用菌感觉效果在心里。所以说我们应找专业做菌厂家生产的菌。将厂家的使用方法作为参考。根据自身情况加以调整。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对了,这样的观念就对了!有你这样的想法,不成功都难!加油。


作者: jay    时间: 2012-5-7 17:01
浪迹天涯,用你方式要不要肥水呢?怎样肥水?
作者: jay    时间: 2012-5-8 09:15
jay 发表于 2012-5-7 17:01
浪迹天涯,用你方式要不要肥水呢?怎样肥水?

那也就说你们只通过下菌来肥水,而没有下过肥水膏、氨基酸之类东西了?
作者: GAOCHAOSCR    时间: 2012-5-8 11:39
我个人认为应加些微量元素及碳。
作者: 生态鱼    时间: 2012-5-8 12:00
能做个成本分析不?
作者: 美丽白虾    时间: 2012-5-8 19:07
    有点糊涂了,肥水的重要指标是藻类,没有藻类的肥水是指细菌而成。而见图中之水有绿色,不知这种绿色是什么菌使然?请高手指点。
    目前国内的多为复合菌,好象很杂。细菌肥水的原理是不是将水中的各种有机物质分解而成无机盐后为藻类光合作用中吸收了?

作者: 14K    时间: 2012-5-8 21:43
国内目前有没有用活菌水养虾的先行者?
对这个养殖模式很感兴趣啊,希望LZ多多分享~十分感谢~
作者: 蔓延    时间: 2012-5-8 22:31
非常不错,国内目前有这种操作的吗?

来自:中国水产频道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iPhone客户端
作者: 水族馆妖精    时间: 2012-5-8 22:42
GAOCHAOSCR 发表于 2012-5-7 10:06
你是指养虾的具体操作还是指菌的具体操作??虾的具体操作我就不说了。菌的用法及模式大至可以说说 ...

是不是在中国就没有办法用这种方式了?除非你自己有个实验室做培养?
作者: GAOCHAOSCR    时间: 2012-5-9 09:15
水族馆妖精 发表于 2012-5-8 22:42
是不是在中国就没有办法用这种方式了?除非你自己有个实验室做培养?

      怎么说呢,我们公司是专做菌的。一般会根据不同的用处而调制相应的成品复合菌。那这样直接用效果特别好。有很多工厂要不就是买我们的成品菌回去再次培养放大。有的会在我们这里OEM,直接卖给用户使用。另一种就是一些工厂购买我们的单菌回去自行配调。但我们不可能会卖自已所有的单菌。所以说效果如何大家应知道。这就是菌种问题,另外就是培养基和培菌方法了。我们的方法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其它就不多说了。
作者: jay    时间: 2012-5-9 10:32
jay 发表于 2012-5-8 09:15
那也就说你们只通过下菌来肥水,而没有下过肥水膏、氨基酸之类东西了?

天涯,能否详细讲发酵肥是怎么发酵和使用的,会不会污染塘底。
作者: GAOCHAOSCR    时间: 2012-5-9 13:57
GAOCHAOSCR 发表于 2012-5-9 09:15
怎么说呢,我们公司是专做菌的。一般会根据不同的用处而调制相应的成品复合菌。那这样直接用效果特 ...

     菌如果像您那说得如文字及影音那样好COPY的话,世界上没有搞研发的了。我们控制出售单菌种种类的目地在于此。我们的培养方法及培养基配方不会公开也在于此。为达一目的需要哪些菌复合及能复合不是随便能加的。一株菌从认识它到商品是经过很复杂的流程和多方反复试验而得的。当然他们会买我们的原液去培(有家厂用我们25KG原液配成5吨成品)。但是原液就是原液,放大的就是放大的。作用,活性,安全性不可能达到。就像有句广告语讲得好。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作者: cjlittlepig    时间: 2012-5-9 14:16
浪迹天涯 发表于 2012-5-6 21:11
其实现在使用的商业型活菌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 主要是你要看活菌的细菌量在水体中有多少!基本上你只要 ...

使用量杯就可以看到细菌的颗粒,嘛嘛,你太牛叉啦?!!
作者: cjlittlepig    时间: 2012-5-9 14:32
GAOCHAOSCR 发表于 2012-5-9 13:57
菌如果像您那说得如文字及影音那样好COPY的话,世界上没有搞研发的了。我们控制出售单菌种种类的目地 ...

喜欢你说的那句广告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什么时候我也有这种霸气就好啦
对于你所提到的菌复合使用,复合的原则能否说说,比如那些复合可以促效,那些复合会相互抑制呢,可否详细说说,很期待!
作者: GAOCHAOSCR    时间: 2012-5-9 14:37
浪迹天涯 发表于 2012-5-6 21:11
其实现在使用的商业型活菌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 主要是你要看活菌的细菌量在水体中有多少!基本上你只要 ...

用量杯?活菌?此方法不敢苟同。当然用量杯可以从有机物颗粒看出是否有活性菌在工作。也可以从多少藻量来推断出菌的多少(不是数量,是经验)。但以此断定菌的好坏。不敢苟同。
作者: GAOCHAOSCR    时间: 2012-5-9 14:41
cjlittlepig 发表于 2012-5-9 14:32
喜欢你说的那句广告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什么时候我也有这种霸气就好啦
对于你所提到的菌 ...

     我只是一个产品推广人员,不是技术人员。再说公司很多方面的东东都属于保密性质。我知道也就这么多。说实话对于菌来说我们了解得还少。希望能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作者: cjlittlepig    时间: 2012-5-9 15:39
我真的是很好奇,琢磨着这个体系里都有些什么菌?!芽孢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硫氧化细菌。。。
作者: cjlittlepig    时间: 2012-5-9 16:40
cjlittlepig 发表于 2012-5-9 15:39
我真的是很好奇,琢磨着这个体系里都有些什么菌?!芽孢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硫氧 ...

你说得很对!但我想知道的是,投菌采用的是怎样的菌剂组合?
作者: 大大虾    时间: 2012-5-9 20:03
好期待这个模式,同时也好担心咱们买的菌的质量问题,什么时候菌可以像奶粉那样监管,这个模式可能会给咱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明朗。
作者: 浪迹天涯    时间: 2012-5-11 08:55

水产前沿网

转载一篇国内的文章:如有意见烦请告知

室内育苗池菌相养虾


一、基础设施

以对虾育苗池作为养殖场地。养殖室为温室结构,建筑满足对光线和通风的要求。 每个养殖池为长方形,长6米,宽5米,水深1米。池底向排水孔倾斜。每个养殖池都设有输水、增氧充气管道。
增氧对于菌相养虾意义重大,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充气系统包括充气机、送气管道、散气石或散气管。

选择合适的充气机,保证水体溶氧在8-9mg/L。由于是高密度养殖,为保证养殖工作正常运转,充气机应配备两台以上,以供备用和轮换使用。在养殖池中,每平方米池底至少安放1个气石。
  
二、养殖操作方法
  
1、前期准备
养殖池消毒:与常规养殖处理方式相同。水处理:30-50ppm有效氯消毒,曝气。

2、苗种选择及投放
苗种采用无特定病毒虾苗,虾苗体内所含弧菌量不能超标。选择活力好,肌肉透明饱满,肠道充满食物,逆游能力强,体长1cm左右的虾苗进行投放。投放初期一个养殖池可以投入10万尾。
  
3、菌相培养
虾苗进入养殖池以后就要开始大量培养活菌,目的是抑制藻类的繁殖。之所以为菌相养虾,是因为养殖池内是没有藻类的,或者是藻类相当少。池内的水色是由大量活性菌所生成。选择综合性活性菌时,有条件的用户可以进行一次检测,一般检测总菌数和有效菌数,只有相当数量的活性菌数才能满足水体和虾的需要。活性菌的用量和泼洒周期基本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但是在前期为了使活性菌迅速成长为优势种群,则要加大用量,后期则按说明书进行。
  
4、投饲管理
南美白对虾饵料系数较低,投饵不宜过多,按照“少量多次”、“傍晚后和清晨前多投”原则进行,一般投喂5-6餐,投饲率根据对虾的数量、大小、饵料台上饲料吃食情况灵活变动。由于是在室内养殖,不容易受天气影响。另外,虾还可以吃食池中的活性菌,由于活性菌是高蛋白食物,也可以起到降低虾的饵料系数的作用。
  
5、水质管理
  
菌相养虾的最大特点是水质稳定,不用吸污不用排污或者很少排污,如需排污,直接拔掉排水管即可,排放量视池底的污物而定,但不可大量排污,以免排掉大量的活性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排水后注意进行补水。由于虾生活在大量的活性菌里面,活性菌可以充分利用虾的排泄物用于自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使水中的氨氮、亚硝酸亚、pH得到很好的控制,又使活性菌得到很好的繁殖,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有利于环境的稳定。但是在菌相养殖后期,水质可能会出现偏酸性,这是就要用相应产品进行调水,使水质的pH保持偏碱性。

6、病害
目前南美白对虾的主要病害是:白斑病、红体病、偷死病等。由于选择的虾苗是无特定病原,体内弧菌必需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所以在菌相养殖的过程中,大量的活性菌压制了弧菌和其他有害菌的生长,使得虾生长良好。对于目前来说比较普遍的偷死病症也没有发现。对虾在菌相养殖的条件下成活率很高。由于活性菌的功效显著,使得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没有投入底改产品以及改水调水产品,也没有给虾投喂任何的药物。
  
7、分池

放苗初期,由于对虾个体较小,所以投放密度较大。随着虾苗的生长,便要进行分池处理。具体操作如下:
初期一个池子放苗10万尾,养殖到一定阶段(半个月)分两个池子养殖,每个池子各5万尾,作为第一次分池;再养殖至对虾6-8cm时可进行第二次分池,每个池子约2.5万尾;最后可再进行一次分池继续养殖到上市规格。
  
三、菌相养殖的关键点
  
1、虾苗
  
选择虾苗时,体内的弧菌含量一定要做检测。目前认为1g虾体重里不超过30万的弧菌,虾苗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如果超出100万,那么虾苗就会出现死亡,所以为了使虾更好的在菌相养殖中获得成功,将体内的弧菌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检测虾苗体内无弧菌,或者是育苗池内无弧菌,总菌含量过低的要谨慎选用。

2、溶氧
  
溶解氧是水产养殖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因子,溶氧直接关系到鱼虾的存活、生长,养殖密度、产量等关键因素。而且溶解氧对有机物的分解和池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只要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就能促进氨氮、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从而降低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另外,充足的溶解氧可以保持水质稳定。
  
但是相比于传统的养殖方案,菌相养殖的溶解氧显得更为重要。菌相养殖中,首先,因为没有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不能释放氧气以及利用水中的有机质,所以活性菌就完全取代了藻类利用有机物的位置,但是藻类的另一方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不能取代的,因此就必须加大水中的溶解氧。

其次,活性菌要大量繁殖必须借助充足的氧气。在前期,因为要控制藻类的繁殖,就必须使水体中的菌群够多,形成相互竞争的模式,当菌群数上去以后,藻类就自然没有了繁殖的优势了。
  
第三、充气的过程中,使虾池底部的对虾排泄物被活性菌包裹,扩大了活性菌利用有机质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净水能力。为了达到以上标准,虾池内水的溶氧量要基本保持在8-9mg/L。
增加融氧的方式:
1、立体式增氧。气石在养殖池内分布均匀,且气石要接触池底,每平方米的池底要至少有一个充气石

2、控制水深。养殖池的水深为1米为宜,太深对充气设备的要求高,成本提高;太浅不利于整个养殖环境的稳定,对虾类生长不利。

3、菌相
  
菌相养虾,顾名思义就是依靠细菌来养虾,他打破传统以藻养虾的模式,充分利用了有益细菌的优势。前期的培菌很关键,因此就要加大综合菌的投放以及加大增氧。当然,也可以使用单一菌,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等,但是要掌握好技术,根据不同时段有针对性下菌。菌相养殖的水体主要呈现出棕色,后期会出现像烟雾状的水色,这些都不用担心,是正常的反应。
  

  
专家点评:
  
本文介绍了在室内育苗池中营造良好菌相进行对虾养殖的成功经验,为生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
  
在养殖环境中营造良好菌相,有利于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促进环境物质的循环利用,既优化养殖环境,促进对虾健康生长,又节省饲料,是值得大力提倡的技术,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经验。

在室内池子中养虾,是可以忽略藻相的培养而强调菌相的培育与维护的,但要特别注意保持充足的溶解氧,同时,还需要留意碳的含量,适当施放一些可降解的有机碳,提高水体中的碳/氮比例,更有利于异养细菌的繁殖,从而保持环境中异养细菌的丰度。
  
在室外养殖池则还是要充分重视藻相的培养与维护,应该尽量做到藻相与菌相平衡,既能利用微藻产生大量溶解氧和净化水质的功能,又能利用细菌降解转化代谢产物促进物质循环利用的功效。



作者: 18761772045    时间: 2012-5-12 09:37
cjlittlepig 发表于 2012-5-9 16:40
你说得很对!但我想知道的是,投菌采用的是怎样的菌剂组合?

爱经理。看一个菌的质量。。只要看数量就行。????真的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不敢、。。。。。
作者: 浪迹天涯    时间: 2012-5-14 11:53
18761772045 发表于 2012-5-12 09:37
爱经理。看一个菌的质量。。只要看数量就行。????真的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不敢、。。。。。

我觉得活菌的迷思还是有很多人不是很了解,我就是在那个迷思里面走了好多年才出来的。

分享一下吧!

活菌不是万能的, 但是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 他就是稳定的最好的因子,包括水质稳定,排泄物的分解,促进成长。。。等等!

活菌是会变异的,没有稳定的活菌控制, 哪怕你不断的放大,循环使用,这些都会变成有颜色但是没有效用的活菌。

活菌的使用是要看的, 比如说,高位池的养殖,投放光合细菌必须让他沉降到底部,不然根本就没有效果,因为他会在表面,不会乖乖的跑到池底去分解那些还原层。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活菌迷惑了, 到底有没有用,其实那就必须比较科学的方式来验证。

我的经验是有用,但是要有一些规划才行, 不是用活菌, 水就不用消毒, 那是不现实的!

  


作者: 18761772045    时间: 2012-5-14 17:28
18761772045 发表于 2012-5-12 09:37
爱经理。看一个菌的质量。。只要看数量就行。????真的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不敢、。。。。。

还不看不明白,划线可以做到单克隆,怎么又与优势菌什么关系
作者: 18761772045    时间: 2012-5-14 17:30
浪迹天涯 发表于 2012-5-14 11:53
我觉得活菌的迷思还是有很多人不是很了解,我就是在那个迷思里面走了好多年才出来的。

分享一下吧!

活菌不是万能,没有他又是万万不能的
我终于找到认同者,微生物在池塘里面要固定化,,形成生物膜才能够效果
作者: 18761772045    时间: 2012-5-14 17:31
微生物起作用的不是微生物自身而是微生物分泌的酶。
作者: 浪迹天涯    时间: 2012-5-15 11:49
18761772045 发表于 2012-5-14 17:31
微生物起作用的不是微生物自身而是微生物分泌的酶。

水产前沿网

没有错, 我认同你的看法,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机制,所以就盲目的使用,比如说活菌复合菌是否有抵制的作用,其实最大的观点是你有什么环境让活菌存活, 并且快乐的成长, 这才是复合菌的效用,是的,可能有一些浪费。但那是也是买保险不是吗?毕竟活菌的应用在大虾池塘和虾苗场是不一样的,虾苗场的环境比较容易控制,所以需求的菌种类不多。

加上活菌水还是活菌控制的养殖水,都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 18761772045    时间: 2012-5-15 14:46
浪迹天涯 发表于 2012-5-15 11:49
没有错, 我认同你的看法,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机制,所以就盲目的使用,比如说活菌复合菌是否有 ...

我没有看法,这不是我的看法,目前市场过多的追求高浓度活菌,而不是酶分泌优秀的活菌,,,酶分泌量不大,而活菌数量很大,就很麻烦了,需氧上去了。。厌氧菌就上去了
作者: GAOCHAOSCR    时间: 2012-5-15 15:58
本帖最后由 浪迹天涯 于 2012-5-16 10:42 编辑
18761772045 发表于 2012-5-14 17:31
微生物起作用的不是微生物自身而是微生物分泌的酶。


           说得对,酶。也叫酵素。酶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物质转换有不同的酶。下图大至说说有益菌及酶在体内作用。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相应的益生菌按需要科学配伍才能产生所需的各种酶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另外回答14K问题。我这里就不说我们产品的牌子了。如想了解可以电话13587173676
.

未命名.jpg (36.6 KB, 下载次数: 217)

未命名.jpg


作者: GAOCHAOSCR    时间: 2012-5-15 15:59
18761772045 发表于 2012-5-14 17:31
微生物起作用的不是微生物自身而是微生物分泌的酶。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未命名.jpg
作者: 18761772045    时间: 2012-5-16 14:31
18761772045 发表于 2012-5-15 14:46
我没有看法,这不是我的看法,目前市场过多的追求高浓度活菌,而不是酶分泌优秀的活菌,,,酶分泌量不大 ...

单纯的微生物并不能够解决水产问题,水产环境不一定就适合微生物繁殖,推荐使用为水产研制的生物载体,除氮不除磷的,或者说除磷效果不好,哈哈在污水处理上是缺陷,在水产上却是个宝。。。,优秀的菌与生物载体是我现在推广的主体,虽然效果很好,但是老百姓不上心了。唉
作者: 蔓延    时间: 2012-5-16 15:56
国内目前还有一种生物絮团养殖,不知道跟这个是否一样,有什么区别?
作者: 虎虎生威    时间: 2012-5-16 22:02
哈哈,浪迹天涯 ,你引出这个帖真是好帖,我要好好看几遍,再说说我个人的见解,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分享分享!!
作者: 18761772045    时间: 2012-5-21 10:53
18761772045 发表于 2012-5-16 14:31
单纯的微生物并不能够解决水产问题,水产环境不一定就适合微生物繁殖,推荐使用为水产研制的生物载体,除 ...

对的,就好比很多朋友认为亚硝酸盐很难降,可是其实很好降,我已经摸索很成功了。虽然成本高点,唉过去的思维一直在干扰,我们很难推广
作者: jay    时间: 2012-5-22 14:39
万物讲究循环,菌和藻在这里起到重大作用。
作者: 我爱养大虾虾    时间: 2012-5-22 19:03
凡事都有利与弊,在养殖过程我们该如何调控呢?菌过量会不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呢?
作者: 冰山    时间: 2012-5-22 23:31
在育苗池有充足的溶解氧菌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在大塘用菌搞得我一塌糊涂,没有条件去检测控制它我干脆一点都不用,留下卖菌的钱多点开氧机和换水。通向罗马的道路不会只有一条!别人家的老婆很好,但是她不一定适合我。
作者: 冰山    时间: 2012-5-22 23:46
哈哈,我认同活菌水养虾,同时认为有很大可执行性,不过还是劝普通的养殖户不要对这种方法抱太大期望,还是藻相吧,眼睛可以看到水色。
作者: 水中乐    时间: 2012-5-30 11:40
用菌控制水体,主要的机理要靠优势菌占据优势,抑制有害菌及藻类的繁殖,所以菌要不断的补充
作者: GAOCHAOSCR    时间: 2012-6-30 16:09
很长时间没看这个贴了。关心菌相及本行业内的人不少啊。上面有兄台想了解我的菌。其实菌说明资料哪里都有。至于里面的真正配方或成份,我也没有。但菌相养虾我觉得值得摸索。如果有兴趣的。可以合作全程菌相养虾。我电话是13587173670.
作者: wbrxie    时间: 2012-6-30 22:17
我对第三幅图的《活菌活化方式》感兴趣,直接用充气泵加气石充气不是更方便,他们设计成那样有什么优势或好处??
作者: 力致小续    时间: 2012-7-1 00:19
本帖最后由 力致小续 于 2012-7-1 08:40 编辑

好像还欠缺一些图片啊!这是一组图片,但不全

楼主。。。。。你是小胖??????????????????
作者: 闲人一个珠江所    时间: 2012-7-1 16:49
楼主说的用培菌法来养虾,我很认同,但在国内要找好的菌较难。菌不只是我们这样简单的认为调水、抑制藻类,其最大的用途就是解决今年对虾软壳的问题,说简单一点就是菌能提高总碱度,这样的菌难找哟,目前为止我只发现了一种,难呀!!!
作者: 闲人一个珠江所    时间: 2012-7-1 16:52
楼主,你那有没有稳定PH值、提高总碱度的菌呀,请联系我:13380075940,何生
作者: 闲人一个珠江所    时间: 2012-7-1 16:55
说实话,如果是浓水的菌要慎用,一不小心就会搞出大量偷死出来,不信你在养殖中后期试试
作者: shungzj    时间: 2012-7-1 21:57
闲人一个珠江所 发表于 2012-7-1 16:55
说实话,如果是浓水的菌要慎用,一不小心就会搞出大量偷死出来,不信你在养殖中后期试试

为什么要慎用?是因为怕它们消耗氧气吗
作者: 奥绿    时间: 2012-7-2 09:39
我来说句公道话,别以为菌是万能的,请你们摸清了作用机理再下结论。我举个例子,如果用菌,亚硝酸还是升高,你的下一步方法是什么?大量投入?硝化作用原本就不会平衡的,亚硝酸的产生,不单单靠菌就能解决,限制的因素太多了,你想要让菌类形成优势种群,你得消毒吧,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硝化作用是如何进行的,你杀了许多硝化菌,再补充也于事无补,最后导致,越消毒,菌用的越多,亚硝酸越高。我就说到这里,如果想反驳我的人,请你们把硝化作用和降解亚硝酸的途径弄弄懂了再说。菌类没有直接降解亚硝酸的能力,请客观看待!!
作者: 水族将毕业    时间: 2012-7-2 14:41
这个与珠江所在研究的生物絮凝养殖很像,只不过他应用的是池塘本土菌群,楼主介绍的是外来引入,里面有很多关键控制因素,与藻养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国外叫做biofloc technology生物絮凝
作者: 多圆化    时间: 2012-7-3 00:58
学习学习····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