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抵制!5·15,海南经销商联手抵制罗非鱼饲料升价! [打印本页]
作者: thinkpad 时间: 2012-5-15 19:30
标题: 抵制!5·15,海南经销商联手抵制罗非鱼饲料升价!
本帖最后由 thinkpad 于 2012-8-18 18:00 编辑
今日,为了维护罗非鱼行业的正常、健康、有序的发展,针对厂家这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和做法,应广大鱼料经销商和养殖户的强烈要求,海南省20个主要经销商和文昌一带几百个罗非鱼养殖户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并临时成立一个协会(暂未确定名称),座谈会结束后,参会人员做出了以下决定:
一、停料15天(即参会经销商停售鱼料,养殖户停止投料),从2012年5月16日开始执行。
二、各参会经销商不得私自答应料厂的各项条件,如有关谈判事宜,由协会代表出面谈判。
三、料厂若对某个参会经销商做出制裁,全体协会成员必须无条件全力支持(本次签名的经销商即为本协会成员)。
四、2012年5月30日过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出新的决定。
五、各经销商必须严格按照协议执行,如有违反协议,罚款十万元。
本协议书以各经销商签名画押为主。
从2012年2月份后,商品鱼收购价格不断下跌,而海南省的罗非鱼饲料价格却在上涨,给鱼料经销商及养殖户的经营产生及资金周转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可以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而在鱼价、料价调整过程中,罗非鱼加工企业并没有跟经销商进行深入的沟通,无形中经销商、养殖户替加工厂分担了经营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这个事件的发生,主要就是因为海南罗非鱼整个行业一直以来的不健康发展,在海南罗非鱼行业的各个环节中都是各自为政,只是考虑到各自的利益,并没有从整个行业的长远利益来思考。所以在今年低迷的行情中鱼价一跌再跌,料价一涨再涨,这种反差对行业链的终端---养殖户及养殖户的服务商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在加上整个行业链上下游缺乏沟通。所以就爆发了养殖户和经销商联合抵抗行业链上游企业的情况。(据中国水产养殖网)
作者: 826077146 时间: 2012-5-15 19:38
鼓励 这样 团结才有力量 才会不被人忽视
作者: 海水骆驼 时间: 2012-5-15 19:39
{:soso_e142:}
作者: 等风 时间: 2012-5-15 19:40
团结就是力量!期待后面精彩内容
作者: liaowang738 时间: 2012-5-15 19:48
真的吗?那么强,看来饲料厂的日子要难过了
作者: lixl163 时间: 2012-5-15 20:00
我们不是砧板上的肉.....
作者: 匪兵从良 时间: 2012-5-15 20:11
原来是有戏看啊?支持这样的联盟!
作者: Q645780789 时间: 2012-5-15 21:04
{:soso_e179:}期待会有好的结果
作者: diandian 时间: 2012-5-15 21:21
从座谈会组织者之一的施老板处获悉,座谈会商议的事项并不是针对饲料厂。停料是养殖户提出来的,一是现在海南地区开始高温,罗非鱼塘头价仅3.6元/斤,养殖户不怎么想投料;二是希望通过减少投料量,来减少鱼的上市量,达到拉高鱼价的目的。
据了解,当地养殖户同加工厂目前彼此间有积怨,养殖户怪加工厂年前宁可花多2-3毛钱一斤的成本从广东抓鱼,也不愿意直接在海南抓鱼;加工厂则责怪养殖户太刁钻,广东鱼价3.8-3.9元/斤时,海南鱼价4.1元/斤,但是海南养殖户的心理价位是4.4-4.5元/斤,而经销商如果自己补上这个缺口,相当于一斤鱼要垫3-4毛钱,代价颇高,也不愿意,因而收不到鱼。在此背景下,加工厂不得不从广东拉鱼。施老板也承认养殖户存塘待价胁迫加工厂的做法不对,表示以后会同加工厂有一个好的沟通。
成立养殖跟经销层面的协会(姑且这样叫),施老板的意思很简单,希望能有一个同加工厂平等对话的平台。“加工厂跌价,最好是能跟我们有个商量,不要想跌就跌。如果是国际市场行情不好导致鱼价下跌,我们也理解,那就跟加工厂一块商量怎么把价格抬起来。如果是加工厂随意压价,那我们也会想办法减少鱼的供应量,让价格回归到合理价位。现在养殖户是疯狂的,真逼急了每个人亏几万十来万不养了,加工厂亏损可就上千万了。”施老板说。
整个事件,施老板一直申明并不是想把海南的罗非鱼产业搞垮,而是想同加工厂有一个对话的机会或者说是平台。
至于为什么协议上会给人感觉针对饲料厂,我的猜测是,在无法同加工厂直接对话的情况下,养殖户或经销商能直接施加压力的是饲料厂。通过给饲料厂压力,让饲料厂紧张后再由饲料厂给加工厂压力。
作者: diandian 时间: 2012-5-15 21:25
事件的引子是鱼价低迷,饲料涨价是促因,养殖户是发动者,经销商前期是被动参与,后期骑虎难下渐成组织者。
作者: 51fish 时间: 2012-5-15 22:20
diandian 发表于 2012-5-15 21:21 
从座谈会组织者之一的施老板处获悉,座谈会商议的事项并不是针对饲料厂。停料是养殖户提出来的,一是现在海 ...
从条款来看,好像和楼上的解释搭不上啊,大家是不是在说同一件事啊?
作者: diandian 时间: 2012-5-16 00:28
51fish 发表于 2012-5-15 22:20 
从条款来看,好像和楼上的解释搭不上啊,大家是不是在说同一件事啊?
是同一件事,您可细细看下。如果说是针对饲料厂,经销商为什么要参与?
作者: first薏 时间: 2012-5-16 07:47
我觉得这样抵制如果只是为了饲料厂家那是很不理智!老兄,原材料上涨那也是木有办法,我认为不会有人做亏本买卖!
来自:中国水产频道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iPhone客户端
作者: siry 时间: 2012-5-16 08:45
既然联合起来都可以自己搞个自配料厂了 低价时可以考虑自己作料 降低成本
作者: kook 时间: 2012-5-16 09:02
本帖最后由 kook 于 2012-5-16 09:08 编辑
确实,作为养殖户谁不是想“多收个三五斗”,涨价的时候总想着还能再涨点,跌价的时候就开始恐慌了,这一次如果不是实在没钱赚,而且还看不到未来上涨的希望的情况,估计也不会有这么一出。
我在想这个事情最后会怎么结束呢?
如果是加工厂安慰性的提高一点价格,配合之饲料厂为了走量,给点压力经销商,然后在逐个击破的话那就没什么意思了。这一次,相信大多人都是群情激奋,但是如果被打开缺口,信任这个东西,只要被摧毁过,再想建立起来就难了,以后就算再发生类似事件,也很难依靠像这次这种自发性的联盟来解决了。
以前一些地区的协会不是也就保护价收鱼谈了又谈,估计会开了不少个,饭吃了不少顿,可是没听说过出来个价格,保护了谁。
这两年又有人谈到基于品质的分级制的建立,可是好像也是谈谈而已,直接的参与者,养殖户、加工厂或者协会也好,都没听说谁在真正行动。而此次事件或者正是一次让各方有动力坐到台面上来商量和推动此次的机会。
希望最终的结局是,让鱼价和品质都一起逐步的提升上去,无论是养殖户还是加工厂,不适合发展的就不应该存在。
作者: QQ_3968C4 时间: 2012-5-16 11:34
本来我们中国水产养殖网想把这个协议的原件拍个照片发出来的,不过据说这个原件就是在这个施老板手里面,保密性比较强
不太好直接拍照片
作者: lutherlh 时间: 2012-5-16 13:44
世界70%的水产品由中国生产?但定价权却没有?这或许是行业在觉醒。。。。。
作者: kook 时间: 2012-5-16 16:30
siry 发表于 2012-5-16 08:45 
既然联合起来都可以自己搞个自配料厂了 低价时可以考虑自己作料 降低成本
一味的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并不是解决的办法,现在的价格已经太不正常了
作者: siry 时间: 2012-5-16 17:29
本帖最后由 siry 于 2012-5-16 17:33 编辑
kook 发表于 2012-5-16 16:30 
一味的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并不是解决的办法,现在的价格已经太不正常了
我不知道现在罗非鱼料什么价钱哦 但是利润空间还是有的吧 要不然经销商吃什么哦
作者: 加几倍 时间: 2012-5-16 21:07
现在是养殖户免费帮饲料厂和加工厂打工还要倒贴钱!
作者: 较真的水货 时间: 2012-5-16 22:47
嗯。我认为这句话“现在养殖户是疯狂的,真逼急了每个人亏几万十来万不养了,加工厂亏损可就上千万了。”施老板说。”才是协会的王牌。团结的力量让养殖户有了话语权。
作者: diandian 时间: 2012-5-17 14:59
本帖最后由 diandian 于 2012-5-17 15:36 编辑
昨天有事,今天继续播报:
目前饲料厂跟加工厂对这件事情的判断有些偏差,海南裕泰陈总(饲料企业)认为事件矛头是对着加工厂,但海南勤富周总(加工厂)则认为是针对饲料厂涨价一事,诉求方代表——施老板(经销商)则想表达“同舟共济”度难关的意思。
施老板:
现在塘边价只有3.5-3.6元/斤,成本去到4.1元/斤,养殖户亏本不想卖,要是经销商来补,也没那么多钱。我的想法是加工厂能不能提高收购价,饲料厂呢把饲料价格降一点,大家一起度过这个难关。但现在饲料厂跟加工厂都没怎么重视,我觉得不要误判了养殖户的决心。
裕泰陈总:
对于这个事件,我听说的是他们是停料但还是照样出鱼,因为天气高温容易发生病害,所以只能停料不能停出鱼。
现在海南饲料没有涨价,在2月份的时候,每一包掉价2元,4月份也只是提了2元,这只是恢复了原来的之前价格。因为现在豆粕、棉粕等都涨价太厉害了,所以我们也只是恢复了原来的价,没有涨价。
其实这个事吧,主要还是针对鱼片厂,鱼片厂收购价现在是3.8,比之前掉了1毛。据了解,之前某些加工厂是3.8元,近段时间,现在翔泰也降了1毛,也是3.8了。再说,饲料即使跌5块钱一包,也就相当于加工厂涨一毛钱的收购价。
造成这个事情的原因,我觉得,一是原料涨价了,二是出鱼太集中,造成供应量大,三是加工厂掉价。据行业又有传言,未来加工厂还要再掉到3.7元。
对于希望说要降价,我觉得不太可能。据了解,听说广东的饲料还要再涨6元,但我这边会顶住,把这段时间熬过就好了。我计划推出一种新料,加值不加价。假如现在的产品降价,会引起恐慌,而且降价对饲料是致命伤来的。
针对养殖户停料15天这个决定,我还是呼吁:少投料,不让鱼瘦。不投料的话,鱼瘦损失大,而且抵抗力差,病害发生机率将更大。
海南勤富周总:
我觉得这件事情是针对饲料厂,现在鱼价低,饲料又涨价,养殖户接受不了。15号海南省渔业部门也召开了一个会,养殖户、经销商、加工厂、饲料厂包括媒体都有参加,大家平心气和的分析了当前鱼价低跟饲料价高的原因,都觉得很正常。
现在加工厂亏钱的多,原料鱼价格高的时候,加工厂难做,还不是一样顶着。这是一种市场规律,鱼少了自然价格会高,鱼多自然会跌。这些是市场行为,大家要抱着理解的心态面对。
其实,鱼价越低,加工厂越难做。国外采购商一看鱼价还在跌,就越不敢进货,不下单,等着你的鱼继续跌价。
你说养殖、饲料、加工三个版块好好协商,我觉得不大可能,除非是通威这种既有饲料又有加工的集团企业。至少我们是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提高鱼价。
作者: diandian 时间: 2012-5-17 15:44
中山统一饲料海南市场负责人肖总:
鱼价下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件好事,可以让整个市场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出路。按目前原料的价位,饲料降价不大可能,除非通过降低品质来达成,统一不可能这样做。
作者: 红罗非 时间: 2012-5-18 17:43
{:soso_e179:}
作者: sdhuang 时间: 2012-5-19 18:27
5月15日,以文昌地区为主的20几个经销商自发组织一场座谈会,共同商讨海南罗非鱼的养殖形势对策。这场座谈会被外界解读为,经销商联合养殖户共同抵制罗非鱼料涨价。
经销商养殖户联合
座谈会上,参会者共同决定:从5月16日开始,养殖户停止投料15天;各参会经销商不得私自答应饲料厂的各项条件,如需涉及谈判事宜,需由协会代表出面谈判;饲料企业对某个协会代表做出制裁,全体协会成员必须无条件全力支持;2012年5月30日过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出新的决定;各经销商必须严格按照协议执行,有违反协议者罚款十万元。
这一联合行动在海南饲料企业和整个罗非鱼行业引起不小反响。如此严苛的规定,与今年罗非鱼行情及海南饲料经销的特殊模式都有莫大关联。
“3.5-3.6元/斤的塘头价,收鱼肯定亏本。”今年以来,海南罗非鱼价格一直低价徘徊,近日塘头收购价更是跌破成本,养殖户苦不堪言。对于经销商来说,更是遭遇了一场“五月飞霜”。“养殖户不卖鱼,饲料款就收不回来,饲料厂又要求现金交易,我们资金从何而来?”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不少经销商都这样抱怨。
经销商与饲企利益被捆绑
与传统饲料经销模式不同,海南罗非鱼料经销商经营的范围包括种苗、饲料、收鱼,经销商赊销种苗和饲料给养殖户,再从收鱼卖鱼所得中扣除养殖户赊购种苗和饲料款项,从而达到与养殖户利益共享的目的。在整个交易链条中,经销商成为产业链核心,在获取各环节收益的同时,也代替养殖户承担了各环节的市场风险和资金压力。
鱼价低迷时,经销商往往会为了收回赊销款,向养殖户贴价收鱼。“现在海南罗非鱼的养殖成本大概为4元/斤,一旦收购价低于这个价格,养殖户都不愿意卖鱼,只能由经销商补贴点钱,促使养殖户卖鱼了。”海南省琼海市罗非鱼养殖技术协会会长,同时也是饲料经销商的刘哲佐告诉记者。
“经销商的大部分利润来自饲料的高回扣和高利润。”一熟悉海南经销商运作的业内人士透露,经销商正是以此补贴收鱼时的亏损。据透露,海南一包沉水罗非鱼料的价格比广东高出了20元左右。
然而,今年以来,海南罗非鱼收购价连续下跌,而饲料价格一直上涨,与此同时,饲料企业也开始改变做法,要求经销商先打预付款才发货。“近期又涨了50元/吨。”刘哲佐向南方农村报记者反映,养殖户不愿意卖鱼,经销商资金无法回笼,饲料企业还雪上加霜继续涨价,现金交易,“两边受挤压,冒险的都是经销商。”
业内人士认为,经销商的合作协议反映出他们作为海南罗非鱼产业链上主要风险承担者,已经几近面临崩盘。如果各环节经营顺畅,经销商几乎可以在种苗销售、饲料销售、收鱼等环节获利,收益可观。但是,从目前来看,鱼价低迷,养殖户出鱼意愿不高,为了不继续亏损,养殖户宁可停料或者不养。在海南饲料经销模式之下,各利益主体的利害关系也颇值得玩味,这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经销商联合行动能否达到预期。
对养殖户而言,由于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无须承担资金压力,因此在鱼价低迷的当下,他们最佳的选择是不投料、不出鱼。而最大的诉求,则是加工厂提高收购价;对承受双重压力的经销商而言,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经营链条不要断裂。养殖户不愿意卖鱼、投料,则意味着资金链面临断裂危险。因此,也最为紧张;对饲料企业来说,长期以来对经销商实行赊销,导致很多死账、烂账。虽然现在开始逐步实行现金交易,但是,大笔欠款仍然将饲料企业和经销商捆绑在一起。这更像是个相互绑架的格局,养殖户绑架经销商,经销商绑架饲料企业。既然各方已经上了同一条船,为保证经营链条继续运转,经销商们自然审时度势——“找饲料企业分担风险”。
饲料企业已有积极回应
会议主要发起人之一、文昌饲料经销商崔卫东解释,这次会议并没有针对哪一方的意思,只是希望通过协议,可以通过有计划生产的方式来解决目前供过于求的状态,“产业链上各环节利益共享的同时,也要共同承担风险,而不是由经销商一方承担。”
据悉,对于这一合作协议,饲料企业已很快作出回应。据崔卫东透露,通威集团提出“4元保底收鱼”的措施,而希望集团也从5月17日开始每吨罗非鱼料降价250元。
对此,南方农村报记者致电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总经理易刚辉。易表示,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海南视察时,确实提出要对海南罗非鱼养殖做出正面引导,“至于是不是出保底价收鱼,是不是4元/斤收购,现在还在进一步细化方案,明后两天应该可以出来。”
相比较而言,在这场博弈中,加工厂最为洒脱。养殖户虽然希望通过不出鱼,挟制加工厂提高收购价。但是,在罗非鱼交易中,加工厂依旧是绝对的强势,截至目前,加工厂没有对这一协议作出回应。
作者: 水滴石穿 时间: 2012-5-19 18:33
不管怎样养殖户能够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是必然趋势,不能将所有的代价都加到养殖户身上。。。
作者: wj0601 时间: 2012-5-19 21:15
这跟团结有关系吗?海南的养户不要被协会忽悠了。
作者: diandian 时间: 2012-5-20 20:42
继续播报:
目前除了通威计划以4元/斤的保底价收鱼外(相当于饲料价格下调250元/吨),裕泰、新希望、统一、恒兴等饲料企业都表示静观其变。之前有信息称新希望饲料下降250元/吨,公司经理祝涛表示事情还未敲定,公司业务员也在跟客户解释所谓“新希望饲料降价”的“误传”。另,通威饲料称保底价收鱼已启动,但有饲料企业反映,未见通威大批量收鱼。
作者: diandian 时间: 2012-5-20 20:44
播报得那么辛苦,咋不见评分呢{:soso_e114:}
作者: 蔓延 时间: 2012-5-20 21:22
想听听这事件背后究竟是什么逻辑?
作者: diandian 时间: 2012-5-21 12:09
本帖最后由 diandian 于 2012-5-21 13:08 编辑
20日晚,崔卫东(海南排名第二的经销商)跟祝涛(海南新希望经理)坐飞机到了四川新希望总部,计划跟刘永好面谈一些支持措施。
作者: thinkpad 时间: 2012-5-23 18:17
政企养殖户联手“会诊”罗非鱼市场
发布时间:2012-5-23 9:17:30 来源:海南日报
核心提示:
针对近期我省罗非鱼鱼价低迷、原料销售不畅这一情况,昨天下午,省海洋与渔业厅召开罗非鱼产销对接座谈会,政府、加工企业和养殖户共同商讨有关对策。
针对近期我省罗非鱼鱼价低迷、原料销售不畅这一情况,昨天下午,省海洋与渔业厅召开罗非鱼产销对接座谈会,政府、加工企业和养殖户共同商讨有关对策。
“鱼价低迷只是暂时的,罗非鱼市场需求潜力大,养殖户应坚定信心,加强产销对接,全面挖掘加工潜力,开拓出口渠道,尽快走出低迷期……”这是与会者形成的共识。
罗非鱼市场需求潜力大
“罗非鱼价格涨跌属正常现象,养殖户不要因此气馁,这一产业绝不能放弃,应坚定信心,迎接下一个黄金期。”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勤富如是说。
省海洋与渔业厅市场与质量监管处有关负责人说,罗非鱼是海南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且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从长远来说,国际市场对罗非鱼的需求潜力大,罗非鱼作为国际市场公认的大众食品,在美国市场已排名第四位(2010年水产食品排名)。据统计,2011年全国罗非鱼出口量33万吨、出口值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和10%。其中,去年海南罗非鱼出口量10.3万吨、出口值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据海口海关统计,今年1-4月,我省罗非鱼出口量3.2万吨,出口值992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0.7%。总体来看,罗非鱼出口形势依然看好。
“养殖户要看好罗非鱼国际市场前景,树立持续发展罗非鱼产业的信心。”该负责人说。
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要求,各市县渔业主管部门和水产科研单位要认真研究和处理好罗非鱼生产区域性和季节性的问题,积极帮助渔农及时处理存塘罗非鱼,指导渔农把握时机,加强管理,及时放苗,力争下半年罗非鱼生产不受损失。
“养殖户现在抓紧放苗,下半年可能会有好的价格。”海南翔泰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荣杰建议。
养殖跟着市场走
“眼下国际市场对小规格的罗非鱼(300-500克)需求量较大,但我省中等规格的罗非鱼占较大比例,小规格罗非鱼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国际市场订单要求。显然,养殖必须跟着市场走。”一加工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建议,养殖企业(户)要树立市场观念,积极主动与加工厂沟通,做好产销对接,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养什么。结合市场需求探讨养殖小规格罗非鱼的养殖方式,提升产品销售率,避免盲目增加成本,努力实现养殖与加工的利益共赢。此外,应不断研究新品种、新市场,培育国际市场畅销的新品种如巴沙鱼等。各级水产科研单位,要积极引导养殖企业(户)研究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各市县渔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罗非鱼行业分工协作、沟通联系机制,建立罗非鱼行业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召集罗非鱼产销对接交流会,引导养殖户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养殖产品的规格和数量,形成行业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良性互赢格局,逐步在养殖企业中推广订单渔业。
同时,大力开发国内市场,加大国内市场罗非鱼的宣传推广,通过与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对接,结合省外市场消费习惯研发美味、营养、简便、耐储存的罗非鱼系列产品,拓展罗非鱼国内市场销售。
“目前养殖户最欠缺的是市场信息,对市场走势判断有误,生产有些盲目性。政府、协会应建立必要的信息平台。”文昌养殖户周经垂说。
海南蔚蓝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孝文建议,加工企业、养殖户和饲料供应商应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实现共赢。
加工企业加足马力生产
因我省罗非鱼一时集中上市,给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省海洋与渔业厅对此高度重视,多次派员深入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调研,要求加工企业加足马力生产,全力解决罗非鱼原料促销问题。目前全省出口排名前20家企业中有18家企业投入罗非鱼加工生产。从3月下旬开始,18家企业日均收购罗非鱼原料125万公斤。据省海洋与渔业厅市场与质量监管处负责人介绍,一些大型的加工企业日收购原料与去年同比均增长20%,实现了满负荷生产。所有加工企业均实行两班倒,每天加工生产都超过晚上10点后。如翔泰渔业公司从3月下旬至今已收购原料鱼1125吨,泉溢、蔚蓝、通威、中渔、新台胜、思远等企业日收购原料鱼均超过7.5万公斤,至今每家企业收购原料鱼均达3750多吨。创造了我省加工企业有史以来日加工量的最高纪录,尽最大努力解决目前罗非鱼滞销问题。
作者: diandian 时间: 2012-5-23 22:58
thinkpad 发表于 2012-5-23 18:17 
政企养殖户联手“会诊”罗非鱼市场
发布时间:2012-5-23 9:17:30 来源:海南日报
这是《海南日报》5月16日的报道?
作者: any 时间: 2012-5-24 00:17
本帖最后由 any 于 2012-5-24 00:29 编辑
经实地走访,发觉单纯就经销商停止拉料这件事情,各饲料厂并没有采取什么救市措施,加工厂严格意义上的救助举措也没有,仅有翔泰、通威、蔚蓝海洋三家加工厂口头答应会尽可能地顶住目前3.8元/斤的到厂价,不继续跌价。这三家加工厂的加工量约占全岛加工总量的4成。
目前所说的通威采取4元/斤的保底价,并非是针对经销商停料事件。从时间上来说,5月14日通威刘汉元到海南,邀集了通威在海南的将近10个经销商,据悉商讨了两方面事情:一是引导养殖户按照通威的模式进行标准化养殖;二是将一直采取4元/斤的保底价(按目前是这样,但如果饲料价格继续上涨,保底价也会相应上调,这一块通威将与经销商签订协议)。而经销商停料则是5月15日的商议结果。
新希望饲料跌价250元/t,公司经理祝涛表示这只是经销商的设想而已,公司目前并没有相关措施落实执行。有海南饲料业人士分析,按目前的原料价格以及海南市场情况,下降250元/t相当于饲料厂没有纯利可言,所以饲料厂如此降幅可能性不大。
另海南新希望的几个大经销商,崔卫东、朱康飞等人20日晚飞往成都,据悉是应邀参加新希望集团30周年晚会,邀请早已发出,只是时间恰巧凑到了一块。
通威为什么要采取保底价的做法?首先说下保底价的操作方式,一是目前只保通威自己的客户,且养殖过程中至少80%的饲料用量来自通威;二是保底价收的鱼款,是放在经销商手中,用来抵充饲料款,而不是直接以现金方式给还养殖户,这样就避免养殖户转用其它饲料。因为海南市场上存在两种经销商,一种是既卖料又收鱼,一种是只卖料不收鱼。只卖料不收鱼的经销商,其养殖客户卖鱼是通过鱼中与加工厂交易,钱是先经由养殖户再到经销商。通威目前只进行4元/斤保底价收鱼,也就相当于只支持卖料且收鱼的这些经销商。
目前海南有饲料、加工业务的集团企业仅通威(传闻新希望有以51%的股份收购老城一加工厂,但未被证实),通威实行保底价后,有可能会改变整个海南饲料市场的格局。经历了今年这种没有安全感的市场行情,如果有企业实行保底价,对养殖户而言,其吸引力不容忽视。因此,通威饲料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会提高,这势必会影响到没有加工厂配套的这些饲料厂。单纯的饲料企业或许需要对自身面对客户的政策措施及经营模式进行调整。另据悉,海南加工量最大的翔泰公司,其饲料厂将在6月投产。而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自身客户出鱼量大增(受保底价吸引,客户量增加)所带来的加工厂产能不足问题,通威加工厂已着手扩建生产线。
从通威要求客户标准化养殖到饲料与加工板块联合实行保底价,或许可以看出通威计划做产业链的预期。
目前签字参与停料的经销商以文昌为主,琼海等地也有个别在当地有影响力的经销商参与,总计约30人,由李健牵头。这些人所经销的罗非鱼料量,占全岛总销量7成左右,其中李健是海南最大的罗非鱼料经销商,年销量超3万吨。李健的想法是,借这个机会成立一个泛行业协会,由加工厂、饲料厂、经销商、养殖户四个环节的参与者组成,能够共同协商海南罗非鱼产业后续的发展。因为他认为加工厂提价、饲料厂降价的可能性不大,并且这种短期救市有可能会让行业更乱,有第一次救市就不排除会有第二次甚至更多。李健同时也称,目前能达成共识的经销商(签字)不足4成,也就是不到12人同意李健的看法,不以要求加工厂、饲料厂救市为目的。但李健表示有信心会说服大半的经销商认可。
——水产前沿 唐东东
作者: 51fish 时间: 2012-5-24 14:36
thinkpad 发表于 2012-5-23 18:17 
政企养殖户联手“会诊”罗非鱼市场
发布时间:2012-5-23 9:17:30 来源:海南日报
因我省罗非鱼一时集中上市,给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省海洋与渔业厅对此高度重视,多次派员深入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调研,要求加工企业加足马力生产,全力解决罗非鱼原料促销问题。目前全省出口排名前20家企业中有18家企业投入罗非鱼加工生产。从3月下旬开始,18家企业日均收购罗非鱼原料125万公斤。据省海洋与渔业厅市场与质量监管处负责人介绍,一些大型的加工企业日收购原料与去年同比均增长20%,实现了满负荷生产。所有加工企业均实行两班倒,每天加工生产都超过晚上10点后。如翔泰渔业公司从3月下旬至今已收购原料鱼1125吨,泉溢、蔚蓝、通威、中渔、新台胜、思远等企业日收购原料鱼均超过7.5万公斤,至今每家企业收购原料鱼均达3750多吨。创造了我省加工企业有史以来日加工量的最高纪录,尽最大努力解决目前罗非鱼滞销问题。
政府官员的思路很怪:市场经济,你凭什么“要求”加工厂满负荷生产?加工厂做做样子你也信?
作者: any 时间: 2012-5-26 02:23
本帖最后由 any 于 2012-5-26 13:21 编辑
停料,“绝食”般的行为艺术(初稿)
文/ 水产前沿 唐东东
海南文昌地区的罗非鱼养殖市场,正通过“绝食”——停止用料来发泄对低迷鱼价的不满。这场由养殖户发起,饲料经销商牵头的类似行为艺术的“停料”举措,以“自损”的方式吸引业界及政府的关注,并期望最终能建立养殖各环节之间平等的对话机制,共同谋划海南罗非鱼产业未来的发展。
文昌地区的养殖户,是在失望、恐慌、恼怒等情绪下萌生了“停料”的想法。5月11日,海南罗非鱼工厂收购价下跌0.1元/斤,为3.8元/斤(塘边价3.5-3.6元/斤)。以平均养殖成本4元/斤计算,此时养殖户已亏损0.4-0.5元/斤,但市场上还传言未来几天将继续降价。“如果继续养下去还是亏的话,我们为什么要投料?”走访中,文昌一楼姓罗非鱼养殖户反映说。
这种想法逐渐成为共识。5月11-12日期间,文昌部分养殖户聚集在当地凤凰城大酒店,商议停料。作为关联方的经销商不得已夹裹其中。5月15日,文昌地区20余名经销商自发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商议后做出了“停料15天(签字经销商停售鱼料,从5月16日起执行)”的决定,并成立临时协会(暂未确定名称)。由于协议中点明了饲料企业这一“对立方”,同时恰逢广东饲料市场“涨价风”,因此“经销商停料”事件被外界解读成“对抗饲料价格上涨而为之”。
文昌大致坡的海南建一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是海南最大的罗非鱼料经销商,目前也是临时协会的会长。据他介绍,经销商停料并非针对任何企业,主要是顺应养殖户“不愿投料”的想法,同时达成三方面的目的。
“第一,让业界及政府知道海南的罗非鱼养殖户在亏本,关注现状的同时能共同为行业健康发展找一条出路;第二,建立一个泛行业协会,包括苗种-饲料-经销商-加工厂,对产业未来的发展做一些规划,这一块最好是能有大企业或政府带头;第三,以往饲料经销商之间由于恶性竞争,积累了不少恩怨。通过这次经销商的团结,能够制定出长远的保障业务发展的游戏规则。”李健称,“并非以此胁迫饲料或加工企业采取救市措施,因为这种短期救市有可能会让行业更乱,有第一次救市就不排除会有第二次甚至更多。”
而停料15天,也能减少罗非鱼上市量,“大概能减少2000万斤鱼。”座谈会另一组织者施岳森表示。上市量的减少,最终有可能拉高鱼价,这是养殖户乐意看到的结果。
但并非所有的参与者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停料”事件,李健也坦言,签字参与停料的近30位经销商中,不到四成的经销商同意不以要求加工厂、饲料厂救市为目的。
即便签字的经销商,其饲料经销量占到了海南罗非鱼料销售总量的近半成。事实上,自“停料”事件发生后,海南罗非鱼饲料企业除了密切关注外,并没有相关救市措施,加工企业也是如此。
业界传言“通威”采取4元/斤的保底价,笔者向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总经理易刚辉求证时,对方表示并非是针对经销商停料事件,而是5月14日公司董事长刘汉元到海南考察市场时便有提到。至于“新希望”饲料降价250元/t,海南新希望农业有限公司经理祝涛表示这只是经销商的设想而已,公司目前并没有相关措施落实执行。有海南饲料业人士分析,按当前的原料价格以及海南市场情况,下降250元/t相当于饲料厂没有纯利可言,所以饲料厂如此降幅可能性不大。
企业的“无作为”让部分参与者心生不满。“要是停料还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天气允许,下一步我们会停止卖鱼,等加工厂没鱼收时,我们再要价。”文昌谭牛周姓罗非鱼养殖户如是说。施岳森也称饲料及加工企业不要忽视了养殖户的决心,“现在养殖户是疯狂的,真逼急了每个人亏几万十来万不养了,加工厂亏损可就上千万了。”
作为牵头人,李健正在通过不断与其他经销商沟通和交流,来避免“停料”事件演变成单纯的负面情绪宣泄。“对立并不能解决问题,也不利于产业发展,会倡议大家尽快恢复生产。”李健表示。
由于担忧自身身兼“运动员”和“裁判”的双重身份,会对日后规则或制度的制定及落实带来不便,再加上精力有限,李健也在回避“会长”一职,“最好是由政府部门退休,但又对行业很热心的人来担任。”
不难预料,李健对“停料”事件最初设想的全部达成并非易事,因为现实很骨感,但我们不妨丰满地期待一下。
作者: any 时间: 2012-5-27 10:17
海南裕泰计划5月29日实施优惠措施,对公司某一型号的罗非鱼料(非高档料)进行短期让利。
作者: any 时间: 2012-5-27 12:18
本帖最后由 any 于 2012-5-27 12:24 编辑
停料,“绝食”般的行为艺术
文/ 水产前沿 唐东东
海南文昌地区的罗非鱼养殖市场,正通过“绝食”——停止用料来发泄对低迷鱼价的不满。这场由养殖户发起,饲料经销商牵头的类似行为艺术的“停料”举措,以“自损”的方式吸引业界及政府的关注,并期望最终能建立产业各环节之间平等的对话机制,共同谋划海南罗非鱼产业未来的发展。
主动或被动参与停料
文昌地区的养殖户,是在失望、恐慌、恼怒等情绪下萌生了“停料”的想法。5月11日,海南罗非鱼工厂收购价开始下跌0.1元/斤,为3.8元/斤,相当于塘边价3.5-3.6元/斤。“这个价位养殖户只能收回饲料成本。”中山统一饲料企业海南区域经理肖广利称。
海南裕泰科技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给笔者算了一笔成本账,“公司罗非鱼料162元/包(个别企业的饲料卖到174元/包),按行业平均养殖情况80斤料养50斤鱼算,饲料成本为3.24元/斤。种苗0.1-0.12元/尾,存活率50%,苗种成本相当于为0.2-0.24元/尾。池塘租金算1000元/亩,亩产2000斤,塘租成本则为0.5元/斤。另外药费需要0.1元/斤,这些加起来就有将近4.1元/斤的养殖成本,还不包括电费、人工、成鱼损耗等。所以,总的养殖成本应该在4.2元/斤左右。”
以3.5-3.6元/斤的价格收鱼,养殖户已亏损0.6-0.7元/斤,但市场上还传言未来几天将继续降价。“如果继续养下去还是亏的话,我们为什么要投料?”走访中,文昌一楼姓罗非鱼养殖户反映说。
这种想法逐渐成为共识。5月11-12日期间,文昌部分养殖户聚集在当地凤凰城大酒店,商议停料。作为关联方的经销商主动或被动参与其中。5月15日,文昌地区20余名经销商自发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商议后做出了“停料15天(签字经销商停售鱼料,从5月16日起执行)”的决定,为了相互约束,每个签字的经销商都交了10万元保证金,承诺在停料期间不销售饲料,并成立临时协会(暂未确定名称)。由于协议中点明了饲料企业这一“对立方”,同时恰逢广东饲料市场“涨价风”,因此“经销商停料”事件被外界解读成“对抗饲料价格上涨而为之”。
文昌大致坡的海南建一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是海南最大的罗非鱼料经销商,目前也是临时协会成员公选出来的会长。据他介绍,经销商停料并非针对任何企业,主要是顺应养殖户“不愿投料”的想法。
但陈刚认为经销商还是存有部分“私心”,“有些经销商参与停料,也是为了自保,因为没有那么多钱来拉料,如果不继续提供饲料给客户,客户就可能转用其他经销商的饲料。”陈刚告诉笔者。
“停料15天,就相当于经销商有15天的料钱不需要支出,但鱼还在,卖掉后就能填补部分资金缺口。”海南裕泰科技饲料有限公司水产事业部经理杨波补充说明。如此,便不难理解经销商为何担忧停料同盟会被瓦解,而提出交保证金相互约束的法子。
同时停料15天,也能减少罗非鱼上市量,“大概能减少2000万斤鱼。”座谈会另一组织者,文昌谭牛经销商施岳森表示。上市量的减少,最终有可能拉高鱼价,这是养殖户乐意看到的结果。
是否所有签字的经销商及其养殖户客户都认可停料的做法?答案是否定的。5月18日,临时协会成员再次开会,会中就有经销商提到,自身有养殖客户需要用料,可否采取“折中”的办法,先从广东市场调购一批饲料回来顶着。文昌大致坡经销商高平(化名)私下表示,自己参与停料是随大流,“不想得罪任何一方”。
停料,不以对立为目的
即便签字的经销商,其饲料经销量占到了海南罗非鱼料销售总量的近5成(李健认为有7成,陈刚认为海南40万吨罗非鱼料,签字经销商的销售量应该不超过20万吨)。事实上,自“停料”事件发生后,海南罗非鱼饲料企业除了密切关注外,并没有相关救市措施,加工企业也是如此,反而在5月16日工厂收购价均降至3.8元/斤(此前部分加工厂收购价为3.9元/斤)。
业界传言“通威”采取4元/斤的保底价,笔者向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总经理易刚辉求证时,对方表示并非是针对经销商停料事件,而是5月14日公司董事长刘汉元到海南考察市场时便有提到。至于“新希望”饲料降价250元/t,海南新希望农业有限公司经理祝涛表示这只是经销商的设想而已,公司目前并没有相关措施落实执行。肖广利分析认为,按当前的原料价格以及海南市场情况,下降250元/t相当于饲料厂没有纯利可言,所以饲料厂如此降幅可能性不大。
企业的“无作为”让部分参与者心生不满。“要是停料还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天气允许,下一步我们会停止卖鱼,等加工厂没鱼收时,我们再要价。”文昌谭牛周姓罗非鱼养殖户如是说。施岳森也称饲料及加工企业不要忽视了养殖户的决心,“现在养殖户是疯狂的,真逼急了每个人亏几万十来万不养了,加工厂亏损可就上千万了。”
停料,从事件的始发便夹杂了养殖户、经销商不同的诉求和心思。李健也坦言,签字参与停料的近30位经销商中,不到四成的经销商同意不以要求加工厂、饲料厂救市为目的。作为会长,李健对停料所抱的期许,或许更为“正统”,也有助于外界理解这件事情的走势,而非是表演或观看一场“闹剧”。
“参与停料,我们主要是想达成三方面的目的。第一,让业界及政府知道海南的罗非鱼养殖户在亏本,关注现状的同时能共同为行业健康发展找一条出路;第二,建立一个泛行业协会,包括苗种-饲料-经销商-加工厂,对产业未来的发展做一些规划,这一块最好是能有大企业或政府带头;第三,以往饲料经销商之间由于恶性竞争,积累了不少恩怨。通过这次经销商的团结,能够制定出长远的保障业务发展的游戏规则。”李健称。
目前,李健正在通过不断与其他经销商沟通和交流,来避免“停料”事件演变成单纯的负面情绪宣泄。“对立并不能解决问题,也不利于产业发展,会倡议大家尽快恢复生产。”李健表示。
由于担忧自身身兼“运动员”和“裁判”的双重身份,会对日后规则或制度的制定及落实带来不便,再加上精力有限,李健也在回避“会长”一职,“最好是由政府部门退休,但又对行业很热心的人来担任。”
不难预料,李健对“停料”事件最初设想的全部达成并非易事,因为现实很骨感,但我们不妨丰满地期待一下。
作者: sdlqw 时间: 2012-5-29 08:26
收鱼的应和饲料厂结合,就像现在畜禽现象。避免中间环节,真正的渠道扁平化。一味的对抗,最后是两败俱伤。
作者: any 时间: 2012-5-30 10:54
5月28日,海南文昌参与签字停料的经销商再次开会,商议停料是否继续执行,此前的停料协议将于5月31日结束。因部分经销商的养殖客户不满停料,已开始直接从饲料厂现金购买饲料,以避免停料时间长导致大规格鱼体过于消瘦影响出鱼。经销商之间的意见开始产生分歧,部分经销商决定最多停料至6月5日便要恢复正常,饲料企业也称将展开短期促销让利活动。
作者: 51fish 时间: 2012-5-30 20:00
any 发表于 2012-5-30 10:54 
5月28日,海南文昌参与签字停料的经销商再次开会,商议停料是否继续执行,此前的停料协议将于5月31日结束。 ...
看来又是饲料厂赢了!
不知道有几家饲料厂抓住了这个厂商不和谐的机会
作者: 江鱼 时间: 2012-6-2 07:20
any 发表于 2012-5-30 10:54 
5月28日,海南文昌参与签字停料的经销商再次开会,商议停料是否继续执行,此前的停料协议将于5月31日结束。 ...
据说,6月1日上午,海南通威、裕泰宣布鱼料价格从6月1日起下调125元/吨,降价是以补贴的形式直接返还给养殖户,而不是直接降低饲料的价格,目前罗非鱼饲料价格还是维持在4050元一吨
作者: 江鱼 时间: 2012-6-2 07:26
今年1至3月份罗非鱼出口的数量是67356吨,去年同期是72201吨,出口数量是有所减少,但出口美国的是增加的,去年出口美国的是25313吨,今年是33883吨,去年出口额去年是23918美元,今年是22768美元。但在波士顿会议后的订单走向不乐观,这应是鱼价上不去的原因之一吧。
我得到的数据不是这样,这个是从哪里来的?
作者: 黄河 时间: 2012-6-2 16:20
顶一下这样的行动,同时希望这样的协会能长久的进行下去,能起到确实保障消费双方的利益的作用
作者: QQ_095FEC 时间: 2012-6-3 14:44
折腾是对的、理智是聪明的。鱼肉再折腾也只能是鱼肉中的战斗机,却始终不能成为刀俎。不能逃离我为鱼肉的命运。
作者: any 时间: 2012-6-4 10:11
6月1日起,通威、恒兴、新希望罗非鱼料全线优惠5元/包,裕泰罗非料采取一吨送一包的方式,统一还没采取任何优惠措施,但正在考虑。优惠执行方案为:经销商按原价从饲料厂拉料,养殖户则以优惠价从经销商处拿料,月底饲料厂将费用补回给经销商。优惠活动初步决定持续一个月视情况再定是否继续执行,或当罗非鱼工厂价上涨至4元/斤以上时考虑取消。6月2日,经销商开始恢复拉料,海南经销商停料事件划上句号。
作者: 1234567 时间: 2012-6-5 14:08
any 发表于 2012-6-4 10:11 
6月1日起,通威、恒兴、新希望罗非鱼料全线优惠5元/包,裕泰罗非料采取一吨送一包的方式,统一还没采取任何 ...
折腾还是有好处!农民联合起来才有力量!
作者: 51fish 时间: 2012-6-18 23:31
海南5.15事件后续:继保价收鱼之后,海南通威又出台了保利收鱼的政策。
今年2月以来罗非鱼价格不断下跌,而料价却不断上涨,海南罗非鱼产业链问题频出,罗非鱼料经销商、养殖户终于忍无可忍,5月15日海南省20个主要经销商和文昌一带几百个罗非鱼养殖户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并临时成立一个协会。
海南罗非鱼515事件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召开罗非鱼产销对接座谈会,政府、加工企业和养殖户共同商讨有关对策。一些龙头企业也出台了一些救市政策,6月1日,海南通威宣布鱼料价格,即日起下调125元/吨,鱼料价格下调,让养殖户松了口气。不过这次降价是饲料厂一个临时性的措施,降价是以补贴的形式直接返还给养殖户,而不是直接降低饲料的价格,目前罗非鱼饲料价格还是维持在4050元一吨,这次降价养殖户将直接受益,饲料厂做出这样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养殖户的压力,更让养殖户看到了鱼价上调的希望。之前,在515事件之后,通威在第一时间里宣布保护价收购养殖户的鱼,一斤以上罗非鱼收购价格是4元。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举动对于目前海南罗非鱼行业来说不会起到根本的影响,事实上,目前鱼价格依然没有大的改观。
目前我国罗非鱼对外出口没有品牌化这个概念,订单价格低,导致罗非鱼产品附加值很低。海南通威作为龙头企业,扛起罗非鱼品牌化的大旗,以品牌化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罗非鱼产品附加值,让中国罗非鱼不再“微利”,让罗非鱼各个环节的人都有钱赚。涉及到养殖户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就是跟养殖户尤其是养殖大户签订保利收购合同,公司将严格控制罗非鱼养殖环节,派专人全程监管,不定期抽检,采取合同养殖保利收购的方式,从跟不上保证养殖户的利润,让养殖户有信心有兴趣继续养鱼。
作者: 小小御医 时间: 2012-6-20 13:10
有时候,行业就是需要做这些事情!引起行业高层的反思和采取应对措施,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实这个时候是那些正义之师,做出正义之举的时候老!
作者: thinkpad 时间: 2012-8-18 17:59
海南罗非鱼变革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从海南罗非鱼515事件到通威公司的4元/斤保价收鱼,到饲料降价125元/吨,再到海南全体工厂2012年以来第一次上调鱼价,最后通威公司再次高调4.4元/斤保利(10%的利润空间)海南罗非鱼产业链变革发布会。这些现象中似乎预味着海南罗非鱼行业变革的到来,也是从这系列的积极政策,让整个行业的养殖户松了一口气,看到了点点的希望。或许养殖户现在都认为接下来的鱼价会一路渐涨,加上6月份加工厂出现短暂的鱼量供应不足,养殖户根据传统的市场规律预测:大跌之后是大涨,造成部分养殖户开始存塘等待价格上涨。但是这些事件的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不知道有没有养殖户思考过其中的内在问题,难到从去年低到今年初鱼价下跌只是因为外贸的订单量不足吗?
在2012年初,各个加工厂纷纷放出贸易订单不足、鱼量多了、市场上鱼价要跌了等风声,为下调鱼价做好依据。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工厂订单量同比减少了多少?对罗非鱼价格影响多大?通过这段时间的一系列事件证明。短期的外贸订单量少是鱼价下跌的原因之一,但主要的因素还是产能过剩造成海南各工厂在无形默契中联手压价,加上因原料价格上涨海南各大饲料厂纷纷上调料价,进一步加剧了养殖户亏损程度,在面对这种市场行情下养殖户都不愿卖鱼。而饲料加工厂从年初开始有意改变传统的赊销模式加大现金回流,造成经销商面临资金断裂巨大压力,最终引爆了由经销商发起的联盟停料抵抗事件。从事件中充分暴露了海南罗非鱼行业赊销模式的无保障性变相放贷的发展之路,让行业人士不得不再彻底反思,目前海南罗非鱼的赊销模式可行吗?
海南罗非鱼赊销模式确实让人头痛,但是不可否认海南罗非鱼行业的迅速发展正是得力于赊销模式的存在,但是现在的确到了“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尴尬状况。特别从2005年到2011年这段期间,由于行业快速发展过程,技术不到位、资金不到位的散养户越来越多,无保障的赊销模式缺点就越发明显。2009及2010年自然灾害和病害让部分罗非鱼养殖户亏得一塌糊涂,在与这类养殖户继续合作中经销商不得不再次输出资金,进而降低经销商的资金投资回报率,呆账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这时候经销商为了能够继续经营维持业务规甚至跟紧行业发展脚步,不得不亏本抓鱼(2011年底有的经销商在抓鱼上亏到0.5元/斤),这也进一步导致经销商亏空资产。这就像美国次贷危机一样,当次贷占比达到一定程度,又无力还款而引起的消极还贷最终引发次贷危机暴发。因为海南的赊销模式,让养殖大省的门槛降低,只要你有钱租塘,其余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一切费用都可以从经销商手中变相无息贷款进军养殖业,加上经销商本身没有技术服务人员,只是坐等拿中间利润差,所以当不良客户占比例较大时,经销商的资债危机就会开始爆发,甚至破产退出水产业,而不良客户也因此遭到淘汰,这就是所谓的行业变革的洗牌现象,也是这种现象让通威这样的大公司看到了行业的危机及整合市场的机会。我们知道在515事件后通威第一时间打破压价的状态,积极应对515停料事件率先抛出保价4元/斤的抓鱼政策,一直到6月20日海南鱼片加工厂因鱼量供应大幅度减少情况下不得不跟着通威上调价格,后来通威再抛出125元/吨的优惠政策,让通威的品牌名称在市场上大幅度上升,其他加工厂及饲料厂被迫跟着通威做出一系列积极优惠政策。以致于到了通威再次高调抛出了10%的利润空间4.4元/斤的保利收鱼及打造“中国夏威夷---海南岛罗非鱼品牌”之路的政策时,其它工厂就放出了对抗风声,摆出对抗的姿态。再加上4.4元一斤的保利收鱼政策的三方协议上,通威过于强势和改变原保价计算方式。,签署协议客户量比预期的减少将近半成。毕竟海南市场很大,没有其他加工厂跟进情况下,单靠通威一个公司的产能是不足以改变海南罗非鱼的现状,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所以在目前回暖的行情下我们要理性的思考,6月份鱼片加工厂出现短时性的鱼量不足并不是因为存塘量少(预计7月份整个海南市场存塘1斤以上大鱼4500万斤左右),而是因为通威的保价让大部分养殖户对于未来鱼价过于乐观坐等涨价,再加上经销商因还贷饲料厂的料款,周期性面临资金压力问题从而在6月低开始与工厂收购价基本持平抓鱼,这就是目前海南罗非鱼市场的大概状况。
7月5日以后,海南罗非鱼发病率升高导致越来越高养殖户开始担心,于是又有大量罗非鱼开始出栏,各个工厂又开始满量加工,鱼料经销商们也不愿亏本抓鱼,都有意愿回归市场正常的抓鱼价状态。但是最近又有加工厂放出鱼价下调的风声,整个市场还是比较复杂的,在这复杂的市场行情变化中养殖户应该理性看待市场行情变化,合理安排鱼出栏时间。无间道这首歌里说“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对于现在海南罗非鱼行业里的朋友们来说,如果我们的不断“等价”的同时却忘记了“出栏”那就彻底玩完了,“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这样的追求显然不是大多数人所希望的。(作者:陈德虹)
作者: lemon 时间: 2012-8-18 18:24
弱弱地说一句,我之前好像在《水产前沿》杂志看过关于这件事情的调查报告,不知道现在最后的结果出来没有~
作者: 鱼跃鲤鱼龙门888 时间: 2013-10-20 16:25
期待会有好的结果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