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讯,7月7日-9日,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和兽药风险评估研讨会。农业部兽医局药政药械处林典生处长、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李向东书记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药(饲料)监察所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有关人员90余人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邀请了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Qijing Zhang、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WHO风险评估办公室主任H. Scott Hurd和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USDA-ARS)细菌流行病学与抗菌药耐药性研究佐治亚州研究部主任Paula J. Fedorka-Cray三位专家就抗菌药耐药性机制、检测与控制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及兽药风险评估的原理、方法和模型等进行了专题讲座。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宁宜宝研究员和宋立副研究员分别就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研究状况和我国动物源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监测方法做了专题报告。会议还就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和兽药风险评估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此次会议的召开,增进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对提升我国动物源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整体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转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作者: 870641747 时间: 2011-7-5 00:36
能否解析一下“耐药性”的定义呢?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1-7-5 10:16
耐药性:
微生物或昆虫对原来敏感的某些药物经非致死浓度作用一段时间后,对该种药物反应逐渐减弱以致消失的现象。应用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生物病害及防治(二级学科)
耐药性(Resistanceto Drug )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一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