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养泥鳅,身体溃烂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恋水渔翁    时间: 2012-6-13 12:46
标题: 养泥鳅,身体溃烂了!!!!
本帖最后由 恋水渔翁 于 2012-6-13 23:50 编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有5亩多塘。公三个泥鳅塘子 ,就有一个塘子出现这种现象
烂皮肤,出现小点,还有很多出现烂身病。
把病泥鳅捉回来放在家里的大盆中暂养,但是在盆中泥鳅,却不吃食。
怀疑:腐料引起的水质原因,进而引起病原菌乘虚而入,引起发病!
主要是想与大家分享一下疾病情况,提醒更多的朋友注意养殖中的问题和管理细节,请各位泥鳅友友分析一下:
原因及其处理办法!


作者: 恋水渔翁    时间: 2012-6-13 12:46
标题: 《泥鳅养殖过程中烂身腐皮病的防治经验》
本帖最后由 恋水渔翁 于 2012-6-13 12:48 编辑

我也在养殖网上看到一篇浦城兴农泥鳅发表的《泥鳅养殖过程中烂身腐皮病的防治经验》
近年来,随着泥鳅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面积逐年扩大,与此同时泥鳅的病害也在不断增加,病害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其中危害较大的是一种以烂身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该病以危害对象广、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的特点,成为当前泥鳅养殖最为棘手的鱼病之一。
一、流行特点
烂身病实质就是流行性溃疡综合症,该病是一种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性疫病,主要危害1龄以下的鱼类。其危害往往是灾难性的,该病最危险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即从感染到发病死亡需要15~20天,甚至更长时间,所以要求在发病季节定期进行预防。如果发病,应及时治疗,治疗越早,感染数量越少,治愈率越高;反之,治疗效果越差。
二、主要症状
该病病程较长,在不同发病阶段,所变现出来的症状也有所差别。在感染各时期的主要症状如下:早期:病鱼鱼体发黑,离群独游,食欲下降,漂浮于水面,有时出现不停地游动,鱼病体表某些部位出现数目不等的斑块状充血或出血病灶,病灶处鳞片脱落,剖检内脏无明显病变。中期:病灶部位皮肤逐渐溃烂,肌肉坏死,形成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溃疡,严重时露出红色肌肉,剖检可见脾脏颜色变浅,肝脏肿大有出血点。后期:病灶面积进一步扩大,溃烂的深度也加大,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脏,剖检肝脏肿大,肾脏肿大有出血点,有的可带这溃疡存活很长时间,损伤会逐步扩大加深,以至到达身体较深的部位,甚至造成头盖骨软组织和应组织的坏死,使活鱼的脑部暴露出来。多数病鱼死后沉底,待腐烂胀气后才浮出水面,少数在水面缓游或扒边,捞起病鱼观察可见身体肌肉有块状坏死,严重者可见骨刺和内脏。剪开腹腔可见肝点状出血,少数鱼并发肠炎和烂鳃。)
三、病因
此病多发生在亚硝酸盐高,塘底有机物多,水环境极不卫生的鱼塘,或是在面抽入带病菌的水又没及时有效地进行消毒的鱼塘,病菌在鱼塘大量繁殖进而感染鱼体。此外,养殖鱼类体表受伤后,养殖水体中的病原菌就可经过伤口乘虚而入,导致鱼类发病。引起鱼类受伤的原因除了拉网、运输等操作外,寄生虫如车轮虫、斜管虫以及一些固着类纤毛虫的感染也是很重要原因。
四、预防
如前所述,鱼类烂身病的危害是灾难性的,一旦发生,治疗起来相当困难,死亡率非常高,因此该病的有效控制,主要还是要靠平时的预防。通常可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如下几条
1、避免寄生虫的感染从烂身病的病因可以看出,外伤是造成烂身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外伤除了拦网、运输等操作可以引起外,还有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的感染也可引起,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控制好寄生虫的感染,减少外伤,避免烂身病病原的入侵。
2、加强日常管理日常的水质管理、投饲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是养殖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疾病防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大部分的发病池塘,在养殖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待提高的方面。因此要减少腐皮、烂身病的发生,强化日常管理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也是极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3、定期进行保健当前高密度集中化养殖,一方面带来水质的恶化,一方面增加了动物机体的易感性,要减少疾病的发生,必须做好内外保健两方面的工作,定期采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同时投喂添加功能性添加剂制成的保健饲料,提高鱼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力。
4、治疗
第一步:调水、解毒由于发病鱼塘大多亚硝酸盐浓度较高,水面有死鱼尸油,而且养殖户多用过毒性较大的烈性消毒药和杀虫药,所以只有先调水、解毒,才能提高后续用药的效果。解毒活水素、水质保护解毒剂化水后全池泼洒。
第二步:消毒为防止病原扩散,消毒是非常有必要的。通常情况下,发病后鱼体质较弱,不宜选用刺激性较大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宜选用重碘(复合碘溶液)、菌毒必可(戊二醛溶液)、暴血停(45%苯扎溴铵溶液)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消毒。实践表明,在水温和水体中有机质浓度较低时,使用重碘消毒效果较好,而水温和水体有机质浓度均较高时,使用菌毒必可+暴血停效果较好。
第三步:内服药物,消毒后再内服消炎生肌的药物可促进伤口早日愈合。用硫酸庆大霉素+必能消炎生肌,配以应激宁进行增效和矫正,再配上黄金组合改善药饵的适口性和补充营养。投喂3天后捞鱼检查可发现鱼体一些小伤口已基本愈合,根据情况可酌情继续补喂2~4天进行巩固。

也希望大家能够谈谈对于泥鳅烂身腐皮病的看法,尤其是预防及处理办法: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6-13 23:13
根据上文提到的方法有效吗
作者: 恋水渔翁    时间: 2012-6-13 23:18
本帖最后由 恋水渔翁 于 2012-6-13 23:19 编辑
水宝宝 发表于 2012-6-13 23:13
根据上文提到的方法有效吗


这个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预防过程中,已经按照发病几个因素考虑,还算周全吧!
对于治疗方面:
调水+消毒+内服(不同渔药公司有不同的产品组合)
这是常用处理办法,但是也是处方常用签,对于不太严重的效果自然有那么一些,也能起到一定恢复效果!
发病严重的效果你懂的!
作者: oscar    时间: 2012-6-13 23:42
好像蛮严重的哦
作者: 蓝草结    时间: 2012-6-14 17:23
这么小就病得这么严重。。。你要好好治他们啊
作者: 恋水渔翁    时间: 2012-6-16 01:23
oscar 发表于 2012-6-13 23:42
好像蛮严重的哦

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点严重!因此,分析了原因之后,进行底质改良,在水环境方面进行了调整!饲喂方面也有所改善,加上用药,稍微有所好转了!
作者: 恋水渔翁    时间: 2012-6-16 01:24
蓝草结 发表于 2012-6-14 17:23
这么小就病得这么严重。。。你要好好治他们啊

能治好的当然要用药,已经该离开的,还是留不住啊!呵呵…………
作者: 鳝之弟    时间: 2012-8-5 21:22
持续高温,底料和排泄物增加导致氨氮亚盐上升,水体成为有害菌体的培养基,鱼体密度大,一般身体受伤后导致身体粘液增加,由小病灶渐渐细菌性感染,接着传染并继发性感染,造成大面积死亡。
   一般先改底解毒调水解毒,外用消毒,内服消炎解毒增免疫,   注重水质的维持
作者: QQ_46FFA2    时间: 2012-9-10 18:58
硫醚沙星  这种情况很常见
作者: 恋水渔翁    时间: 2012-9-10 20:10
QQ_46FFA2 发表于 2012-9-10 18:58
硫醚沙星  这种情况很常见

是的,最好再兑点盐,处理起来问题不大,呵呵…………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