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水产的常见病害13
[打印本页]
作者:
逆游的鱼
时间:
2012-7-3 13:36
标题:
水产的常见病害13
水霉病
(
肤霉病
)
【本病特点】病原寄生菌水霉菌和病鱼症状似淡水病害中的水霉病。该病一般在水温13~18℃时最易流行,对水产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均有可能被感染,而未受伤的则一律不受感染。主要危害不耐寒品种,如尖吻鲈、紫红笛鲷、石斑鱼等。流行季节12月至翌年4月。
【防治方法】因为水霉菌在环境不良时会形成厚壁孢子落在池底淤泥中,等环境适宜时又萌发成菌丝开始营寄生生活,很难根治,而且所用药物不是太贵,就是有致癌等副作用,同时也只有在疾病早期治疗才有效,所以目前尚无理想的冶疗方法。
①可以全池泼洒食盐及小苏打(碳酸氢钠)合剂(1:1),使池水浓度成8毫克/升。
②用淡水浸泡5~10分钟。
③同时内服一些抗菌药(如磺胺类、抗生素等)以防细菌感染,疗效更好。
④有条件的可通过提高水温来防治,一般水温升到25℃左右水霉病大多可自愈。
鱼醉菌病
【本病特点1病原菌为真菌类鱼醉菌属的霍氏鱼醉菌。患病鱼体色变黑,腹部膨胀.眼球突出。解剖病鱼可见肌肉、心、盱、稗、肾、脑等组织器官内有白色小点,肾肿大。白点内部是多核球形,外面是由宿主鱼形成的胞囊。该病是危害较大的真菌病,已在几十种海水鱼有报道,尤其应当注意养殖的师鱼和鲑鳟鱼类。发病的水温一般为20℃以下。根据症状进行初步诊断,进一步可取白点处压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多核球形体即可诊断。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防止病原传入养殖区及防止疾病流行等预防手段为主。
②严格检疫引进的亲鱼和苗种,发现病鱼立即销毁。
②勿投喂含菌的活鱼饵料。
③发现病鱼立即隔离,将病死鱼于合适的地方掩埋,勿弃于水中.
④每千克饲料用二性霉素0.6~0.8克拌饵投喂.连用3~5天.有一定疗效。
变形虫性鳃病
【本病特点】病原为副变形虫和新副变形虫两个属的种类。该病广泛流行于澳大利亚、爱尔兰、法国、智利、北美和西班牙等地养殖的鲑鳟鱼类、大菱鲆、舌齿鲈等。在所有鲑鳟鱼中,大西洋鲑和虹鳟是易感种群,常可造成大量死亡;而银大麻哈鱼和大鳞大麻哈鱼则较少感染。
【防治方法】
①治疗变形虫性鳃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淡水浴,时间以鱼种的耐受程度为限。
. ②用硫酸铜0.8~1.2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次;或以10~12毫克/升浸浴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3~4次。
淀粉卵涡鞭虫病
【本病特点】病原为眼点淀粉卵涡鞭虫。患病鱼体表和鳃上有许多白色小点,游动缓慢,呼吸困难,口常不能闭合,厌食,严重时鳃丝外露、病鱼向池底、池壁、网衣摩擦,常可引起细菌性、真菌性继发感染而造成大量死亡。该病可侵染多种海水鱼类,对宿主无专一性。疾病的流行季节为7~9月,水温23—27%时,对水族馆、池塘、室内水泥池养殖的种类常可引起大量死亡。取患病鱼鳃或体表白点处粘液,制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预防措施主要是养殖用具消毒,以及鱼种放养前用淡水浸洗2~5分钟后再入池养殖。
①用硫酸铜0.8—1.2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次;或以10—12毫克/升浸浴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3~4次。
②用淡水浸浴2~5分钟,同时可加少量抗生素以防治细菌感染。
③用吖啶黄10毫克/升浸浴2~12小时。
隐鞭虫病
【本病特点】寄生虫形态和患病鱼症状似淡水病害中的隐鞭虫病,当鱼种的鳃被隐鞭虫大量寄生时,呼吸困难,粘液增多,游动缓慢,厌食。寄生于体内的隐鞭虫,外部无明显症状。鲑隐鞭虫寄生在鲑鱼的血液中,可引起鳃微血管栓塞、肿胀.鳃丝水肿。发病高峰期主要在夏季7~9月水温较高的时节:寄生的对象有鲷、石斑鱼、牙鲆、鲈鱼、鲻鱼等,主要危害鱼苗和稚鱼。取患病鱼鳃或体表寄生部位处粘液,制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可参考淡水病害中隐鞭虫病。
①预防主要是用生石灰或氯制剂彻底消毒池塘,并将鱼种在入塘或网箱前用淡水浸洗3~5分钟,或用硫酸铜(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8~10毫克/升浸浴10~30分钟,或用高锰酸钾10~20毫克/升浸浴10~30分钟。
②用硫酸铜0.8—1.2毫克/升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毫克/升全池泼洒。
③用淡水浸浴2~5分钟,同时可加少量抗生素以防治细菌感染。
球虫病
【本病持点】寄生虫为***虫科的种类,症状似淡水病害中的球虫痫(***虫病)。少量寄生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病鱼游动缓慢,体色发黑,厌食,消瘦,腹部膨大。解剖后可见前肠粗大,肠壁内有许多白色小结节,肠壁充血发炎,严重时引起肠穿孔。其寄生部位还有肝、肾、胆囊、鳔和精巢等组织.可引起组织细胞坏死或形成白色的结节。***虫寄生于几十种海水鱼类,其中鲱科、鳕鱼和沙丁鱼等常大量寄生,感染率高达50%以上。根据病鱼症状及发病情况进行初诊,进一步诊断需取病灶处样品制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虫的卵囊及其中的孢子囊以确诊。 【防治方法】以综合预防为主,包括水体池塘的消毒、鱼苗的检疫、营养饵料的配备、病鱼的隔离及销毁等措施。寄生于消化道的***虫病可以进行治疗,而寄生于其他组织器官的则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可参考淡水病害中***虫病。
微孢子虫病
【本病特点】寄生虫有格留虫属、匹里虫属、小孢子虫属的种类。微孢子虫可在病鱼的皮肤表面或腹腔内形成大量的白色或黑色的胞囊。内寄生的病鱼外观瘦弱,腹部膨胀有的鱼体表肌肉因寄生虫而形成凹陷,解剖后可见腹腔内大量白色或黑色的胞囊,内脏被挤压变形。微孢子虫病分布较广,在国内外都有很多报道,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都可发生。危害的主要种类有石斑鱼、鲷科鱼类、鲈鱼、海马及鲑科鱼类。在病鱼的体表或腹腔观察到大量白色或黑色的胞囊即可初步诊断,取一胞囊,制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虫体则基本可确诊。
【防治方法】预防同球虫病,治疗可考虑下列方案:
①用敌百虫晶体O.5~O.7毫克/升泼洒。
②每千克饲料用烟曲霉素O.25~0.5克拌饵投喂,连续5~20天。
增生性肾病(胀鳔病)
【本病特点】寄生虫为粘孢子虫的种类。病鱼腹部膨胀,朝上,失去平衡,不能下潜水底。解剖后可见脾脏、肾脏肿大,鳔内充满气体,极度膨胀,性腺萎缩,在肾、脾、肝消化道内有大量粘孢子虫胞囊。本病主要危害石斑鱼、尖吻鲈、鲷科鱼类、红点鲑等的当年及1龄鱼,死亡率很高,2龄以上鱼亦可感染,但死亡率较低。以病鱼的游泳特征,特别是腹部膨胀、朝上,不能下潜即可初步诊断。取病灶处组织制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虫体则基本可确诊。
【防治方法】可参考淡水病害中的粘孢子虫病。
①全池遍洒敌百虫晶体2—3次有预防作用,并可减轻鱼体表及鳃上寄生的粘孢子虫;发现病鱼应及时清除,深埋在远离水源的地方。
②可试用人医或兽医治疗原虫的药物,如抗孢子虫药、磷酸伯氨喹、青蒿素、盐酸氯苯胍等。
作者:
破晓william
时间:
2012-7-3 17:35
恩、给力的病害大全!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