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过高的危害及处理办法 [打印本页]

作者: 长乐鬼    时间: 2012-7-16 22:39
标题: 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过高的危害及处理办法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是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而造成鱼、虾慢性中毒,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处理的办法有: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②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吸附剂、腐植酸聚合物等复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如亚硝酸盐降解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③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如活水宝,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
   
    氨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剩残饲和鱼、虾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及过度施肥而造成。正常养殖水体氨氮一般不超0.2㎎/L为宜。氨氮对鱼、虾的危害,相似于亚硝酸盐。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温度和pH值愈高,毒性愈强。
    处理的办法除可采用增氧和使用微生物制剂等亚硝酸盐的处理办法外,还可选用:①氧化剂如二氧化氯全池泼洒。②泼洒沸石或活性炭,一般每亩分别用沸石15公斤~20公斤和活性碳2公斤~3公斤,可吸附部分氨氮。③培植、种植水生植物,可占全池面积1/100 ,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
    硫化氢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可与水底泥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硫化氢有臭蛋味,具强烈刺激、麻醉和影响鱼类呼吸作用,对鱼类具有较强毒性。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
    控制硫化氢具体措施:①提高水中含氧量。②严重的鱼池可每亩泼洒 300毫升~500毫升双氧水及放入一定量的铁屑。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PH值低可使养殖鱼、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还是要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PH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鱼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另外,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淡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6.5~9.0之间,最佳PH值范围为7~8。
    处理PH值偏低:①用生石灰调节,每次每亩用10公斤~15公斤。②少量多次用氢氧化钠调节,先调配成1/100原液,再用1000倍 水冲稀泼洒。③加速培植浮游植物,促使藻类繁殖茂盛。
    处理PH值偏高:①注入新水。②施用明矾,每亩可用0.5~1公斤加以控制。③用盐酸调节,一般每亩用300毫升~500毫升,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

作者: 落花流水25    时间: 2012-7-17 09:12
。。。。。。。不错,
作者: 落花流水25    时间: 2012-7-20 16:35
不错。。。
作者: leetc    时间: 2012-9-7 16:19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水体中水生动物的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和定期使用的消毒药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灭,氧气的供应不足,造成大量积累的氮素硝化过程受阻,形成养殖时水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高,但由于氨氮的转化速度较快,使得亚硝酸氮的问题最为突出。    造成危害:
    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亚硝酸盐将对水体中养殖的鱼、虾产生危害。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现组织缺氧。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鱼虾缺氧,甚至窒息死亡。亚硝酸盐还可与仲胺类反应生成致癌性的亚硝酸胺类物质,pH值低时有利于亚硝酸胺形成。很多池塘出现鱼虾厌食现象,
      氨氮: 在人工池塘的养殖水体中,氮以分子态氮(N2)、无机态氮(NH3、NH4+、NO2G、NO3G)、及有机物(如尿素、氨基酸、蛋白质)等形式存在。在生物、非生物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它们在水体中,不断地转化、迁移,不断地进行着动态循环。其中水中的氨态氮(NH3、NH4+)对生产影响最大,NH3与NH4+都是藻类必需的营养盐,几乎所有藻类都能直接、迅速而且优先利用NH3与NH4+。其不利的一面是由于氨态氮的存在抑制藻类对亚硝酸态氮(NO2G)和尿素的利用;而且氨态氮在转化成硝酸盐的过程中还要消耗水中溶氧,尤其是分子态氨(NH3)对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有很强的毒性,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生长,损害鳃组织,加重鱼病。对养殖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池塘水体中氨氮的主要来源是池水和底泥中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及水生生物的代谢作用,这是水体氨含量增加的主要途径。尤其在高投入、高产出的池塘中人为的大量投饵、施肥使池塘中含氮有机废物数量增加;放养的密度大,生物代谢旺盛,排泄废物氨的数量增多。氨的增加速率大大超过了浮游植物利用极限,至使氨在水中集累。
    氨态氮在水中以氨(NH3)和铵(NH4+)两种形态存在,并且在复杂的水环境条件下不断地按下式相互转化达成动态平衡。
NH3 + N+ = NH4+
    影响NH3和NH4+的动态平衡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水的温度和pH值,在pH值小于7时,水中的氨几乎都以NH4+的形式存在,在pH大于11时,则几乎都以NH3的形式存在,温度升高NH3的比例增大。也就是说在碱性条件下,水温越高氨分子所占的比例越大毒性越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鱼类能长期忍受的最大限度的氨浓度为0.025毫克NH3/升。

作者: zsdjx1981    时间: 2012-9-7 16:42
降亚硝酸和氨氮的文章看过千万次,可惜全是纸上谈兵!{:soso_e128:}
作者: zhg0759    时间: 2012-11-1 23:36
长知识了。
作者: 小小御医    时间: 2012-11-4 20:20
leetc 发表于 2012-9-7 16:19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水体中水 ...

请问塘口一般用的水质分析盒测的氨氮,指的是哪些氮呢?
作者: daoming4    时间: 2012-11-4 21:13
zsdjx1981 发表于 2012-9-7 16:42
降亚硝酸和氨氮的文章看过千万次,可惜全是纸上谈兵!

哈哈,给提点实践经验啊,有些实践的东西只有一线的朋友们才知道。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