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关于对对虾偷死的定义 [打印本页]

作者: 破晓william    时间: 2012-7-23 17:21
标题: 关于对对虾偷死的定义
本帖最后由 破晓william 于 2012-7-24 10:33 编辑

转载、分享---欢迎提出意见、分享经验!

什么是对虾偷死症?
  
       对虾偷死症,也有许多养殖户称为冒底。顾名思义,偷死症是指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现象:白虾摄食不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还有相当部分反而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平时在外部观察白虾的生活都比较正常,检查饵料台和底部时会发现死虾,时间一长,死虾大量增加,无明显发病症状,且死亡前没有明显的发病前兆。养殖户都束手无策,无法控制,只要是规格较大,市场价格较好就考虑尽早出售。
偷死症的发病特点是: 
    起初在料台中有个别白虾死掉,没有症状,随着养殖时间的拖长死虾数量不断增多;死虾的个体都较大;病程很长,偷死症同其它传染性病害(如红体、白斑)不同的是,发病的病程很长,没有毁灭性打击。
偷死症的危害很大:  
       一、由于死虾的数量的不断增加,极大的降低了白虾的产量;二、相对于池中白虾来讲死虾的个体较大,因此造成了整池白虾到后期生长不明显(平均条数没有减少),三、未及时排出的死虾被健康白虾吃掉,健康虾也发病死亡,养殖效益大大降低。
  偷死症一旦发生,许多养殖户都会加强喂药,不管是内服还是外用都不见明显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加上与养殖户和同事们的交流,笔者认为此病症可以称为“缺氧中毒综合症”:在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饲料残饵和白虾的排泄物无法从中间排污口排干净,积累在池中,这些残饵粪便在分解是消耗大量溶氧,久而久之,虾池底部处于缺氧或溶氧低的状态,底部的水土界面氧化还原电位低,处于还原态,残饵粪便在缺氧的状态下分解生成像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难以分解和溢出,慢慢积累在池底,加上虾塘中的大虾长期生活在池底——缺氧的环境中,受到有害物质的慢性作用,慢性中毒,不断死去。
对虾偷死症的预防  
       鉴于没有特效的药方,因此预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1、放苗:寻找信用较好,规模较大,技术较好的育苗场,挑选优质虾苗,降低放苗密度(3~6万/亩),减轻后期养殖压力。
  2、加强管理:加强投饵管理,适量的投饵既可以保证白虾有充足的营养又不会严重污染水质和底质;加强水质管理,培养优质藻类(单胞绿藻、浮游硅藻等),保持优良藻相,使水体的整体含氧量提高,从而促使残饵粪便的无害分解,避免了有毒物质的产生;改造排污设备,增强排污效果,从而减少残饵粪便分解时耗氧和产生有毒物质;
  3、推荐一种养殖模式:采取移苗的养殖模式,即先在一部分虾池中投放正常密度两倍的虾苗,养殖到60天左右(主要根据虾的大小)按正常密度分池养殖直至养成,这种养殖模式可有效地避免池底缺氧状况。四、定期改底,在养殖后期根据底质污染情况定期施放无害氧化剂和底质改良剂等改善底质,给白虾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作者: kanhai    时间: 2012-7-23 17: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破晓william    时间: 2012-7-23 17:36
kanhai 发表于 2012-7-23 17:29
移苗的养殖模式,风险非常大,极易造成损伤感染,应激太强,最近就有虾农这么干,结果就空胃

恩、谢谢指点!你养虾么?
作者: 奥绿    时间: 2012-7-24 09:33
说来说去,你还是说缺氧,那投放增氧剂,多用芽孢菌就没有偷死了吗?
作者: 奥绿    时间: 2012-7-24 09:33
偷死远远不是所说的这些问题,你也分析不出来的,就别乱发表意见了。
作者: 破晓william    时间: 2012-7-24 10:29
奥绿 发表于 2012-7-24 09:33
偷死远远不是所说的这些问题,你也分析不出来的,就别乱发表意见了。

呵呵,,,我也是从网上分享的!
作者: 破晓william    时间: 2012-7-24 10:31
奥绿 发表于 2012-7-24 09:33
偷死远远不是所说的这些问题,你也分析不出来的,就别乱发表意见了。

欢迎各位有经验人士。。来分享养殖对虾的经验!尽情拍砖吧。。。
作者: 破晓william    时间: 2012-7-24 10:35
奥绿 发表于 2012-7-24 09:33
偷死远远不是所说的这些问题,你也分析不出来的,就别乱发表意见了。

恩、如果觉得哪里有纰漏、需要补充的,欢迎举出实例和大家分享!只是个交流平台、大家有好的意见就应该说出来和各位交流下的嘛!
作者: 胡路怡    时间: 2012-7-24 13:52
他们不认同,但是我很认同。
大家理解的缺氧,只在水中溶解氧的层面上。
但实际上,养殖系统的缺氧,或者说微生物的缺氧,却很少被意识到。
养殖系统缺氧,不是把增氧机开着就能解决的。
你的这番说法,绝对可以拓展成一篇很长的文章。
作者: 胡路怡    时间: 2012-7-24 13:59
对虾慢性死亡,处理肝脏异常以外,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
肝脏病变和有毒物质有很大关系。
因此,把慢性死亡归纳于中毒是可以说的通的。
作者: 破晓william    时间: 2012-7-24 14:29
胡路怡 发表于 2012-7-24 13:52
他们不认同,但是我很认同。
大家理解的缺氧,只在水中溶解氧的层面上。
但实际上,养殖系统的缺氧,或者 ...

谢谢支持!
作者: 破晓william    时间: 2012-7-24 14:30
胡路怡 发表于 2012-7-24 13:59
对虾慢性死亡,处理肝脏异常以外,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
肝脏病变和有毒物质有很大关系。
因此,把慢性死 ...

恩。。提出意见、分享看法,这才是一种交流!
作者: 天灏989    时间: 2012-7-25 22:32
过苗系好,但有风险,操作要求高
作者: 奥绿    时间: 2012-7-31 14:08
现在的现实是,科学都没有办法给你一个答案,很多养虾的技术仍是纸上谈兵。我举例说明:
偷死现在是否可以理解为大虾成批量在增氧机底下死亡的现象?
1.是  2.否
拿1来说,应该从多用芽孢菌分解底质堆积的有机物,厚厚的底泥有利于微生物分解作用,形成多种营养物质,同时解决了底层厚污泥下厌氧菌所造成的影响。然后从藻相稳定,使用底氧两个方法,是否能完全解决底部缺氧的问题?自己考虑
2.为什么死的是大虾,小的不死
第一种解释,大虾需氧量高,水体或底层含氧量不够,用底氧和沉水性颗粒增氧剂能解决
第二种解释,特异病毒或细菌,80%可以排除病毒,因为病毒的传播速度和危害远不止偷死那么简单,那就是特异细菌,那从前期开始培养有益菌,是否能抑制?有待考证。但从现在的光合菌,芽孢菌来说,没有这个作用,因为使用的量有限,不可能使得这些外用菌形成主要优势种群,不然一段时间不使用后,明显会倒藻,你也可以理解为倒菌,到时以什么菌为主导,就不好说了。
第三种解释,是我觉得可以接受的解释:非正常脱壳,我们知道虾都有自己的习性,一生经历24次脱壳,人为可以改变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外在条件,但表现性=基因型+环境因子。因此虾的周期性脱壳我们不能视而不见,频繁用药导致虾多次应激脱壳实质对虾是十分有害的,正常的脱壳,也就是初一 十五。是有规律的,这样的虾才能养好,因为每次脱壳,虾长的就越快,所需要的营养越多,但养殖环境往往使得虾正常脱壳后有经历非正常脱壳,这样就势必考验虾的体质,脱壳困难,周期紊乱应运而生。造成最后的结果是,虾长的越快,抵抗力越差,一旦水体发生一些小变化就应激死亡。
所以我觉得偷死并非是缺氧,而是非正常脱壳为主要原因,试想虾抵抗力强,生长周期正常,外塘溶氧在3左右,虾的活力依然很好,这就是根本原因。
作者: 奥绿    时间: 2012-7-31 14:13
不管你们认不认同,总之要把什么问题都归结为缺氧,你们就永远别想把虾养好,1亩1个增氧机总够了吧?难道就不会有偷死了?看看那一塘虾的体质,塘里的溶氧再高有什么用,该发病依然发病,体质能和外塘捉到的虾比吗?你去测测外塘水的溶氧,那只有2-3,外面有增氧机吗?没有把
作者: 鱼饵    时间: 2015-5-22 16:58
我也比较赞同,对虾偷死的根本原因在于,中毒缺氧这一类!
特别是水浅,高温季节更明显,这里不排除有细菌感染。一般下发病的诱发因素就是水体的溶解氧,因为缺氧有害病菌大数量繁殖,病原菌增加。因为缺氧残饵粪便进行发酵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引起对虾中毒。在中毒的情况下,大对虾对氧气的运输能力下降,一旦池塘溶解氧下降的情况下,死虾的几率就增加!缺氧还是高密度养殖最大的限制因素。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