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2012年上半年中国饲料和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9-6 16:48
标题: 2012年上半年中国饲料和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报告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9-6 16:56 编辑

霉菌毒素规律世界各地情况各异,即使在国内,各地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规律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防控霉菌毒素的第一步就是了解饲料和原料中主要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并根据实际污染情况,结合霉菌毒素自身特点与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012年上半年百奥明公司共检测421份来自全国各地的饲料和原料样品,同时鉴于今年小麦赤霉病的大面积发生,对本季小麦进行了普查。从上半年检测与往年霉菌毒素规律来看,玉米、玉米副产品和饲料中主要的霉菌毒素为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而且多种毒素并存现象普遍;猪禽料中黄曲霉毒素风险不大;奶牛精粗饲料中除了前面三种主要霉菌毒素外,还必需额外关注黄曲霉毒素污染,这些黄曲霉毒素污染主要源自玉米副产品、棉籽棉粕、花生粕,在产地玉米霉菌毒素污染较重的区域,当地青贮中霉菌毒素会成为奶牛饲料中霉菌毒素的主要来源。

2010和2012年小麦部分主产区都发生过赤霉病,小麦在减产的同时霉菌毒素污染也加重,从前几年和近年的小麦样品检测来看,小麦中主要霉菌毒素是呕吐毒素,其他种类霉菌毒素污染基本上可以忽略。不少区域反馈小麦替代饲料中显现了霉菌毒素问题,我们的检测也验证了这种低玉米赤霉烯酮、高呕吐毒素的致病模式,这进一步从生产层面验证了不同种类的霉菌毒素之间的协同作用,也再次肯定了呕吐毒素在国内饲料中的核心地位。更详细内容请阅读此期百奥明通讯。

百奥明公司真诚希望与您在霉菌毒素风险管理上的进一步合作!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

1 样品与检测方法2012年上半年百奥明饲料添加剂(上海)有限公司共检测421份来自全国各地的饲料和原料样品。其中,饲料134份(猪料86份,禽料37,奶牛精料6份与水产料5份);玉米129份,玉米副产品35份(DDGS15份, 玉米胚芽粕等20份);1-6月小麦11份,麸皮20份;饼粕18份;粗料(青贮与牧草)25份;23份其他原料与不作动物饲喂用途样品26份(此49个样品未纳入统计数据)。另外,2012年新收获小麦普查样品21份。

上述样品研磨后采用DON(呕吐毒素);FUMB1(烟曲霉毒素B1)、FUMB2;OTA(赭曲霉毒素A)检测。各霉菌毒素的检测限为:AFB1为1 ppb; ZON 10 ppb;DON 50 ppb;FUM(B1、B2)均为100 ppb;OTA 0.5 ppb,方法参见罗马实验室霉菌毒素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按照百奥明以往数据统计常规,毒素水平超过设定数值就认做阳性样品,本报告中阳性样品设定限值黄曲霉毒素B1为1 ppb;玉米赤霉烯酮为32 ppb;呕吐毒素为50 ppb;烟曲霉毒素(B1、B2)均为100 ppb;赭曲霉毒素A为2 ppb。

2 检测结果与分析
2.1 2012年上半年送检玉米与玉米副产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从霉菌毒素污染的阳性检出率(图1)与污染水平(表1)来看,目前玉米中重点关注的霉菌毒素只有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对于两种仓储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关注意义不大。从百奥明近几年的检测数据来回顾,国内玉米中这三种田间毒素污染最普遍也最为严重,由于国内各玉米产区气候差异很大,而且玉米国内流通环节较多,加上南方养殖密集区的高温高湿加重的贮藏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污染因素,所以判断玉米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较难,借助于霉菌毒素检测当然是最佳的判断方式,凭借对玉米产区霉菌毒素污染规律的大致掌握也能做出初步判定。简单来说,中南部产区玉米中三种田间毒素污染都普遍,东北和西北的玉米主要毒素就体现在呕吐毒素上,在高养殖风险的现状下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对我们规避养殖风险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膨化玉米与压片玉米,虽然近年检测样本不多, 但几乎一致的表现出高霉菌毒素污染的特点,营养成分的暴露和吸水特点使存储难度加大,这可能是这两种原料高霉菌毒素的原因之一,当然膨化与压片前未知的玉米状态也会是原因之一。

在玉米副产品中,DDGS 和其他玉米副产品(如玉米皮、胚芽粕、蛋白粉)的霉菌毒素污染的主要类型也是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具体数据见图1与表2。有所不同的是DDGS中贮藏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的阳性污染率高于玉米,也就是比玉米多了两种霉菌毒素的污染风险,但从应用比例上考虑,其污染水平对于猪鸡而言还够不成威胁。DDGS最大的特点是呕吐毒素的污染水平相当高,尤其是国产DDGS。DDGS的另一大致规律是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并不高于玉米,在能够有效防控呕吐毒素的前提下,有选择的应用品质稳定的DDGS也是可行的方案。玉米胚芽粕、玉米蛋白粉、玉米皮这些玉米副产品中体现了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特点,这些原料在猪鸡饲料中风险较大。

图1,2012年上半年送检玉米霉菌毒素阳性污染率 (单位, %)


水产前沿网
表1,2012年上半年送检玉米样品霉菌毒素污染水平(单位,ppb)


黄曲霉
毒素B1
玉米赤霉烯
呕吐毒素
烟曲霉
毒素
赭曲霉
毒素A
玉米样品数
125
127
127
109
100
阳性样品数
6
79
118
97
1
污染最高值
49
2858
8702
9544
4
阳性平均值
19
815
1446
2045
4


表2,2012年上半年送检DDGS与其他玉米副产品霉菌毒素污染水平(单位,ppb)


黄曲霉
毒素B1
玉米赤霉烯
呕吐毒素
烟曲霉
毒素
赭曲霉
毒素A
DDGS样品数
15
14
14
10
13
阳性样品数
6
12
14
6
4
污染最高值
14
2359
16260
11594
19
阳性平均值
11
227
6340
2765
7
其他玉米副产

样品数
16
20
20
17
7
阳性样品数
2
18
20
13
0
污染最高值
16
2753
12438
2098
-
阳性平均值
10
988
4478
1596
-
注:其他玉米副产品包括玉米胚芽粕、玉米蛋白粉、玉米皮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9-6 16:49
2.2 2012年上半年送检饼粕样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饼粕中呕吐毒素出现较高的阳性污染率,考虑到饲料中应用的比例较大,需要注意的是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会在一定程度上带高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水平。棉粕、棉籽与花生粕是最常见的高黄曲霉毒素的饼粕原料,对于奶牛来说,这是牛奶黄曲霉毒素M1超标后首先要怀疑的对象之一。此外,饼粕中的T-2毒素问题目前在国内有些检测,例如来自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的研究中提到普查的114份豆粕样本中T-2毒素污染平均值为163 ppb,这是饲料中T-2 毒素的主要来源。目前一些大型饲料与养殖企业也开始了对T-2毒素的检测。


表3,2012年上半年送检饼粕样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单位,ppb)


黄曲霉
毒素B1
玉米赤霉烯
呕吐毒素
烟曲霉
毒素
赭曲霉
毒素A
饼粕样品数
18
18
18
13
13
阳性样品数
4
3
11
2
2
阳性检出率
22%
17%
61%
15%
15%
污染最高值
58
256
272
1168
18
阳性平均值
33
184
134
676
17


2.3 2012年上半年送检小麦与麸皮样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
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与地域和收获年份的气候条件关系极大,玉米的数据印证了此规律,小麦也同样如此。为了便于看清这种关系,先将近几年的小麦数据罗列如下,见表4。可以看出由于2010年小麦赤霉病的大面积爆发,养殖企业开始关注并要求检测小麦中霉菌毒素情况。2010年赤霉病的爆发带来是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加重,尤其是呕吐毒素,其污染情况几乎与玉米持平,这种情况在2010年秋冬季与2011的春夏季都有体现。很明显2011年8月份以后送检的小麦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就明显减轻了,偶有送检样品毒素高的情况,这与2011年小麦产区没有爆发赤霉病应该有直接关系。


表4,近年小麦样品中主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单位,ppb)

时间
玉米赤霉烯酮
呕吐毒素
时间
玉米赤霉烯酮
呕吐毒素
2010年
8-12月
<10
458
2011
8-12月
n.a
261
<10
1044
22.0
82.2
122
1279
59.1
<50
51.7
1384
<10
315
84.2
5039
<10
181
<10
764
<10
440
2011年
1-7月
<10
254
<10
<50
<10
1289
11.3
975
<10
1057
<10
248
<10
128
37.4
2645
51.8
1132
<10
67.4
44.5
168
<10
<50
75.6
3317
<10
216
2012
1-6月
<10
<50
59.1
83.6
<10
72.7
47.5
393
19.4
<50
23.4
450
19.3
125
<10
98.0
<10
<50
注:检测方法为HPLC,  n.a为未测定。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污染很少,数据未列出。


2012年多省份预警小麦赤霉病的发生,4月25日农业部紧急部署了小麦赤霉病防控行动,此后在多个省份区域关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都有报道。小麦赤霉病不仅会导致小麦减产,还会导致小麦霉菌毒素污染。因此,百奥明公司在小麦主要产区(安徽、江苏、河南、河北和山东)就新收获小麦进行了普查,鉴于往年的规律,小麦中基本上不会出现黄曲霉毒素与赭曲霉毒素的污染,所以此次普查没有跟踪这两种毒素污染情况。从检测情况来看,本季小麦主要污染的霉菌毒素为呕吐毒素,间杂少量玉米赤霉烯酮,与玉米中普遍的烟曲霉毒素污染不同,小麦中烟曲霉毒素无需考虑。从本次小麦抽检区域来说,安徽与江苏省呕吐毒素污染呈现了高阳性率与高污染水平的规律,河南送检小麦呕吐毒素污染水平略低于安徽与江苏样品,但也是相对较高的污染水平;山东与河北送检小麦样品呕吐毒素污染水平相对较轻,但在计算饲料中呕吐毒素时也是必需要考虑的因素。数据见表5。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9-6 16:51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9-6 16:58 编辑

表5,2012年7月普查小麦样品中主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单位,ppb)

玉米赤霉烯酮
呕吐毒素
烟曲霉毒素
样品数
21
21
21
阳性样品数
2
19
2
阳性检出率
10%
90%
10%
污染最高值
269
(河南样品)
5002
(江苏样品)
142
阳性平均值
243
1398
123

2012年上半年各地送检的麦麸样品中霉菌毒素污染较轻,从污染阳性率与污染水平来说,需要关注的只有呕吐毒素,数据见表6。从近几年的检测数据回顾,小麦与麸皮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几率很低。在配料中有时所用麸皮水分高、储存时间长,此时需要留意是否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污染已经加重。对于下半年与明年上半年的麸皮应用来说,在发生过赤霉病的地区,当地的麦麸中呕吐毒素水平就需要在配料时多加注意了。


表6,2012年上半年麦麸样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单位,ppb)

黄曲霉
毒素B1
玉米赤霉烯
呕吐毒素
烟曲霉
毒素
赭曲霉
毒素A
饼粕样品数
20
20
20
20
11
阳性样品数
0
2
15
8
0
阳性检出率
0
10%
75%
40%
0
污染最高值
-
70
1757
736
-
阳性平均值
-
65
428
245
-



2.4 2012年上半年送检猪禽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
从需要关注的霉菌毒素类型来看,猪禽饲料中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是最值得关注的。禽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阳性污染率略高于猪料,但从毒素污染水平来看,禽料中这三种毒素都高于猪料,尤其是禽料中玉米赤霉烯酮远高与猪料,见图2、表7,这也反映出禽料在霉菌毒素防控方面的力度不及猪料。高霉菌毒素增加了养禽难度,这一点在各地已经成为共识,有针对性策略性的防控霉菌毒素对于禽业同样很有必要。


图2,2012年上半年送检猪料与禽料霉菌毒素污染阳性率比较

水产前沿网

表7,2012年上半年送检猪料与禽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水平(单位,ppb)


黄曲霉
毒素B1
玉米赤霉烯
呕吐毒素
烟曲霉
毒素
赭曲霉
毒素A
猪料样品数
85
81
80
63
62
阳性样品数
2
57
77
55
3
污染最高值
8
2630
14409
6022
9
阳性平均值
7
562
1847
1184
5
禽料样品数
34
37
37
31
31
阳性样品数
2
29
35
28
2
污染最高值
9
2968
7616
7138
3
阳性平均值
7
1007
2002
1434
3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9-6 16:51
2.5 2012年上半年送检奶牛精粗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奶牛精料中霉菌毒素问题很常见,本次的检测报告中列举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都会成为奶牛精粗料的问题,在猪禽料中不常见的黄曲霉毒素会时不时出现,并导致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超标。由于奶牛饲料原料变动大,饲料稳定性不好把握,但其大致的霉菌毒素规律基本上是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普遍,黄曲霉毒素时有发生。目前,奶牛精粗饲料的抽检样品都是源于国内高水平养殖场,数据量不大,以后将在此方面加大监测力度,争取尽早得到更准确的规律。

表8,2012年上半年检测奶牛精粗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单位:ppb)


黄曲霉
毒素B1
玉米赤霉烯
呕吐毒素
烟曲霉
毒素
赭曲霉
毒素A
奶牛精料样品数
6
6
5
3
4
阳性样品数
1
4
5
3
0
阳性检出率
17%
67%
100%
100%
0
污染最高值
30
2791
5401
1665
-
阳性平均值
30
1014
1768
1070
-
牛场粗料样品数
25
24
24
20
22
阳性样品数
5
12
24
4
4
阳性检出率
20%
50%
100%
20%
18%
污染最高值
14
841
1043
2263
4
阳性平均值
8
371
272
876
4





作者: 达农威张召辉    时间: 2013-1-22 09:48
很系统详实的报告,谢谢水宝宝的努力。
霉菌毒素风险控制对养殖业是一大挑战,因众多毒素田间既产生和霉菌毒素协同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而成为饲料行业首先应考虑的因素。很遗憾没有水产饲料的检测数据,但上述数据也提示我们在水产料中存在两个风险:一,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区域多是本地采购小麦用于中后期淡水鱼饲料的区域;其实苏北著名的一家企业今年鲫鱼料发生的问题被很大程度上怀疑于此有关。二,随能量节约蛋白模式的普及和膨化料的应用,能量饲料在水产料中用量增加,霉菌毒素的风险增加。还有我们没有关注到的豆粕中的T-2毒素。
作者: 新亚    时间: 2013-1-22 11:03
好全面的报告...赞一个
作者: shrimp-fish    时间: 2013-1-22 14:04
好丰富,如果再分析一下对饲养品种的危害就好了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