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求电子版,谁有《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 [打印本页]

作者: 51fish    时间: 2012-9-24 18:53
标题: 求电子版,谁有《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
通威30周年晚会上还将举行三大首发式。其中包括通威创始人——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的首部个人传记《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首发仪式。

谁有这本书,求电子版{:soso_e181:}

作者: Say-say    时间: 2012-10-16 09:25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2-10-16 09:26 编辑

水产前沿网

目 录

  前言 最平常才是最神奇

  “元企业”
  聆听沉默的声音
  越“无故事”越精彩

  第一章“我有一个梦想

  少年身世与关于吃的记忆
  “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养鱼?”
  初次创业的艰难
  最平凡的努力也能成为传奇
  验收:“从未见过这么多鱼!”
  创业启示录

  第二章 转型与第一桶金

  快速转型: 从养鱼到生产饲料
  第一桶金: 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
  赊销、代销,还是买断经销?
  技术才是第一核心竞争力
  意料外的赞许
  脱胎换骨仅仅只是开始
  大事小事都非易事

  第三章 快与慢的辩证法:管理的内因与外因

  企业文化与人才管理的最初运用
  前期品质管理与市场营销
  移师成都,树立“诚信正一”的经营理念
  抓住政策机遇,实现对外扩张
  挫折与顿悟:清醒者生存

  第四章 沉默的品质与力量

  向现代企业制度全面转型
  恰到好处的经销商管理
  再扩张:“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
  湖北故事与广东故事
  “0.9的10次方是多少?”
  像卖可乐那样卖饲料

  第五章 通威的智慧是怎样炼成的

  改制与上市
  从采购鱼粉看通威商业智慧
  谨慎多元化:第一次接触多晶硅
  战略新选择:大当家“要当好五个家”
  管理体系的全面进化

  第六章 危机显微镜下的企业之美
  国际行情:鱼粉危机卷土重来
  内生式增长:致广大而尽精微
  成本优化有道理
  “用技术的无限性替代资源的有限性”

  第七章 通威加减法:“他们在,所以我在”

  “比竞争对手多那么一点附加值”
  “这饲料,猪不吃,我就吃!”
  不得不说的竞争对手
  对经销商的争夺:“无为而治”
  万户共同成长计划
  “他们在,所以我在”

  第八章 商业社会学:一体化的魅力

  “通威鱼”的社会角色
  “蓉崃模式”是怎样产生的
  蓉崃模式之“公司+ 合作组织+ 农户”
  “龙庵通威无公害养殖示范村”项目效益分析
  “蓉崃模式”之春源生态养殖
  四个话题 一个公式

  第九章 多元化:从氯碱化工布局多晶硅

  进入PVC,进入氯碱化工
  全球多晶硅光伏市场启动
  刘汉元布下的一个局和打开的一扇门
  与时间赛跑的两个团队
  降成本,赢未来

  第十章 刘汉元的新能源“理想国”

  技术、成本、效益、奖励
  行情暴跌
  中国应该如何利用光伏发电
  光伏理想和产业链垂直一体化
  大新疆,大手笔
  “高瞻远瞩公司”的品质

  第十一章 追寻万事与万物的本质

  发现世界的真相
  管理深处的“短链逻辑”
  刘汉元与通威的社会责任
  生活无故事,知识需智慧
  结束语:务实的理想主义

  后 记 我们都在经营一种时间函数


作者: Say-say    时间: 2012-10-16 09:29
  (序)中国企业的升级之路
  
  四川自古号称“天府之国”,却也因富庶自足天然淡化了商业的发展,在当代,川人因文人、艺术家辈出闻名,而不以商业著称,盖因一方土壤基因使然。即便如此, 四川却还是诞生了两家行业领先的知名企业,一家是刘永好四兄弟创办的希望集团,另一家就是本书讲到的通威集团,由刘汉元先生创办,它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
  
  刘汉元成名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做出了不俗的成绩,随后在全国开疆拓土,二十几年间都走得扎实稳健,在一波波的财富风浪涤荡下,他固守在一个传统行业却能做到“不被雨打风吹去”,本身就是不小的成就,也证明他确有过人的经营管理才能。
  
  翻读书稿,可以看出通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专业化的坚守。刘汉元一直是杰克•韦尔奇“数一数二”的忠实信奉者,并且在十几年间坚守水产饲料主业,未曾分心,在一直提倡“将鸡蛋放到不同篮子里”的中国企业界,他显示出殊为可贵的定力与坚持。
  
  “一个企业应该把自己最擅长的商业机会做精、做专,只有在行业里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后,才能真正支撑未来公司长治久安的发展。”通威在水产饲料行业的成绩无疑是刘汉元这段话的绝佳注脚。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真正成功、长久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专业化的公司,通威无疑就是其中的一员,希望这样的企业案例能够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可以相信,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专业化都是一条值得中国企业坚持的道路。
  
  然而,通威的范本意义远不止于此。
  
  中国企业前30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过程所迸发出的无数机会,众多企业都如此起家,带有明显的“机会驱动”性质。在那样一个“不用瞄 准都能猎到一头鹿”的时代,能够把握市场机会、重视管理、懂得控制风险的企业都能跻身于优秀者之列。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特别是全球化程度 的加深,中国企业面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得到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从“机会驱动”到“战略驱动”的转变。
  
  “战略驱动”的目的在于让企业明确自己的目标愿景是什么,从而知道该通过何种方法来形成自己在国际化竞争阶段的核心能力。简而言之,中国企业在经历过二三十年的“野蛮生长”后,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路径,实现面向未来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以数字化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应用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之 际,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紧迫且至关重要。
  
  而在本书中,我很欣喜地看到通威在转型升级方面做了诸多颇为有益的探索,这种探索所体现出的价值,远比一些过往成绩更能让一家企业在未来走得长久。那更多的中国企业该如何把握机会实现转型升级呢?至少
  
  在本书中,我看到了如下启示:
  
  第一,打造完整产业链。对于在某些领域已做到行业领先地步的企业,纵向打造完整产业链是一条可选之路。通威在水产饲料方面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继续发展下去 已多少遭遇瓶颈,而在新的战略构想中,通威要打造“从苗种到餐桌”的完整农业产业链。而这种全产业链的模式将让通威在国际市场上有不俗的竞争力。
  
  第二,大力塑造品牌。长期以来,中国企业饱受品牌缺失带来的痛苦,只能沦为世界知名品牌的代工,赚取极为廉价的加工费用。而随着国内消费力水平的提高,中国 企业有机会在国内市场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从而实现优质优价。通威一直在有意识地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这在赢得高端用户群体及通威水产品进军欧美市场上都显示出不错的效果。
  
  第三,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传统行业。互联网的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对于传统企业来讲,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信息化革命的成果,将是决定企业是否有未来的关键。在这方面,通威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显示出紧跟趋势的决心。
  
  当然,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还有其他诸多方法,这归根结底有赖于企业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企业在面向全球竞争的过程中,将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与风险,但若可积极应对,则有可能取得昔日不可想象的成功。想来,这也足以让中国企业家们再次充满“激情与热血”吧。
  
  作者是一位优秀的财经作家,诗人出身的他常常把财经故事写得温婉动人,却又不乏理性,本书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他与通威很有缘分,多年前便采访过刘汉元先生, 此次写作本书,他奔波于成渝两地,甚是辛苦。但我想他更多感到的是满足感,毕竟,一家优秀的企业本身就是对其写作者的最高奖赏。
  
  是为序。

      【吴晓波/文】
  
  吴晓波:财经作家、“蓝狮子”图书出版人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