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新形势下饲料原料的选择 [打印本页]

作者: sdhuang    时间: 2012-10-31 18:44
标题: 新形势下饲料原料的选择
随着工业饲料每年超越GDP增速的高速增长,国内饲料原料近几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短缺。行业人士预测原料紧张已经成为近几年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现状。
同时,自2012年5月1日起,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国家进一步提高了饲料原料的使用要求和规范,同时《条例》也对添加剂和药物做出了许多限制。对饲料原料的采购者和品控管理人员来说,如何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挑选出来较为理想的饲料原料成了迫切的要求。
    一、近几年的饲料原料相比过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需要原料采购者关注的?
    随着饲料原料的紧缺,不同原料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理想,这种不理想的情况可以概括为:玉米质量不太稳定;豆粕新鲜度问题大;杂粕需要加强检验;鱼粉情况相当复杂等等。
从鱼粉的生产原料品种来看,海洋野生鱼类优于淡水养殖鱼类;深海海域优于近海海域的;较低温水域的优于较高温水域的;同种鱼较大的优于较小的;全鱼优于经分割后的鱼排、下杂;脱脂的优于全脂的;不返回鱼浆的优于返回鱼浆的;鲜鱼优于鱼干;在工船上及时加工的优于长途运输后不及时加工的。
    二、 采购者怎么来辨别出较为优质的鱼粉?
    鱼粉作为主要饲料原料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秘鲁等主要产区的鱼粉产量都已经达到极限,而饲料企业的需求却逐年上升,鱼粉的使用量增加了,加之各地产区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采购者和使用者注意由于鱼粉的原料品种和组成部分、加工方式差异极大,所以外观特点、内在品质差异很大。目前有不少鱼粉是食品工业加工鱼的下脚料制成的,其质量很值得关注。
    从鱼粉的生产原料品种来看,海洋野生鱼类优于淡水养殖鱼类;深海海域优于近海海域的;较低温水域的优于较高温水域的;同种鱼较大的优于较小的;全鱼优于经分割后的鱼排、下杂;脱脂的优于全脂的;不返回鱼浆的优于返回鱼浆的;鲜鱼优于鱼干;在工船上及时加工的优于长途运输后不及时加工的。
    从加工方式来看,间接加温干燥优于直火加温干燥;间接热气加温干燥优于间接热风加温干燥;减压、低温干燥优于常温、高温干燥;较低水分的优于高低水分混配、局部水分偏高的;加工阶段用恰当的方式添加合理的复合抗氧、保鲜剂优于加入单一抗氧剂……,这些因素影响鱼粉的有效氨基酸、脂肪酸、"生长因子"、新鲜度、消化率等等。要充分的了解鱼粉的品质需要丰富的知识、足够的信息及检测手段。
    三、 目前检测鱼粉质量主要采用哪些手段?哪些需要加强?
    目前对鱼粉品质检验有感官检查和显微镜检查。鱼粉的感官检查包括看色泽、嗅气味、品口感。当然,只对气味、显微镜检查过,较好的鱼粉才进行拼口感的检查。训练有素的检查者可以将一点样品放入口中,不用咀嚼,慢慢含化,对评估鱼粉的品质很有帮助。
    这种办法对检验者的要求较高,需要积累非常多的经验,结合显微镜检查,对鱼粉的品种、加工方式、新鲜度、盐分、砂分、消化率等等都会有很清楚的识别。有条件时还可以运用很多其他检验手段。
四、豆粕也是饲料中主要的蛋白原料之一,当前豆粕的价格随着国际价格的上涨较大,评判其质量的指标也主要反应在蛋白含量方面,除此之外,应当如何正确评价其质量?
    目前不少配方师和饲料采购者都知道鱼粉之类的原料品质不能只看粗蛋白含量,但作为饲料的重要原料——豆粕,目前业界的关注点普遍还是仅聚焦于粗蛋白含量,这是一大误区。而这种认识偏差造成的损失无比巨大!
    作为油脂加工的副产品之一,豆粕的质量与大豆有很大的关联,因此研究豆粕的质量也首先要关注其加工来源的大豆质量。在国家油脂业用大豆国标标准上,就对大豆的品质等级指标有详细的划分和规定,其中,大豆的子叶变色粒、不完善粒含量的两个指标是相当重要且容易被饲料业忽视的。
   在新的《饲料用大豆》国家标准中,就去掉了脲酶活性允许指标;去掉了粗纤维、粗灰分指标,因为无论大豆成熟与否或者生虫、霉变、品质是否劣变,这两个指标都不能反映其实际质量。同时,增加了不完善粒、生霉粒及热损伤粒指标,并作为等级要求。
    五、变色粒和热损伤粒具体指什么样的大豆,会对豆粕品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储存时间比较长且经过高温季节的大豆,会出现两子叶靠脐部色泽发红,俗称"红眼".之后子叶红色加深,俗称"赤变".子叶呈蜡状透明,俗称"浸油"或"走油".大豆之所以会产生走油、赤变现象,主要是蛋白质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凝固,破坏了脂肪与蛋白质共存的状态,于是脂肪游离发生浸油,同时色素沉积而引起子叶变红。大豆发生赤变的数量,随高温条件下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发生以上现象的大豆经加工而成的豆粕品质有很大的变化。
     六、 目前中国用于饲料的加工的大豆有一部分来自东北,其他的来自美国、南美等国家,这些大豆在品质上有无区别?
    东北豆、美豆、巴西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品质上来看,最好的大豆是我国东北的大豆,这些大豆生长时间长,营养物质沉积较多。举例来说,目前国内用于食用的大豆,很大一部分就是东北大豆,闻起来很香。"很香"不仅仅是蛋白优质,而且还有其他的一些未知的营养因子的作用。
    进口的美国大部分大豆品质和东北大豆品质类似,原因是其产区纬度、气候都与中国东北有很大的相似。但因为产区的不同,其品质又有些区别。美国北部产区的大豆蛋白、含油率都较低、颗粒较小。用于加工后的豆粕外观淡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大豆,其主产区温湿度高,因此巴西大豆含油量较高、外观发红、表皮光亮,生产出的豆粕色泽发红。同时,由于其蛋白含量较高,通常情况下能生产各种蛋白含量的豆粕。表面来看,巴西大豆的蛋白是最高的,但其豆粕的品质却相对不如东北大豆和美国大豆。国内食用大豆也很少使用巴西大豆的,国内不少配方师片面追求高蛋白的豆粕是不科学的。
    七、近几年国内玉米质量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霉菌毒素问题越来越突出,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如何选择较为优质的玉米来防范这些问题?
    玉米是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饲料原料,国内各个地区的玉米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同一种玉米,在不同地区使用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是不同的。比如广东地区,饲料企业大部分需要从东北采购,玉米在途中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运输,再加上高温高湿天气的影响,会使其品质下降,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作者: HerDer    时间: 2012-10-31 22:22
据说有在进口鱼粉中添加国产淡水鱼粉,不知道怎么鉴别?
作者: 海天一色    时间: 2012-10-31 23:49
学习了,楼上的可以找杨海鹏的资料看看,有时候他会介绍一些相关内容。
作者: sdhuang    时间: 2012-11-1 09:13
淡水鱼粉和海水鱼分在AA组成上是有区别的
作者: mwzhang886    时间: 2012-11-1 14:07
这两天鱼粉涨价的一塌糊涂,被催
作者: sdhuang    时间: 2012-11-1 14:24
明年鱼料配方难做了啊
作者: QQ_F41807    时间: 2012-11-16 14:05
我国是饲料蛋白资源紧缺的国家,每年都有2000万吨左右的蛋白原料缺口,需进口大豆和鱼粉来弥补。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和新疆地区为棉花主产区,年产约600万吨棉籽,是我国重要的饲料蛋白质资源之一。棉籽饼粕系棉籽除油后的副产品,是一种较常用的蛋白质饲料,其中蛋白质含量为38%~45%,年产量达400万吨以上,占我国年产各种饼粕总量的12%左右。棉籽粕中含有棉酚、环丙烯脂肪酸、植酸等抗营养因子,其中棉酚对动物危害最大,因而最受关注。棉酚以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结合棉酚”是棉酚在高温蒸炒过程中,游离棉酚与棉仁中的蛋白、糖类结合而成的,它在消化道中不被吸收,可随粪排出体外,毒性较低;“游离棉酚”则是具有活性醛基和羟基的棉酚,其毒性较大,是一种细胞性、血管性、神经性毒物,含量超过安全界限,将导致动物生长迟缓、中毒与死亡,普通棉籽中含有0.7%~4.8%的棉酚。脱酚棉籽蛋白是棉油加工的副产品,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加工工艺,其棉酚含量一般小于0.04%,蛋白质含量50%以上,消化率高于普通棉粕,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原料。现在有不少大型集团企业采用这种原料优化配方替代部分豆粕鱼粉,效果非常好。
    传统方法压榨得的棉籽饼粕,由于过热作用,造成赖氨酸、蛋氨酸及其它必需氨基酸被破坏,利用率很低,尤其是游离棉酚会与赖氨酸的ε-NH2结合,发生褐变反应,从而大大降低赖氨酸的有效成分,因此赖氨酸是棉籽饼粕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由表1可以看出,脱酚棉籽蛋白中赖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均较普通棉粕有很大幅度提高,其中赖氨酸提高40%以上,蛋氨酸+胱氨酸提高近50%;与豆粕相比,脱酚棉籽蛋白中除赖氨酸和异亮氨酸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持平或高于豆粕;与蛋白含量高且氨基酸较平衡的鱼粉相比,脱酚棉籽蛋白中精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含量持平或超过鱼粉水平,但其他氨基酸水平仍然低于鱼粉。因此,在替代鱼粉时应注意限制性氨基酸的平衡。
    脱酚棉籽蛋白在水产料中的应用
    虹鳟的应用效果
以39.18g的虹鳟为实验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5.2%、30.5%、46.5%、61%的脱酚棉籽蛋白替代0%、25%、50%、75%、100%的鱼粉蛋白,此外75%(A)组参考对照组进行了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平衡。结果表明,25%、50%替代组在各项生长指标、营养成分消化率、氨基酸消化率以及鱼体成分指标均与对照组(0%替代组)无显著差异,但50%替代组能量消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5%和75%(A)替代组特定生长率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其饲料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与25%替代组和50%替代组之间无显著差异。75%替代组在干物质消化率和能量消化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其蛋白消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75%(A)在干物质消化率、蛋白消化率、能量消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00%替代组的各项生长指标和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薛敏等,2005)。
花鲈的应用效果
以5.04g的花鲈为实验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5.2%, 30.5%, 46%的脱酚棉籽蛋白以替代0%,25%, 50%, 75%的鱼粉蛋白,此外75%(A)组参考对照组对赖氨酸和蛋氨酸进行了平衡。结果表明,25%替代组的各项生长指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50%替代组特定生长率和营养物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但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5%替代鱼粉蛋白后,各项生长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但是平衡氨基酸后,可以显著提高75%替代饲料的蛋白质效率。各实验组间各营养物的表观消化率和鱼体成分分析结果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说明,在花鲈饲料中可以用脱酚棉籽蛋白替代50%以下的鱼粉蛋白(本基础配方鱼粉使用量为45%)(薛敏等,2005)。
南美白对虾的应用效果
以0.17g左右的南美白对虾苗为实验对象,用脱酚棉籽蛋白替代0%,20%, 35%, 50%的鱼粉蛋白(对照组鱼粉添加量为36%)。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体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脱酚棉籽蛋白替代20%鱼粉蛋白对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替代35%鱼粉蛋白以上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高于20%替代组及对照组;饲料中不同替代比例的脱酚棉籽蛋白对南美白对虾体蛋白质、脂肪、灰分和水分的影响不显著(薛敏等,2005)。
鲤鱼的应用效果
以3.37g的鲤鱼为实验对象,用同一批 脱酚棉籽蛋白等梯度地替代0、1/3,2/3及全部的豆粕(对照组使用豆粕量为30%),4组饲料等能等氮。结果显示,在鲤鱼种饲料中以脱酚棉籽蛋白替代1/3—2/3的豆粕, 鱼体重逐渐下降,但饲料系数没有显著差异,养殖成本降低;100%替代豆粕组显著降低生长和摄食,可能导致养殖成本上升
罗非鱼的应用效果
为了评估咸淡水环境下实用饲料中添加脱酚棉籽蛋白对罗非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进行了为期6周的养殖实验。对照组D-1采用小麦、豆粕、花生粕、加拿大菜粕以及DDGS为蛋白源,试验组D-2使用脱酚棉籽蛋白部分替代豆粕(替代量为5%),试验组D-3则在D-2组配方的基础上适量添加鱼粉(添加量为0.5%)和豆油(提高0.17%),用DDGS和沸石粉配平;各组饲料等氮等能。实验所用罗非鱼的初始均重为4.73g,每种饲料设立六个平行,循环水养殖。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六周的生长,各试验组间的增重率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D-1组和D-2组间数值较为接近,且显著高于D-3组;饵料系数的变化情况则和增重率相反,系D-1组和D-2组间显著低高于D-3组;而各组间的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饲料中以脱酚棉籽蛋白部分替代豆粕不会降低罗非鱼的生长,但是以鱼粉、豆油和沸石粉替代DDGS则会显著降低罗非鱼的生长。
    目前国内最大的脱酚棉籽蛋白加工企业有湖南的丰康生物,主要采用湖南湖北棉籽以及澳洲进口棉籽,可以做到全年供应。想了解更多详情可以加QQ探讨,35834965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