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砗磲将是我国南海海洋增养殖先导
[打印本页]
作者:
鲁达
时间:
2012-11-14 08:12
标题:
砗磲将是我国南海海洋增养殖先导
砗磲:Tridacna.sp
作者:
鲁达
时间:
2012-11-14 08:13
等我慢慢上图
作者:
alien振
时间:
2012-11-25 21:43
这个东西,养殖的经济前景在哪里?
作者:
鲁达
时间:
2012-12-24 22:00
砗磲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生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珊瑚礁海域。
作者:
鲁达
时间:
2012-12-24 22:02
砗磲有2属10种,是双壳贝中最大的一类,已经发现的最大个体是壳长130cm,体重达500kg,已生长60年以上的大砗磲(Tridacna gigas)。砗磲与其它双壳贝类的最大区别是在其发育变态到稚贝期阶段与虫黄藻建立了共生关系,其生长所需的大部分营养来自于虫黄藻的光合作用。这一特性,使砗磲可以直接利用热带海域的无机营养盐,从而使养殖砗磲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时砗磲养殖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砗磲肉体肥大鲜美,其巨大的闭壳肌制成的干贝在台湾更被列为奇珍,它的贝壳还十分具有观赏性且是佛教的法物。但是由于其固着生活在热带浅层透明海域的习性使其极易捕捞,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潜水设备和机动船的普及使用,砗磲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甚至在许多海域有些品种已经绝迹。而台湾渔船为追求干贝而进行的偷捕更加重了这一趋势。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首先在澳大利亚和帕劳开展了与砗磲养殖相关的研究,随后在詹姆士库克大学的协调下,通过一系列双边协议,在印尼、菲律宾、巴布新几内亚和斐济等太平洋岛国相继开展了砗磲生物学和养殖研究。Heslinga 1982年在帕劳的密克罗尼西亚海水养殖示范中心,W.J. Nash 等.1984年在澳大利亚的大堡礁,都成功地进行了砗磲苗种的大规模培育,成为砗磲研究的标志性事件。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ACIAR和CTSA刊发了一系列有关砗磲研究的集刊和专著,制定了砗磲苗种生产—中间培育—海水养殖—放流增殖—异域引种等全系列的技术规程。在我国虽然南海珊瑚礁的泻湖、堡礁、岛礁的礁盘都是砗磲的原有分布海域。但除了在一些海洋调查中有零星的涉及外,我国的砗磲研究基本属于空白。
作者:
鲁达
时间:
2012-12-24 22:08
鲁达 发表于 2012-11-14 08:13
等我慢慢上图
主要是南海的增养殖
作者:
鲁达
时间:
2012-12-24 22:13
D:\360云盘\专业文件夹\giant clam\砗磲照片\1.jpg
作者:
鲁达
时间:
2012-12-24 22:14
鲁达 发表于 2012-12-24 22:08
主要是南海的增养殖
怎么上图呢?有高手吗
作者:
茉薇
时间:
2013-5-15 11:01
你好,,请问,,砗磲养殖在青岛可以实行么?
我非常感兴趣
作者:
鲁达
时间:
2013-5-29 20:02
http://scqy.fishfirst.cn/
作者:
鲁达
时间:
2014-4-5 07:57
砗磲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生物的统称,有两属十种,广泛分布于热带珊瑚礁海域。砗磲不仅由于身躯庞大,而显得与众不同;更独特的是其身体共生有数以十亿计的单细胞藻(虫黄藻)。砗磲的水管系统和外套膜演化为一个巨大的膜结构组织供更多的虫黄藻共生,并转向上方接受阳光。虫黄藻将光合作用的产物直接传输给砗磲。砗磲虽然也通过鳃过滤获得食物,但是维持生命和生长的大部分营养来自于虫黄藻的光合作用产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澳大利亚,美国以及菲律宾等太平洋岛屿国家集中开展了砗磲增养殖和与之相关的生理,生态和经济学等基础研究,并进行了商业养殖的开发。
在过去的许多年,水产养殖主要集中在为我国大陆沿海渔民解决温饱,致富和为居民提供充足的蛋白质供应上。我国的水产工作者始终没有将目光放在我们美丽富绕的南海。随着近年来南海海权的争夺日益激烈,‘渔权即海权’的观点渐渐为公众所认知。开发南海的海水增养殖,保护珊瑚礁是我们水产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砗磲增养殖有成为我国南海开发主导产业的潜力。
作者:
鲁达
时间:
2014-12-6 07:38
http://www.fishfirst.cn/article-22545-1.html
作者:
lanlingshuizu
时间:
2015-11-28 09:49
将图片上传到你的相册,再打开图片,复制图片地址,在论坛这里点插入图片,把图片地址放上即可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