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鱼病重在确诊!
[打印本页]
作者:
勇往直前
时间:
2010-8-9 10:47
标题:
鱼病重在确诊!
很早接触一个例子“肝胆综合症”,该词语是谁最早提出,没有考证!但该词语反应出一个现象:我们在水产方面碰到很多疾病,只能给出一个症状的名字来命名,对于产生的原因无法定性!现在问一个渔民或技术员,会告诉你引起“肝胆综合症”的原因很多,病菌、饲料等等。总的一句:引发的原因很多,多都有可能。渔民在这个药和那个药间徘徊。
翻开教科书,细菌性败血症,病原很多!肠炎病,病原初步确定是气单胞菌!这样的条目很多很多!反而寄生虫疾病可以确定!!!疾病发展到今天,很多的细菌、病毒疾病不能确诊!大家只能盲目用各种抗生素,导致疾病越来越复杂,耐药性和药残问题越来越突出。
确诊疾病,可以减少弯路,减少不良的后果。
作者:
thinkpad
时间:
2010-8-9 11:48
水产很多病都是用症状命名的,这是民间的智慧,也是科研机构、药企无力的证明。
作者:
海宝
时间:
2010-8-9 12:09
鱼类本身如果机能正常,病原性病害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应该符合环境的动态平衡起伏周期。生物之间会通过自身的生理机能来达到生物抗衡,直到机能衰减。
我们目前的药品种类虽然非常多,但无论是抗菌还是抗虫的药物生物谱都比较宽,所以除非是十分特别的致病原,否则我们使用屈指可数的几类常用药品就能对付绝大部分“症状”。事实上只要对症下药,就算是不知道病原都没有问题。药物在养殖环境中的作用是偶尔使用来调节优势物种,其实不可能根治疾病。
疾病的前提是机能的溃败,理论上我们可以确诊病原,却难以确诊疾病。所以经常出现疾病复发的现象,往往不是找不对病原,而是重复感染,或者是复合感染,所谓内忧外患。毕竟,这是自然环境,生物之间敌友转化是无常的。
作者:
thinkpad
时间:
2010-8-10 11:37
本帖最后由 thinkpad 于 2010-8-10 11:49 编辑
偷死、白浊,都是类似情况。如果我们的科研机构、渔药厂家可以将这些症状,及其可能的原因分析清楚,解决方案讲明白
比如:
肝胆综合症,有A、B、C、D、E五种情况,每种情况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每种情况的处理方式是如何
那样行业就透明了
行业将会少许多跳大神的人
作者:
海宝
时间:
2010-8-10 17:36
首先,正常来说,疾病应该是是属于偶发性事件,发病的那一刻就说明我们已经失败了一半,所以即使成功治疗后也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养鱼的人一般都缺乏诊断的设备,所以要在学术意义上确诊疾病是事倍功半和费时失事的,或者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法则去做到非确诊下的相对有效治疗,这符合效率优先的原则:综合环境因素和症状来判断鱼类患病的主要因素及致命因素:感染、中毒或者自身生理问题,大致确定后就采取常规措施(不一定要使用药物),抗感染、解毒、免疫增强。一般立竿见影的是解毒治疗,然后就是抗感染。当然以上方法对于零养殖经验的人来说是无效的,对于很多经验却不善于总结的人也是没有效的,因为里面的确需要一点点基础知识和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作者:
沧海一粟
时间:
2010-8-13 16:22
主要是检测需要过程,而鱼表现出症状时就已经病入膏肓了,那里等得到确诊在用药,所以,别管是什么鱼,做好预防最关键。
作者:
十二少
时间:
2010-8-20 14:46
现在一提到病害,大家往往第一反应是有没有特效药,这种观念对不对呢?
作者:
springsong
时间:
2010-8-27 23: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adice
时间:
2010-10-14 17:13
提到病害,我个人觉得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等到出现问题后再找治疗的方法是一条滞后的道路。
预防实际上是一个有待加强的意识,现在鱼塘养殖密度高,水质也无法做到良好的保证,如果平日里时时刻刻都有预防病害发生的意识,我觉得病害就将不会是那么难以解决的问题。
作者:
vanson666
时间:
2010-10-14 17:28
现在整天说养殖户乱投药,甚至因此导致了一些水产品安全的问题。其实谁也不想,谁都想把那病治好,关键是在于没有一套正规的“对症下药”的准则。我觉得现在应该是那些科研机构和那些药企应该重视起来的时候了。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即使GSP顺利地展开,也不见得会减少病害所带来的损失。
作者:
南海渔医
时间:
2011-2-14 22:13
确实检测设备一套也不贵,检测也不复杂,一般县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都有,主要是这些吃公家饭的人有没有责任心,寄生虫病,认真检测,一小时内就可以诊断,细菌病,2-3天时间可以分离出来带把药敏做出来,病毒病是复杂些,但一般推广站也有PCR仪,经过一定培训业都可以操作,常见的病毒引物也可以很方便的合成,主要还是他们有没有动力做这些,如果是我,检测不检测都不影响我工资,我也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电脑上玩玩游戏多舒服。
作者:
水中鱼
时间:
2011-3-7 14:28
预防胜于治疗啊~
细菌性疾病尚且如此,更别提病毒性的了~
人类用药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摸索的,动物也是,鱼也逃离不了这个反复实践摸索的过程
作者:
泷川
时间:
2011-3-7 14:33
一般来讲肝胆综合症是很难确诊的,鱼类肝胆颜色有差异,不一定就是肝胆综合症,不可随便用药。
作者:
mmdhhg
时间:
2011-3-28 14:22
以广东粤西地区的罗非鱼这几年发病情况来看,肝胆病、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病在病鱼体上的表现基本差不多,需要确诊那就拿到政府部门化验,可是但你满怀耐心得到出了结果时候,我想你的罗非鱼该死的已经死掉了,不死的就证明他的抗病力是无敌的,也不需要再用药。目前治疗罗非鱼(或水生动物)的病害真正的问题是需要有多年临床经验、有一点医德的技术人员。
作者:
mmdhhg
时间:
2011-3-28 14:24
肝胆病就是肝胆部位的疾病,并不是什么“肝胆综合症”,国人就喜欢概念化!
作者:
mmdhhg
时间:
2011-3-28 14:24
肝胆病是细菌性疾病的病因
作者:
苦行者
时间:
2011-6-14 23:22
水产,谁你能一句话能说清楚?病害不只是疾病的治疗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疾病不过是水产中暴露的其中一个弊端,还有很多弊端,只是现在还没有表现的这么严重。这个行业需要国家和有良知的水产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作者:
870641747
时间:
2011-7-4 23:58
http://www.fishfirst.cn/thread-5627-1-2.html
与这个观点貌似有点矛盾,不过我赞同你的做法,不过实践性很难。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