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养好一亩鱼胜种十亩地 云南墨江县库区移民变养鱼户 [打印本页]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1-14 17:14
标题: 养好一亩鱼胜种十亩地 云南墨江县库区移民变养鱼户
   水产前沿网

  在各种优惠扶持政策的引导下,看好渔业前景的李俊平,从墨江县城来到偏远的库区投资养鱼。
  
  随着李仙江流域20座梯级电站逐步建成,云南墨江县境内16000多相继失去耕地的移民,如今变成了“渔民”,不仅为库区移民“变”出了一条致富路,而且还为县域经济“变”出了一个大产业。日前,记者就转变的成因进行了采访调查。
  
  养好一亩鱼,胜种十亩地
  
  温暖的阳光洒在宽阔而清澈的江面上,隆冬的泗南江电站库区,显得深远而宁静。
  
  “要是你一两个月前来,就可以看见江面上,到处是远道而来的租船垂钓者,连晚上都是灯火通明。”渔民罗武指着江面上的一排排网箱渔场说:“现在大鱼都捕售完了,网箱里剩下的都是过冬鱼苗,这也是我们一年中最轻松的时候。”
  
  罗武是龙林生态淡水鱼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今年他的10多个标准网箱产出20多吨鱼,一共卖得20万元左右。在合作社的68户社员中,罗武的养殖规模只算得上中间水平。回顾几年前靠种地为生的日子,罗武深有感触地说:“全家人种4亩水田和8亩山地,一年下来产值还不到一万元。过去"以地为生",比现在"以水为生"艰难多了!”
  
  “我们合作社的社员,基本上都是被淹没了的原那哈乡坝兰河村农民。2004年库区开始蓄水后,村里先后搬迁出来的80多户农民,现在基上都靠渔业为生。”渔民王宏伟说:“每亩水面以25个网箱计,每亩每年产出可以达到9万元左右。因此,养好一亩鱼,胜种十亩地。现在每户渔民的资产都在几十万元以上,主要还是靠养鱼积累起来的。”
  
  那哈乡乡长姚远说,该乡适合网箱养鱼的水面超过6500亩。从2009年初按县委、县政府发展思路首次启动养鱼示范项目,到2012年的短短三四年间,建成标准网箱2546个,实现渔业产值5050.1万元,渔业养殖辐射5个村27个村民小组,户均纯收入达2.8万元。目前全乡在两个水产养殖技术服务点,总共成立发展了4个渔业专业合作社,全乡105户库区移民,已有88户从事渔业养殖,占比为83.6%。
  
  那哈乡渔业的迅猛发展过程,只不过是墨江全县渔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1-14 17:14
  “移民”到“渔民”的华丽转身
  
  墨江县99.98%的国土总面积为山区,境内地势陡峭,由于宜渔水面不多,渔业基础十分薄弱,直到2008年,全县的渔业产值仅1380万元;但随着李仙江流域20座梯级电站相继建成,墨江县辖区内将形成约18万亩的电站库区水面,加上原有的水库、池塘和数万亩可养鱼稻田,境内宜渔水域面积大幅增加,为发展渔业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因势利导地采取多项措施引导失地农民发展渔业,切实转变以“土”为生到以“水”为生的生产方式,实现从“移民”到“渔民”的身份转换,既是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迫切需要,也是全县农业调结构、促发展的现实选择。
  
  然而,想要引导世代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变成以水产养殖为生的渔民,对一个渔业基础十分薄弱的贫困山区县而言,其难度与挑战不言而喻:观念转变不容易,资金技术是难题,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得从零开始……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1-14 17:15

  “记得2009年初,县渔政大队刚到我们乡开展网箱养鱼示范时,因为当地老百姓对养鱼没有任何概念,工作人员反复动员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加入。”渔民王宏伟回忆说:“后来看见由乡政府投资的20个示范网箱养殖成功了,下半年乡里才有两户农民投资建了30个网箱,在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半年时间便赚了10多万元钱,随后跟着养鱼的农民就越来越多了。”
  
  为进一步加大对渔民的产业扶持力度,该县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出台了“一联系、三补助、一支持、一投资、一保障、一扶持”的渔业发展政策。即:每户养殖户都有一名县级部门的干部职工挂钩联系;投放1个合格网箱补助500元、因灾鱼苗损失的每个网箱补助300元、因库坝泄洪或暴风雨导致网箱损毁的每个网箱补助1000元;每户养殖户给予最高限额为5万元的一年期贷款,年利率贴息5%;鼓励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个体工商户投资养殖生态鱼;制定奖惩措施,推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县级财政每年以“以产定补”的方式安排资金100万元。
  
  2009年,墨江以被列为“现代渔业示范基地县”为契机,成功申报了“罗非鱼出口基地备案”,同时科学编制了渔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渔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全县渔业的发展目标、组织形式、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核心内容,作了科学翔实的规划。
  
  诸多产业扶持优惠政策的汇集,不仅使养殖基础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也吸引了诸多龙头企业纷纷在墨江落地,使全县的渔业产业链得到了快速完善:云南海王水产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成墨江鱼片加工厂,解决了库区鲜鱼产品销售、精深加工及龙头带动产业发展问题;海南新吉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在墨江投资1.6亿元建设水产良种场,解决了养殖苗种供应问题;云南新海丰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建设的综合饲料加工厂,年生产供应饲料15万吨,解决了渔民饲料供应问题……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1-14 17:15

  2011年,全县利用各类渔业水域面积6.6万亩,实际渔业养殖面积6366亩,累计建成电站库区标准化生态鱼养殖网箱6800口,全县完成水产品总量12660吨,实现渔业产值1.43亿元;2012年,建成标准化养鱼网箱累计达8280箱(新建1480箱),池塘养殖2400亩(新增300亩),预计完成水产品产量1.6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1.8亿元。目前,墨江渔业已初步形成了“鱼苗(鱼苗场)饲料(饲料厂)养殖(基地)加工(鱼片加工厂)销售(出口)” 的循环产业链。
  
  “墨江率先在普洱市发展电站库区高原淡水鱼养殖,目前初步实现了一年见行动、两年出规模、三年创效益的跨越发展,走出了一条电站库区"移民"变"渔民"的发展路子,在水电移民的稳定和后续发展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墨江县县长李鸿说:“现在全县电站库区形成的宜渔水域面积仅为4.6万亩,但渔业作为我县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潜力与后劲便已得到了生动展示;待全县规划电站全部建成蓄水后,县内宜渔水域面积将达18.1万亩。届时我县的渔业产业,在实现渔业产值、饲料加工产值各6亿元以上和出口创汇1.2亿美元的同时,还将有力地拉动旅游和运输等行业的发展。”

作者: 夜雨    时间: 2013-1-14 17:30
赞一个{:soso_e179:}
作者: anzzx875160    时间: 2013-1-15 08:39
墨江的罗非鱼养殖还是水分重,没有宣传的那个好,销路不好,前期投入太大,疾病严重~~~~~~
作者: icanplay89    时间: 2013-2-2 08:54
anzzx875160 发表于 2013-1-15 08:39:50
墨江的罗非鱼养殖还是水分重,没有宣传的那个好,销路不好,前期投入太大,疾病严重~~~~~~

同意6楼的看法,而且养殖水平落后,资金短缺。卖鱼难,一部分人面临被淘汰…楼主的文章有宣传部文章的嫌疑。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