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三疣梭子蟹单体筐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打印本页]

作者: fishfirst    时间: 2013-2-26 16:41
标题: 三疣梭子蟹单体筐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本帖最后由 fishfirst 于 2013-2-26 16:55 编辑

    
  文/王春琳 母昌考 李荣华 宋微微 宁波大学 315211
  
  伊祥华 韩昌茂 宁波鑫亿鲜活水产有限公司 315700

  
  我国三疣梭子蟹人工养殖生产始于2000年前后,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以滩涂海水池塘散养方式为主,产量在20-80千克/亩波动,养成成活率在5%左右,历年来的产值增加,主要靠的是养殖面积的增加与价格的上扬。这种养殖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投饵不科学池塘底质易恶化,养殖用水混浊水质难以调控、蟹养殖数量难判断且品质较差,病害严重与互相残杀造成产量低等。
  
  为了解决以上梭子蟹养成存在的产业问题,以及沿海滩涂被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养殖场地大量缩减的社会问题,2009年起至今,宁波大学课题组在宁波鑫亿鲜活水产有限公司研发与实施了以“三疣梭子蟹单体筐养”为核心的多种生产模式,该方式成活率在70%以上,比散养成活率约5%高出10多倍,因而单体筐养亩产量也比传统土池散养高出10多倍,这不但高产高效,而且大大增加了土地利用率。目前,已在宁波象山地区推广了400多亩。下面介绍相关技术要点,旨在促进梭子蟹设施化高产效养殖生产进程,提升产业水平。
  
  一、单体筐养基本模式
  
  所谓单体筐养,就是在池塘或水泥池中利用一定体积的长方体塑料筐或其它材质的筐一个筐养一只蟹的养殖方式。
  
  养殖筐以长方体为宜,长×宽×高不少于40cm×30cm×40cm;池塘立体养殖中水体上层筐体以浮筏式或延绳式联结,水泥池单层养殖宜在水平架上放置筐体;无论何种养殖方式,筐体上沿宜露出水面约10cm;养殖筐内放置或隔成一只长、宽、高不低于25cm、20cm、12cm的砂盒,放10cm左右厚度的砂供蟹栖息;砂盒外空间供蟹摄食与活动。较大的筐可一分为二或多个。养殖用水经沉淀与砂滤,加换水视水质状况而定;养殖筐顶或养殖池塘大棚用遮阳布挡光;筐外池底铺管道,适时充气;饵料一天投喂一次,一般傍晚精确投喂。有条件的可采用自动投饲系统。
  
  该模式以梭子蟹单体筐养为技术核心,其优点:【1】用筐单个体隔离养殖彻底解决了梭子蟹好斗引进的互残现象,大幅度提高了梭子蟹的养成成活率(筐养成活率达70%以上,散养成活率仅约5%),养殖产量是目前传统土池散养的10倍以上,实现了高产高效。【2】养殖筐内设砂盒与大棚遮阴,保持梭子蟹栖息环境稳定、优越,免受高温、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钻砂是梭子蟹的习性,也有利于去除蟹体表面的附着物,提高养成品品质。【3】应用池底部增氧技术,保证水体上下层均匀与足够的溶氧供应,大幅度提高了养殖密度,减少病害发生。【4】采用养殖用水沉淀、过滤处理和水质调控技术,确保养殖过程水质清洁、适宜与稳定,减少病害,促进梭子蟹健康生长。【5】定时定量投饵与清饵,保证梭子蟹的饵料需求,减少饵料浪费,防止污染水质与底质。【6】单体筐养可以掌握梭子蟹蜕壳时间,便于蜕壳期管理或软壳蟹的制备;也可获大量完整清洁的蟹壳(蜕壳后废壳),为甲壳素的清洁生产提供原料。【7】池塘上方采用大棚遮盖,可避免阳光直射及高、低温期的影响,延长生长期;还可避免灾害性天气如台风暴雨等造成养殖池盐度的剧烈变化,保持水质的稳定;养殖大棚顶部采用黑色材料遮光,减少了应激,有利于生长。

水产前沿网
图1 水泥池单体筐养(示遮阳布)   

水产前沿网
图2 利用室内育苗水泥池单体筐养
  
水产前沿网
图3 养殖筐(示砂盒与分隔)      

水产前沿网
图4 水泥池单体筐养饵料投喂
  
  二、以单体筐养为核心的多种扩展养殖模式
  
  以单体筐养为核心,结合生产实际,形成了几种实用生产模式。
  
  1.水泥池单体筐养
  
  利用原有或新建水泥池或育苗水泥池,面积大小不限,高度50cm以上。在离池底10cm左右,先用毛竹片或木条做一个水平架台,最逐一将养殖筐放于水平架台上。水泥池上搭建大棚(图1-5)。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可在池中筐外放养适量鱼或虾。
  
水产前沿网
图5 水泥池单体筐养大棚            

水产前沿网
图6土池单体筐养(示沉淀池、砂滤井)
  
  2.大棚筏式单体筐养加池底铺膜部分铺砂散养的立体养殖
  
  将传统20亩以上的大池改造成约3亩的方形小池塘,黑膜护坡及铺底,中央管道排污,在池四周边部分铺10-15cm砂。水体上层将养殖筐筏式或延绳式固定进行单体筐养,水体在池四周底层进行部分铺砂散养(图6-8)。为了利用空间,可在水体中层养一些鱼或挂养一些海参或鲍鱼(在适宜季节)。池塘上搭建大棚并铺遮阳布,一般6月~10月份盖遮阳网,11月份以后盖薄膜。
  
  
水产前沿网
图7 未进水的土池立体养殖(示底膜、池底铺砂、筏式养殖筐)            

水产前沿网
图8 已进水的土地立体养殖(示大棚、筏式养殖筐)

  
         
  3.大塘多营养层次养殖加浮式(筏式或延绳式)单体筐养的立体养殖
  
  在传统的虾、蟹、贝等多营养层次养殖大塘中,利用其上层水体,增加浮式(筏式或延绳式)单体筐养,在每个养殖筐中的砂盒顶部加铺遮阳膜(图9-11)。该方式养殖用水不经过滤。但该种单体筐养宜在7月份后放置设施设备,避开藤壶、牡砺等生物的繁殖附着期,否则这些生物附着在筐上,堵塞筐孔,影响水流通,甚至使筐下沉至水中。
  
水产前沿网
图9 大塘中的单体筐养               

水产前沿网
图10大塘中的单体筐养
(示生物附着后养殖筐下沉)
  
  
水产前沿网
图11 传统池塘上延绳式放置单体养殖筐
  
  (示筐内砂盒上方用遮阳布遮光)
  
  4.利用单体筐养进行交配后雌蟹育肥育膏暂养
  
  针对传统土池散养养成后期成活率低的现象,在九、十月份后陆续收集已交配的土池养殖雌蟹,移至室内水泥池或大棚内继续单体筐养育肥(育膏)。一般该育膏暂养方式成活率超过95%,红膏率近100%,暂养后体色比土池蟹明显干净鲜亮品质好,市场价格比土池蟹高50%以上。
  


作者: fishfirst    时间: 2013-2-26 16:45
本帖最后由 fishfirst 于 2013-2-26 16:56 编辑

  三、技术要点
  
  1.供水系统
  
  养殖场外部进水以自然纳潮为主,并辅以机械提水;需配套沉淀池1口,水深大于2m、纳水总容量以大于全场养殖用水总量的15%为宜;沉淀池近养殖区一侧建砂滤井,以圆形为佳,铺砂宽度40 cm -50cm,内径10m左右,井内配置水泵进行机械提水;砂滤井数量根据养殖面积配置,每10-15亩养殖面积配套内置砂滤井1口。配备水车式增氧机或者底充氧设施,增氧功率0.7-1 kw/亩。配水质测定仪(至少能测水温、盐度、溶氧与pH值4个参数)。
  
  2.苗种中间培育
  
  可采用原池或另池中间培育。在4月至5月份,按所需数量购仔蟹I-Ⅱ期苗种放入中间培育池;投喂卤虫成体、鱼浆等饵料,投饵量见表1。视水质好差,适当添或换水,水质指标要求如下:NH4-N<0.5mg/L,DO≥5.0mg/L, pH 7.8~8.6,S18~32,H2S<0.1mg/L,透明度30cm~40cm。等苗种生长成为第Ⅴ或VI期稚蟹后,用钓捕或笼捕方法陆续起捕放入养殖筐。
  
  3.养成管理
  
  【1】放养密度:养殖场所经清洗、消毒、进水后,放养从中间培育池中诱捕得到的仔蟹。根据水泥池或池塘面积、操作水平来布置养殖筐密度,每平方米可放3-4只养殖筐,每筐放养1只Ⅴ期~VI期仔蟹。若池塘立体养殖,除上层筏式或延绳式单体筐养外,池塘底部仍可散养与筐养生长发育基本同步的苗种,放养密度1500只~2500只/亩。
  
  【2】饵料管理:饵料以鲜活海捕小鱼虾、兰蛤、寻氏肌蛤等动物性饲料为主,养成后期最好为低值贝类。提倡使用配合饲料。饵料投喂量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水温、水质、气候、环境条件等情况作适当调整。基本投饵量见表1,筐养1次/日,傍晚投喂于砂盒外筐内;底部散养2次/日,早晚各1次,傍晚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80%左右,并设置食台。筐养若有残饵,次日上午捡除。池底散养在大批蜕壳前要足量投喂;交配期摄食量低,少投甚至不投;水温低于15℃或高于32℃时,减少投喂量;8℃以下,停止投喂;一般按投饵3h后的摄食情况来掌握实际投饵量。专用配合饲料投喂参考商品说明书。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机械或自动投喂机。
  
  表1 梭子蟹各期规格与参考日投饲率
  
生长阶段/期
规格/(只/kg)
日投饲率/%
Ⅱ~Ⅴ
3.6×104~0.28×104
200~100
Ⅴ~Ⅶ
2800~300
100~50
Ⅶ~Ⅷ
300~140
50~30
Ⅷ~Ⅹ
140~30
30~15
Ⅹ~Ⅻ
30~7
15~10
Ⅻ~XIII
7~4
10~5
>XIII
<4
5~3
注:  日投饲率为每天投喂的饲料数量占池内蟹总量的百分比。

  
  【3】水质调控:沉淀池每次进水后用浓度为20×10-6的漂白粉或10-15千克/亩的生石灰消毒。海水经沉淀、消毒、砂滤后泵入养殖池,筐内水位高度宜保持在30-35cm,每天测量水质,视水质情况适时添、换水,蜕壳期增大换水量;高温或低温季节应提高塘内水位,保证水环境稳定;大棚虽能遮光挡雨,若遇连续暴雨,应注意进水沉淀池水质变化,及时排淡与换水,保持盐度稳定;遇赤潮,停止换水。一般6月份每隔5天换水10-15%,7至9月份每天换水5-8%,10月份每5天换水10-15%,11月份以后视情况适当换水。每天溶氧检测3次以上,若池底溶氧低于3.5mg/L,应及时开启增氧机;梭子蟹蜕壳期多开增氧机,保持高溶氧。不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
  
  【4】交配期管理
  
  因隔离养殖,单体筐养方式梭子蟹无法自行交配,需进行人工定向交配。在秋季水温下降到22℃以下时,宜将个体大小相仿的雌、雄蟹放在同一筐内养殖,促使其交配;待其交配后,将雄蟹移走重新分养或出售。池底散养方式宜在交配季节前,逐步起捕雄蟹,使雌雄比例达到5:1~6∶1;交配后期,继续起捕雄蟹,使雌雄比例达到10∶1。捕捉方法可以使用地笼、流刺网、垂钓等,捕捉时间在上午9时至晚上10时。
  
  【5】育膏期管理
  
  雌蟹交配结束后进入增肥生膏期,需要在越冬前投喂优质足量的饵料进行强化育肥育膏。水温高于10℃以上,宜投喂一些鲜活贝类或高营养价值的配合饲料,保质足量。雌蟹自交配后性腺发育迅速,50天后体肥膏满,视市场行情陆续上市,浙江地区一般最迟到翌年4月。单体筐养成品蟹可徒手捕捉,池底散养成品蟹可流网、蟹笼等工具捕捞,或放水后干池捕捉。

《中国水产》2013年1月刊
作者: 梦飞扬    时间: 2013-2-26 16:58
不错,给力
作者: sirius    时间: 2013-2-26 22:36
青蟹能这样养吗?或许可以尝试
作者: 梦飞扬    时间: 2013-2-27 12:04
sirius 发表于 2013-2-26 22:36
青蟹能这样养吗?或许可以尝试

完全可以的,其他地方也有人做过的,效果很好
作者: sirius    时间: 2013-2-27 12:48
梦飞扬 发表于 2013-2-27 12:04
完全可以的,其他地方也有人做过的,效果很好

你了解过着方面吗?我想多了解下设施操作方法,QQ84397103
作者: 梦飞扬    时间: 2013-3-13 16:32
不知道这是否可以过冬呢?浙江那
作者: LenGRuanz1Zh1。    时间: 2014-2-15 18:18
你好 请问这个单体框和沙盒你们有售卖吗
作者: 梦飞扬    时间: 2014-5-13 23:08
LenGRuanz1Zh1。 发表于 2014-2-15 18:18
你好 请问这个单体框和沙盒你们有售卖吗

可以自己定制
作者: 1020361979    时间: 2014-5-21 13:31
可行,这技术成本太高了!经济效益??
作者: 南国之南    时间: 2014-5-22 15:22
关注一下,感谢分享...
作者: blue_bubble    时间: 2016-4-28 08:17
水面上筐只有10公分,对于蟹来说能不能爬出来?还需要上面加盖子吗?
作者: 359459707    时间: 2017-10-14 16:12
学习一下,。,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