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农业技术之三 网箱培育大黄鱼的寄生虫病及防治(汪长友) [打印本页]
作者: quantong06 时间: 2013-3-5 13:44
标题: 农业技术之三 网箱培育大黄鱼的寄生虫病及防治(汪长友)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3-3-5 14:29 编辑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的象溪、龟鼻、赖山、渔潭、城澳等一带海区网箱培育的大黄鱼秋繁鱼苗,自2000年9月份以来普遍流行寄生虫病。笔者通过海区调查和门诊检查观察,危害较大的寄生虫
有3种:即本尼登虫、锚首虫和刺激隐核虫。大多数病虫、锚首虫和刺激隐核虫混合感染而发病。9、10两个月,该海区平均水温分别为26.5℃和24.0℃,十分有利于上述病原体的繁殖、生长。因此,病
害传播快感染率高、危害大。龟鼻海区一渔排,300万尾全长5厘米的大黄鱼秋苗于10月6日感染发病,因未及时用药,至10月9日,共损失100多万尾,死亡率达30%以上。本文就上述3种寄生虫病及防治方
法介绍如下:
一、本尼登虫病:
病原:鰤本尼登虫(Benedenia seriolae)。属扁形动物门、单殖吸虫纲、多钩亚纲、分室虫目、分室科、本尼登虫属。虫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长度一般为5.4-6.6mm,最长者可达11.6mm,宽度
一般3.1-3.9mm。身体前端有一对前吸盘;后端有1个园盘状后吸盘,具窄边缘膜,有7对边缘小钩和3对形态各异的中央大钩;肠具分枝,后端不汇合。虫体用后吸盘固定位置在宿主体表上作伸缩运动,
有时前后吸盘同时附在幼苗皮肤上,身体不断左右摆动,有时前后吸盘交替固着作尺蠖样移动。
症状和病理变化:本尼登虫寄生在鱼苗的背、腹部皮肤和鳍条上。虫体不但吸食宿主的上皮细胞、粘液和血液,其后吸盘大钩还会钩、撕宿主的表皮和肌肉,造成组织损伤。鱼体受刺激后,粘液增
多,急躁不安,常往网壁碰撞磨擦。严重时,身上鳞片脱落、尾柄肌肉充血发红、溃疡,甚至烂尾。病苗漂浮水面、游动无力、不久下沉死亡。水面出现少量死亡时,箱底往往沉和大量死苗。
流行情况:鱼苗一下渔排即可被感染。水流缓慢,水质较肥的海区发病率高。病原体对宿主无专有性,美国红鱼和黑鮸的秋苗也受其侵害。多为单纯感染。秋苗体小皮嫩,抵抗力弱,对本尼登虫极
为敏感。1尾幼苗只要被1个虫体侵袭,就足以致其非命。寄生多时,1尾全长5厘米的幼苗身上竟有7个以上虫体。治疗不及时,可在短时期内造成大量死亡。9-11月为主要的流行季节。
诊断:需用生物显微镜(可加工定制,新视窗显微镜,数码升级)检查诊断。
预防措施:鱼苗下排即可挂兰、白片进行驱虫、消毒(兰片为杀虫1号,白片为农康宝1号)。3米×3米×3米的网箱,选一对角挂,每个网鱼挂兰片1个+白片1个。兰、白片同装一网袋,挂水下30厘
米处。挂4-5天,停4-5天。坚持间断性挂片预防效果好。
治疗方法:同预防方法,但兰片用药量需加倍才有效。如有溃疡、烂尾,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溃疡灵5克+大黄鱼多维10克,拌匀投喂,连续3天,效果更佳。
本文由福建显微镜缔造专家泉通电子编辑整理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3-5 15:04
好文章,先收藏了!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