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大闸蟹捕捞前哪些药剂可以用?哪些药剂不可以用?
[打印本页]
作者:
angelia0314
时间:
2013-4-3 13:53
标题:
大闸蟹捕捞前哪些药剂可以用?哪些药剂不可以用?
大闸蟹捕捞前的一段时间内,要停止使用一些药物以免这些药物破坏大闸蟹的口味,影响蟹农的收益。那么在这段时间哪些可以使用,哪些药剂又是不能使用的呢?
1.大闸蟹捕捞前可以使用的药剂
漂白粉:漂白粉在所有氯制剂药物中有效氯含量最低。蟹成熟之前若用高氯制剂的药物如强氯精(含有效氯90%左右),对河蟹器官组织刺激性大,易引起不良反应,导致其提前打洞或逃逸,甚至引起死亡,从而影响河蟹的回捕率。
生长素:生长素富含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蜕皮激素及合成激素所必需的甾醇类物质,可防治河蟹蜕壳不遂症,河蟹在成熟前最后一次,蜕壳环境条件差,容易引起蜕壳不遂,故此时需服用生长素,以提高蜕壳能力。
复合维生素:其富含河蟹生长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促进河蟹生长,避免营养缺乏症的发生;缺乏维生素能引起食欲不振,蜕壳周期延长、甲壳不能钙质化等症。
2.大闸蟹捕捞前哪些药剂不能用
禁用药剂,如孔雀石绿、硫酸铜等重金属盐类。硫酸铜后期使用容易引起断肢,同时妨碍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等的作用,影响水产动物的摄食及生长;孔雀石绿有致癌作用,后期使用影响河蟹品质,不能成为出口商品,同时也妨碍肠道酶的作用,影响水产动物摄食生长。
大闸蟹捕捞前是大闸蟹整个养殖周期最重要的阶段,如果这段时间在药物使用上出了差错,很有可能会导致前几个月的辛勤付出化为乌有,再次提醒蟹农,这段时间在给大闸蟹用药上要格外留心。
作者:
angelia0314
时间:
2013-4-3 13:54
标题:
大闸蟹患脱壳障碍病的原因、症状及防治措施
大闸蟹养殖阶段要经历几次蜕壳,但是近几年来经常听到大闸蟹养殖户说一些大闸蟹无法蜕壳,即患了大闸蟹脱壳障碍病。今天我们来看看这种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主要症状
病蟹行动迟钝,往往十足腾空,在蟹的头胸部、腹部出现裂痕,无力脱壳或仅退出部分蟹壳,病蟹背甲上有明显的斑点,全身变成黑色最终死亡。在池水四周或水草上常可以发现患此病的蟹。
二、发病原因
1.蟹池长期不换水,残饵过多,水质浓,有机质含量高,纤毛虫及病菌大量滋生,河蟹受寄生虫感染,导致脱壳困难。
2.河蟹生产季节,水体中或投喂的人工饵料中,长期缺乏钙、铁等元素,蟹壳长而不硬,造成河蟹生理性脱壳障碍。
3.病菌侵染蟹的鳃、肝脏等器官,造成内脏病变,无力脱壳而死亡。
三、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危害幼蟹与100克以上的成蟹,有时个体较大的蟹以及干旱或离水时间较长的蟹较易患此病。该病发病率较高,较为常见,发现此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较大死亡。
四、防治措施
1.饵料中经常添加富含钙、铁等元素的物质,利于河蟹脱壳。
2.生长季节每月分别用20ppm生石灰和3ppm磷酸二氢钙全池泼洒2次~3次,增加水体钙、磷等。
3.河蟹脱壳期间,保持环境安静,不要在脱壳区干拢、起哄和投放饵料。
4.发现病蟹,在饵料中添加1%~2%的脱壳素,连喂5天~7天。
5.投饵要适量,及时清除残饵,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大闸蟹的很多疾病都是因为水质问题引起的,所以在大闸蟹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时时做好水质的检测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预防脱壳障碍病,甚至还可以预防许多其他的疾病。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