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规范规定了淡水石斑鱼(Cichlasome mangguense)鱼苗鱼种培育的环境条件、放养和培育管理及越冬培育。本规范适用于济南市淡水石斑鱼鱼苗鱼种的池塘及工厂化水泥池培育。
DB3701/T122-2010 淡水石斑鱼鱼苗鱼种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淡水石斑鱼(Cichlasome mangguense)鱼苗鱼种培育的环境条件、放养和培育管理及越冬培育。
本规范适用于济南市淡水石斑鱼鱼苗鱼种的池塘及工厂化水泥池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SC/T 1008-1994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SC/T 1025 尼罗罗非鱼配合饲料营养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试水
药物清池后,采用活鱼检验池水中药物毒性是否消失的方法。
3.2 一龄鱼种
夏花鱼种培育至当年12月底所出池的鱼体。
3.3 越冬
当秋冬季室外池塘水温低于18℃时,将鱼苗、鱼种移至水泥池内,并采取人工调节水温的方法,使水温达到22℃以上,满足淡水石斑鱼鱼种生长的需求。
4 环境条件
4.1 环境位置
光照充足,交通便利。
4.2 水源与水质
4.2.1 水源充足,注、排水应方便。
4.2.2水质除应符合GB 11607规定外,池塘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20cm~40cm。
4.3 池塘条件
4.3.1 鱼苗池面积为667m2~1370m2,水深1.0 m~1.2m,鱼种池面积为800 m2~2000 m2,水深1.5 m~2.0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
4.3.2 越冬池面积为30 m2~60m2,水深0.8 m~1.2m,进、排水系统、增氧系统、控温系统完善。
5 放养前的准备
5.1池塘清整
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清除杂物与淤泥、修整池埂。
5.2 药物清池
鱼苗、鱼种放养前,应用药物清除野杂鱼、病原及害虫。药物种类、用量及方法见表1。
表1 药物种类、用量及方法
药物种类 | 用量
kg/ m2 | 操作方法 | 毒性消失时间
d |
水深0.2m | 水深1.0m |
生石灰 | 0.09~1.05 | 1.80~2.25 | 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 | 7~10 |
漂白粉a | 0.06~0.12 | 0.20~0.23 | 用水溶化后随即全池泼洒 | 3~5 |
a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30%。 |
168test.com/168检测技术网整理
5.3 注水
清池后放苗前鱼苗池逐步注水至0.5m~0.6 m;鱼种池逐步注水至0.8m~1.0m。注水时应用密网过滤。
5.4 施基肥
放鱼前3d~5d,鱼苗或鱼种池中应施粪肥0.3kg/m2~0.75kg/m2。新挖鱼池应增加施肥量或增施化肥0.075kg/m2~0.15kg/m2。
5.5 试水
放鱼前一日,将少量鱼苗或夏花鱼种放入池内网箱中,经12h~24h 观察鱼的动态,检查池水药物毒性是否消失。同时还须用密网在池中拉1网次~2网次,若发现野鱼或敌害生物须重新清池。
6 鱼苗培育
6.1 鱼苗质量
要求鱼苗规格整齐,游动活跃,无病无伤。
6.2 放养密度
鱼苗培育成夏花鱼种应采取池塘单养方式。放养时应准确计数,一次放足。放养密度为150尾/m2~200尾/m2。
6.3 饲养管理
若在鱼苗培育池中孵化,并在原池中进行培育,当看到有鱼苗孵出的第二天,应开始投喂豆浆。投饲、施肥及日常管理应符合SC/T 1008-1994中6.2、6.3和6.4的规定。
7 鱼种培育
7.1 鱼种质量
要求鱼种规格整齐,游动活跃,无病无伤。
7.2 放养密度
从夏花鱼种培育到进入温室越冬的大规格鱼种应采取池塘单养方式。放养时应准确计数,一次放足。放养密度为15尾/m2~20尾/m2。
7.3 饲养管理
7.3.1 投饲
投饲方法应符合SC/T 1008-1994中7.3.1.1的规定。饲料种类以精饲料为主,饲料要求应符合SC/T 1025-1998的规定。
7.3.2 管理
应符合SC/T 1008-1994中7.4的规定。
7.4 防治鱼病
7.4.1 防病措施
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一般措施为:
a) 池塘消毒:按5.2 规定的方法消毒。
b) 鱼种消毒:鱼种出入池塘必须检疫和药物消毒。药物消毒方法采用3%~5%食盐水浸洗5min。
c) 饲料台、饲料框、食场消毒:鱼病流行季节,每半月消毒一次。消毒方法采用生石灰10kg化均匀泼洒在饲料台、饲料框、食场周围。
7.4.2 治疗
发现鱼病、认真检查、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8 越冬培育
8.1 越冬时间
当池塘水温下降至18℃~20℃时开始,至翌年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结束。
8.2 越冬前准备
将温室越冬池药物清池晾3d~5d后加水60cm,提高水温至22℃左右,与室外池塘中温差不超过2℃。药物清池方法按5.2执行。
8.3 鱼种进池与越冬密度
鱼种放入越冬池前应停食2 d~3d,拉网锻炼2次~3次,经计数称重与药物消毒后放养。操作过程中应防止鱼体受伤,发现鱼病应及时治疗后再放养。
放养数量根据鱼体规格、体质、越冬温室配套设施条件等决定,放养密度保持在10kg/m2~15kg/m2。
8.4 越冬的日常管理
8.4.1 投饲
按7.3.1执行。
8.4.2 分级
养殖一段时间后,根据同一池塘内鱼种个体规格及放养密度,应将同一规格的鱼种调整到同一池塘中饲养,便于合理放养密度及投饲管理。
8.4.3 水质调节
根据鱼种吃食情况及水温变化,每2d~3d换水20cm左右,并保持水温25℃~29℃,溶解氧5mg/L以上。
8.4.4 防治鱼病
按7.4执行。
8.4.5 记录
有专门的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记录人、时间、天气状况、水质状况、投饲及用药等管理情况。记录要求完整、规范、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