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泥鳅气泡病防治 [打印本页]

作者: 夜雨    时间: 2013-6-25 17:03
标题: 泥鳅气泡病防治
  近来不少地方都发现泥鳅气泡病频频发生,给泥鳅的养殖带来一定的危害。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泥鳅气泡病的防治。
  
  症状
  
  发病泥鳅在水面上无力游动,不久在泥鳅的鳍内出现微小的气泡聚集,鱼鳍张开,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白翅”,当鳍内气泡不多时,泥鳅还能反抗其浮力上下游动,但身体已失去平衡。随着气泡的增大和体力的消耗,泥鳅有的失去自由游动能力,引起死亡;有的因鳍内气泡长时间滞留,使鳍内的细胞膜冲胀,造成充血发炎,最后形成烂鳍烂尾病的发生。
  
  原因
  
  1.越冬池长期结冰,把水面封住,使水中有毒气体无法释放,引起气泡病。
  
  2.越冬池长期阴冷结冰,突然回暖解冻,池塘底部释放的气体使水体达到饱和,也会发生气泡病。
  
  3.用地下水换水时,水流落入池中带入空气,也会使泥鳅发生气泡病。
  
  4.夏季高温季节,中午水温过高,水中溶解气体过饱和,也会使泥鳅产生气泡病。
  
  5.连续几天低温阴雨天气,池塘中浮游植物较多,浮游动物较少,天气转晴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突然增强,产生的溶氧使水体很快达到饱和,泥鳅体内的过多溶氧会游离成许多微小气泡,聚集在鳍内形成气泡。
  
  6.高温天气突降暴雨或出现高温闷热天气,气压降低水中溶氧出现过饱和而产生气泡。
  
  防治
  
  1.越冬池塘长期结冰时,在冰面上打一些冰眼,使水中气体得到释放。冬季天气回暖化冰后应及时换水,冲释水体中的各种气体。
  
  2.高温季节,防止池塘水层过浅,水深应保持在70厘米左右。3.高温季节换水,应选择傍晚时节,避免温差太大。
  
  4.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一旦转晴要及时增施改水解毒调水类药物。
  
  出现气泡病的当天,应立即加注新水,或排除部分老水,然后用增氧剂全池抛洒,再用降碱解毒灵兑水全池泼洒,第二天再用绿水酸解毒调水,避免用食盐兑水泼洒反复反弹现象的发生。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