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企业家故事】两个年轻人:薛华和许英灼的光阴 [打印本页]
作者: 烟花雨 时间: 2013-8-21 22:45
标题: 【企业家故事】两个年轻人:薛华和许英灼的光阴
本帖最后由 烟花雨 于 2013-8-21 22:47 编辑
创业初期的薛华(右一)和许英灼(左二)
洋县位于陕西南部,汉中盆地东缘,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江横贯其中,古为“汉江明珠”,今称“朱鹮之乡”。1970年8月,薛华出生在这里。洋县地杰人灵,亦是“纸圣”蔡伦的封地,东汉蔡伦首创造纸术,为推动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许是无形中受到蔡侯“利百代子孙”思想的影响,薛华的某种历史使命感怀揣心中,一直在催促着他前进。
海大集团董事长薛华
1992年7月,薛华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特种水产养殖专业;遂就读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师从已故著名鱼类营养学家林鼎教授并获动物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省农科院开发中心工作。
中国饲料业经过国营饲料企业遍地开花的繁荣时期,到了80年代初,随着正大集团等外资企业的进入,国营企业纷纷倒闭。随后,以刘永好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悄然崛起,重树了民族饲料的信心,开始为中国饲料带来新的“希望”。但是当时的饲料也主要集中为猪鸡鸭等畜禽料,水产饲料仅仅是起步,市场占有份额几乎为零。
海大集团副总裁许英灼
由于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集中在蛋白质、脂类、糖类营养需要方面的研究,除中国对虾外,对其它鱼虾的无机盐和维生素营养需要研究很少,特别是维生素营养研究缺乏,生产配方中许多数据是经验估测值或引用国外相关品种研究成果,因此科学性不强。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参照畜禽预混料配方,不考虑不同品种、不同的生理和生化条件下的营养需要差异。国内多数预混料厂家由于科技创新水平有限,特别是在研发方面许多企业更是一片空白,不同养殖方式和不同生长阶段都使用一种配方,甚至几个不同品种使用一种配方,极不科学。
选择水产饲料为事业方向,对薛华来说,有点水到渠成的意思:第一,大学四年的水产专业学习阶段,正是饲料行业开始发生转变的时候。八十年代猪鸡鸭等畜禽饲料的暴利时代逐渐消失,行业开始将目光转移到水产饲料。薛华1995年大学毕业时,正赶上行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可谓占了“天时”之利。第二,薛华在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生时,校企常有些合作,薛华常跟着导师做市场服务和调研,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有一定的实践,对行业也有了初步认识。加之,师从著名鱼类营养学家林鼎教授,获益终生。这又占了“人和”之利。第三,薛华研究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省农科院开发公司,主要负责市场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工作,两年的积累学习,让他对广东省的水产业了然于胸。当时的广东省农科院,是在全国科研机构中与市场接轨最早的院所之一,市场化运作,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薛华作为商人的敏锐触角。于是,“地利”这一优势也让他给占了。
2009年11月海大集团上市庆典上薛华与许英灼夫妇合影
毅然从广东省农科院辞职,与薛华共同创业的许英灼(现任海大集团副总裁)在谈及往事时说:“那时充满了创业的激情,只想用我们所学专业在行业中做点事情。”
(转自 海大农牧人 宋玉萍)
作者: liaowang738 时间: 2013-8-21 23:00
接着讲啊,听听
作者: 烟花雨 时间: 2013-8-21 23:05
liaowang738 发表于 2013-8-21 23:00 
接着讲啊,听听
欲知下文,且待下回分解
呵呵,其实,原文就这么多。
后续如果有更新,会继续贴上~
感谢围观!
作者: sunningfish 时间: 2013-8-22 14:32
把老薛写的好唯美啊,搞个人崇拜吗?
作者: 烟花雨 时间: 2013-8-22 14:49
sunningfish 发表于 2013-8-22 14:32 
把老薛写的好唯美啊,搞个人崇拜吗?
你和老薛很熟吗?哈哈
作者: sunningfish 时间: 2013-8-22 14:56
烟花雨 发表于 2013-8-22 14:49 
你和老薛很熟吗?哈哈
不是很熟,也就是天天听到他的传闻
作者: 水产宝宝 时间: 2015-8-4 10:44
其实我对许英灼更好奇,楼主啊,继续啊!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