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龙虾门”调查:养殖环节非龙虾致病原因
[打印本页]
作者:
kook
时间:
2010-9-5 23:15
标题:
“龙虾门”调查:养殖环节非龙虾致病原因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8月下旬,江苏南京多名食客疑似食用小龙虾患横纹肌溶解症,一度火爆的小龙虾量价齐跌,老百姓也是闻虾色变。小龙虾还能不能吃?究竟是虾出了问题还是洗虾粉犯下的罪过?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昨天,南京“龙虾门”事件以来的首个官方检测结果出炉。江苏省海洋渔业局召开媒体情况说明会,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沈毅说,江苏小龙虾生产健康有序,养殖质量安全放心。我们来听官方发布的两个证据:
证据一:35个样本合格率100%。
沈毅介绍,小龙虾出事以后,8月25日,江苏省海洋渔业局就组织江苏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农业部南京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全省进行突击抽样检测,对江苏5个主产区的10个小龙虾产地上使用的3个饲料产品、13个存塘产品及南京惠民桥水产批发市场等9个市场上的22个销售产品,一共35个小龙虾样品、3个饲料样品进行了突击专项抽检,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沈毅:从我们目前养殖环境的现状,和我们质量抽检来讲,我们小龙虾的生产是健康有序的,养殖质量也是安全放心的。
记者了解到,抽查时都是把小龙虾的肉细细剥出来检查,每个样本都要检查5斤左右的小龙虾肉。沈毅介绍,今年六七两个小龙虾上市的月份,江苏也曾对小龙虾例行检查,60个样品的合格率同样是100%。
证据一显示,35个样本合格率100%。
证据二:一千多吨小龙虾出口欧美,100%合格。
2009年全国小龙虾产量达到47.9万吨,江苏的小龙虾养殖标准也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江苏已经组织制定、发布了9项小龙虾养殖系列标准,要求养殖者按标组织生产,同时加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江苏省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沈毅:2009年养殖95万亩,产量8.66万吨,今年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130万亩,从业人员16万。应该说小龙虾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江苏渔业中新兴优势品种。
沈毅介绍说:江苏小龙虾历年出口情况也较好。今年1-7月份,江苏出口带壳小龙虾1187.3吨,龙虾仁1842多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4%和11.7%,在进口的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所有产品均合格通关。 官方认为,两个证据表明,养殖环节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养殖没问题,那么,“龙虾门”的问题出在哪儿呢?南京张女士很困惑,她食用龙虾后,出现非常严重的肌肉溶解症状,她向中央台记者描述了她的痛苦:
回家的路上,两条腿先后抽筋,先也没太在意,睡到夜里4点,我的后背疼醒了。 20分钟的时间里,我连站都站不了了,就遍布到全身疼痛,然后疼到颈椎,时间很快。
肌肉溶解通常是因为运动过量,肌肉溶解了,肌肉里的肌红蛋白会在肾小管中形成结晶,阻塞肾小管,影响肾脏功能;肌红蛋白流入肾脏,对肾脏产生毒性,轻的会产生血红蛋白尿,严重的会引起肾衰竭。张女士的妈妈接受记者采访时哭着表达了她的诉求:
我期望国家能把龙虾的什么原因造成南京的孩子们造成这么严重的症状有个明确的答复。
中央台记者杨守华、江苏台记者周蔚慰、朱萍对“龙虾门”事件一直进行追踪采访。他们了解到,目前南京小龙虾样本已经送到了国家疾控中心进行检测,而江苏省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正牵头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我们期待相关调查结果尽快公布,给社会公众一个交代。(中国广播网)
作者:
kook
时间:
2010-9-6 08:16
昨天,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关注小龙虾事件。专家初步认为,“龙虾门”很可能由一种未知的毒素引起,而且这种物质毒性、靶向性都很强,直指横纹肌溶解症。
自今年7月20日起,我市鼓楼医院、省人民医院陆续收治了横纹肌溶解症病例,其中多人发病前均食用过龙虾。
“龙虾门”引起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成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展开调查,并对龙虾养殖、运输、销售、餐饮加工等环节进行专项整治。
省海洋渔业局也对江苏地产龙虾进行了抽检。9月4日,省海洋渔业局公布检测结果,35个样本全部按照相关标准检测,合格率100%。
不过,检测人员表示,目前小龙虾检测的指标都是已经列入标准的,对于还没有列入标准的,目前还无法检测。
南京市场中的龙虾只有少部分由苏北等地供应,大多数龙虾都来自湖北、江西等地。外地龙虾是否合格,目前仍未可知。
昨天,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也对小龙虾事件进行关注。中华急诊医学会中毒学组委员吴建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小龙虾,很可能是携带了一种未知的毒素。根据其致病症状,这种未知毒素具有5大特点:毒性强、水溶性差、耐高温、靶向性强、小龙虾自体具有免疫功能。
未知毒素是由小龙虾通过饮食吸附还是后天人为造成,专家目前仍未得出结论。
“龙虾门”事件让龙虾交易量锐减。昨天记者获悉,目前我市龙虾日交易量仅有10吨,比正常日交易量下降了60%。同时,龙虾的销售价格逐渐走低。例如,只重1两的龙虾每500克售价约25—26元,昨天降到了15—16元。
不过,也有部分消费者仍“力挺”小龙虾,照样在饭店里点龙虾或是买回家自己烧。对此,市药监局有关人士再次提醒,清洗龙虾时最好先完全浸泡一段时间,让龙虾将脏污尽量吐出;烧龙虾时,煮沸后最好再煮30分钟;吃龙虾时最好不要吃头部。(南京日报)
作者:
kook
时间:
2010-9-6 08:18
本帖最后由 猫扑石斑 于 2010-9-6 08:54 编辑
8月下旬,南京多名食客疑似食用小龙虾患横纹肌溶解症,一度火爆的小龙虾量价齐跌,市民也是闻虾色变。 前天上午,江苏省海洋渔业局专门召开媒体情况说明会,由副局长、该局新闻发言人沈毅就小龙虾检测结果向媒体进行通报。“江苏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农业部南京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小龙虾的检测结果昨天刚刚出来,合格率100%。”沈毅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小龙虾样本已经送到了国家疾控中心进行检测,而省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正牵头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只是结果却迟迟没有出来。 (晶报)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