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养虾利用生物絮团效应中添加碳源的简单地计算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liaowang738    时间: 2013-12-7 19:26
标题: 养虾利用生物絮团效应中添加碳源的简单地计算方法
我看了又看计算碳源的公式,还是看不懂,哪位精通的高手可否简单演示一下计算方法,最好考虑一下添加饲料后,碳源的补充量又该多少,碳源的种类有哪些,猪粪算吗?谢谢

作者: 百战老兵    时间: 2013-12-7 19:26
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人工调控养殖系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的一项技术。
根据Rosenberry( 2006) 对生物絮团形成条件的研究结果,采用生物絮团技术的养殖池塘需具备以下条件: 过滤消毒设施 通过砂滤网过滤养殖用水,消除体积较大的有害生物,配备蓄水池对养殖用水进行沉淀消毒后方引入养殖池塘; 池塘底部铺膜 铺膜池塘的优点在于虾池的水质不受底质影响,比较稳定,而且清理池底既方便又彻底,可减少池底污染和病害发生; 完备的充氧设施 采用生物絮团技术的养殖池塘,水体中要保持足够的溶解氧; 通过装置向水体中充氧,一方面可以保持水体中高含量的溶解氧以用于各种生物需求; 另一方面在充氧的过程中可以使水体循环流动,让营养物质浮游动植物和细菌达到动态平衡。
在生物絮团形成的过程中,溶解氧和合适的C/N比是需要给以高度重视的影响因素 随着池塘中外来有机碳源的增加,有机物质就会增多,此时以异养细菌为主的异养生物将利用有机物质,并同时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在整个以生物絮团技术为基础的养殖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溶解氧
一般认为细菌细胞中的C/N比约为5( Tupas&Koike,1990) , 但实际养殖池塘水体中C/N比要低于5,提高池塘水体中的C/N比将有利于细菌自身的繁殖; 一是向养殖池塘投入饲料的同时,添加投入有机碳源物质如蔗糖葡萄糖糖蜜细米糠和木薯粉等; 二是使用低蛋白含量的饲料 试验表明,在养殖池水中投入碳水化合物或使用低蛋白质的饲料可有效提升水中的C/N比,并且使池水中以自养性
细菌为主的系统转变为异养性细菌为主的系统,同时可 将 异 养 细 菌 总 数 从104CFU/mL 提 高 到107CFU/mL( Bergeronet al ,2004) 异养细菌数量
的提高,有利于形成细菌聚合物 生物絮团在调节水体中的C/N比方面,可参考以下公式 ( Avnimelech,1999) : CH=( feed ×Nfeed ×Nexcretion) /0.05式中: CH为池塘中所需要碳水化合物的添加量; feed为投喂给养殖生物的饲料量; Nfeed为饲料中的氮含量( 如30%蛋白质饲料含有4. 65%的氮) ;Nexcretion为养殖生物排泄氮占投喂饲料氮的比例 ( 一般为50%) ; 0. 05为常数,由以下数字计算得
出:0.05=50%×40%/4; 其中,50%是所添加的碳水化合物的含碳量;40%是微生物转化效率;4是微生物中的C/N比按此公式推算,使用30%蛋白质含量的饲料,
CH=( feed×0. 0465×0. 5) /0. 05 = 0. 465×feed,需要添加投入饲料量46.5%的碳水化合物( 此时投入物质的C/N比为10.75) , 才能使异养细菌同化养殖生物所排放的氮成为微生物性蛋白质
假如还不是太熟练,可以把要计算的案例晒上来,大家共同探讨。
猪粪中含有碳源,但不能用。

作者: liaowang738    时间: 2013-12-7 23:22
百战老兵 发表于 2013-12-7 21:43
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人工调控养殖系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 ...

还是有点不明白,呵呵,麻烦你帮忙计算下,蛋白含量40%的饲料投喂1千克需要配投多少碳源?
另外想知道,饲料里的碳源没体现啊??
作者: 百战老兵    时间: 2013-12-8 21:49
本帖最后由 百战老兵 于 2013-12-8 21:59 编辑
liaowang738 发表于 2013-12-7 23:22
还是有点不明白,呵呵,麻烦你帮忙计算下,蛋白含量40%的饲料投喂1千克需要配投多少碳源?
另外想知道, ...


先谢谢奖励。不同蛋白质含氮量在14%-18%,平均16%。考虑的因素很多,包含但不仅仅是饲料中的碳源,其实水体中碳源更多是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不过操作却简单。40*16%*10=64%,就是有机碳源和饲料投入比率。
作者: liaowang738    时间: 2013-12-8 22:24
百战老兵 发表于 2013-12-8 21:49
先谢谢奖励。不同蛋白质含氮量在14%-18%,平均16%。考虑的因素很多,包含但不仅仅是饲料中的碳源,其实 ...

水体中的碳源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秸秆发酵可以吗,难道只能添加糖类吗
作者: 烟花雨    时间: 2013-12-8 22:57
精彩问答!!!!!小编路过,不懂帮顶
作者: 百战老兵    时间: 2013-12-8 22:59
秸秆发酵后往精养虾塘里添加,现在谁敢呀?生物絮团养殖系统就是一个活的生物处理系统,对硬件要求很高。通过添加含碳量高、含氮量低的物质来调控养殖系统内的细菌数量,每吸收水中 1 克氨态氮的氮素,需要消耗16- 20 克的碳水化合物。因此通过向水中补充足够的碳源,保证足够的异养菌繁殖所需,可消耗掉水中的有毒氮素,达到预期目标。将水体的C/N提高至超过10的水平不仅可以促进芽孢杆菌、乳酸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快速生长,同时还可以起到有效抑制弧菌繁殖的作用。
作者: 美丽白虾    时间: 2013-12-9 09:07
    生物絮团技术解释得比较清楚。

作者: liaowang738    时间: 2013-12-9 13:42
百战老兵 发表于 2013-12-8 22:59
秸秆发酵后往精养虾塘里添加,现在谁敢呀?生物絮团养殖系统就是一个活的生物处理系统,对硬件要求很高。通 ...

现在好像有药厂开始销售生物饲料就是用的这个原理吧,配合白虾饲料一起使用
作者: liaowang738    时间: 2013-12-9 13:43
百战老兵 发表于 2013-12-8 22:59
秸秆发酵后往精养虾塘里添加,现在谁敢呀?生物絮团养殖系统就是一个活的生物处理系统,对硬件要求很高。通 ...

牛粪怎么样呢?
作者: 风间    时间: 2013-12-9 15:57
养虾所需要运用到的东西还挺多啊,学习了
作者: freebobby    时间: 2013-12-10 09:58
学习了
      
作者: 唐僧    时间: 2013-12-10 14:18
想学,看不懂啊

作者: liaowang738    时间: 2013-12-10 16:24
唐僧 发表于 2013-12-10 14:18
想学,看不懂啊

静下心来在看看
作者: 白慕水    时间: 2013-12-10 16:47
路过学习.....................
作者: 白卿    时间: 2013-12-11 23:11
今年年初接触生物絮团技术,也算是整个过程都经历过,是南美白标苗的,不过效果不怎么好。前后大概一个多月,主要是后期生长速度慢,而且虾体蓝身现象厉害。成数当时只有3成不到。不理想。
作者: liaowang738    时间: 2013-12-11 23:44
白卿 发表于 2013-12-11 23:11
今年年初接触生物絮团技术,也算是整个过程都经历过,是南美白标苗的,不过效果不怎么好。前后大概一个多月 ...

不是说标苗很成功吗?虾体蓝身什么意思?
作者: 白卿    时间: 2013-12-13 19:38
liaowang738 发表于 2013-12-11 23:44
不是说标苗很成功吗?虾体蓝身什么意思?

蓝身是因为淡化过程缓慢。海水盐度过高,虾苗单位面积密度过大。
作者: xiaoxue    时间: 2014-7-10 11:19
百战老兵 发表于 2013-12-8 21:49
先谢谢奖励。不同蛋白质含氮量在14%-18%,平均16%。考虑的因素很多,包含但不仅仅是饲料中的碳源,其实 ...

请问后边又乘的10是什么意思?是要达到的CN比为10 ,还是一个系数?
作者: xiaoxue    时间: 2014-7-10 11:52
百战老兵 发表于 2013-12-7 19:26
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人工调控养殖系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 ...

“ 如30%蛋白质饲料含有4. 65%的氮”,,文中这一个是怎么算的?30*0.16和30/6.25,都是4.8,为什么我算的是4.8,文中的4.65是怎么得到的?
作者: 安迪哥    时间: 2014-7-10 13:03
加糖蜜以後~溶氧的變化如何?
作者: 汤渊鱼    时间: 2014-12-15 13:28
在第一造虾养殖期间,氨水平在0.1mg/L和0.6mg/L之间;亚硝酸盐水平大于16mg/L;在水体中建立起足够的硝化细菌之前加入糖蜜来调控氨水平;需要交换水体来降低含氮化合物的浓度和多余的固体颗粒;在除第一造后的养殖中,氨和亚硝酸盐水平可以忽略。
  溶氧在4.7-8mg/L的范围内,通常在5.5-6.2mg/L;pH的范围在7.3-7.5之间;
  碱度在100-200mg/L的范围,可用氧化钙调整到160mg/L;
  悬浮颗粒范围在0.1-13ml/L;经过几次较长循环后,可以偶尔交换水体来去除多余的颗粒;
  在一些循环期间可以使用氯化铵来维持硝化作用。
作者: 汤渊鱼    时间: 2014-12-15 13:29
在开始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糖蜜;
  好的试剂是成功的开始;
  使用540微米筛固体颗粒可能不好筛,但用800微米的筛去筛效果显著;
  溶氧不是一个影响因素;
  4台24小时的投饵机与2台12小时投饵机对比,前者是扩大了饲料的分布但并不是增加投饵量。
作者: 永远有多远    时间: 2014-12-16 20:41
4台24小时的投饵机与2台12小时投饵机对比,前者是扩大了饲料的分布但并不是增加投饵量。这段话什么意思?实验效果如何?
作者: liaowang738    时间: 2014-12-19 20:33
汤渊鱼 发表于 2014-12-15 13:29
在开始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糖蜜;
  好的试剂是成功的开始;
  使用540微米筛固体颗粒可能不好筛,但 ...

兄弟,楼下的有问题请教你
作者: liaowang738    时间: 2014-12-19 20:34
汤渊鱼 发表于 2014-12-15 13:29
在开始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糖蜜;
  好的试剂是成功的开始;
  使用540微米筛固体颗粒可能不好筛,但 ...

兄弟,楼下的有问题请教你,
4台24小时的投饵机与2台12小时投饵机对比,前者是扩大了饲料的分布但并不是增加投饵量。这段话什么意思?实验效果如何?
作者: jason98    时间: 2014-12-21 21:13
白卿 发表于 2013-12-13 19:38
蓝身是因为淡化过程缓慢。海水盐度过高,虾苗单位面积密度过大。

蓝身的原因和海水盐度过高,虾苗单位面积密度过大关系不大,主要是阳光太少。
作者: jason98    时间: 2014-12-21 21:18
目前我国使用生物絮团技术的最大问题,不是有机碳源的添加多少问题,而是我们的池塘工程设施配套不足,对水呼吸之巨大缺乏估量,往往容易导致缺氧
作者: liaowang738    时间: 2014-12-25 19:21
水呼吸之巨大估量究竟有多大,我们需要多大?请兄弟分析一下
作者: jason98    时间: 2014-12-26 10:29
养殖池如果停电半小时,那就直接翘翘了。生物絮团养殖的水体中,细菌的数量在7-12次方以上,水呼吸占到了溶氧量的95%以上。
作者: 1204864827@qq.c    时间: 2015-7-30 15:09
百战老兵 发表于 2013-12-7 19:26
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人工调控养殖系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 ...

CH=( feed×0. 0465×0. 5) /0. 05 = 0. 465×feed,需要添加投入饲料量46.5%的碳水化合物( 此时投入物质的C/N比为10.75)     版主你好,看你的帖子学习到很多东西!最后这点搞不懂。后面讲的C/N比为10.75 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


作者: 周雨民    时间: 2015-12-25 17:51
白卿 发表于 2013-12-13 19:38
蓝身是因为淡化过程缓慢。海水盐度过高,虾苗单位面积密度过大。

对虾蓝身的原理是什么?我有认识的朋友进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也是遭遇对虾呈现蓝色的问题。
作者: 周雨民    时间: 2015-12-25 17:54
jason98 发表于 2014-12-21 21:13
蓝身的原因和海水盐度过高,虾苗单位面积密度过大关系不大,主要是阳光太少。

嗯,同意宋老师的观点,我朋友的对虾养殖场是在无光的条件下运行,对虾体色呈蓝色。
作者: 周雨民    时间: 2015-12-25 17:56
1204864827@qq.c 发表于 2015-7-30 15:09
CH=( feed×0. 0465×0. 5) /0. 05 = 0. 465×feed,需要添加投入饲料量46.5%的碳水化合物( 此时投入 ...

@jason98  宋老师能释疑吗?
作者: 飞鱼侠    时间: 2016-1-7 10:44
1204864827@qq.c 发表于 2015-7-30 15:09
CH=( feed×0. 0465×0. 5) /0. 05 = 0. 465×feed,需要添加投入饲料量46.5%的碳水化合物( 此时投入 ...

这个计算没记错的是以色列人的最开始研究生物絮团的文章里的。不过,亲身做了两年的絮团,其不稳定性不仅仅是工程设施配套的问题,更是所有因素的综合。在池塘养殖添加了部分糖蜜实验做到第二年,虾的体色发褐色,肉质还蛮不错的。。。
作者: octopusking    时间: 2016-1-13 19:32
学习学习了
作者: 0928    时间: 2016-2-16 16:35
好帖子,十分值得学习!
作者: 0928    时间: 2016-2-16 16:35
好帖顶起哈,赞一个!
作者: 0928    时间: 2016-2-16 16:36
很有参考性的资料,收藏了!感恩!
作者: 周雨民    时间: 2016-2-21 15:04
liaowang738 发表于 2013-12-11 23:44
不是说标苗很成功吗?虾体蓝身什么意思?

蓝身应该是缺少阳光导致的吧
作者: 马豪勇    时间: 2016-3-7 22:38
呵呵,生物絮团,其实是和永动机一样的研究!
作者: 虾奴“癫”    时间: 2016-3-8 01:25
百战老兵 发表于 2013-12-7 19:26
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人工调控养殖系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 ...

看不懂文化跟不上
作者: 汤惠荣_fg7Ct    时间: 2016-3-8 07:39
什么时候的贴子啊 我也出现在上面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3-8 11:06
马豪勇 发表于 2016-3-7 22:38
呵呵,生物絮团,其实是和永动机一样的研究!

小马哥,你懂的真多啊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3-8 11:07
汤惠荣_fg7Ct 发表于 2016-3-8 07:39
什么时候的贴子啊 我也出现在上面

有这么久了         
作者: wx_fUvzi1k5    时间: 2016-3-8 11:50
刚看到这儿帖子,根据我的见解讨论一下吧,饲料蛋白为40的情况下,添加40%(20—60%之间调整)左右的糖作为碳源,糖的种类包括:白/红糖、淀粉、麸皮、糠、糖蜜等。碳氮比约为10,养虾的絮团量应维持在10-20ml/L的丰度。
作者: jackasia    时间: 2016-3-8 16:41
个人意见:营养配比是一方面,充氧是充氧,搅拌是搅拌,全池必须保证均匀的搅拌强度,否则会局部沉淀 出现死区,进而出现局部兼氧反应甚至厌氧反应。另外菌类组分C:N比例是100:5:1。C的途径一个是光合作用藻类产生,一个是饲料带入,还有就是投加的糖之类的,其实葡萄糖是很好的碳源,菌类可以直接吸收。先培养的好氧异养型类细菌,然后这些细菌能吸附无机类物质形成稳定的菌胶团,随后硝化细菌可以依附在菌胶团上生产繁殖。
作者: vanadis_ZIMZI    时间: 2016-3-9 00:44
据说国外定向培育硅藻的生物絮团效果较好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