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台湾泥鳅原是炒作? [打印本页]

作者: 烟花雨    时间: 2014-1-6 08:44
标题: 台湾泥鳅原是炒作?
楼主昨天与一朋友聊天,他给小编科普说:
“目前很多台湾人过来国内推广澳洲淡水龙虾      主要原因台湾已经养不下去。”{:soso_e117:}

“台湾泥鳅原来叫中华大鳞鳅,台湾泥鳅苗就是个炒作   过去台湾根本没有泥鳅的   是在国内运过去再包装回来炒作”


到台湾包装过后  那么抢手“


然后小编问道:可还是有养殖台湾泥鳅的朋友说,长速会比大陆苗快一些,这也是假的么?

“到台湾改良过”

“这几年泥鳅市场   做苗赚钱    养殖的不行   很多人都是跟风状态   盲目投资”

{:soso_e110:}是真的么?

作者: sunningfish    时间: 2014-1-6 09:28
现在大家都是在炒作苗种,说这个泥鳅比国内泥鳅价格高很多,市场是真正用来吃的台湾泥鳅基本没有,都是拿去做亲鱼的。
也不想想国内的泥鳅现在是15-19元/斤,据报道台湾泥鳅长的快,按照一般的规律长的快的口味肯定不好,想想口味不好的泥鳅怎么会卖的比国内泥鳅还贵呢?
大家还是醒醒吧!
作者: 孔雀鱼    时间: 2014-1-6 10:05
本帖最后由 烟花雨 于 2014-1-9 22:16 编辑

楼主好,泥鳅现在作为水产养殖 新宠儿,很多人去养殖。不过确实有台湾泥鳅苗种的。楼主,有空可以去看下,我们的台湾泥鳅啊。是真正的台湾鳅来的。
也期待与您多多交流,谢谢

作者: 白慕水    时间: 2014-1-6 16:06
不知道,搬个板凳等真相大白(~ o ~)~zZ
作者: 海天一色    时间: 2014-1-6 22:50
好像以前在水产前沿上看过关于台湾泥鳅的文章,有空去翻d翻
作者: 海天一色    时间: 2014-1-6 22:58
黄泥鳅养殖行情正夯
http://www.fishfirst.cn/article-28327-1.html

搜索这篇文章,介绍得比较详细哦。
作者说台湾泥鳅还有3年好观景,要养的抓紧时间
作者: zgg496404854    时间: 2014-1-7 00:17
慎重吧   头淡汤不好吃  
作者: 较真的水货    时间: 2014-1-7 09:31
大鳄在背后{:soso_e151:}
作者: 江苏泥鳅    时间: 2014-1-7 10:48
所谓的台湾泥鳅生长快是因为在亚热带养殖投饲时间在10个月以上,如果放在连云港地区用6个月的投饲期来养看他能长多快。关键是单位产量养殖密度,把台湾泥鳅放在连云港地区按照连云港本地的养殖模式看它的亩效益能超过河南范县泥鳅苗么。谈论什么泥鳅养殖技术,一种技术没有3-5年以上的积累你拿什么谈,吹吹牛到是没问题。说炒作台湾泥鳅是坑蒙拐骗这还是挑好听的说,如果不是坑蒙拐骗你们这些炒种的把3年以内的养殖数据  养殖面积  养殖密度 苗种规格  商品规格 单位产量  养殖技术(夏季高温春秋低温等) 饵料系数  养殖周期  养殖成本核算  养殖效益    养殖风险 等。其实我只想问一句话你真的养过一个周期么?有整个养殖周期的视频图片么?既然你预谋要炒种炒苗起码要先把假证据做好吧,连假证据都没时间做,未免也太心急了。其实泥鳅这行水不浅,骗也只能骗骗外行人而已。
我这是断人财路啊,阿弥陀佛 愿上帝保佑那些可怜的水产人
作者: 白卿    时间: 2014-1-7 22:24
泥鳅市场主要是集中出口韩国,像江苏的榆林都是泥鳅养殖集中地,前几年都是一窝蜂的,现在估计供大于需了。
作者: 烟花雨    时间: 2014-1-9 16:05
本帖最后由 烟花雨 于 2014-1-9 16:17 编辑
江苏泥鳅 发表于 2014-1-7 10:48
所谓的台湾泥鳅生长快是因为在亚热带养殖投饲时间在10个月以上,如果放在连云港地区用6个月的投饲期来养看他 ...

太乱了,作为一个十分外行的小编,看不懂!求白话文。

这段话看过以后,我理解成这样子,不知道对不对:
台湾泥鳅生长快是因为台湾地处亚热带地区。而连云港纬度高,积温少,所以理论上长得慢。
然后你又说,如果放在连云港用6个月的投饲期来看看他能长多快。 很明显啊,一,少了4个月,二,积温不够多。当然是台湾胜!

然后又扯进来河南范县,这个又是啥逻辑??范县的泥鳅种苗有什么江湖地位么?求科普

作者: 烟花雨    时间: 2014-1-9 16:06
江苏泥鳅 发表于 2014-1-7 10:48
所谓的台湾泥鳅生长快是因为在亚热带养殖投饲时间在10个月以上,如果放在连云港地区用6个月的投饲期来养看他 ...

然后,你说,你只想问一句话,这句话,是问谁的?请说楼号或者用户名呗~  用@也行
作者: 烟花雨    时间: 2014-1-9 16:10
较真的水货 发表于 2014-1-7 09:31
大鳄在背后

啥意思????说露骨一点!!!

不明白啊
作者: 江苏泥鳅    时间: 2014-1-9 21:25
烟花雨 发表于 2014-1-9 16:05
太乱了,作为一个十分外行的小编,看不懂!求白话文。

这段话看过以后,我理解成这样子,不知道对不对 ...

目前在泥鳅最大的养殖基地连云港汇集了全国最优质的泥鳅种系,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地方泥鳅品种在连云港经过5年以上的市场筛选,最终综合养殖效益最好的泥鳅地方品种是河南范县泥鳅苗,宁夏银川泥鳅苗  辽宁盘锦泥鳅苗  连云港本地泥鳅苗,这些地方泥鳅苗是养殖户高价求购的,因为这些地方的苗种只要掺假率不超过15%就可以保证盈利。
我的意思已经很明白地说台湾泥鳅是一种炒作诈骗行为。如果把台湾泥鳅放在连云港地区同以上的那些泥鳅品种按照同样的标准养殖,台湾泥鳅根本就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台湾泥鳅本身的盈利模式都没有得到市场真实性验证,这不过是一场骗局而已。
在泥鳅这行业已经5年了,这里的骗子是水产届最多的,2012年以前骗子们主要用劣质泥鳅苗冒充优质泥鳅苗欺骗养殖户,因为这两年泥鳅市场行情不好泥鳅苗销量不大,骗子们开始把突破口选在台湾种鳅和台湾泥鳅苗上了。
为了减少麻烦干脆转几篇行内人的文章你自己看吧
作者: 江苏泥鳅    时间: 2014-1-9 21:27
台湾泥鳅品种知多少
       近来看到很多泥鳅QQ群,对于台湾品种泥鳅(姑且称之)掀起了热浪,看到这种现象,不经让人唏嘘!我身在台湾,也是泥鳅繁育养殖的参与者,至今已经八个年头,对于台湾泥鳅的了解,应该是远远超过现在正在各大泥鳅QQ群鼓吹买卖台湾品种的大陆同胞吧?在台湾本地养殖泥鳅,我怎么就没看到像他们叙述的那般神奇呢?生意人啊,目的无他,唯利是图而已。台湾泥鳅根本没有品种之说,对于不了解的人,很容易对台湾泥鳅产生误解,加上利益熏心的驱使,就算真的有所了解,也不会如实的叙述了。
        就我对台湾泥鳅的了解,给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好,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吧!
        台湾泥鳅,原生种是《台湾真鳅》,属于大家所知道青鳅的一种,现在从事这种泥鳅养殖的业者比较少,主要作为出口日本,采合约定量式养殖 。现在各泥鳅QQ所说的台湾泥鳅品种,是台湾现今主要养殖的泥鳅品种,大部分集中在台南一带,其次是屏东县,总面积约略为150甲(约等于公顷),这种泥鳅是从何而来的呢? 这种泥鳅并非台湾原生种,而是在1990年左右,从大陆进口来的(更准确的说,可能是走私),那时候运送黄鳝的包装里放数尾泥鳅,目的是减少黄鳝运输死亡。最早是由台湾苗栗县的一个业者进行这种泥鳅繁育养殖,第二年发现这种泥鳅在台湾适应的非常好,并且成长非常快速,接下来就开始推广养殖,又因为台湾南北气温有所差异,越南面越温暖,所以地处台湾南部的台南及屏东成为这种泥鳅的养殖产地了,苗栗及其他地方却没有这种泥鳅的养殖场,这就是气候造成的。到底有没有台湾泥鳅这一品种呢?看完台湾泥鳅的来历是不是了解一些了呢?
        台湾泥鳅长的到底如何? 确实比大陆泥鳅成长快速,一年之内。10-12个月的养殖周期,可以进入一斤10尾以内的个头,至于QQ盛传三个月可以长到一斤20尾以内,这是绝对的瞎扯(实验特殊养殖环境不在此限),真实情况绝非如此。是什么因素造成台湾泥鳅成长快速呢?简单地说,是气候第一,饲料第二,管理第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下一篇再行叙述,以免混肴这篇的主旨)没了这三个条件台湾泥鳅到了大陆也是一个样的慢,有了这三个因素,大陆的泥鳅来了台湾养殖还是一样的成长快速,这也就是南橘北枳的道理了!

                                                                                                                                        著作人:台湾乔哥(984601848)

作者: 江苏泥鳅    时间: 2014-1-9 21:28
台湾泥鳅品种知多少(再论成长快速)
        从事泥鳅养殖的朋友,所养殖的苗种来源大都是野生捕捞,所累积的经验也都是这种泥鳅苗种的片面资讯,对于泥鳅成长的速度,已经被这种框架束缚住了。可以进行讨论的角度也就停在哪个地方的泥鳅苗好,哪个地方的不好。除此之外呢?
        从事泥鳅繁育的朋友,因为参与的早晚有所差别,功力也存在着些许差别,如果有将泥鳅繁殖出来,并且将这些水花养殖下去(此处不讨论成活率),你就会发现这种人工繁殖泥鳅的成长速度是一个什么情况。听过,看过,做过,这三者之间也是有所差别的。
        以上只是一个引言,目的是要告诉观看这篇文章的朋友,你必须明确地知道你是处在泥鳅养殖道路上的那个阶段。对自己要有所了解,对产业也要有所了解,了解得越广泛,对自己总是有利的,绝非只是道听途说。
       以下我要提及的,会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事情,建议大家姑妄听之。
       泥鳅,在我看来,就黄鳅来说,品种是没什么差别的 。2006年开始,我就第一次进行泥鳅人工繁殖工作,至今所使用过的种鳅来源包括,连云港本地的,东北的,山东的,安徽的,河南的,银川的,台湾的。我所做出来的结果,这些泥鳅的第二代经由养殖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基本相同,看不出什么明显差异,他们的特征样貌极其近似河南范县的泥鳅苗,颜色浅淡,体型短宽胖,尾端上部隆起(这一特征比范县苗更明显)。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衔接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另一个重点,台湾泥鳅成长快速的另一个更主要因素,就是台湾泥鳅是百分之百人工繁育,完全没有野生捕捞苗种这一来源,所谓的台湾泥鳅成长快速,其实就是人工苗的最大特点,换句话说,你买到的是台湾种鳅所繁殖的水花或者是你们当地种鳅所繁殖出来的水花,他们是完全相同的,并不存在什么明显差异的,就我多年实验的结果,事实就是如此。我相信,明白这一点的朋友,极少,极少。其中包括买卖所谓台湾品种泥鳅的朋友,因为他们同时从事大陆种鳅和台湾种鳅繁育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可以理解他们本身也身处在一团迷雾当中。
        买卖台湾泥鳅品种的朋友未必就是在有意的进行一个谎言,因为极可能他本身都搞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是聪明的你我,怎么可以不明辨是非,盲目投入呢?我在此断言,购买200元一万尾台湾品种泥鳅水花进行养殖的朋友,绝对赔钱,这个明年就会得到验证。

                                                                                                                                    著作人:台湾乔哥(984601848)   

作者: 江苏泥鳅    时间: 2014-1-9 21:30
台湾泥鳅品种之说的简单辩证法
         辨别台湾泥鳅品种,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只要你会繁殖泥鳅,不用讨论成活率,自己有能力繁殖出来泥鳅水花,无论是全自然法,半人工法或者全人工法,只要你能搞出泥鳅水花, 在此不讨论多少数量问题。
         你将这些进行人工养殖,这些水花就可以给你看到你想知道的答案---成长很快,无论所谓的台湾品种或者你们当地的品种,基本上会是一样的 ,这不是品种问题,而是人工苗和野生苗的差别,就是因为泥鳅人工繁育成为目前大家的难关,所以才出现各种怪异的现象,各种花样的欺骗行为才会年年都有,并且年年都有很多人相信。多了解,多参与讨论,就算学不到什么东西,但是基本上也可以脱离全无知状态,不会被别人忽悠过来,又忽悠过去了。
       各地的泥鳅经由人工繁殖育苗=台湾品种人工苗,野生泥鳅苗,自幼无父无母,行乞度日,有上顿没下顿。再加上无数天敌的追杀,存活下来的会是动作快的,而不是胖嘟嘟肥羊羊 。
作者: 江苏泥鳅    时间: 2014-1-9 21:32
再谈台湾泥鳅       逍遥渔夫
事先声明:我不做泥鳅。之所以写这个,一是本人多少还有点鱼类繁育的知识。二是对这条鱼还有点兴趣。
我所了解的台湾泥鳅:首先,2012年上半年(具体时间不记得了,中国水产网可以查到),在福建召开过一个台湾泥鳅品种鉴定会(这可是国家层面的鉴定会哦,如果是砖家忽悠,或者是被忽悠,那这事就有点可怕了。不过在当今中国也不是不可能)。其次,在大陆的确存在着这种个体长得很大的泥鳅,据说,最大的能长到8两(相信没谁没事把黄扳鳅,也就是大鳞副泥鳅,养几年养这么大吧)。这是我目前所知道的客观事实。
网友们的观点:目前,有经验的泥鳅养殖网友普遍认为:台湾泥鳅是骗人的。有人说根本就不存在这种泥鳅,有人说买回去的台湾泥鳅根本就没有像吹的那样长这么快。而一些对新品种感兴趣的网友又在拼命打听那里能买到台湾泥鳅。加之,台湾泥鳅的广告貌似把这条鱼吹的和真的一样。
网友的解释:说句实话,说台湾泥鳅是骗人的网友一直没有给出一些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它是骗人的。直到最近,我看见了网友乔哥写的一篇关于台湾泥鳅的文章。文章的大意是:大陆的大麟副随黄鳝销售到达台湾,由于台湾的气候,水土等条件非常适合大麟副的生长,于是长出了这种大个体的泥鳅。但这种泥鳅再回到大陆,由于气候,水土又回到原来的条件,所以这泥鳅的后代就不长了。还有一种说法(台湾泥鳅生产公司的广告,那个公司不说):台湾泥鳅是日本川崎泥鳅和普通泥鳅的杂交后代(这是原话)。
本人的思考:我不得不说,乔哥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情况,都存在着这种可能性。到此为止,貌似可以得个结论,台湾泥鳅的确是骗人的,即使台湾泥鳅的养殖者本身并不想骗人,但至少可以说他们被台湾泥鳅骗了。可进一步想想,又好像还有些问题没有解释清楚。按乔哥的说法,大麟副到达台湾后,泥鳅生长发生了改变,那它们的后代也一定会发生改变。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有两种可能:一是大麟副到达台湾后,环境的改变导致了基因的突变,但这种突变,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有稳定的遗传下来(获得性遗传选育一般要经过7代以上,才能获得稳定的性状)。如果是这样,我相信几年之后,一定会有真正的台湾泥鳅出现。二是,正如乔哥所说,大麟副在台湾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只是一个物种的环境适应能力变化。如果这样,台湾泥鳅就没戏。至于台湾泥鳅是杂交后代的说法,这就是我另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台湾泥鳅的推销商不站出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比如,父本,母本是什么?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是什么?等等。这应该不是商业秘密吧?所以,我认为了解台湾泥鳅的朋友应该站出来把它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否则大家真的只能认为台湾泥鳅是骗人的了
作者: 江苏泥鳅    时间: 2014-1-9 21:55
真假与否要等到真正有一批真正靠养殖台湾泥鳅赚到钱的养殖户来证明看,我说的是真正的养殖户不是炒苗炒种的家伙们。
我不会去养所谓的台鳅,我也不想跟哪个人辩论,这些年已经亲眼看到无数个被骗子骗的倾家荡产的养殖户,以后被骗的人只会更多不会更少,现在整个中国也就那么几个泥鳅育苗技术比较成熟的,但是台湾种鳅的销量却是铺天盖地而来,80元一斤的50元一斤的。就凭你们能搞几个苗。
我其实完全是无聊至极,说这些有什么意思,一切该怎样还是怎样
作者: 烟花雨    时间: 2014-1-9 22:09
额滴神呀!!此帖必火!!!!留爪
作者: 鱼翔浅底    时间: 2014-1-9 23:32
神,十个字
作者: 较真的水货    时间: 2014-1-14 12:59
烟花雨 发表于 2014-1-9 16:10
啥意思????说露骨一点!!!

不明白啊

我不能说太多。我担心我断人财路是有生命危险的。
作者: 较真的水货    时间: 2014-1-19 03:01
江苏泥鳅 发表于 2014-1-9 21:30
台湾泥鳅品种之说的简单辩证法
         辨别台湾泥鳅品种,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只要你会繁殖泥鳅,不用 ...

哦。明白了占速差异在于自然生态选择的是活动性强的生存能力强的苗。人工面选择长速快的。所以台湾泥鳅快就快在人工选育后的人工苗
作者: 较真的水货    时间: 2014-1-19 03:09
烟花雨 发表于 2014-1-9 22:09
额滴神呀!!此帖必火!!!!留爪

烟花雨姐姐以后出门小心点。你的帖子断人财路。
作者: 江苏泥鳅    时间: 2014-1-19 10:18
较真的水货 发表于 2014-1-19 03:01
哦。明白了占速差异在于自然生态选择的是活动性强的生存能力强的苗。人工面选择长速快的。所以台湾泥鳅快 ...

台湾泥鳅在台湾的养殖规模很小,因为台湾野生泥鳅苗资源极小所以只能靠人工繁育,听说已经有20多代的人工繁育,所以台湾泥鳅相比其他地方泥鳅品种有生长快规格大不怕人的人工选育特性。不过制约台湾泥鳅大规模发展的关键还是育苗技术不成功,养殖密度低亩产低,你想想看如果台湾泥鳅真那么神奇,台巴子会眼睁睁地看着北方的连云港泥鳅出口日韩么,韩国鬼子会进口养殖成本高的连云港泥鳅而不搞成本低的台湾泥鳅,不要以为广东人比台湾人韩国人聪明,在国内每年进行泥鳅人工育苗技术的资金总投入近亿元这些应该都是私人投资的,2013年在我的附近就有三个养殖场搞泥鳅人工育苗总共赔了110万也没成功,这种事情在全国太多了而且年年如此好几年了。事实胜于雄辩2014年秋天事情就会真相大白,到时又会有无数人血本无归,因为广东人根本就做不出来合格的人工苗,连云港地区有6万亩泥鳅养殖塘平均亩产3500斤高产的亩产4500斤,需要多少泥鳅苗,这种产量是在投放规格在体长6-9厘米每斤200-300尾的泥鳅苗才能实现的。
   其实我很希望台湾泥鳅能像南美白对虾那样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让泥鳅养殖成本会降到7元以下,这样国内的消费市场才能打开养殖规模才能扩大。台湾泥鳅是一种不错的泥鳅,但是真正能够推广应该在2-3年以后,这需要真正的技术实力强的泥鳅繁育企业才能推广开来,这样的企业在全国也没有几家。我知道会有无数的人不服气,不服气有用么,自己育的苗自己都不敢大规模的去养,忽悠别人去养,这一点点良心都不如做虾苗的多。呵呵
作者: 较真的水货    时间: 2014-1-19 11:34
江苏泥鳅 发表于 2014-1-19 10:18
台湾泥鳅在台湾的养殖规模很小,因为台湾野生泥鳅苗资源极小所以只能靠人工繁育,听说已经有20多代的人工 ...

有理。若种苗真的完全突破,台湾人更有养殖出口日韩的优势。他们不做就是有瓶颈。

在苗界,台湾种苗的选育深受国内行业人士认同。泥鳅苗人工选育超过七代就明显有性能差异了。所以人工苗算是一新品种。若真的选育了20多代,这个种苗是非常有基因优势的了。只是种苗的寸片死问题局限了行业的发展。这个瓶颈就由骗局来打破,圆了泥鳅苗的技术突破。所以现在掺假或挂羊头卖狗肉等诈骗就风行了。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