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原创)单胞藻培养相关事项 [打印本页]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10 10:15
标题: (原创)单胞藻培养相关事项
本帖最后由 烟花雨 于 2014-1-11 14:39 编辑

对虾种苗企业的生存主要是依靠虾苗养殖效果来决定的,虾苗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业链的上上下下。单胞藻对于虾苗早期是最适合的饵料,如果培育得当,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减少育苗水体环境负荷,尤其是对于虾苗的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成活率。结合个人的育苗感受,投喂单胞藻与不投喂的区别还是有的,比如苗的变态时间缩短,活力个头大小,水质均优于未投喂单胞藻的苗,当然如果培育不得当,反作用也有,比如投喂有害菌超标的藻液,藻类老化,投喂过量等。所以合理运用,方可收到理想效果。限于个人水平,描述方法的错误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指正。

一 单胞藻纯培养室操作描述
仪器使用
  (1) 超净工作台
使用前提前开机,打开紫外线灯和风机开关20分钟;超净台面上不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保持工作区内的净化气流不受干扰,工作时尽量避免作明显干扰气流的动作;超净台保持光滑水平,光滑便于用酒精消毒布擦,水平是倒培养基时使培养皿内平板厚度一致;工作时超净台周围空气流动要缓慢,杂菌尽量减少,所以要定期清洁消毒保种室内,关闭门窗,尽可能减少杂菌数量;空气过滤网定期清洁。

(2)真空泵和溶剂过滤器及过滤膜
此环节过滤只是为单胞藻纯培养室(保种,提纯,扩培试管级)准备清洁无菌海水。其他级别的培养无需此环节。
过滤膜使用0.2微米孔径,不可用手拿,用镊子选取;真空泵与溶剂过滤器之间通过合适口径的橡胶管连接紧密,每次过滤要注意滤膜的过滤效果,防止滤孔阻塞影响过滤效果;滤瓶内的滤液不能没过滤板出水口,否则滤液将被抽吸入真空泵,导致真空泵损坏;
应该使滤板内的营养液过滤尽后(无水滴)才能停泵。要定期注意真空泵内油量,注意加油。
(3) 恒温鼓风干燥箱
设定温度时。先按控温仪功能键SET进入温度设定状态,此时SP设定显示一闪一闪,要按移动位键配合加键或减键,设定时先从分位数字设定,一直到百位数,设定结束需按一下功能键SET,此时干燥箱进入升温状态,加热指示灯亮,当箱内温度接近设定温度时,加热指示灯闪动多次,控制进入恒温状态。使用注意事项:物品不能堆得太满,更不能堵住出风口,以免影响温度均匀上升;若是有牛皮纸和保鲜膜时,温度不能超过180度;取出物品时,箱内外温差不宜过高,防止玻璃器皿炸裂;橡胶制品不能放入。

(4)加湿器
配合生化培养箱使用。
水源是蒸馏水;不应容器内带水移动加湿器;加水时应在容器上表示的满水线为止
应注意的事项:平时留意观察水箱的存水量,及时予以补充,远离热源,腐蚀物。

(5)  蒸汽消毒器
容器加水时,水位一定要超过电热管,最好是到3个支撑点的下缘,如果连续使用,应在每次消毒前补足蒸发水量,不然少水会烧坏电热管;盖上的放气软管插入消毒桶圆槽内,对正盖和主体的螺栓槽,依次将相对方的翼型螺母予以旋紧,使盖与主体密合,加热开始时,应将放气阀与安全阀的小手柄扳至垂直放气方位,必须待有较急蒸汽喷出,即将小手柄扳回水平“关闭”方位。当到达所需压力和温度,计算消毒时间,消毒毕后,关闭电源,待压力指针指向0时,将放气阀的小手柄扳至垂直放气方位,气放完后,打开容器盖。物品消毒后要迅速干燥。应注意灭菌液体时,不超过盛液体容器体积的3/4,瓶塞不可用软木塞或未打孔的橡胶塞。灭菌器内冷空气必须完全排除。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气的膨胀压,当水蒸气含冷空气时,压力表所表示的压力是水蒸气压力和部分冷空气压力之和,不是水蒸气的实际压力,而同一压力下的实际温度,含空气的蒸汽低于饱和蒸汽,这样导致达不了消毒效果。绝不可堵塞安全阀出气孔,必须留空位保证其畅通放气,发现超温超压,立即断电。
蒸馏器
先关闭放水阀,打开进水阀,待溢水皮管有水流出,方可接通电源,此时可暂时关闭进水阀,待出水皮管有蒸馏水流出,打开进水阀,制备蒸馏水。定期清洗蒸馏器内壁,除去水垢,不然影响蒸馏水质量和使用效果。切不可关闭水阀制备蒸馏水,否则烧坏电热管。
(6)鼓风机
定期更换吸气口的过滤棉,异常情况,请电工检查
(7)空调
保种室若有生长藻种,需维持恒定温度,反之关闭。一级,二级空调视外界气温调整开关。

二 卫生消毒
工具卫生消毒
1  滤水筒式过滤器。筒式过滤器的滤芯应用一次更换一次,用过的滤芯浸泡在1%盐酸溶液中消毒12h以上。然后用洗洁精清洗,再用足量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滤芯规格应小于等于0.5微米)。
2 试管(规格10毫升到20毫升),锥形瓶(50毫升到200毫升),500ml锥形瓶,2.5L瓶广口瓶,移液管,移液枪管/盒,玻璃气管,胶气管,气石,溶剂过滤器,培养皿。用过后应当用清水清洗后浸泡于1% 盐酸12h以上(溶剂过滤器除外,浸泡时相近大小器皿分类放不同的消毒桶,规格相差大,易导致相互碰撞碎烂)然后用洗洁精清洗(用毛刷清洗试管底部时,不可太用力,否则底部易破裂),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风干或晒干,高压灭菌后,放入恒温干燥箱(胶气管,气石除外)干燥备用。
3聚乙烯藻袋 用于二级藻类藻种挂袋培养或3级扩培(一般使用盛装藻液12升左右)。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内外,浸泡于1% 盐酸12h以上,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风干或晒干,备用。由于藻袋近似密封性,对于防止微生物污染有很好的效果。
4毛巾  保种室 ,一级和二级毛巾不可混用,所用毛巾后都应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
5锡箔纸 除非粘上油污或污物以及破损,都应重复使用
6牛皮纸 定期拿到烘箱烘干
7定期更换空气过滤器(用于1,2级培养的进气过滤)的滤芯,滤芯已油化或冲散的弃去。
8定期更换鼓风机进风口的过滤棉
9对新购入的器皿应先除去包装沾染的污垢后,用洗洁精刷洗,流水冲净,再浸泡于1%的盐酸12h,使游离的碱性物质除去,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风干或晒干备用。
室内卫生消毒
1保种室每天早上用清水擦洗实验台面,地板,墙壁,木架后,开紫外灯消毒20分钟,此时关掉空调,关掉日光灯,由于紫外灯照射会产生一定量的臭氧,对人体有害,所以消毒关闭紫外灯后人应隔一段时间再进去。进保种室换鞋。
2一级和二级室每天清洁,接种前接种后承载物框架都应用消毒液消毒。
3门口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药水(高锰酸钾)  
4常用消毒剂浓度 1%盐酸,次氯酸钠20ppm(有效氯),碘液(1000ppm),酒精70-75%,高锰酸钾1mg/L.

三 接种
藻种固体培养基制备
所需烧杯,玻棒须清洗干净,锥形瓶和培养皿须消毒清洗灭菌烘干。将称好的纯化琼脂粉加入烧杯再加入一定量的海水,加热(必须不停搅拌,以免琼脂糊底烧焦)至完全融化,加热后的琼脂培养基应当透明无显著沉淀,若明显,可采用清洁的白色薄绒布或中间夹有薄层吸水棉的双层纱布铺在漏斗上趁热过滤,融化毕后精确加入营养盐(维生素B溶液须等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冷却至50摄氏度以下再加)。培养基采用121摄氏度高压蒸汽灭菌20至30分钟即可,培养基灭菌后应立即取出,冷却至50摄氏度以下,即加维生素B溶液。将盛装培养基的锥形瓶和培养皿放在超净工作台上,点燃酒精灯,右手托起锥形瓶底,将瓶口在酒精灯稍加烧,然后迅速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以铺满皿底为止(厚薄适中)。铺放好后,放置20-30分钟,待培养基凝固后,即开始操作。若是做斜面培养基,则加入维生素B溶液后,将盛装培养基的锥形瓶和试管以及一根厚约1厘米的小木板放在超净工作台上。分装约为试管高度的1/3-2/3(视情况操作),分装量应以能形成2/3底层和1/3斜面量为好,摆置成适当斜面,待其自然凝固。培养基制备好后,如发现破裂,水分浸入,色泽异常等均应弃去.
待凝固后即进行操作,现一般采用平板划线接种和涂布接种。

平板划线接种
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充分烧红后,接种柄一边转动一边慢慢来回通过火焰3次,待冷却至室温方可挑取藻种(为保证藻种不被烫死,挑种前可将接种环接触培养皿内壁或培养基),迅速接种至新培养基(划线可采用斜线法,方格法,曲线法,放射法等)。左手握住平板,用大拇指和食指稍稍抬起皿盖,同时靠近火焰周围,右手持接种环伸入皿内,在平板上一个区域作划线(依方法不同,动作不同)。划线时使接种环与平板表面成30-40度角轻轻接触,以腕力在表面作较快的滑动(注意不要划破平板表面或伸进培养基内)。接种环挑种后和划线完抽出时均不可碰及皿壁/口,更不能碰其它物体和台面。接种完后,将接种环从柄部至环端逐渐通过酒精灯火焰灭菌,不能直接烧环,以免残留在接种环上的藻体或菌体爆溅污染空间。上述操作完成后,即用无菌封口膜封培养皿口(膜使用前须用酒精消毒,紫外灯消毒,风干),封口时,用左手大拇指摁住膜一边末端,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另一边末端,迅速绕培养皿口绕一圈,封口。
涂布接种
所用种液必须经过弧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涂布棒在火焰上慢慢来回过火焰3次,冷却(不可骤冷),将种液用移液枪从试管吸出注入平板上面(枪管不可碰及试管外壁,更不能碰及其它物品或台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藻液分布均匀,毕后,封口同平板划线。

补充:试管液体培养基接种
所用种液必须经过弧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火焰灭菌前试管口外壁不能有水滴(易导致受热不均而破裂),烧试管口时,试管倾斜45度角,不断移动试管,使试管口受热均匀,灭菌时间3秒左右。灭菌后不能骤冷,防止试管破裂。毕后,用盛装营养液150或200ml的锥形瓶(也要灭菌瓶口)向试管中倾倒营养液,每次只能拿一个试管(注:若几个试管对比时,可以同时拿在手里,用大拇指和手掌),倒好后,同样试管和锥形瓶口灭菌,试管塞也要灭菌,塞试管塞时不要移动试管迎接塞,以免试管在移动中纳入可能含菌空气,火焰旁为无菌。
所有试管分装好后,即接种。用移液枪选取移液量(试管口灭菌),注入新培养基,枪管不可碰及管外壁,更不能碰及其它物品或台面,一支枪管只能和同一种液使用,选取另一试管种液时必须更换枪头。接种毕后,选取合适光照温度培养。由于试管培养是静置培养,而在静置条件下,藻细胞会聚集在试管底部,且藻细胞周围会形成透过养分的屏障,营养盐的摄入受阻,光照吸收不均,为使营养盐摄入正常,藻细胞受光均匀,需要定时摇置试管(手先喷消毒酒精,手腕使劲摇,不要摆臂,不能倒置摇)

三角瓶,500ml瓶,2.5L瓶液体培养基接种
三角瓶接种需无菌操作。500ml瓶,2.5L瓶液体培养基接种均在室内卫生条件下操作。3种瓶和所需营养液及锡纸,移液管,洗耳球,气管,气石均需经消毒清洗,灭菌后使用。三角瓶需定时摇置,500ml,2.5L瓶培养在通气条件下培养。

二级聚乙烯藻袋液体培养基接种
气管,气石均需经消毒清洗,灭菌后使用,抽藻管前次用毕后应当用水泵将管内灌满消毒盐酸溶液,今次用前需用海水或淡水冲洗干净后使用。选取的种液应当是无明显沉淀,泡沫,原生动物,附着物,色泽正常,藻细胞密度大,形态正常,弧菌检测合格后选用。所用海水漂白水消毒有效氯应足10ppm,曝气12小时,检测余氯,加硫代硫酸钠中和,方可使用。若使用稀释的漂白水,应当天配制当天使用,而未使用的要在24小时后弃去。且稀释的漂白水必须加盖放在避光的容器内保存。由于漂白水会随时间渐渐分解,一次性购入的漂白水不应太多,不要过量储存,以免影响灭菌功效。

1,2,3级接藻示意:
试管 → 三角瓶 →   500ml瓶子 →   2500ml瓶子→     20升的藻种聚乙烯袋  →  18升的扩培藻聚乙烯袋或者培藻池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10 10:16
相关说明:
1  母液的配置可以参考教科书上所写,然后结合当地的水质适当修改即可。氮,磷,铁元素,维生素B1,B12是必须使用,维生素母液保存于低温弱光环境下,其中维生素的添加需要先高压灭菌后再加入母液中。其余营养盐先配置好后,再灭菌。如果是硅藻类,还应加上硅酸钠。

2  保种室所需营养液(母液千分之0.8的比例添加)除需高压灭菌外还必须经过真空泵抽滤后才能用,微孔滤膜直径为50毫米,孔径为0.2微米。

3 接种比例A:试管0.07—0.09(随密度大小变化),10毫升试管加营养液7毫升,藻种0.5毫升,20毫升试管中营养液加12.5毫升营养液,1毫升藻种。B:三角瓶0.09-0.11。在100毫升,150毫升,200毫升,250毫升三角瓶中分别加营养液,70,80,120,150毫升(可按一试管对应一个三角瓶加入),C: 500毫升瓶(400毫升营养液)(按1个三角瓶对应1个500毫升瓶加入)D :2.5升瓶(2升营养液)(按1个500毫升瓶对应1个2.5升瓶加入),注意:上述若发现藻生长情况不好,需要先镜检,判断后再决定是否接种。
一般情况下3袋二级藻种应先扩培接种于容量400升的桶(海水贮备及营养液提前配置好),然后立即进行二级藻袋扩种,每个聚乙烯袋加18升左右藻水。

4 保种培养基制备:按1.5%的比例加琼脂粉,煮沸后加营养盐(母液千分之1添加),高压灭菌。维生素需高压灭菌后培养基冷却至30摄氏度方可加入。(可用划线法,涂布法等分离培养藻种)

5 仪器的清洗维护。溶剂过滤器使用后只用洗洁精和清水清洗。高压灭菌后备用。其它玻璃仪器,气管,气石,移液枪筒使用后需要浸泡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十的稀盐酸溶液中至少半天,才能拿出清洗,风干,高压灭菌后备用。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10 10:31
说明: 10的2次方标示成10^2,以下数字的次方通用此表示法

三级藻生产
三级藻系统包括用水处理以及配送,温度与光照控制,藻种的供应等。为确保扩大培养成功,从接种到收获的培养时间应该尽量缩短,以避免因为开放式培养随培养规模扩大接触外界感染源时间加长,三级藻池滋生过多的有害生物,使三级培养失败。
1—1高水位低密度接种(接种密度为P×10^4cell/ml,P为接种密度万位数值)(未特别说明藻水藻细胞密度就是cell/ml)(以下的推理是建立在三级藻第二次加水和收获的密度为105级)
若一天三级浓缩藻需求量为A升,则总藻细胞数目为K=A×10^3×(B×10^7)cell (K为A升浓缩藻所含的藻细胞数值,B为浓缩藻密度千万位的数值),一般情况下二级藻种的密度为C×10^6cell/ml(C为二级藻密度百万位的数值),若第一天接种E吨藻水,则一天需要二级藻种体积d=E×10^6×P×104/C×10^6=EP×10/C升,第三天加水F吨,此时加水后藻水密度E×10^6×Y×10^5/(E+F) ×10^6   cell/ml(Y为第三天加F吨水之前藻水密度十万位数值),然后第五天收获时,藻池藻水藻细胞总数目应为H=(E+F)×10^5×Z×10^6 (Z为藻池藻水密度十万位数,H为藻池藻水藻细胞总数目),因为总需求量的藻细胞数目应等于最后藻池藻水藻细胞总数目,则K=H,则     A×10^3×B×10^7     =(E+F)×10^6×Z×10^5经过计算是A×B=(E+F) ×10×Z,
举例:
若一天需浓缩藻320升,则A=320,(一般情况下E和F的值接近),则因为K=H,所以320×B=20EZ,即320B=20EZ,E=16B/Z,即B/Z吨藻池藻水可以收集浓缩藻20升(B为浓缩藻密度千万位的数值, Z为藻池藻水密度十万位数),即若一天需要浓缩藻A升,则每天应接种E=AB÷20Z吨水。(Z和B的值应经过三级培养和收集藻水后才知道近似数值)
1—2高水位低密度接种(接种密度为P×10^4cell/ml,P为接种密度万位数值)(未特别说明的藻水藻细胞密度就是cell/ml)(以下的推理是建立在三级藻第二次加水和收获密度为10^6级)
   若一天三级浓缩藻需求量为A升,则总藻细胞数目为K=A×10^3×(B×10^7)cell (K为A升浓缩藻所含的藻细胞数值,B为浓缩藻密度千万位的数值),一般情况下二级藻种的密度为C×10^6cell/ml(C为二级藻密度百万位的数值),若一天接种E吨藻水,则一天需要二级藻种体积d=E×10^6×P×10^4/C×10^6=EP×10/C升,第三天加水F吨,此时加水后藻水密度E×10^6×Y×10^6/(E+F) ×10^6   cell/ml(Y为第三天加F吨水之前藻水密度百万位数值),然后第五天收获时,藻池藻水藻细胞总数目应为H=(E+F)×10^6×Z×10^6 (Z为藻池藻水密度百万位数,H为藻池藻水藻细胞总数目),因为总需求量的藻细胞数目应等于最后藻池藻水藻细胞总数目,则K=H,则     A×10^3×B×10^7     =(E+F)×10^6×Z×10^6经过计算是A×B=(E+F) ×100×Z, (一般情况下E和F的值接近),则近似AB=200EZ, 即若一天需要浓缩藻A升,则每天应接种E=AB÷200Z吨水。(Z和B的值应经过三级培养和收集藻水后才知道近似数值)
2—1 低水位高密度接种(接种密度为P×10^5cell/ml,P为接种密度十万位数值)(未特别说明藻水藻细胞密度就是cell/ml)(以下的推理是建立在三级藻第二次,第三次加水和收获的密度为105级)
若一天三级浓缩藻需求量为A升,则总藻细胞数目为K=A×10^3×(B×10^7)cell (K为A升浓缩藻所含的藻细胞数值,B为浓缩藻密度千万位的数值),一般情况下二级藻种的密度为C×10^6cell/ml(C为二级藻密度百万位的数值),若第一天接种E吨藻水,则一天需要二级藻种体积d=E×10^6×P×10^5/C×10^6=EP×100/C升,第二天加水F吨,此时加水后藻水密度E×10^6×Y×10^5/(E+F) ×10^6cell/ml(Y为第二天加F吨水之前藻水密度十万位数值),然后第三天加水G吨 时,藻池藻水藻细胞密度应为J=(E+F)×10^6×Z×10^5/      (E+F+G) ×10^6 (Z为藻池藻水密度十万位数),第四天或第五天收获时,藻池藻水藻细胞总数目应为H=(E+F+G)×10^6×W×10^5(W为藻池藻水密度十万位数,H为藻池藻水藻细胞总数目),因为总需求量的藻细胞数目应等于最后藻池藻水藻细胞总数目,
则K=H,则A×10^3×B×10^7   =(E+F+G)×10^6×W×10^5经过计算是A×B=(E+F+G) ×10×W,
(一般情况下E, F,G的值接近),则近似AB=30EW, 即若一天需要浓缩藻A升,则每天应接种E=AB÷30W吨水。(W和B的值应经过三级培养和收集藻水后才知道近似数值)
2—2低水位高密度接种(接种密度为P×10^5cell/ml,P为接种密度十万位数值)(未特别说明藻水藻细胞密度就是cell/ml)(以下的推理是建立在三级藻第二次,第三次加水和收获的密度为10^6级)
若一天三级浓缩藻需求量为A升,则总藻细胞数目为K=A×10^3×(B×10^7)cell (K为A升浓缩藻所含的藻细胞数值,B为浓缩藻密度千万位的数值),一般情况下二级藻种的密度为C×10^6cell/ml(C为二级藻密度百万位的数值),若一天接种E吨藻水,则一天需要二级藻种体积d=E×10^6×P×10^5/C×10^6=EP×100/C升,第二天加水F吨,此时加水后藻水密度E×10^6×Y×10^6/(E+F) ×10^6   cell/ml(Y为第二天加F吨水之前藻水密度百万位数值),然后第三天加水G吨 时,藻池藻水藻细胞密度应为J=(E+F)×10^6×Z×10^6/      (E+F+G) ×10^6 (Z为藻池藻水密度百万位数),第四天或第五天收获时,藻池藻水藻细胞总数目应为H=(E+F+G)×10^6×W×10^6   (W为藻池藻水密度百万位数,H为藻池藻水藻细胞总数目),因为总需求量的藻细胞数目应等于最后藻池藻水藻细胞总数目,
则K=H,则A×10^3×B×10^7   =(E+F+G)×10^6×W×10^6经过计算是A×B=(E+F+G) ×10×W,
(一般情况下E, F,G的值接近),则近似AB=300EW, 即若一天需要浓缩藻A升,则每天应接种E=AB÷300W吨水。(W和B的值应经过实地三级培养和收集藻水后才知道近似数值)

作者: daoming4    时间: 2014-1-10 12:59
无私分享,非常感谢
作者: zjxenter    时间: 2014-1-10 15:21
哇塞 楼主大神 帖子好长呀 膜拜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4-1-10 23:24
没有做过藻类培养,细菌培养倒是做过,想请教一下楼主,藻类定向扩培,有没有发现最佳的温度,浓度,扩培时间之类呢?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11 08:15
水宝宝 发表于 2014-1-10 23:24
没有做过藻类培养,细菌培养倒是做过,想请教一下楼主,藻类定向扩培,有没有发现最佳的温度,浓度,扩培时 ...

拿育苗常用的角毛藻为例,我操作时,一般保种室设置气温在22度,从纯培养培养皿接种,一直到一级培养三角瓶都是此温度,且是静置培养。之后从500毫升瓶扩培时开始,就需要充气培养,此时水温如果在28度左右较好,超过33度藻类易老化。培养皿培养扩种的时间一般在一星期,之后从培养皿挑出藻种于试管中,此阶段,培养扩培时间一般在4天左右,但也有超过1星期的。之后从试管扩培一直到挂袋培养,一般以2天为一个周期(即接种下一环节),三级藻池扩培时间在3天到4天(视接种浓度而异)。一般接种浓度,培养皿涂布接种时,藻液浓度是百万级的,藻液用量以涂布满培养基表面但不过于湿为宜。此后从试管培养一直到三级培养,接种密度,我使用的一般为万级(当然,密度越高越好,缩短培养时间,但也需看藻种的存量,从中找到平衡点)。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4-1-11 08:56
pl35 发表于 2014-1-11 08:15
拿育苗常用的角毛藻为例,我操作时,一般保种室设置气温在22度,从纯培养培养皿接种,一直到一级培养三角 ...

那会不会对培养皿上的藻种做提纯优化?您觉得有没有必要做优化?


作者: 烟花雨    时间: 2014-1-11 09:49
“对虾种苗企业的生存主要是依靠虾苗养殖效果来决定的,虾苗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业链的上上下下。”

严重同意!!!!!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1 10:08
@liaowang738 @虫子的悲哀 @匪兵从良 @kanhai @虾兵鱼将 @云之海 @胡路怡 @冰山 @龙在江湖 @养虾人
各位对虾圈的好朋友们,@pl35 继【南美白对虾虾苗检测图解】和【南美白对虾幼体检测图片及相关标准划分 】之后 又发布最新原创精彩内容,请大家多多支持,多多交流哦!!!!

你的回帖是楼主发帖的动力哇!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1 10:08
小编先顶一个!!!{:soso_e163:}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1 10:09
其他的亲们,加油哈!!!!



作者: 知行合一    时间: 2014-1-11 10:12
写的不错!!  我也学小编  推荐给以下高手
@天涯游虾  @浪迹天涯  @江湖游虾  @拜耳刘涛  @新南美白  @cuiluosheng   @haoye520  @海水骆驼   @海上积雨云   @黄爵
作者: 知行合一    时间: 2014-1-11 10:13
好帖,留个记号!

方便以后回来看


作者: apldwf    时间: 2014-1-11 10:47
{:soso_e179:}{:soso_e183:}
作者: 军临天下    时间: 2014-1-11 10:53
无私奉献啊,这个还真不会,学习了。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11 18:38
水宝宝 发表于 2014-1-11 08:56
那会不会对培养皿上的藻种做提纯优化?您觉得有没有必要做优化?

应该优化,比如第一次采用涂布法,培养基上面的藻种比较杂或混有杂菌或者藻种质量差异明显,选取所需要的较好的藻种,再进行划线扩培,提纯。

作者: 日记ˉ逗    时间: 2014-1-11 19:19
pl35 发表于 2014-1-10 10:31
说明: 10的2次方标示成10^2,以下数字的次方通用此表示法

三级藻生产

真有文化。
作者: 米奇    时间: 2014-1-12 10:58
看看有收获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4-1-12 14:39
pl35 发表于 2014-1-11 18:38
应该优化,比如第一次采用涂布法,培养基上面的藻种比较杂或混有杂菌或者藻种质量差异明显,选取所需要的 ...

再请教楼主一个问题,器型对于藻类扩培有影响或差异吗?主要是指三级扩培
作者: zjsxyjf20113    时间: 2014-1-12 15:43
精品文章 啊
作者: 一叶知秋    时间: 2014-1-13 06:37
好像科研啊,生产中不实用啊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13 08:20
一叶知秋 发表于 2014-1-13 06:37
好像科研啊,生产中不实用啊

上述除了《三级藻生产》这块的藻液用量推理说明属于选择性掌握。三级藻这块,如果苗场只是做三级扩培,那么可以简化成接种比例,加上按照育苗所需的藻液量来循环扩培即可。
但如果是做单胞藻纯培养,上述的保种,提纯,扩培程序,消毒卫生环节,仪器使用都是应该掌握的。育苗所需的藻类投喂要求较高,杂藻少,藻液杂菌含量不超标,藻种质量好,在育苗生产上,单胞藻作为苗的开口饵料所使用的一般是角毛藻,但经常会出现杂藻污染的情况,且许多杂藻对于育苗早期并无多大帮助且与角毛藻竞争营养盐摄取,所以这时就应该进行提纯,获得优质的藻种,再保存好藻种,维持育苗藻类生产的动态平衡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13 08:30
水宝宝 发表于 2014-1-12 14:39
再请教楼主一个问题,器型对于藻类扩培有影响或差异吗?主要是指三级扩培

育苗生产上,三级培养目前大多是室内敞池培养或者室内挂袋培养,后者由于藻袋近似密封,光照条件充足,水温易保持等优势,受外界环境生物的威胁小,所以优于前者。但在相同的时间内,敞池一次性培养的藻液量则远远大于挂袋培养,且占用的室内空间远小于挂袋培养,所占用的时间也仅多1到2天时间。育苗生产所需的藻液量较多的话,室内敞池培养是必须的。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4-1-13 09:57
一叶知秋 发表于 2014-1-13 06:37
好像科研啊,生产中不实用啊

实际的生产中也应该是这么做才行。

我见过有的师傅从保存藻种的培养瓶里直接加到室外培育池,培养一两周,也能长出一池的藻来,但里面有没有杂藻,藻的纯度多少,很难知道,往往是依据经验来判断,不可控。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4-1-13 10:02
我看很多苗企都是用桶装水的桶子来扩陪20L的藻,这个效果是不是一样呢?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3 10:03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4-1-13 10:05 编辑

看得出,楼主做事很认真。

也不知道虾苗场现在能够坚持这样育苗的企业还有几家………………

今年的虾苗啊~~~~~~~~~~唉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3 10:06

高手,你们愿不愿意同楼主交流一下呢?楼主告诉小编,他辛苦整理的目的,就是想与大家交流探讨呦~~

你的回帖是楼主发帖的动力呢!


作者: 牧心    时间: 2014-1-13 13:26
藻类营养对虾苗很重要。我想知道是不是现在每家苗场都自己培养藻类呢?因为现在有很多藻类的微粒子饲料替代品,但是我觉得天然的藻类还是不可或缺的,楼主什么看法?
作者: zjsxyjf20113    时间: 2014-1-13 16:23
看看有收获
作者: 烟花雨    时间: 2014-1-14 09:22
路过,顶!!!不明觉厉!
作者: 阿尔戈上水手    时间: 2014-1-14 15:40
请问楼主,三级扩培哪个方式比较好哈,低水位高密度?高水位低密度?还是低水位低密度?有木有实际生产经验可以交流一下的
作者: 烟花雨    时间: 2014-1-14 17:04
呦,32楼又来了一位内行,欢迎欢迎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4-1-15 00:25
桶的成本是不是低些?


作者: zhuyuming    时间: 2014-1-15 07:57
楼主说的详细具体专业,如果是培养角毛藻就要像楼主介绍的一样需要专业人士专人培养,如果是骨条藻就很简单了,基本只需要三级就可以了,我们以前就是用骨条藻投喂,不过效果不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陪藻水不要进入育苗池,据说角毛藻比骨条藻更适合虾苗培育
作者: 鱼中剑    时间: 2014-1-15 09:59
藻种保存环节比较严格是绝对必要的,如果有可能的话,育苗密集区(如东海岛)可以由大企业牵头弄个水产藻种的种质库,做藻种收集、传代和小培,向内外单位有偿提供各种微藻种液。当然,如果有实力,可以搞个大型的微藻生产基地提供浓缩藻液,那就完美了。
苗场自行配备二级、三级培藻设施,这块的无菌要求可以低点,至于用什么设施,看各个苗场的情况各显神通吧,塑料袋也好,水桶也好,敞池也好,目前规模化培养的跑道池也好,看自身的土地、资金和人才实力了。
培养出来的有没有杂藻我认为问题到不是很大,现场的水处理控制好,这种问题会少很多。进杂藻只要不是蓝藻类一般不怕,即使有,量也不会多,对虾苗的不利影响也不会大。原生动物控制好,这个要出现,是可能导致倒藻池的。
三级培养,把握好源头管理(池、水),室外培养控制好温度;接种密度相对高一点(10%~20%以上),这样成活的几率大;如果有条件,补点二氧化碳。
这块的东西,真是千头万绪,如某兄弟说的,难度不下于育虾苗。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15 13:00
牧心 发表于 2014-1-13 13:26
藻类营养对虾苗很重要。我想知道是不是现在每家苗场都自己培养藻类呢?因为现在有很多藻类的微粒子饲料替代 ...

投喂单胞藻与不投喂的区别还是有的,比如苗的变态时间缩短,活力个头大小,水质均优于未投喂单胞藻的苗。
但有时会遇见藻类质量不好,此时就不能按正常的藻类投喂量,否则容易导致水体出现各种不良的变化,适时将人工微粒料结合,避免投喂藻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如果藻类质量好,按照正投喂量投喂到蚤状期后期,再开始添加人工微粒料和丰年虫即可。但需注意的是,不同的育苗水体所承受的环境负载是不一样,适时结合吧。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15 13:11
阿尔戈上水手 发表于 2014-1-14 15:40
请问楼主,三级扩培哪个方式比较好哈,低水位高密度?高水位低密度?还是低水位低密度?有木有实际生产经验 ...

根据三级藻池的容量及二级藻种的生产量及育苗所需量等来选择。如果三级藻池水体较小,我采用的是一次性注满池,添加二级藻种,视天气情况,正常的话,3天到4天即可收获。如果三级藻池容量较大,如果采用一次性注满水的话,二级藻种供应的压力就大,此时采用的就是先加水体容量百分之20左右(此比例可大可小,视情况而定),再添加二级藻种,培养2天时间,再添加配好营养盐的海水满池,培养藻水浓度达到所需后,即可收获。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15 13:13
水宝宝 发表于 2014-1-15 00:25
桶的成本是不是低些?

挂袋培养确实消耗聚乙烯袋,桶的话使用时间长。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15 13:20
鱼中剑 发表于 2014-1-15 09:59
藻种保存环节比较严格是绝对必要的,如果有可能的话,育苗密集区(如东海岛)可以由大企业牵头弄个水产藻种 ...

很好,不过这还得育苗技术员的支持才可以
作者: 鱼中剑    时间: 2014-1-15 13:35
pl35 发表于 2014-1-15 13:20
很好,不过这还得育苗技术员的支持才可以

老板支持才行
作者: 米奇    时间: 2014-1-15 17:06
zhuyuming 发表于 2014-1-15 07:57
楼主说的详细具体专业,如果是培养角毛藻就要像楼主介绍的一样需要专业人士专人培养,如果是骨条藻就很简单 ...

骨条藻,看到朋友将骨条藻用捞网捞起来后,用料袋搓碎后给虾吃的
作者: 白卿    时间: 2014-1-15 22:22
很好很强大的一个帖,对藻类培养早就想了解,今日寻得此帖,又增长不少知识。谢谢楼主无私分享!
作者: zhuyuming    时间: 2014-1-16 07:45
米奇 发表于 2014-1-15 17:06
骨条藻,看到朋友将骨条藻用捞网捞起来后,用料袋搓碎后给虾吃的

是的,当时我们就是捞起来,消毒,料袋搓碎投喂,效果不好
作者: 鱼中剑    时间: 2014-1-16 09:05
本帖最后由 鱼中剑 于 2014-1-16 18:19 编辑

附一个海洋所逄少军老师编的材料,供参考

单胞藻技术规范-逄少军.doc

97 KB, 下载次数: 39


作者: 烟花雨    时间: 2014-1-16 09:43
zhuyuming 发表于 2014-1-16 07:45
是的,当时我们就是捞起来,消毒,料袋搓碎投喂,效果不好

后来找到原因了么?
作者: 鱼中剑    时间: 2014-1-16 18:20
烟花雨 发表于 2014-1-16 09:43
后来找到原因了么?

破碎之后,细胞都破了,营养跑很多,还污染水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18 11:04
pl35 发表于 2014-1-13 08:30
育苗生产上,三级培养目前大多是室内敞池培养或者室内挂袋培养,后者由于藻袋近似密封,光照条件充足,水 ...

藻类培养的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点就是预防外界微生物的污染,所以整个培养过程,都应该尽量减少藻液与外界的接触,所以生产上利用锡箔纸或牛皮纸来包扎容器口,也是如此。
有的二级培养采用生活中常用的水桶,这种没有包扎容器口的二级培养,前提是室内卫生消毒环节做好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18 11:06
鱼中剑 发表于 2014-1-16 09:05
附一个海洋所逄少军老师编的材料,供参考

,感谢您,学习了
作者: liaowang738    时间: 2014-1-18 20:03
普通人只能看看了解下,一般用不上或不会用,资料不错,赞
作者: 海上积雨云    时间: 2014-1-20 08:52
确实专业,就不知道是哪家公司的技术资料?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21 08:06
海上积雨云 发表于 2014-1-20 08:52
确实专业,就不知道是哪家公司的技术资料?

前辈你好,这是本人在领导的授业下所写的总结。此次发表主要是进行单胞藻培养的技术交流,另如果有志于从事单胞藻行业的朋友给予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21 08:39

补充一下此文
保种环节
常用的是固体保种和液体保种,据观察的情况,固体保种明显优于液体保种,本人在液体常温保种时,在无菌环境下的操作也只能扩培4次左右,之后就会遇到藻种生长缓慢,镜检也无杂藻或其它微生物的影响。

固体保种
扩培的次数与藻种数直接相关,这里要说的是固体保种相关的保存问题。培养基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到后期的保种时间。做纯培养时,高压灭菌后,都会将培养基放置于超净工作台上风干一阵,此环节本人做过试验,就是培养皿的皿盖是否盖上的问题,如果盖上会导致水分蒸发缓慢或在皿盖上凝结成水珠,这样的话风干的效果会较差;如果不盖住,此时就对超净工作台的无菌环境要求极高,因为本人按照工作台的消毒程序,工作台经历酒精消毒,紫外线灯照射数十分钟的程序后,无盖吹干培养基,但导致的后果却是后期培养基长出大量的杂菌(培养基经过高压灭菌,无菌封口膜封口),所以后来本人试着将皿盖仅留一个缝隙,风干效果也行,也可以减少杂菌污染的机率。
保存问题,长出藻种的培养皿可以用保鲜膜或者锡箔纸包裹好,放入冰箱冷藏室,在低温弱光的环境下缓慢生长。此时需注意的是,如果冷藏一阵后,由于接种需要将培养皿拿出冷藏室,要注意的是由于温差导致的培养基水分的蒸发,导致培养基上渗出水珠,影响藻种的生长。
作者: 鱼中剑    时间: 2014-1-21 16:37
pl35 发表于 2014-1-18 11:04
藻类培养的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点就是预防外界微生物的污染,所以整个培养过程,都应该尽量减少藻液与外界 ...

锡箔封口不好,不透气
作者: 阿尔戈上水手    时间: 2014-1-25 09:46
pl35 发表于 2014-1-15 13:11
根据三级藻池的容量及二级藻种的生产量及育苗所需量等来选择。如果三级藻池水体较小,我采用的是一次性注 ...

有加新水的话,营养盐是按总水体的量加还是新水的量加哈?这个省钱很关键
作者: 百战老兵    时间: 2014-1-25 23:44
楼主是单胞藻培养
作者: 百战老兵    时间: 2014-1-26 00:30
楼主是个有心人,做得不错,单胞藻培养不但育虾苗需要,育鱼苗也缺不得,特别是轮虫的培养少不得。相信在养成阶段也会大放异彩,例如广东海大水院黄翔鹄教授堪称大师,定向培藻理论和实践都相当成熟。鱼中剑36楼建议非常好【育苗密集区(如东海岛)可以由企业或科研机构甚至相关协会,牵头弄个水产藻种的种质库,做藻种收集、传代和小培,向内外单位有偿提供各种微藻种液。当然,如果有实力,可以搞个大型的微藻生产基地提供浓缩藻液,那就完美了】。苗场或养殖场做三级扩培,,硬件和技术要求不高,方便,易得,简单,是不是很有潜力?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26 10:24
鱼中剑 发表于 2014-1-21 16:37
锡箔封口不好,不透气

目前来看,锡箔纸封口三角瓶(规格100到250毫升),静置培养一般两天到三天就可以达到百万级的藻细胞浓度,达到接种下一级的条件。而从500毫升体积以上容积的培养器具起,充气培养,锡箔纸只是封住瓶口部,通气管插入充气即可。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26 10:25
阿尔戈上水手 发表于 2014-1-25 09:46
有加新水的话,营养盐是按总水体的量加还是新水的量加哈?这个省钱很关键

按照新水的量添加营养盐
作者: pl35    时间: 2014-1-26 10:33
百战老兵 发表于 2014-1-26 00:30
楼主是个有心人,做得不错,单胞藻培养不但育虾苗需要,育鱼苗也缺不得,特别是轮虫的培养少不得。相信在养 ...

这个方法,本人认为实现的难度很大。如果技术员能很好的使用藻液且实实在在的保证提高了成活率,相信苗场老板应当会支持这个构想。但每个技术员的操作手法不同,有的技术员不想或不懂用藻,真实的需求量估计不大,就算愿意使用,一旦效果不好(或许不是因为藻类不好的原因),藻液被质疑的声音绝对不会小,一旦被质疑,其以后的使用量就很难说,毕竟育苗成活率,谁都难以保证
作者: w8210    时间: 2014-2-3 00:45
好帖,留个记号!

方便以后回来看
作者: 烟花雨    时间: 2014-2-11 12:05
w8210 发表于 2014-2-3 00:45
好帖,留个记号!

方便以后回来看

很有眼光!!!
作者: pl35    时间: 2014-2-11 12:59
本帖最后由 pl35 于 2014-2-11 13:04 编辑

本人整理了一些三级藻生产上的方法,不足之处,还请指正交流
三级藻生产
三级藻系统包括用水处理以及配送,藻种的供应,温度与光照控制等。为确保扩大培养成功,从接种到收获的培养时间应该尽量缩短,以避免因为开放式培养随培养规模扩大接触外界感染源时间加长,三级藻池滋生过多的有害生物,使三级培养失败。

1 三级藻用水水处理可采用三种水处理,
  A处理:符合水质标准的海水处理。
  B 和C处理:海区状况较差的海水处理
   A处理
  沙井→海区供水泵→沉淀池→消毒池(10ppm的有效氯),曝气48小时以上→两组(每组各2个沙缸串联)并联的反冲式沙缸过滤器(沙缸每次使用都要反冲,要让沙子流化,定期消毒更换沙子)→高位蓄水池→自动供水系统专用管道→过滤袋→三级藻池
   
   
B处理
沙井→海区供水泵→黑暗沉淀池→消毒池(有效氯15ppm),曝气48小时以上,沉降及检测中和余氯→反冲式沙缸过滤器(沙缸每次使用都要反冲,要让沙子流化,定期消毒更换沙子)→泡沫分离器(有必要的话可将臭氧注入泡沫分离机中)→ 紫外线灯过滤器→高位蓄水池→自动供水系统专用管道→过滤袋→三级藻池
C处理
沙井→海区供水泵→黑暗沉淀池→消毒池(有效氯15ppm),曝气48小时以上,沉降及检测中和余氯→二级沙滤高位蓄水池→供水泵→反冲式沙缸过滤器→泡沫分离器(有必要的话可将臭氧注入泡沫分离机中)→紫外线灯过滤器→过滤袋→三级藻池
A处理最经济,但要求海区水质良好。
B处理造价稍高,消毒彻底,但消毒剂用量较大,处理水时间较长。C处理造价最高,增加了二级沙滤蓄水池,但根据水质条件可以灵活增减水处理设备的使用(如果水质良好,则二级沙滤高位蓄水池的水直接通过自动供水系统进入三级藻池)。

2  三级藻培养方式
采用一次性开放式充气培养,即:建立24小时充气系统,当藻细胞生长繁殖达到所需的密度时,一次性全部收获或一次性全部用于扩种,藻池所在空间一般采用棚式顶架覆盖白色薄膜或者是顶部覆盖PVC透明瓦的水泥砖房。
3  三级接种要求
接种时应检查二级藻种,所用藻种液必须是藻细胞生长良好,密度大,细胞形状正常,无附壁,无泡沫,无原生动物,色泽正常方可使用。将二级藻种与营养液按不低于1:40的比例接种于三级培养池中培养,当然接种密度越高越好,但也需要考虑二级藻种的存量,从中找到平衡点,接种时间尽量在早上8点到10点之间。

4 三级培养的日常管理
(1)调节温度
定时检查藻液温度,使其尽量保持在最适范围内。可用锅炉加温、通风等方法调节温度。
(2)调节光照强度
在白天用在藻池上方加盖薄膜调节光照强度,夜晚应使用光照设备,可按每个藻池配置一个300到500瓦的防水碘钨灯(视三级藻池容量),使光照强度尽量保持在最适范围内。
(3)观察生长状况
每日肉眼和镜检观察藻液,如果发现泡沫过多,附壁明显,沉淀多且不呈雾状散开,原生动物繁殖过快,藻液变清等不良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三级藻二次扩种或收获
(4-1 ) 二次扩种:上一级接种后培养2天,经检查藻种良好生长的,即继续添加配好营养盐的海水进行扩大培养,由于已经在开放式容器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能存在的外界污染机率加大,为了缩短培养时间,所以二次扩种的接种比例应加大,建议接种比例不低于1:7。
(4-2) 收获藻液:采收的藻液应是经检查藻细胞生长良好,密度大,细胞形状正常,少或无附壁,极少或无泡沫,极少或无原生动物,色泽正常,弧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作者: 百战老兵    时间: 2014-2-11 15:33
马到成功,新春如意!
作者: 辽河里的小鱼    时间: 2014-2-17 09:18
学习了 楼主辛苦了
作者: 白慕水    时间: 2014-2-17 15:42
相当的详实,赞一个
好贴必须顶起
让更多人看到
作者: maomao_80    时间: 2014-3-4 16:45
好好学习了
作者: 龙虾    时间: 2014-3-4 17:05
原来这样培啊,学习了
作者: 晨雨    时间: 2014-3-4 19:10
非常不错的资料,支持了
作者: 飘遥    时间: 2014-3-4 20:22
楼主是哪个公司的。
作者: hyaha    时间: 2014-8-27 23:55
无私分享,感谢
作者: →☆醉__ㄨ了    时间: 2014-9-12 11:36
非常不错,想学习一下
作者: 任我行    时间: 2014-9-12 18:42
好资料!虾苗需要连续不断的藻液,如何连续培育藻液?
作者: pl35    时间: 2014-9-12 19:10
任我行 发表于 2014-9-12 18:42
好资料!虾苗需要连续不断的藻液,如何连续培育藻液?

建立保种纯培养室,定期提纯,扩培。关键是要保好藻种,扩培按照流程化操作即可
作者: 任我行    时间: 2014-9-21 16:26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4-9-22 08:40 编辑

扩培流程化可否如下如图操作:

水产前沿网
作者: pl35    时间: 2014-9-27 13:24
任我行 发表于 2014-9-21 16:26
扩培流程化可否如下如图操作:

可行,但关键是藻种供应,这是连续培养的基础
作者: 中海院新兵    时间: 2015-5-15 09:42
学习当中,有用的资料
作者: zhangweijie5217    时间: 2015-6-27 16:49
学习了,楼主辛苦!

作者: 大虾熊    时间: 2015-6-27 21:16
楼主应该是海壹苗场的人吧,谢谢你分享资料,你们能这样做,说明你们老总眼光独到,剩下的就是执行力了,如果你们每一个苗场都能这样做,那恭喜你们,你们迟早是中国苗企的老大。
作者: 牧阳长青    时间: 2016-8-22 21:58
pl35 发表于 2014-1-15 13:00
投喂单胞藻与不投喂的区别还是有的,比如苗的变态时间缩短,活力个头大小,水质均优于未投喂单胞藻的苗。 ...

投喂藻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般会有哪些?
作者: 牧阳长青    时间: 2016-8-22 21:59
鱼中剑 发表于 2014-1-15 09:59
藻种保存环节比较严格是绝对必要的,如果有可能的话,育苗密集区(如东海岛)可以由大企业牵头弄个水产藻种 ...

感觉好专业的回答,,原生动物对藻类的危害这么大的吗?
作者: 江东    时间: 2016-8-22 22:43
棒棒棒棒棒棒
作者: pl35    时间: 2016-9-4 15:18
本帖最后由 pl35 于 2016-9-4 15:25 编辑
牧阳长青 发表于 2016-8-22 21:58
投喂藻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般会有哪些?

需要把藻类浓度(藻细胞密度)和幼体密度,状态,水温,藻类(适应低温或者高温藻种)相结合。
比如,如果投喂量不足,会导致幼体发育参差不齐,成活率降低;投喂多,后期倒藻的影响就比较大,也浪费资源 ,这需要用其它药品改良剂或者菌类来再平衡。
减小不良的影响,找到育苗期投喂合适的点,主要是观察幼体发育同步性(各个期在设定的时间范围类的变异系数),另外育苗期水色所受其它物质影响较大,可作为辅助参考
作者: 牧阳长青    时间: 2016-9-14 22:52
本帖最后由 牧阳长青 于 2016-9-14 22:55 编辑
pl35 发表于 2016-9-4 15:18
需要把藻类浓度(藻细胞密度)和幼体密度,状态,水温,藻类(适应低温或者高温藻种)相结合。
比如,如 ...

楼主方便推送一些苗的视频不?蚤状期糠虾仔虾都可以,看看平时购买的苗与贵公司苗差别,这里不方便的话,邮箱:15057625004@163.com
作者: RRfeng    时间: 2016-12-11 15:13
占个位子,坐等分享。
作者: 陈仕玥    时间: 2017-1-3 18:14
楼主我想知道哪里有角毛藻藻种购买?或者换,好点的
作者: fyjo    时间: 2017-1-12 10:53
育苗届的明灯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7-1-12 11:35
陈仕玥 发表于 2017-1-3 18:14
楼主我想知道哪里有角毛藻藻种购买?或者换,好点的

你明天晚上就可以问楼主了,明天晚上有楼主的微课,课堂网址是:

http://m.qlchat.com/topic/230000327097047.htm?preview=Y&intoPreview=Y
作者: Lois何    时间: 2017-2-12 23:16
好帖,留个记号!


方便以后回来看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