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闲聊养虾 [打印本页]

作者: 悠悠三十年    时间: 2014-6-18 21:36
标题: 闲聊养虾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4-9-9 15:31 编辑

“养虾难,虾难养”,似乎已成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共识。本人辗转多个养虾企业,游历诸多养虾论坛和QQ讨论群,发现大多数养虾的朋友在养殖过程中,往往陷入“亡羊补牢”的困境,也就是,当养殖的虾出现不正常症状后(如红体、空肠、白尾等),才开始寻找应对的方法,而不是提前,结果有时虾是治好了,整个虾塘也没有继续养殖的意义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为“补牢”,派生出许许多多貌似为“虾民”服务的行当和产品……,结果呢,虾依旧难养。
   古人有“阴阳”平衡学说,伟人有“内、外因”理论,我们何不从简单的理论来剖析“养虾难”的瓶颈呢?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一定的过程的,要防止事态的恶化,就要了解其变化的过程,提前干预,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养虾也是如此。
   最近赋闲在家,觉得有必要将以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及其思考小结一下,也希望“大侠”们能提出不同看法,于是,就有了《闲聊养虾》。
   从虾的习性聊养虾:
   食性与养虾。虾是低级动物,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以有机碎屑为食,所以,对营养的要求并不高。有资料表明,南美白对虾饵料中蛋白含量只需35%左右就可以正常生长,此时南美白对虾本身具有的消化能力与生长和能量的需求刚好是一个“平衡”,如果蛋白高了,消化系统的“过劳”是出现虾病的“内因”,蛋白高了,消化不完全,排泄过多的“氮”,会引起水质的变化,这又是出现“虾病”的外因,当“内因”和“外因”逐渐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平衡”破坏,就可能发生“质”的变化,虾病出现。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虾“偷死”往往出现在25~30天以后的原因之一。当然,引发ENS的原因很多。
   习性与养虾。
   本人曾在一个养虾的朋友那里碰到过,先是发现早晨有很多鸟在虾塘边,我对这个老板说,肯定有问题了,不听,2天后,看到虾游塘且白尾,用药,5~6天后抓虾。
   虾是底层栖息的动物,一般是不容易看见的。如果虾宁愿被其他动物(包括人)发现而不愿呆在水的下层,说明水一定有问题。同样,当“标粗”苗池看到幼虾多数趴在池边,且肠道不呈所投饲料之颜色,能说幼虾还很健康吗?
   应激与养虾:
   有资料说,虾没有自身免疫,这得请方舟子来“学术打假”。试想,如果虾没有自身免疫,难道它生活在真空中?如果没有自身免疫,这个物种很可能已经濒危了,我们现在养虾所遇到的一切病原,它在自然界中都曾遇到过。只是南美白对虾的自身免疫我们人类没有发现而已,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是,当它的生存受到外界影响时,它就会出现“应激”。
   百度所得“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由于虾是低等动物,它的应激反应要比其他动物要敏感很多,水温及水中理化因子变化幅度过大都会引起虾的应激反应,当然,其他生物的影响也能引发应激反应。虾“应激”可以观察到的是蜕壳,有资料表明,虾正常蜕壳前体内Vc的水平达到最高,而Vc具有抗病毒的功效;虾“应激”蜕壳,其体内Vc的量尚未准备充足,或许是病原入侵导致患病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我认为,养虾的整个过程都必须以防止过度应激为首要任务,具体操作就是建立一套水质变化预警系统。
   (待续)
作者: 泰山之巅    时间: 2014-6-19 15:21
好文章,认真拜读!

感谢楼主分享

{:soso_e163:}
作者: 悠悠三十年    时间: 2014-6-19 16:43
二、闲聊养虾必须掌握的三个环节:
1、建立水质变化预警系统:
大凡水产养殖对象发生疾病或死亡,总可以从养殖对象本身(内因)和其所处的环境(外因)来分析原因。南美白对虾是低等动物,对环境变化尤其敏感,很容易产生“应激”,如高密度下的密度应激,水温变化超过2℃时的温度应激,环境因子变化过度时的环境应激等等……,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虾的吃食减退、蜕壳不遂、虾肌肉浑浊、虾壳污浊、虾趴边等现象加以判断,但这些都有“亡羊补牢”之嫌,或许我们还能找到一种提前预警的方法,那就是建立水质预警系统,将水质的变化掌握在可控的范围内,只要水控制好了,虾自然也就好了。
建立水质预警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小型的化验室,需要有所有虾塘的水质检测结果的记录(以前,我总觉得水质的检测无需每天都做,其实这是不对的,既然是预警,常规项目就必须每天都检测)。
2、准备充足的物料:
    针对可能的水质变化,应该知道并准备一些常用的物料,这里要提醒朋友们的是,调水的物料应该尽量选择无机产品。
3、注重养虾过程中的各个细节:
常言道:养虾应注重细节。相信朋友们所掌握的细节可能要比我多,这里想提醒朋友们的是,假如虾塘的水或虾出现异常,必须及时分析原因,及时应对,切切不可怠慢。
(待续)
作者: 悠悠三十年    时间: 2014-6-19 17:07
三、闲聊水体中理化因子对养虾的影响
1、氨氮和亚盐:
虾友们关心最多的是亚硝酸盐,这是正确的。亚硝酸盐高可以引发鱼类的“褐血症”,虾也一样,只不过虾的血是无色的,不易观察;亚硝酸盐高还能引起水质的剧烈变化,是缺氧“泛池”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标粗”阶段,亚硝酸盐高会造成幼虾鳃发育的畸形。亚硝酸盐还有一个特性,犹如人类的血糖指标一样,很难降,必须一开始就加以调控。
水产养殖对象所排泄的氨氮,要经过亚硝酸盐形态后才能转化为硝酸盐,而亚硝酸盐的转化需要大量处于“激化”(或“极化”,我的化学不很好,再说,丢了30多年了,可能比喻不恰当)状态的溶氧,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生产中,往往会碰到溶氧量很高而亚硝酸盐也很高的情况,可能是氧气分子不易离析成单个氧原子参与反应所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或许提高水体氧化电极电位是不错的选择。
氨氮和硝酸盐可以直接给微生物和浮游植物利用,但微生物和浮游植物也耗氧,尤其是夜间。氨氮多,藻类旺,新陈代谢加快,世代交替和生物消长也加快,很可能产生最近虾友们聊的最多的“藻毒”的危害。一定数量的微藻是必须的,但需要加以控制,即保持与菌相的“平衡”。
2、PH值:
PH表示水体酸碱度,其变化过程不再赘述。当PH值一天中的变化值小于0.5时,说明藻类生长处于“平衡”状态(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匀速运动”),一旦超过0.5时,水质就有可能发生变化,或者是藻类过旺(这点可以用肉眼观察之,精确一点可用透明度盘测量之),或者是碱度发生了变化,影响水体的缓冲能力,或者水体中菌类偏少,菌相和藻相不能“平衡”。
水质变化可以用PH值得变化来判断,但它反映的是水质变化后的情况,如果PH值的变化用累计值来加以计算,是否可以预判水质变化呢?我想是可以的,但因条件所限,本人一直没有机会来做这项工作,期待虾友们来加以论证。
3、溶氧:
    溶氧是养虾的关键因素之一。前几年看到马总关于“溶氧气泡病”的理论,也曾随大流而不屑一顾,现在看来,马总的理论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马总指出了溶氧可以诱发“气泡病”,但其成因则没有具体说明。实际上,“溶氧气泡病”是由于水体中的氧气处于“过于稳定”状态而不能被虾的鳃吸收的缘故,尤其是养虾中后期,尤其是一些容易被养虾产品销售人员忽悠的朋友,当养虾水体投放诸多养虾产品后,水体中到底是什么状态?谁都说不清。我把这种养虾方式叫做搞不清溶剂的“溶液养虾”。因此,如何“活化”溶氧分子是养虾朋友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4、钙、镁:
前面提到过南美白对虾的应激反应,它的表现方式就是蜕壳,因此,钙对养虾很重要。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是养虾的朋友,他们的虾塘绝不会缺钙,但是不是“有用”,不好判断。有一个叫“木桶原理”或叫“短板理论”,说的是只要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同样,我们往往只注意钙而忽略了它的“盟友”▬镁,那可能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钙充足是必要的,水体检测有时钙很充足,为什么还会出现蜕壳不遂的现象呢?水体往往会出现钙暂时性缺乏的情况,比如,虾应激前使用过络合性的解毒药、经常使用豆浆泼洒等等。
5、重金属:
要高度重视重金属离子对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尤其是有污染水源的地方。为什么有时水体检测值不高,也会有重金属中毒症状呢?因为水生动物对重金属有富集作用,生物链环节越多,生物量越大,虾中毒的可能性就越大。
(待续)
作者: 缘木鱼    时间: 2014-6-19 17:36
楼主够犀利啊,以后要经常发这样的帖子,让大家多多学习。
作者: 蛟龙出海    时间: 2014-6-19 22:59
感谢楼主分享!{:soso_e163:}
作者: 较真的水货    时间: 2014-6-21 18:02
楼主功力很深。期待继续。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4-6-22 16:33
感谢楼主分享~期待更新哦!
作者: tblovefish    时间: 2014-6-22 18:24
其实每个点都是专题~讲的很好,但还是更深入点应该会更好些。
理论加实践最有效,变现到操作就是现象和解决方案。
作者: 无影八卦掌    时间: 2014-6-22 19:24
tblovefish 发表于 2014-6-22 18:24
其实每个点都是专题~讲的很好,但还是更深入点应该会更好些。
理论加实践最有效,变现到操作就是现象和解决 ...

朋友,别急,后面会有的,谢谢支持。
作者: 白卿    时间: 2014-6-22 21:44
随便闲聊就抖了这么多包袱,楼主高手。
作者: 2013    时间: 2014-6-23 10:48
{:soso_e179:}
作者: 悠悠三十年    时间: 2014-6-23 22:09
四、聊聊生物因素与养虾:
1、菌类:
菌类在养虾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生物群落。常用的主要有光合菌类、乳酸菌类、芽孢菌、复合EM菌类、酵母菌类和硝化菌类。光合菌类主要功用是消除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乳酸菌类是利用它的占位效应。复合EM菌是是多种有益菌的组合,作用类似光合菌,但它的效率比单用光合菌要高。芽孢菌类主要功用是分解有机物质。硝化菌类主要功用是将氨氮、亚硝酸盐转化为浮游植物可利用的硝酸盐。酵母菌类主要功用是利用其分解能力将饵料转化为易于肠道吸收的小颗粒。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离不开上述菌类,如何运用菌制剂,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因为地域不同、水质不同、气候不同、养殖阶段不同、习惯不同等等,菌类使用及其效果天差地别。在菌类的使用方面,先要搞清楚您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再去对照不同菌类的功效,比如,为了抑制蓝绿藻,用EM菌或光合菌要好些,为了降PH值则乳酸菌要好些……。需要提醒朋友们的是,尽管有的菌类可以厌氧呼吸,但我认为在有氧的环境下,它们首选是有氧呼吸,所以在使用菌制剂是一定要考虑溶氧的问题。
本人认为,菌制剂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菌类可以抑制某些有害藻类(如微囊藻)的扩张,但必须是在藻类尚未进入指数生长期之前。②菌类可以运用于生物絮团技术,但该技术需要充足的、有用的(指处于“激活”状态)的溶氧,应慎重运用。③菌类属于微生物类,其后代容易杂化、变异,需要经常补充菌种。④菌类的扩张需要大量碳源,在养虾开始之前应准备足够的糖类。
2、藻类:
藻类是养虾过程中避免不了的生物群落,即便利用“纯”菌培育生物絮团的技术,其中也少不了微藻的参与。藻类的消长规律一些专业书上都有,这里不再叙述。
藻类的调控一定要有显微镜,一定要掌握起码的藻类学知识,有害的微藻类以裸藻为代表,多胞藻则以微囊藻为代表。
3、菌相和藻相的平衡:
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水生生物有一个消长规律,工作的时候,知道鱼类夏花培育前要肥水,养虾时才知道当浮游生物消长到菌相向微藻形态过渡时的水最好。好的水质通常不能保持长久,因为它是有生命的,会变。
不断地补充菌类,同时适当地控制藻类的光合作用或直接杀掉部分微藻是目前保持优良水质的较好的方法。
五、养虾预警系统的建立:
如前所述,当虾出现异常症状时,再“亡羊补牢”,实际上已经造成损失了。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个阶段,首先是水的变化,就是水质理化指标出现较大波动(比如,水温、盐度),或指标累计超标(比如氨氮、亚盐连续数天超标),或其他原因影响,这些可以通过水质检测加以预判;②第二个阶段,再就是虾表现异常,如趴边、食量减退、肌肉不透明(泛白),这可以通过查看虾缯加以预判;③第三个阶段,肉眼可见异常。
因此,养虾预警系统是可以建立的,这个系统的建立不仅需要检测设备,还要一定的数据、经验的积累,地域不同,结果相差很大,这就是养虾不可能有固定操作模式的原因,也是专家、教授不可能解决所有虾塘问题的原因,也就是虾价居高不下的原因。
如何建立预警系统呢?
(待续)
作者: 较真的水货    时间: 2014-6-24 18:15
精彩连载。坐等续集。
作者: _HlZ5J    时间: 2014-6-24 20:34
楼主,感谢分享啊
作者: _j4Gr9    时间: 2014-6-24 23:15
学习学习,等待中
作者: xiaoxue    时间: 2014-6-25 09:08
比大多数人用心太多了,养的好要知道为什么养的好,养死了也要知道为什么养死了,找出规律才能复制成功!
作者: 一年365天    时间: 2014-6-25 11:23
楼主观点很好,特别对饲料蛋白过高的说法我很赞同。
作者: 貝oヤ到底﹖    时间: 2014-6-25 19:31
楼主 太给力了
作者: 悠悠三十年    时间: 2014-6-25 20:01
曾接触过不少养虾的朋友,看了他们的水质检测设备,有两个看法①是检测项目不齐备,仅仅是氨氮、亚盐、PH、硬度等。②是有的设备太“先进”,电子显示的。感觉他们养虾基本还是在依靠“经验”和运气。
实际上,拥有一个小而齐备的实验室(当然,必须要配备会操作的人员),养虾基本就成功了一半了。测水的仪器简单就好了,比如氨氮简易测试盒,它不仅能测氨氮,还能提醒您水质中是否含有重金属(具体是那种重金属要用其他方法检测)。我并不反对使用电子化的检测仪器,但需要提醒朋友们的是,那些仪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需要校正,否则,数据就会有误差,而这种误差往往会导致整个虾塘“全军覆没”。
以上是闲话。根据上述观点,我把预警分为三个级别,以第三级预警为最高级预警。
1、一级预警:气候变化。天气变化对养虾的影响很大,这是养虾朋友们都知道的。天气突变(晴转雨、雨转晴)或长期处于同一状态(如久雨、久晴)都会影响水质的转变,较为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水温、盐度、溶氧。晴雨转变宜增氧、雨晴转变宜解毒,久晴注意水分层,久雨注意亚盐高。
2、二级预警:水质变化。我们始终要牢记,虾塘的水质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因此,即便某个指标比较稳定,也要提前处理。比如亚硝酸盐,该指标有点类似于人类的“三高”指标,一旦上升就很难降下来,除非采用非常规的手段(如臭氧、液氧)。
3、三级预警:观察虾的动态。如果虾能很容易看到,比如标粗池池壁,那就要引起重视,必须全面检测水质,分析原因,及时应对。
简言之,预警就是六个字,“观天、测水、查虾”。其实,很多养虾的朋友都知道,只是没有重视罢了。还有,朋友们也知道检测水质的重要性,只是不太清楚究竟要检测哪些项目。这里多聊一句,水质预警系统要做两件事:
1、建立水质检测实验室。实验室需要检测的项目有:①水温、气温、盐度、溶氧;②氨氮、亚硝酸盐、PH值、ORP;③总硬度、钙硬度、镁硬度、总磷、硫化氢。实验室必须配备显微镜和解剖镜。可选用的还有,透明度盘、虾塘底部采水器(可自制)。
2、建立水质检测数据档案。不仅要建立档案,还要详细记录分析和应对措施。
提醒朋友们注意的是ORP检测是必要的,它的数值反映水体整体氧化能力。
本想继续和朋友们聊聊养虾操作的一些细节及EMS的应对,特别是关于ENS,可只是一些设想,待以后有了具体成果再与朋友们一起分享。但对于EMS,我认为它不是由病原引起的疾病,它是器质性的疾病,也就是说,引发EMS的原因是虾本身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又受到环境因子瞬时或累计的刺激,继而引起死亡。时间节点是在放苗后的20天左右(不论是标粗、淡化还是放苗,虾塘面积大发病时间略有延长),与水体亚硝酸盐检测值超标时段几乎重叠。
以上只是闲聊,与朋友们共同探讨,望提出宝贵意见。如有需要且时间容许,再与大家聊聊操作细节。
(完)
作者: 悠悠三十年    时间: 2014-6-25 20:04
有需要,可私聊。
作者: 落日鱼晖    时间: 2014-6-25 21:20
楼主见解独到,佩服。有几个问题我不是很明白,请教一下您,希望前辈不吝赐教。谢谢。
镁是具体怎么和钙一起作用的呢?
溶氧气泡病是氧气不能被虾鳃利用?氧原子?这话不好理解呢?
早起偷死和亚硝酸重叠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 laoyanGui    时间: 2014-6-26 16:42
{:soso_e179:}
作者: 倆孩他妈    时间: 2014-6-27 18:05
好文,受益匪浅,{:soso_e179:}
作者: 无影八卦掌    时间: 2014-6-28 21:21
我的QQ,382928525
作者: 渔博    时间: 2014-6-29 20:59
楼主科班出身   我等膜拜,坐等楼主更新,,,,,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4-7-1 10:40
希望楼主能讲些案例,这样可以更深刻点
作者: 中国龙168    时间: 2014-7-1 17:58
楼主功力深厚,总结得比较全面。说到用菌,现在的养殖户实在是有点盲目与无奈!每个厂家都说他的菌是怎么怎么样的好,但里面有没有活菌,有多少,究竟是哪种菌?因为活菌的检测条件要求较高,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不说一般养殖户,就大多数生产厂家,你有这个菌的检验设备,能具备检测条件吗?
  虾死了!但能死得明白点吗?
作者: 悠悠三十年    时间: 2014-7-1 18:31
中国龙168 发表于 2014-7-1 17:58
楼主功力深厚,总结得比较全面。说到用菌,现在的养殖户实在是有点盲目与无奈!每个厂家都说他的菌是怎么怎 ...

实际生产中,只要有一般的检测设备就好了,至于菌类,就要看生产厂家的良心了。弧菌倒是有检测的,有益菌的我没有。
作者: 日记ˉ逗    时间: 2014-7-3 09:16
有种自己去养下看看。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4-7-3 16:42
日记ˉ逗 发表于 2014-7-3 09:16
有种自己去养下看看。

年少轻狂,口无遮拦……
作者: 悠悠三十年    时间: 2014-7-3 16:56
水宝宝 发表于 2014-7-3 16:42
年少轻狂,口无遮拦……

没关系,谁都有年轻的时候。谢了 水宝宝

作者: 1989晨    时间: 2014-7-4 16:25
悠悠三十年 发表于 2014-6-19 16:43
二、闲聊养虾必须掌握的三个环节:
1、建立水质变化预警系统:
大凡水产养殖对象发生疾病或死亡,总可以从 ...

为什么?调水要用无机的?
作者: 悠悠三十年    时间: 2014-7-4 16:51
1989晨 发表于 2014-7-4 16:25
为什么?调水要用无机的?

尽量避免“溶液养虾”。
作者: 喨孖    时间: 2014-7-5 10:28
感谢楼主 分享~~~~
作者: 水产伟    时间: 2014-7-5 19:29
楼主分析的很到位,作为新手,请教您几个问题
1.调水的物料为何选择无机产品,经常使用无机产品调水,会不会出现水体不稳定情况?
2.虾自身无法合成Vc,须外界补充,那长期大量在饲料中添加Vc内服是否有必要?
3.控蓝藻选择光合细菌的作用机理是什么,能否详解?
望楼主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做个解答,小弟在此谢过!
作者: 悠悠三十年    时间: 2014-7-5 19:46
水产伟 发表于 2014-7-5 19:29
楼主分析的很到位,作为新手,请教您几个问题
1.调水的物料为何选择无机产品,经常使用无机产品调水,会不 ...

无机产品可以尽量避免“溶液养虾”,虾能合成VC,但需要能量和时间,光合菌或EM菌控藻原理是争夺藻的营养。
作者: liyilong735    时间: 2014-7-5 20:19
杠杠的!!
作者: 水产伟    时间: 2014-7-5 22:39
悠悠三十年 发表于 2014-7-5 19:46
无机产品可以尽量避免“溶液养虾”,虾能合成VC,但需要能量和时间,光合菌或EM菌控藻原理是争夺藻的营养 ...

楼主时间可能有点匆忙,没看仔细的我的问题。
针对肥水类的无机产品,例如尿素或化肥,会导致水体小型藻类快速繁殖,但所调的水比较不稳定,容易出现水变;
长期连续拌料内服Vc,对于虾自身的免疫力及抗病力是不是有明显的提高,有没有相关的案例或经验分享?
如果通过竞争营养来控制藻类,其他的有益藻如硅藻是不是也会受到抑制;用其他菌如芽孢杆菌是不是也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作者: 悠悠三十年    时间: 2014-7-5 23:06
水产伟 发表于 2014-7-5 22:39
楼主时间可能有点匆忙,没看仔细的我的问题。
针对肥水类的无机产品,例如尿素或化肥,会导致水体小型藻 ...

如果是土塘,肥水尽量用有机的,注意肥渣尽量不下到虾塘里,是在没法分离,就先用芽孢分解。我说的是高位尽量不用诸如有机的,用菌制剂控制水质,水肥了就控制它的光合作用,或用少量的氯制剂或双氧水杀藻。有资料表明虾在自然蜕壳前,其体内VC水平达到最高,说明其体内的VC可以抵抗蜕壳是病原的侵袭,但通常高密度养殖时应激频繁,VC合成量不够,所以,经常拌料是有好处的,况且,虾好像没有从水体中吸收VC的功能。至于,控制蓝藻,以菌制剂为好,蓝藻的生存与氮磷比有关,可能是菌制剂对蓝藻所需营养的影响较大。再水体中藻类有消长规律,一般先出现硅藻等有益藻,但时间不长,当有益藻开始衰退是,可镜检水中有无蓝藻孢子,再采用相应措施。不知说明白没有。
作者: 水产伟    时间: 2014-7-6 15:36
悠悠三十年 发表于 2014-7-5 23:06
如果是土塘,肥水尽量用有机的,注意肥渣尽量不下到虾塘里,是在没法分离,就先用芽孢分解。我说的是高位 ...


作者: QQ_7138FC    时间: 2014-7-9 10:31
很有意义!
作者: 武正二    时间: 2014-7-11 09:21
确实不错,也准备养
作者: 悠悠三十年    时间: 2014-7-17 09:19
有朋友问,这个看似玄乎的东西,要花很多钱吧?其实,系统的建立花费不会超过5000元,只是如何建立需要花一些银子。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4-7-17 15:25
好帖,学习学习,必须顶起。!!!{:soso_e163:}
作者: QQ_FDE4D2    时间: 2014-7-17 16:32
悠悠三十年 发表于 2014-7-17 09:19
有朋友问,这个看似玄乎的东西,要花很多钱吧?其实,系统的建立花费不会超过5000元,只是如何建立需要花一 ...

好帖,学习学习,必须顶起。!!!
作者: apldwf    时间: 2014-7-22 16:24
{:soso_e183:}
作者: 黄丹界    时间: 2014-7-27 16:11
写的很好,学习了
作者: xiewei    时间: 2014-7-30 22:23
谢谢楼主分享经验!
作者: liaowang738    时间: 2014-8-28 15:49
楼主若有空,方便讲一下,养虾过程中你认为需要添加的药品?如VC,钙镁,糖类,活菌,还有其他吗?什么阶段情况添加呢?
作者: 海柳    时间: 2014-8-28 21:21
学习啦,期待楼主更新!{:soso_e181:}
作者: 鞍子岭土匪    时间: 2014-9-20 00:56
学习了,谢谢!
作者: zlx922    时间: 2015-3-7 17:10
学习学习学习
作者: 远峰隐半规    时间: 2015-11-7 19:47
楼主太给力了,我还是个太鸟想和你讨论和学习一下养虾,不知道可以否
作者: 北海的风    时间: 2017-7-6 20:37
好文章,认真拜读!

感谢楼主分享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