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水产养殖业为什么不能像制造业一样?
[打印本页]
作者:
夏日五条被
时间:
2014-6-20 11:27
标题:
水产养殖业为什么不能像制造业一样?
水产养殖业为什么不能像制造业一样?
记得一次和朋友聊天,他问我为什么每天都会死几条鱼?我跟他说人家造汽车的,那么先进的机器,还可能会返工。你看看你的塘口都有什么设备,会不死鱼吗?他豁然开朗。后来我一直反思,和制造业比真的是因为设备的原因吗?
工业制造为什么可以流水线作业,因为它投入的零件都是一样的,组装的方式也是一样的。水产养殖可以做到这样吗?纵观水产养殖的整个过程,最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呢?在一个塘里,对养殖动物来讲,水是一样的,底是一样的,饲料是一样的,药品是一样的,鱼的规格是一样的,养殖时的管理是一样的。为什么养出来的有大有小,有的半道就死了。差别到底在哪里?
细微差异通过多重放大,导致养殖困难重重。买一注体彩,8串1,即使每一关赔率都是一点几几,八关全中的奖金也变成了200多。水产养殖要经过多少关我不知道,但如果每一关的赔率都是1.00,即使全中八关,也只能拿到2元钱。也就是说,如果虽小每一个环节的差异,那养殖就会简单很多。
养殖中所有环节差异最大的在哪?
水质,底质这方面的研究很多,养殖细心的话一般不会使水质出现剧烈的变动。
饲料,药品这些工业化制造出来的产品差异度也不会太大。
进排水,开关增氧机这些都没啥好说的。
但是苗种呢?我拿的苗是一样大的啊!对啊,那只是一样大而已,就算你身高两米,你也打不过泰森啊。这里应该可以用体质来解释。市场上能买到很多增强体质的东西,比如三黄粉,什么什么各种参,甚至有的连维生素都能增强体质。我个人觉得这些产品是有用的,能整体提高养殖动物的体质,但是体质都增强了只会还是有更强,有较弱。河蟹前几次蜕壳期时间短,后面蜕壳时间会很长。也是因为很小的差异慢慢放大造成的。治疗鱼病也是,用药后可能3天大体好转,但总有一部分拖拖拉拉持续几天。如果能把养殖动物的个体体质差异缩小,不求体质多强多好,只求同生死共患难,脱壳一起脱,用药同时好。就是没有哪家苗场能拿出这样的苗来,希望各大苗场能往这个方向努力,不要只追求产量,出一些能降低养殖难度的苗来。
作者:
夏日五条被
时间:
2014-6-20 11:41
水产养殖新手,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4-6-21 14:56
即便是有标准化的养殖流程,但也没有执行到位的管理与监控,于是形同虚设。这是不能像制造业一样的原因吧?
其实并不太认同苗种方面的主要原因,它是其中一环,但不是最最关键的。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4-6-22 16:33
@小黄哥:
双胞胎长到5岁性格爱好也会有差异。一个池子有那么多动物。这差异那只会越来越大。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4-6-22 16:34
@牧羊人:
水体环境的差异决定了过程的不可控。从细菌到原生动物到枝角桡足类,从蓝藻到绿藻每一种类都是一个变化都预示了水环镜的变化。其实现在实践的工业化养殖就是你所想的。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4-6-22 16:34
@陈宏霖:
制造业之所以能标准化生产,是因为他的每个流程都能精细控制。而对于养殖来说,先不说个体的差异性,养殖水环境生物的多样性就注定无法控制,想要标准化生产就必须牺牲其水体生物的多样性,去掉多余的成分,培养稳定的有益微生物种群,智能化数字化检测调控实现工业化养鱼。。。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4-6-22 16:34
@孙宝竹:
对于缩小养殖个体体质差异这方面,苗场也是有力无处使,生物养殖不像工业生产那样具有较为精细的可控性…
以上都转自中国水产频道微社区~
作者:
夏日五条被
时间:
2014-6-24 08:25
{:soso_e183:}
作者:
虫不知
时间:
2014-7-5 00:17
工厂化是可以的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