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南昌八一乡“育苗场”实践篇:
2011年6月30日上午,在院团委书记管国泉老师和专业指导老师周秋白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科技支农”服务团来到了八一水产繁殖场,7月1日繁殖场的老板带领我们参观了用来繁殖鱼苗的整个过程中用的技术结构及对整个池塘进行了参观和了解,每参观一个池塘,老板都会为我们介绍每个池塘的具体养殖鱼种和设计结构的差异。在紧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按照活动策划展开了活动。7月2日我们对繁殖场基地的水质和微生物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并且对繁殖场周围的湖泊、河流等的水质进行了检测与繁殖用水进行对比分析造成其差别的原因。7月3日上午走访了当地的农户并且调查了当地养殖户的散养情况,给走访的农户发放了一些生活资料,为散养殖户发放了养殖的技术手册,下午就这次的三下乡活动进行了一个活动的宣传和有关养殖技术的宣传。7月4日我们来到了周边成鱼养殖户的鱼塘,和养殖户的老板进行交流和学习,并对成鱼养殖池塘的水质进行了勘测和对比,和养殖户进行探讨,总结一些养殖的经验和方法。7月5日为进一步了解繁殖场的繁殖技术和流程,我们和老板交流,协助工作人员工作,增加一些自己的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7月6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继续对周围的养殖池塘进行水质监测,得出相关的结果并加以对比分析,指导老师指导养殖户如何去调养水质和控制水质,对当地的养殖户进行答疑解难。7月7日上午继续在协助工作人员完成了工作之后,我们与当地的人告别开始返校。
实践结束后,当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桌旁写“三下乡科技支农”个人总结时,回忆着这几天脑海中不断浮现着的画面,七天的光阴是短暂的,虽然我们的生活过得很简单,没有亮堂的会议室,没有丰盛的晚餐,更没有舒适的住宿,但就是这短短的七天我们得到一生中难于得到的东西——团队的精神、工作的经验、坚强的意志、真挚的友情-----我们没有虚度这七天,我们一直在用心做事、用心服务;我不无感叹:原来时间可以这样度过,生活可以这样生活。七月的骄阳带来我们的汗水,燃烧我们的激情。生活没有想象中的艰苦,但也不轻松。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写文章一起聊天一起去解决困难,友谊在无声无息中培养出来了。坐在返回的汽车上,大家对这七天的生活心生种种感叹,感叹一个星期的米饭,感叹一个星期的短暂,感叹一个星期生活的艰辛,感叹一个星期生活的充实-----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清谈却不寡味,真实而又实在,艰辛却也愉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星期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星期,难忘的暑假,难忘的暑期三下乡。短短的七天,却教给了我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成了我以后人生不可或缺的宝贵的财富,给我生活阅历又添上了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