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美俄贸易制裁愈演愈烈 中国水产业到底是不是”得利鱼翁“? [打印本页]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8-11 18:14
标题: 美俄贸易制裁愈演愈烈 中国水产业到底是不是”得利鱼翁“?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4-8-11 18:16 编辑
围绕乌克兰危机,美欧与俄罗斯正上演制裁攻防战。一些媒体认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政经争斗反而有利于中国。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更难让人信服。对中国而言,西方与俄罗斯交恶,不是鹬蚌相争,反可能是城门失火,当局者不可不察。那么到底是如何?
浙江水产业受益
“这种情况第一次碰到,先和经销商沟通一下,等到10月份临近采摘季,再到满洲里、黑河一带走一趟,多拿点订单回来。无论如何,今年对俄罗斯的生意,肯定会有不小的增幅。”作为衢州地区椪柑出口量最大的合作社负责人,叶先明对突然出现的商机,有点喜出望外。
近几个月来,欧美决定对俄罗斯采取新一轮制裁,俄罗斯也迅速作出回应,双方的贸易制裁愈演愈烈,制裁名单中包括果蔬、肉类、乳制品等食品。这对浙江的外贸企业来说,获得了难得的商机:为了弥补禁令造成的供应缺口,俄罗斯政府计划向非西方国家进口食品,浙江地区的果蔬和水产有望借此扩大出口。
杭州首次对俄罗斯出口水产品
7月底,浙江千岛湖方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一个集装箱,共计约13吨冻鲟鱼顺利清关,在上海装船。顺利的话,这箱冻鲟鱼将在一个月之后,运抵俄罗斯圣彼得堡,在当地的加工厂经过熏制加工后,出现在当地的商场超市货架上。据杭州检验检疫局介绍,这是杭州地区近5年来首次对俄出口水产品。
方鼎公司品管部的负责人俞钟华说,公司主要从事对欧美鮰鱼产品出口,对俄罗斯的出口业务这是第一次。目前,俄罗斯方面已经和方鼎签了一个全年的意向合同,这批鲟鱼产品是开始,接下来还会有十几个集装箱的冻鲟鱼要出口到俄罗斯。
俞钟华介绍,美欧和俄罗斯之间的互相制裁,是这段时间公司关注的重点。公司主要负责人计划去一趟俄罗斯,谈明年的订单。
衢州椪柑出口俄罗斯同比增六成
作为金砖国家之一,近年来俄罗斯成为浙江的重要出口市场。据杭州海关统计,上半年浙江省对俄出口278.4亿元,同比增长1.6%。这次美欧和俄罗斯之间的互相制裁,对浙江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带来了意外的利好,特别是果蔬、肉类、乳制品等食品企业,利好尤其明显。浙江地区出口俄罗斯的农产品,主要是椪柑、胡柚、柑橘等水果产品,烤鳗、南美白对虾、鲭鱼、鲟鱼等水海产品以及一些罐头食品。
据浙江检验检疫局统计,2013年产季(2013年10月-2014年5月),衢州地区的椪柑出口俄罗斯达8000多吨,比上一个产季增长了 61.9%。叶先明说,以前椪柑出口俄罗斯的量很少,是最近三四年才逐渐增加的,这一轮的产季增幅相当明显,接下来马上就要到2014年产季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销量应该会进一步增加。
“俄罗斯远东地区一般要1000美元/吨的椪柑,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大城市的订单要求高一点,批发价能达到1500美元/吨。”叶先明说。他准备近期联系满洲里和黑河一带的对俄出口贸易商,把蜜柚、常山胡柚等果品批发到俄罗斯去。
美俄相互制裁出现巨大市场真空
浙江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俄罗斯和美欧之间的贸易制裁战,将给本来就严重依赖进口的俄罗斯消费市场造成巨大的市场真空,对中国的相关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利好。
去年俄罗斯进口食品价值430亿美元,约等于其国内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俄罗斯目前是欧洲水果和蔬菜的最大进口国,美国家禽的第二大进口国。根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研究报告,俄罗斯每年蔬菜和瓜类缺口约为180万-200万吨,水果缺口约为290万-320万吨,乳产品缺口约为500万吨,肉类缺口约为70万-100万吨。
据相关媒体报道,除了禁止从波兰进口果蔬,俄罗斯方面已经从8月1日起暂停从乌克兰进口大豆、豆粕和葵花籽。另外,由于在希腊油桃中发现蛀虫等害虫、在美国鸡肉内发现抗生素,俄罗斯动植物卫生监督局表示,可能会禁止希腊果蔬和美国鸡肉的进口。
附件
接下来一年,俄罗斯将禁止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挪威进口水果、蔬菜、肉类、鱼、牛奶和乳制品,俄罗斯将从其他国家进口相应产品以弥补市场缺口,中国企业机会较多的主要是鱼类、蔬菜和水果,其中俄罗斯蔬菜和水果的年总需求量分别为1600万吨和1100万吨,被禁国家供应量分别为 90万吨和160万吨。(转自都市快报)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8-11 18:17
中国在制裁大战中并非“得利渔翁”
围绕乌克兰危机,美欧与俄罗斯正上演制裁攻防战。一些媒体认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政经争斗反而有利于中国。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更难让人信服。对中国而言,西方与俄罗斯交恶,不是鹬蚌相争,反可能是城门失火,当局者不可不察。
持“渔翁得利”论者主要论据有二。其一,西方与俄角力,俄油气出口、农产品进口更依赖中国市场,从而增加中方议价权。中俄贸易将更多以本币结算,更多俄资本将投向中国金融系统,利好人民币国际化和中资银行;其二,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西方与俄缠斗,减轻了西方对中国的遏制压力,利于延长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期。
持第一种论点的人显然忽视了一些重要的经济细节。首先,俄罗斯经济规模有限,不足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四分之一,且增长前景堪忧。今年上半年,俄罗斯GDP仅微增1%,在西方制裁之下又增加了经济失速、资本外逃、通胀高企、市场萎缩等风险。在此背景下,期待俄方持续、大幅向中国增加进口并不现实。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俄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贸易结构不平衡。当前中俄贸易额尚不足千亿美元,中国是俄罗斯头号贸易伙伴国,而俄罗斯仅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国,甚至排在马来西亚、巴西等国之后。可见,即便西方制裁利好中国出口,也仅是局限在局部的行业利益。
其次,在能源合作方面,欧盟多国严重依赖俄方供应,抵制来自俄罗斯的油气无益于自扼咽喉,这点欧洲人也很清楚,因此短期看,俄油气出口并无大碍,谈不上更加依赖中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中俄已达成为期30年的天然气供销合同,中俄长期能源合作框架由此基本成型,加之中国一直奉行能源多元化战略,能源进口的大头依然是阿拉伯世界,俄方所供油气占比不高。可见,即便俄欧围绕能源斗法,对中国影响也很有限。
再者,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自然过程,俄罗斯因素不会对此产生质变性影响。目前,中国周边近30个国家普遍使用人民币结算对华贸易,而俄罗斯仅是其中一环,且远非关键环节。加之用本币结算贸易,早已是中俄高层共识,西方制裁不过是加速中俄落实共识。
简而言之,中俄贸易本币结算之于人民币国际化,可算是锦上添花,但绝非必要条件。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所言,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提升,更多与美元地位下降和中国自身经济实力上升有直接关系。可见,西方与俄交恶,不会带给中国多少经济上的好处。
那么,中国是否有机会在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方面有所斩获?第二种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的观点有道理吗?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头号贸易国,中国正处于从地区强国向全球性强国迈进的过渡期。中国的独特战略定位、现行国际贸易投资安排、中国自身资源禀赋等多重因素决定中国的进阶之途不是大国争斗、合纵连横,而在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正因为如此,中国才确定了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才要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等大战略,编织区域经济利益网络,促进中国的资本、技术、市场等优势要素走出国门,转化为驱动区域联合、一体发展的澎湃动力。相应的,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管控大国分歧、避免卷入纷争,确保自身稳步崛起,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鉴于此,西方和俄罗斯交恶升级,并不符合中国长远利益。首先,中国与西方、乌克兰、俄罗斯均保持密切商业或技术合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旦双方斗法升级乃至失控,很可能殃及相关中资企业,某些关键项目甚至可能流产。这在西方制裁伊朗、利比亚、苏丹等国过程中已有先例。
其次,若双方制裁大战升级,乃至演化为长期冷战,进而导致物流、人流受阻,显然会延缓中国“一路一带”等战略的落实进度。近期,乌克兰当局表示考虑对俄关闭民用航线和相关物流通道,已释放出利空信号。
再次,西方与俄斗法可能加剧地区动荡,恶化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此外,欧盟国家、俄罗斯等争端多国,均与中国建立了侧重不一的战略伙伴关系。如果西方与俄罗斯矛盾激化到失控的地步,中国不免要在外交上增加很多成本,面临一些政治上的两难境地。
也就是说,在当今全球经济高度融通的时代,按照传统地缘政治观念定位西方、中国、俄罗斯三者之间的关系,显然过于简单化、脸谱化,已不合时宜。
对此,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大国利益共生化时代,地缘政治的含义较之以往大为不同。冷战时代以及之前,国际贸易、投资相对割裂,缺乏一体化安排和多变机制,东西方地缘政治关系是平面化的,大国互动更多表现为对抗的零和游戏。
郭生祥认为,在新的环境下,中国只有着眼全局,与各国发展多层次关系,方有利于左右逢源,最终实现较为平顺的崛起。这才是中国真正的利益所在。
总之,发展中的中国需要安定和平的外部环境,也需要在国际风浪中,保持战略定力,稳坐钓鱼台,办好自己的事,实现强国富民,推进区域合作共赢,造福全球经济。(转自新华网)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