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中国高端养鱼模式的构建任重道远
[打印本页]
作者:
太阳鱼
时间:
2014-10-25 20:04
标题:
中国高端养鱼模式的构建任重道远
近日,参加在青岛举行的“中国高端养鱼模式构建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各位网友让分享下专家观点。其实,本次论坛的主要论题就是水产养殖走工业化道路。专家观点在咱们频道直播,大家自可去学习,我只谈一下个人想法,那就是中国实现水产养殖工业化任重而道远!我只谈几个观点:
第一:个体养殖仍将在一定时间内大面积存在。
从农业总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国家从建国初期的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到包干到户,是一个质的转化;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发现个体农业的效率已经相对低下,无法满足大面积的种植和生产,而且大面积耕种收割的机械已经非常成熟。所以,现在有人呼吁重新将土地集中起来,实现农场化和现代化——但至少目前看来这种全面的转变还遇到很多困难,一是回收农民土地的形式不确定,二是农民失去土地后的安置问题,三就是与农业现代化相比,工业现代化已经跑在了前面,城市工业也在走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道路,它们也在精简人员,所以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多的失去土地的劳动力。农业尚且如此,水产业更是如此,因为水产业的发展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农业的发展。当养鸡养鸭养鱼都属于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个体养殖只是一个梦想。而随着土地的包干到户,个体养殖才蓬勃发展起来,而且成为老百姓菜篮子工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我们提的口号不是菜篮子,而是米袋子,海上粮仓等更符合中国梦的目标,但不管如何,其性质并没有改变。而个体养殖由于其机动、灵活、品种多样的养殖模式,无疑更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多样化的饮食习惯。不要以为凡事都成体系就好,产业化就好,看看活鸡的销量和冻鸡的销量你就知道了,标准化不一定适应中国,否则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存在了。
第二,个体养殖在一定时间内难以实现工业化
我个人是对个体养殖是非常敬重和钦佩的,我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反复强调过我们所服务的对象是何等的不容易,何等的辛苦。但是,由于从业者的财力不强、风险意识强,专业水平差异等,在个体养殖户中实现工业化是非常难的。当然,这也是由我国的总体国民教育水平较低、职业化教育相对缺乏、产学研脱节等种种因素造成的,导致个体养殖具有非常强的成本意识,打个比方吧,很多养殖户的想法甚至是一般能手动做到的都不会考虑用机器来替代的,节省成本嘛;另外就是鱼生病的时候,管它什么禁药不禁药,能治病就行,另外,在环境保护意识也会有所差异。
第三,水产养殖很多环节尚缺乏一定的标准
水产养殖的工业化就是要实现链条式的发展。一个适应高密度养殖的良种,一套成熟的繁育和苗种培养技术,一种高效的养殖模式,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特异化的饲料配方,几种针对主要疾病的,适应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疫苗,一套成熟的加工、运输、销售、出口途径等等。也就是以良种选育-育苗-养殖-饲料-病害-加工-流通等全产业的标准化。试问,现在我们哪种水产品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标准化?就连罗非鱼、对虾和多宝鱼都还没有实现!
如上所述,我个人觉得水产养殖工业化道路任重道远。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