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六月后,天气炎热袭卷全国,气温将会进一步攀升,养殖户纷纷叫苦不迭。高温天气对人都是一种煎熬,而在高温侵袭下对虾的情况可想而知。据了解,每年由于受到持续高温的影响,南方地区受到高温影响的南美白对虾更为严重。 前些年,我们一直认为但凡南美白对虾偷死,应该是因为一些慢性或非常隐性的致命因子的影响,令南美白对虾在无法察觉的情况下慢慢耗尽体力,最终无力浮游到水面上来,只能在池底死亡。但是却发现有不少池塘是急性偷死的情况,而这些或中毒或病原都并不是缓慢毒害南美白对虾的,反而是来势汹汹,当然这些急性偷死在爆发前确实有一些诱因潜伏了相当一段时间。由此可见,我们在诊断一个病症时最好还是尽量详尽地分析清楚病症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
引发南美白对虾偷死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饲料吸收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影响肝脏功能;也有病原引起的。
1、饲料吸收:
养虾行业很早就以前流传着一句话“长得快,死得也快”。实际上说的就是生长非常快的一些苗种,由于生长速度过快,体内器官发育并没跟上身体发育的进度,从而导致肝脏、肠胃等重要的器官功能偏弱,尤其是在没注意饲喂管理 ,容易出现明显的消化负荷,时间一长就会令肝脏肠胃出现明显的病变。这种情况在转肝期前后出现较多。所幸的是这种原因引发的南美白对虾偷死,并不会爆发性死亡,基本都是吃得猛的南美白对虾出现偷死,所以见到的南美白对虾偷死,甚至还有饱食满肠的现象,所以也有养殖者称为“撑死”。这种情况处理也很简单,适时控料,注意拌喂促进消化吸收的如多维、复合丁酸梭菌,和乳酸菌等即可。
2、水质影响:
夏季水温高、投料多,再加上外水源水质夏季相对比不上冬季的水质甚至出现赤潮,很容易在池塘中出现等等的异常藻,这些有害浮游生物不仅夜间大量地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自身还会释放毒素,直接毒害虾体,引起大量死亡。当水中pH相对较低、氨氮含量较高时,有害藻类繁殖更为迅速,藻毒素的毒性亦会加强,对虾体的毒害作用也就越大。出现这些异常藻的池塘尤其常见于土池,经常伴有对虾吃料慢,随后会渐渐地就出现消化道异常,比如肠道细、肝萎缩等等,最后出现了绵绵不断、天天都有的、从少量发展到大量的偷死。
3、病原引起:
病毒、致病性弧菌、纤毛虫单独感染、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引起。
夏季水温高、投料量大、对虾吃料快、外水源相对水质差,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纤毛虫、弧菌等疾病。在一些清淤不那么方便的池塘,养殖超过50天后,出现纤毛虫、弧菌感染的几率比较大。感染纤毛虫的虾一般都都会表现出活力差,摄食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正常换壳等等,如果不及时控制纤毛虫的寄生这些症状会变本加厉,结果会引起对虾的异常更加严重甚至大批死亡。“南美白对虾偷死”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水质调控、饲料控制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把好关:
1、使用藻相活水源
夏季虾塘有机物增多,水变浓,适量的补充水体中可能缺乏的磷钾微量元素,可以让有益藻因为营养全面均衡而大量繁殖,而新鲜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可产生丰富的氧气,氧化分解这些有机物又可变成藻类可利用的无机盐,形成良性循环,水体自净能力强,水质好了,藻相也就稳定了。
2、采用多种增氧方式,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
要注意监测水体的溶解氧,一旦发现溶解氧低,提前换水,加大增氧机开启次数及台数,尽量在中午的时候多开,搅动水体把表层富足的氧气带到底层,保持水体溶氧均匀,减少水层底部缺氧,同时采用增氧剂,增加水体溶解氧,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避免低溶解氧造成南美白对虾偷死。
3、选用优质的饵料,少量多次。
投饵应注意以下的事项:水质恶化不投或少投,大风暴雨暂时不投,蜕壳时不投,晚上溶解氧低不投(一般到养殖中后期,白对虾晚上不投)。如果投料过剩,残饵粪便必然多,就容易出现水浓、底质恶化,导致“耗底”、“偷死”。同时使用乾界蛭弧菌,进行日常保健, 复合丁酸梭菌,可保护对虾肝胰腺,提高南美白对虾免疫力,减轻投料旺期的肝胰腺负荷,提高饲料利用率,有效预防南美白对虾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