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斑点叉尾鮰发病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
(1)水质变化:影响水质的因素主要为生物的活动,水源,底质及气候的变化等,鱼类对池水的pH值虽有较大的适应范围,但以7-8.5为好,如低于5或超过9.5就会引起鱼类的疾病甚至死亡。另外,底质污泥中含大量营养物质,通过细菌分解,不断向水中释放,对水质的影响也很大。
(2)水温的变化:水温的突然升降,鱼体会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而发生病理变化。鱼类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温变化的要求也不同。鱼苗阶段水温突然变化不超过2℃,鱼种阶段不超过4℃,成鱼阶段不超过5℃,温差过大,会导致鱼类的死亡。
(3)放养密度:一般来说,养殖密度越高,环境的不稳定性越大。随着放养密度的加大,在养殖过程中,不断的投饵和施肥使水体环境越来越差,易发生流行疾病。
2、鱼体体质
鮰鱼是无鳞鱼,体外没有鳞片这层保护层,对外界的应激很敏感,外界一些有毒物质也相对容易进入体内对一些器官造成伤害;鮰鱼的肠道短,有原始形态胃,容易出现套肠现象,所以鮰鱼的体质管理也有其特殊性。
(1)投料管理:鮰鱼有原始形态的胃,能短时间储存食物,很好食,一定要控制好投喂量,而且其投料有几个时期需特别注意,一个是越冬前,不要过早的停食,以防越冬后由于体质差而容易得病;一个是早春开食期,一定要控制投喂量,切记不能投喂量变化太大造成刺激,从而引起套肠病。
(2)肠道健康:鮰鱼的肠道短,前后的大小不一样,为了提高肠道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减少套肠病的发生率,肠道健康不容忽视
(3)排毒保肝:在投料喂养的情况下,肝脏的负担很重,水体中过多的有毒物质进入鱼体后,也要通过肝脏降解排泄,更加加重了肝脏的负担,所以鮰鱼的肝脏健康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