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对虾肠炎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赛有渔    时间: 2020-11-30 17:14
标题: 对虾肠炎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


肠炎病是对虾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整个养殖周期均常见。病虾的消化道变红色,急性感染时胃部最明显,中肠后部也变红或肿胀,直肠(后肠)变混浊。失去弹性,肠道内无食物,严重者肠粘膜坏死脱落,肠道内积脓或积液。肠壁红色素细胞扩张,有大量血细胞聚集。肠道出现断节,拖便等情况,病虾不活泼、厌食、生长缓慢。
消化道变红、肿胀和混浊等症状从体外就可看清。解剖病虾,取出消化道,从胃、中肠和直肠剪开各取一小段,将肠壁用压片法,在高倍镜下检查血细胞聚集和红色素细胞扩张的情形。


有的虾会因为肠道和消化问题出现拖便的情况,主要是因对虾的消化能力受损,粪便内残余蛋白高,粘性增大,加上肠道内的黏膜脱落坏死,从而形成拖便。
肠炎不仅造成虾吸收利用饲料营养能力差,导致虾营养不良瘦身、体质与抗病力大幅度下降,出现脱壳困难、甚至脱壳不遂而偷死;虾得了肠炎还快速败坏水质, 特别是空肠不空胃时(粪便成透明水样状)拉稀时,吃料多吸收利用少(因为肠炎了无法吸收饲料营养),这样透明水样状的粪便含有大量的可溶蛋白,全部溶于水中不能集污排污,造成水体恶化。
一、肠炎症状
1、表观症状
发生肠炎时,对虾的消化道呈现红色,胃部最明显,肠道后部也变红或肿胀,后胆囊混浊。
进一步恶化时,肠道出现断节,拖便等情况,病虾活力差、慢料、生长缓慢。
严重时,肠道内无食物,肠粘膜坏死脱落,肠道内积脓或积液。肠道韧性变差,易断,虾子少量偷死。
2、微观镜检
正常情况下肠道上的色素细胞是呈点状,扩散较少,当虾子应激较大或者肠道发生炎症时色素细胞扩散呈雪花状,当比较严重时色素细胞与炎症发生时产生的一些氧自由基反应而呈现红色。根据对虾这一生理机制,我们对大量肠道镜检并结合养殖实际情况,初步界定了肠道健康参考标准,在排除溶氧、有害藻相、应激等环境条件影响后,发现大多数慢料对虾,基本确定为肠炎所致。肠道镜检属于异常肠道或严重异常肠道,出现扩散、发红等情况。


二、预防方案
1、缓加料、多喂菌
天气好时,平稳加料,并每天投喂“壮虾宝”拌料的饲料,减轻虾的消化负担;天气差时,减料或停料,避免饲料污染。坚持拌喂“对虾肠肝宁”拌料,有利于打造肠道有益菌群,提高抗病力。
2、少应激、多修复
养殖过程中,应激和损伤是经常发生的,高位池高密度养殖更是如此。一方面尽量避免应激,比如水温变化、倒藻等。定期施用“超能乳酸菌”、“超能EM菌”等,稳定水质。另一方面需要持续修复,坚持拌喂“超能丁酸菌”等产品。
3、勤排污、多换水
环境极大影响致病因子发展和对虾体质。养殖中后期需勤排污,每天8-10次,配合换水和补菌,改善水质环境。环境改善不仅能降低肠炎发生率,也利于肠炎的恢复。
水产前沿网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