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病原弧菌的致病机理
弧菌的胞外产物(如酯酶、蛋白酶、磷酸酯酶、溶血素和几丁质等)主要是通过产生蛋白酶或者促使机体组织释放蛋白酶而造成组织溶解,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运动的自主性及粘附作用
2、妨碍对虾血液凝固
3、破坏对虾体组织、引发炎症
4、降低对虾免疫力
致病条件
1、低溶解氧环境(连续阴雨天气,倒藻,养殖密度过高,增氧设备不足);
2、底质恶化,虾自身免疫力下降;
3、盐度,3‰-20%中低盐度水体中;
4、水体中有机物丰富。
弧菌防控
1、药物防控
西药:目前,尚未有各种弧菌特效药物的情况下,则主要采取治疗革兰氏阴性菌的光谱性药物如喹诺酮类,磺胺类,沙星类,这些药物对弧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容易产生抗药性,同时这些药物本身会增加养殖生物的消化系统的负荷。
2、免疫防控
1)全细胞疫苗,主要包括弱毒疫苗、福尔马林灭活疫苗和热灭活疫苗3种,主要接种方式有注射、浸泡、喷雾和喂料等。
2)免疫刺激物的使用,如酵母细胞壁碎片、脂多糖和葡聚糖等具有激活酚氧化酶系统的作用。提高血细胞的吞噬性及消化和杀死外来入侵微生物的能力,从而提高虾的免疫力。
3、生物防控
1)乾界蛭弧菌,裂解弧菌;蛭弧菌以无鞭毛端为先导,接触弧菌后以100转/秒转速迅速旋转,通过其细胞壁进入周质空间,然后使其膨胀成球状蛭弧体,仅用几个小时就可完成繁殖并破裂弧菌胞体,释放到水中的新生蛭弧菌进入下一个循环。
对副溶血弧菌(绿弧菌)、哈维氏弧菌(发光弧菌)有特效,可在使用前后通过弧菌测试剂盒检验证明;对因弧菌引起的空肠空胃、肝胰腺萎缩、肠炎、白便等症状,可通过外泼、内服有效抑杀水体及虾体内的弧菌,使未染病虾保持健康,发病但仍吃料的虾逐渐恢复;对白斑综合症有明显效果。
4、防控建议
目前行业共识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蛭弧菌防控。
1)选好优质苗,尽量选择使用过蛭弧菌的苗,放苗前用蛭弧菌浸泡避免苗体带来弧菌;
2)勤开增氧机,提高溶解氧,因弧菌多数属于厌氧型菌类; 每周按时泼洒蛭弧菌每亩300-500ml。
3)内服使用蛭弧菌(乾界生物)或乳酸菌拌料改变肠道pH,抑制弧菌繁殖;
4)脱壳前每亩泼洒300-500ml蛭弧菌防控脱壳期虚弱感染。
虽然理论上水环境的溶解氧不低于2mg/L 就可以满足对虾的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但高密度养殖的环境条件下,要求对虾多吃快长, 消化大量食物和快速生长需要更多的氧气。徐国方等研究表明,水体中溶解氧必须在6~8mg/L 以上,才能满足对虾快速生长的需要,而目前多数对虾养殖水体都不能满足24 小时溶解氧6mg/L 以上的快速生长条件。
1.首先加大增氧,稳定水质
氧气是水中的藻类、浮游动物、好氧菌等各种生物的基本生存条件,缺氧就会水变。充足的氧气,水体中的化学反应、生物发生和平衡都向有利于对虾生长的方向发展,良性发展,水体才稳定。
2.加大增氧,减少疾病
加大增氧可以减少疾病,特别是细菌病的发生。多数致病菌是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如弧菌),在缺氧的环境更容易大量繁殖。长期低氧,发光弧菌病、黑斑、黑鳃等细菌病就容易发生。实践证明对虾培苗阶段发病率很高的弧菌病在强力增氧情况下就很少发生。强力增氧,对虾不易发病,发病后也更容易治疗。
3.增氧降低氨氮、亚硝酸浓度
养殖到中后期以后,随着水体中粪便、残饵的积累,水体中产生的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如氨、亚硝酸、硫化氢等诱发疾病越来越多。这些物质在充足氧气的作用下(氧化)才能转化成无毒的物质,被藻类吸收利用。同时,增氧过程也是曝气过程,强力增氧也能将过多的有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减少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积累。强力增氧对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浓度有明显的作用。
4. 加大增氧,食欲好,消化率高, 饵料系数低
溶氧充足,对虾摄食就好、吃得也多、消化吸收也好,生长速度快,当然最终养殖产量也高;如果吃料慢,加不上料,说明已经缺氧!溶解氧越高, 消化吸收越好,饵料系数越低。
增氧是降低饵料系数、降低饲料成本的最好方法。饲料成本是对虾养殖比例最大的投入成本,加大增氧,降低了饲料成本,就增加了效益。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