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硫化物的管理 [打印本页]
作者: 米来-小米 时间: 2014-12-4 09:59
标题: 硫化物的管理
硫化物的管理
1.养殖水体硫化物的来源
养殖水体中的硫化物有两个主要来源:(1)土壤岩层硫酸盐含量高、大量使用高硫燃煤地区的雨水及地下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盐,这些硫酸盐溶解进入水体后,在厌氧条件下,被存在于养殖池底的硫酸盐还原菌分解而形成硫化物。
(2)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硫化物。这二方面的综合因素使池塘水体硫化物含量增加。可溶性硫化物与泥土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这是硫化物存在的重要标志。
2.硫化物的毒性机理:主要是指硫化氢的毒性。硫化氢是一种带有臭鸡蛋气味的可溶性气体,是水产动物的剧毒物质。当养殖水体硫化氢浓度过高时,硫化氢可通过渗透与吸收进入鱼虾的组织与血液,与血红素中的铁结合,破坏了血红素的结构,使血红蛋白丧失结合氧分子的能力,使血液呈巧克力样黑色;同时硫化氢对鱼类的皮肤和粘膜有很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使组织产生凝血性坏死,导致鱼虾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3.硫化氢中毒的判断
(1)鱼鳃呈黑褐色,鳃盖紧闭,血液呈巧克力色。
(2)常在水表层游动。
(3)水中溶氧特别是底层溶氧非常低。
(4)用醋酸或盐酸酸化褐色血液,有硫化氢的臭鸡蛋气味放出。
(5)下风处可闻到臭鸡蛋味。
4.硫化氢浓度的大小与其毒性的关系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硫化物的浓度(以硫计)不超过0.2mg/l。这对常规养殖的鲤科鱼类是安全的,但对于某些特种养殖及苗种培育,养殖水体中毒硫化氢的浓度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
与其它水质毒性物质一样,当硫化氢浓度高于0.2mg/l而超过{渔业水质标准}允许值时,其毒性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5.影响硫化氢弄的的水质因素
硫化物在水中通常以H2S和HS-两种形式存在,S2-的量极微。
H2S、HS-、S2-三者的比例主要取决于水体的PH值,同时与水温和盐度也有关系。三种形式的硫化物都有毒性,其中以H2S对鱼类的毒性最强,而以HS-、S2-的毒性则相对较小。H2S的相对含量见下表:
硫化氢的相对含量(%)
注:I为离子强度
常温下,PH﹥9时,硫化物98%以上都以HS- 形式存在,毒性较小;PH﹤6时,90%以上的硫化物以H2S形式存在,毒性很大;PH值为7时, H2S和HS-各占一半;当水体PH=6~9时,随着水体PH值的增高,H2S的毒性逐渐减小。
6.养殖水体的硫化物管理
(1)充分增氧。水体高水平的溶解氧可氧化消耗硫化氢为无毒物质硫酸盐。高溶氧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生长与繁衍,从而抑制H2S的产生。开动增氧机和泼洒增氧剂是有效的增氧方法。
(2)调节水体PH值。PH值越低,发生硫化氢中毒的机会越大。一般控制水体PH值在7.8~8.5之间。如过低,可施用生石灰提高PH值,少量多次,缓慢调高PH值。同时应确认水中分子氨不过量,否则提高PH值,容易引起NH 3 中毒。
(3)经常换水,降低池水中有机物浓度,同时新水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可沉淀水中的 H2S。
(4)养殖池收获后彻底清污,或将池底翻耕晾晒,以促使硫化氢及其它硫化物氧化。
(5)加氧化剂如“活性底改王”、“二氧化氯”等可将硫化氢氧化成硫酸盐而去除。
(6)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
(7)避免含大量硫酸盐的水进入养殖水体。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4-12-4 10:46
小米分享的都是技术性的哦,给力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