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鲫鱼粘孢子虫有什么特点,如何防范才有效? [打印本页]

作者: 水产焦点    时间: 2022-6-29 16:28
标题: 鲫鱼粘孢子虫有什么特点,如何防范才有效?
鲫鱼粘孢子虫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目前来讲还是没有特效药,并且很多养殖老手有时也绕不开。近期江苏、四川多地又出现不少鲫鱼感染孢子虫的情况。今天再给大家共同探讨一下鲫鱼粘孢子虫。

关于鲫鱼粘孢子虫的危害不用过多赘述。现在普遍认为,孢子虫本身不会造成鲫鱼死亡,孢子虫导致的并发症才是致死的根本原因。比如寄生在体表的“肤孢”可能只是影响商品价值,但寄生在体内(喉孢、腹孢)以及“鳃孢”会随着孢囊的增大及增值,会塞满、破坏寄生部位,影响对应器官的正常功能或者感染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其他病原导致死鱼。
粘孢子虫的生活史目前有不同的说法。有些学着认为粘孢子虫的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粘孢子虫感染鱼类直接依靠鱼类摄食水体中的孢子或通过体表接触侵入鱼体。而有的学者认为:碘孢科粘孢子虫的发育必须首先被水体中的“水蚯蚓”摄食后发育成放射孢子,成熟的放射孢子进一步感染鱼体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目前流行的鲫鱼粘孢子虫主要归咎于两种途径
①鱼种携带。携带的粘孢子虫在初期很难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鱼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在3~4周内迅速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包囊;
②往年鱼塘沉积的孢子。孢子被鱼塘中广泛存在的“水蚯蚓”摄食并在其体内发育成放射孢子,成熟的放射孢子随粪便释放到水中侵入鱼体或通过鱼类摄食“水蚯蚓”而感染。孢子在鱼体内进一步发育并不断寻找适宜的寄生位置。此阶段的鱼体和孢子处于免疫和寄生的动态对抗均衡状态。当出现外界胁迫(水质、饲料)或其他病害使鱼体质下降时,鱼体内潜伏的孢子迅速繁殖,形成大量具有孢囊的成熟孢子,造成粘孢子虫爆发。

鲫鱼粘孢子虫的防控,除了苗种检疫之外。有以下几点可供大家参考
对于病原,建议日常添加穿透力强的乐畅内服配合泼洒,安全防控粘孢子虫。
养户要经常检测水质,倒藻的水及时更换,水面发现有慢游的鱼可选择温和碘制剂水体消毒;

日常添加胆汁酸、幸福100保肝护肠,抗病毒抗应激,增强鱼体体质。
在孢子虫发病初期,以下方案可供参考:
内服:乐畅、氟苯尼考 2g拌料1斤,每天2餐;
配合泼洒:乐畅、硫酸铜硫酸亚铁泼洒溶液(乐畅1瓶泼2亩,硫酸铜硫酸亚铁根据浓度咨询对应厂家)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