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无抗养蛙」“白露劫”—蛙场最后一道鬼门关 [打印本页]

作者: 18660779672    时间: 2022-9-7 17:14
标题: 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无抗养蛙」“白露劫”—蛙场最后一道鬼门关
本人是做水产养殖技术服务的,想要了解更多水产养殖技术可以联系我:18660779672(微信号与手机号同步)
牛蛙白露瘟是什么

一年中有几个鱼病高发期,如“开春鱼瘟”、“五月瘟”和“白露节”。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冷热交替,气温变化很大,而牛蛙也一样。

与上半年的冷转热不同,白露节气由热转冷,在此期间,环境和病原体发生了巨大变化,超出了牛蛙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疾病发生。牛蛙白露瘟有许多表现,包括歪头复发、软体肠炎突死以及烂头与烂嘴的传播。根据往年的经验,在每年的白露季节,2-3成的牛蛙养殖场会因忽视防控而爆发疾病,造成重大损失,我们必须防范这样危险的一关。


白露前后的蛙场养殖特点

温差很大,应激问题

各地的高温即将结束,秋天即将来临,此时,白天阳光明媚,气温很高。晚上,气温迅速下降,昼夜温差可达8-16℃。尽管牛蛙是变温动物,但如此频繁和巨大的温度变化将对牛蛙的自我调节能力构成巨大挑战。

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一些牛蛙选择挖浅洞来抵御外界的不利影响。牛蛙之所以会提前打洞,是因为体质不健康,所以这些牛蛙也有红嘴、烂头和腐皮等问题。

多种病原滋生

常见的水产病原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秋季降温后,温度和水温适合细菌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同时,秋季的露水也逐渐增多,潮湿的环境也会促进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此外,牛蛙体内外的寄生虫也会大量繁殖,比如肠道寄生的蛙片虫和肠肾虫,以及寄生在体表的蚂蟥。特别是蚂蟥,如果在入洞前驱杀不到位,会增加越冬蛙30%以上的损耗。

遗留肝胆代谢问题

夏季是牛蛙快速生长的黄金时期,也是重要的投料期。在高温和大量喂食的刺激下,牛蛙的肝胆代谢突出,黄肝、花肝、白肝随处可见,整体消化功能较差。尤其是头蛙,它通常是整个池中吃料最多的一群蛙,其代谢问题也是最严重的。

炎症问题突出

高温期,大量投喂、消化负荷重、高温应激、饲料霉变、蛙塘缺水等都容易引起蛙体炎症,几乎可以用“十场九炎”来形容。表面上健康的牛蛙在解剖后还可以看到许多问题,如肠道胀气、充血、脾脏和肾脏肿大等,然后会演变成肠炎等疾病。


白露前后的养殖流程

1、驱虫
肠道中的寄生虫不仅消耗饲料,还损害肠道,导致肠炎。如果带虫进入洞内,越冬期间的损失率将显著增加。

使用乐畅桉树精油进行驱虫抑菌工作。

2、养黏膜,抗炎排毒

牛蛙肠道和皮肤是保护机体的第一道免疫屏障,也是有害病原菌(如伊丽莎白氏菌)的入侵部位;

因此,亚健康牛蛙的首要问题是肠炎和腐皮等。白露季节是牛蛙肠炎、软体和腐皮等疾病的多发时期,一般养殖朋友添加胆汁酸+幸福100来减少机体遗留的炎症问题,排除体内的毒素残留,提升机体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

3、科学投喂,保肝利胆,保肠固胃

不要因为“长秋膘”而过度进食。过度进食不仅会导致消化不良,还会造成饵料的浪费。白露过后,牛蛙的整体摄食量将减少2-3成。因此,应选择优质新鲜饲料进行投喂。采用保肝利胆、保肠固胃的方法来喂养牛蛙,直到牛蛙进入洞穴,以提高消化率,降低饲料系数,从而做到“减料”,而不减“膘”。建议适当推迟早上喂食时间,适当提前下午喂料。在温度相对较高的时候喂料,利于青蛙摄食。

4、消毒防腐皮

经过几个月的养殖,大量残留的饵料和粪便沉积在池塘底部和食台下,导致有毒物质的积累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很容易引起软体、肠炎、红腿、烂腿、烂身等疾病。

应对蛙场进行杀菌消毒工作,减少水体病原菌的繁殖。


总结

在白露之后,温度将继续下降,牛蛙将很快进入冬眠状态,不再进食。如果牛蛙肝脏和肠道的炎症仍然严重,新陈代谢受阻,免疫力低下,牛蛙将带病进洞,这些受感染的个体很可能在洞中死亡,或在出洞后死于疾病。

此外,应该指出,牛蛙性腺发育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如果牛蛙的体格不好,势必影响产卵质量,进而影响明年蝌蚪的繁殖。这也是近年来牛蛙种质退化的原因之一,我们只关注亲本的选择(通常只关注大个体),而不关注亲本培养。因此,在牛蛙进洞之前,做好牛蛙的体质提升和疾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转自水产抗虫联盟微信公众号,想要了解更多水产养殖技术可以关注一下!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