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渔友分享∣西施舌“秘传” [打印本页]

作者: first薏    时间: 2015-1-25 21:28
标题: 渔友分享∣西施舌“秘传”
蛏子,学名缢蛏。味极鲜美,肉白而形似人舌,所以古人称其为“西施舌”。听起来就很美味啊,有木有!
小编今天将与大家分享基于综合辽宁、浙江以及福建等地的养殖模式做出总结,并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跟踪实验提出的管理方案。偷偷说一句,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哦~~~~~~

关于几个管理现状的解释
1. 水要清爽不宜太浓:
相信很多养殖朋友都有同样的观点,都知道水浓不利于蛏子生长,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水浓之后夜晚溶氧下降迅速,蛏子因缺氧而造成活力下降。其实,这个观点只答对了一半,在浓水塘里,由于藻类密度过高,夜晚藻类呼吸会导致塘底的溶氧快速下降,在夜晚12点左右检测涂面的溶氧一般都在1mg/L左右,甚至更低,而泥底的溶氧更低,此时会有大量的硫化氢从蛏子洞眼的四周溢出,扩散到蛏子的周围,从而危害蛏子。轻则造成活力下降,开口变小,重则导致蛏子爬出泥面,造成死亡。因此,控制水浓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硫化氢造成伤害。

2. 蛏涂水深较浅
很多蛏涂的水深大约只有20~30公分,很多养殖户认为:水深不利于蛏子养殖,水越浅越好,但没人知道为什么。控制水位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分层,众所周知,在高温季节一旦遇到长时间的下雨,则会出现表层盐度低,水温低,由此引起的分层会阻止空气中的氧气的溶解。蛏子塘增氧机较少,没法搅动整个水体,一旦出现分层则会导致底部溶氧下降,硫化氢溢出,危害蛏子。

3. 缢蛏开口
蛏子开口的大小代表着蛏子的活力,活力越好,蛏子喷水越多,形成喇叭状的开口越好。因此,蛏子在抱卵期间,由于活力减弱,开口变小属于自然现象。另外在长期浓水的塘里,由于硫化氢的长期危害,也会导致蛏子开口变小。所以遇到蛏子开口变小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理性面对。

面临的几个问题
1. 青苔、泥皮成灾
青苔泥皮的滋生最直接的原因是阳光能够直射到塘底,促进了底栖藻类的繁殖;最根本的原因是水浅而且清。如果能够把涂面的水深控制到50公分以上,透明度控制在40公分左右,基本上不会出现青苔、泥皮等问题。

2. 高温期损失严重
高温时节如果我们抓一把底泥,我们会闻到一股恶臭,此恶臭即是硫化氢。其实硫化氢一年四季都有,之所以高温期的危害最严重,是因为温度越高底部发酵越快,硫化氢积累的越多。

3. 开口不好,生长缓慢
开口不好即说明蛏子的活力较差,造成蛏子活力差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大量换水导致应激;底质差,硫化氢大量积累;微量元素缺乏导致发育不完全;在抱卵期也会出现活力下降等。
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包括:水太清,藻类不足;微量元素等营养缺乏;硫化氢积累导致活力下降,摄入营养不能全面吸收;密度太高也会导致生长缓慢。

矛盾
综上所述,缢蛏养殖在管理中出现一个极大的矛盾,即:

如果水清而且浅则会导致青苔、泥皮泛滥;如果水深稍微浓一点又会造成蛏子受到硫化氢的危害,导致减产。两害相较取其轻,很多养殖户选择把水调的清一点、浅一点,宁愿忍受青苔泥皮的烦恼,也不愿承担硫化氢造成的危害。

解决方案
由于蛏子是一个极其耐低氧的养殖品种,只要把硫化氢的问题解决,则一切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如果没有硫化氢,水可以深一些,稍微浓一些;如此以来既没有了青苔、泥皮的烦恼;又可以为蛏子生长提供更加充足的藻类;同时也有利于套养的虾类的生长,可谓是一举三得。我们的建议管理策略如下

1. 涂面水深控制在50公分以上
2. 水体透明度约40公分
3. 每隔7天左右换一次水,换水量约为10公分,不宜太多
4. 定期使用强力拜生源祛除硫化氢,使用方法为:6~7亩/包*7天/次。
5. 定期使用速补100补充微量元素促进生长,使用方法是7亩/包10~15天/次。
[url=]拜耳水产[/url]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