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福建宁德大黄鱼养殖暴发历年最严重白点病害
[打印本页]
作者:
水煮鱼片
时间:
2010-10-28 09:53
标题:
福建宁德大黄鱼养殖暴发历年最严重白点病害
2010-10-28 09:53 上传
下载附件
(38.18 KB)
10月1日起,因感染白点病,王金贵所养殖的300多万尾大黄鱼,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只剩下2万多尾,经济损失上百万。而像他这种能剩下点鱼的,已经算凤毛麟角,许多养殖户一条鱼都保不住。
对于在宁德三都澳斗帽岛的养殖大户王金贵(化名)和附近3000多户养殖大黄鱼的人来说,金秋十月,是“黑色”的。
从10月1日起,因感染上白点病,王金贵所养殖的300多万尾大黄鱼,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只剩下2万多尾,经济损失上百万。而像他这种能剩下点鱼的,在养殖户中已经算凤毛麟角,许多养殖户一条鱼都保不住。
三都澳是我国独有的大黄鱼内湾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网箱养殖基地,该地区的黄鱼产量占整个宁德黄鱼总产量一半以上。
据宁德市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三都澳青山、斗帽一带养殖户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此次白点病暴发是宁德历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具体的损失情况仍在统计当中。
“台风过后,就稳赚了” 灾难却悄然来临
白点病最厉害的时候,是在10月初,“那一阵子,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大黄鱼尸体腐烂的味道。”三都澳斗帽大黄鱼养殖户的渔民翁发来(化名)说。
翁发来在今年3月份投资了20多万的鱼苗,短短十几天,所有大黄鱼都染病翻肚,只能以一斤五块钱的低价卖给前来收购的鱼贩子,血本无归。
同在斗帽养殖大黄鱼13年的王金贵,有100多个网箱,损失则要大得多。
9月底,中秋节刚过的时候,王金贵还高兴地告诉家人,10月份至11月份是养大黄鱼的最好时节,今年会有个好收成。“台风一过,今年养鱼就稳赚了。”
然而,灾难却悄悄向他们靠近。
10月1日凌晨3点,王金贵像往常一样,拾起工具来到鱼排边喂鱼。往日,他一到网箱旁边喂食,成群的大黄鱼便会活蹦乱跳地朝他游来,哄抢食物,而此时网箱里的大黄鱼却无精打采。“坏了!”王金贵用竹竿朝着网箱里搅了几下,网箱里浮出了几十条翻肚的大黄鱼。
王金贵说,鱼死了去捞就不值钱了。那一天,担心鱼死后影响水质,王金贵将翻肚的大黄鱼统统打捞起来低价卖给鱼贩子,“足足有200多斤!”
“鱼贩子们趁着鱼还没死,马上把鱼冰冻起来再销售,对人并无害,还是可以食用的。”福州水产业同业公会林会长说。
10月2日,被王金贵捞起的大黄鱼达400斤。4日上升到800斤;10日,2000斤;15日,4000斤。短短十多天里,眼见着大黄鱼成批死亡,王金贵彻底失眠了,他的损失初步估计有上百万。
白点病迅速暴发。“天天夜里都有养殖户在哭”翁发来说。
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养殖密度太大
在斗帽岛的渔排上,随便去采访任何一个养殖户,大家都能说出,导致大黄鱼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养殖密度太大,海水交换不够,导致细菌滋生……
宁德市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政府部门也曾多次深入渔户家中开展白点病预防宣传和防控工作,指导养殖户采取必要措施,加大养殖区水体交换,宣传科学规范用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但利润的诱惑让大黄鱼数量只多不少。
“宁德市几乎每年都有发生白点病暴发导致大黄鱼染病死亡的现象。”宁德市大黄鱼协会秘书长韩承义说。
白点病是由一种寄生于热带、亚热带海水鱼类的纤毛虫引起,这种虫对海水养殖业危害巨大。
“密集养殖是一个原因,水温则是导致白点病大暴发的另一原因。”韩承义说,白点病发病水温为25℃至30℃,前阵子,国庆期间,海水温度较高成为这次白点病暴发的诱因。最近,随着水温的降低,三都澳海域大黄鱼染白点病现象已经逐渐褪去。
“如果密集养殖的这种局面得不到改善,白点病仍会暴发。”韩承义说。
福州市场受影响 供应减少 价格上涨
“福州市场上的大黄鱼主要是由宁德、霞浦、罗源等地供应,每天的供应量大约有30多吨。最近,由于宁德三都澳大量大黄鱼得病死亡,福州市场的供应量也相对有所下降。”福州水产业同业公会林会长说。
虽然在国庆期间,因为宁德大黄鱼染病,收购价格下降,大黄鱼的市场价格曾出现短暂的降价。
但在国庆之后,随着大量染病的鱼死去,供应量下降,大黄鱼价格开始逐步上升。据海峡交易市场的一位专门批发大黄鱼的王老板介绍,在国庆节之前,6~8两规格的大黄鱼批发价为每斤16.2元左右,而国庆期间,黄瓜鱼的价格却一直下跌,最多曾跌到每斤14.2元。国庆过后,大黄鱼批发价逐渐上涨,目前已经涨到每斤15.5元左右。
而在津泰路一生鲜超市,国庆期间大黄鱼一斤只要15块多,可现在已经涨到每斤17块多了。
“到春节期间,福州市场大黄鱼的价格受供应量缩减影响会更严重,价格会更高。”林会长说。
作者:
qinghua357
时间:
2011-12-3 10:50
白点病的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鱼体被小瓜虫大量寄生时,病鱼的鳍和皮肤出现一个个的白点及粘液。可造成鱼体体表发炎、坏死、鳞片脱落;鳃部血管充血,粘液增多,呼吸困难;眼角膜发炎溃烂盲眼。同时因小瓜虫入侵鱼体,易在伤口处引起细菌性病的继发感染,且发病快,死亡率高。不仅对草鱼鱼种危害大,且可感染各种淡水鱼,而且对名、优、特水产养殖品种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该病的流行一般在秋末冬初或春末夏初(水温10—28℃左右),最适水温是15—25℃。所以,在温室越冬的鱼,冬天也会发病,由于白点病对水温的敏感性,温水养殖鱼类如发生此病,可将水温提高至28℃以上,维持2天即可治疗。水体流动性差,面积小,养殖密度高的池塘也容易发病,要确诊此病可用低倍显微镜检查,或挑取鱼体病灶部位的小白点放在滴有一滴水的玻璃上,静置片刻,即可发现小白点在水中移动,这是小瓜虫虫体在运动。
作者:
qinghua357
时间:
2011-12-3 10:50
池塘淤泥不能过多,要用生石灰泼塘消毒,要做到合理密养,保持水质优良;购进的鱼种要进行检疫,严防将病原体带入;发现池中病、死鱼要立即清理出塘,以免在病鱼死后小瓜虫从鱼体脱落到水体,再侵害健康鱼体。
药剂可采用:(1)福尔马林。治疗淡水白鲳可用30毫克/升浓度浸洗鱼体,每天1次,连续3天。治疗斑点叉尾鮰用200—250毫克/升,浸洗40分钟,每2天进行1次,连续3次。治疗大口鲶和长吻鮠用20—40毫克/升浓度浸洗20—30分钟,隔天1次,连续2次。治疗革胡子鲶用20—25毫克/升浓度浸洗15—20分钟,每天1次,连续2—3次。治疗乌鳢、罗非鱼用20—30毫克/升浓度全池泼洒。(2)亚甲兰。用2毫克/升浓度全池遍洒,7天后换水。此药毒性低,对亚硝酸盐中毒可起缓解作用。(3)鱼虫清2号。用粉剂0·5毫克/升浓度,全池泼洒,对治疗长吻鮠、大口鲶、乌鳢、淡水白鲳的白点病有较好的疗效。(4)敌鱼虫。每亩0·25—0·3公斤,对治疗加州鲈鱼、白鲳、鳜鱼的小瓜虫病有较好的疗效。(5)用生姜辣椒粉或食盐水均有疗效。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