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分享】关于白对虾的不同红体现象
[打印本页]
作者:
渔安虾农
时间:
2015-2-3 16:08
标题:
【分享】关于白对虾的不同红体现象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6-17 15:33 编辑
“红体”是南美白对虾疾病发生后的一种显著现象,然而一些养殖者往往碰到这种情况后,都只将其看作“桃拉综合症”,没有对症下药,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严重影响了对虾的治疗时机。实际上,在白对虾发生病毒性的“桃拉综合征”,细菌性的弧菌病、环境因子突变等情况下,病虾的外观上都可表现红体现象,目前表现红体症状一般有三种。
1、应激性红体现象
当水环境中各种现代因子突变(水温、盐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时,对虾再现为触须变红、尾扇的尖部变红,有时认为的捕捞、施药等工作也会使其触须、尾扇甚至附肢发红,这是白对虾为适应其变化而表现出的普遍现象。通俗讲就相当于人得了“感冒”,这一现象将会在短时间内随环境因子而消失。但是在这个期间,其抗病能力急剧下降,此时易被细菌病毒等致害生物侵袭。
应激红体在整个养殖期间都可能发生,常发生在气温突变、暴雨之后,或施药及大量排换水之后,一般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较多。
2、副溶血弧菌性红体现象
此病症主要表现为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最明显,习惯是称为“红腿病”,同时往往全身也呈红色,病虾活动减弱,在池边水面浮慢游动或沉底不动,有时作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停食。病虾的头胸甲的鳃区呈淡黄色,可变硬,肝胰脏变异不明显,机体无黑斑症状。
此病多发生在6、7月份下旬的高温多雨季节,尤其是常年养殖的池塘,清淤不彻底,消毒不细致,池水交换不良的情况极易发生,而且放养密度过大也会使这一疾病发生率增大,在红体的发生也会受到水中各种理化因子变话的影响,在水温比较高气温变话无常,降雨量较多的雨季,水中的理化因子(HP值、水温、盐度)变化频繁时此病发生率较高。
3、病毒性红体
病毒性红体就是“桃拉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病虾红须、红尾,尤其是尾扇变红,俗称“红尾病”,体色变成茶红色,不摄食或少量摄食,在水面缓慢游动,捞出水面后即死亡;病虾甲克变软,与肌肉易分离,甲克剥离处有半透明脓样粘液,久病不愈病虾甲克上会有不规则黑斑,肝胰脏变异或糜烂,肠道发红肿胀。
此红体的发生受水环境的变化影响很大,通常发生在水环境急剧变化后的1-3天,发病的虾池水质一般较脓,透明度通常在20cm以内;ph值高于9.0,氨氮含量在0.5ppm以上。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5-2-4 09:20
要是有相应的症状图片就更完美了
作者:
渔安虾农
时间:
2015-2-4 10:53
目前没有,等后续有相应图片再传上,不过我还是希望不要发生这些为好呵呵!!!!!
作者:
初睿坤
时间:
2015-2-10 06:03
配图就好了,纯文字太枯燥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5-6-17 15:34
谢谢楼主分享,知道引起红体的原因了
作者:
连长小号
时间:
2018-8-18 21:04
讲的很详细,谢谢楼主分享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